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根据下面一段文字,概括说明什么是“褪黑素”,不超过35个字。 褪黑素是由大脑分泌...

根据下面一段文字,概括说明什么是“褪黑素”,不超过35个字。

褪黑素是由大脑分泌产生的一种胺类激素,它是一种用于调整时差的激素,它存在于从哺乳动物到人

类等众多生物体中,含量水平随每天的时间变化。长期或大量服用褪黑素会产生依赖感,影响自身分泌,

这可能导致内分泌系统紊乱而引发其他疾病。褪黑素不能合成,只能靠提取,获取难度大,尚未形成质量

准则。目前世界范围内,除美国、中国香港等少数国家和地区把褪黑素视为保健食品外,加拿大、英国等

绝大多数国家(地区)均对褪黑素的使用持谨慎态度。

答:

 

褪黑素是由哺乳动物和人类大脑分泌产生的一种用于调整时差的胺类激素。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属于下定义类题型。这种下定义题型既有信息采集的要求,也有语言组织的考查,重要的是对于概念的理解与概括。首先通读文段弄明白褪黑素是大脑分泌产生的一种胺类激素,然后要筛选褪黑素的本质特性,即“用于调整时差”“存在于从哺乳动物到人类等生物体中”,其他信息为功能性信息或用途及使用情况信息,应舍弃。 【考点定位】本题重点考查考生压缩语段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解答本题,然后按“被定义项=种差+属概念”的要求,依照“……是……或……就叫做……或……是指……”的语言形式,根据字数要求进行概括整合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依次填人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5月8日,福建泰宁“大型泥石流”,制造了一场极其可怕的灾难,     会让我们经历苦痛,       我们的希望不会沉沦,       会升腾。        从灾难发生那一刻起,我们都在为那些灾难中的生命祈祷,       这场灾难产生如何可怕的破坏力,我们也都有理由相信,随着我们所有人的力量向同一个方向聚集,爱心与力量        能够在最快的时间内传递到灾区。

 

A

尽管

可是

即使

不管

B

虽然

但是

反而

因为

无论

C

尽管

可是

反而

不管

D

虽然

但是

即使

无论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欧盟等发达经济体受到重创,经济增长趋势下滑明显。为摆脱危机各国不断研究、出台、开发新的经济刺激政策,新能源开发与节能环保技术成为新热点。

B.根据美国高盛公司2日向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的文件显示,巴菲特掌控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入股高盛时曾设定前提,限制高盛高管出卖其所持股票。

C.复旦大学教授陈学明在《环球时报》发表了一篇题为《什么才是雾霾的罪魁祸首》的文章,文章提出“打破能源垄断很可能带来更严重雾霾”。

D.我国将组织开展空气污染特征污染物及人群健康影响监测,掌握不同地区PM25污染特征及成分差异,了解不同地区空气污染健康影响状况。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院子里的杨绛先生

严欣久

初识钱钟书、杨绛先生是在1988年夏。那年,我刚调回北京,院子里的月季花开得正艳,婆婆吴瀚将

每种颜色的月季剪下一根,扎了一把,要我送给钱钟书、杨绛夫妇。两位老人非常高兴,笑吟吟地把我迎

进了屋。钱先生说:“你送我们的礼物,我们也要送礼物给你。”说着取出一本《围城》,用毛笔写上“欣

同志览存钱书奉”,杨绛先生送了我一本她的译作《小癞子》,是用圆珠笔签的字。我真是喜出望外,

连声道了好几声谢谢。见两位老人如此平易近人,我提出有机会想写写他们。这时,钱先生显得有些严肃

起来,郑重地说:“不要,我们是朋友,不要搞这套东西。”我这才知道,他们谢绝一切采访,以集中精

力做该做的事。

《我们仨》出版后,引起了读者的关注。出于对杨先生的尊重,有几天杨先生家的电话快打爆了,使这

位92岁的老人感到很疲惫。7月5日,她本要吃完晚饭,散步时顺便到我家,看望一下我婆婆,并取一张

她要的报纸,可那晚,她没来。阿姨来取报纸时说,杨先生太累了,一天接了太多的电话,又忙着查出版

社要的资料,就不出来了。我们都很理解,也并未在意,谁知第二天晚上,杨先生在阿姨的陪同下真的来

看望她的老学友了。我们说她客气,她则说,说了的事一定要做到。两位老人手拉着手坐到了一起,我和

婆婆称赞《我们仨》写得好,真挚、感人,特别是第二部分最艺术化,非常打动人心。杨先生连声说:“谢

谢,谢谢你们欣赏这本书。”

《我们仨》面世前,我在报上看了部分摘登,其中写道1949年,钱杨夫妇应聘于清华,杨先生考虑到

爱女钱瑗身体赢弱,需要恢复,决定让她休学,自己来教她初中的课程。我感到这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杨

先生是个文人,数理化也能教得了么?

恰好那天看了文章,散步时遇见了杨先生,便问她,“您让钱瑗休学,自己给她当老师,您年轻的时

候理科一定很好吧?”杨先生笑了,说:“我上学的时候,家里人和老师都认为我是学理科的料呢,后来

我选择了文科,老师们都感到很遗憾。”“那您为什么要从文呢?”“因为我喜欢文学,喜欢读书,而我

父亲主张最喜欢什么就学什么。”杨先生的父亲杨荫杭是江南有名的才子,精通音韵学,并是一位著名的

律师,思想民主、激进,家传的博学,培养出杨先生这样的才女。“只要我对什么书表示兴趣,我父亲就

把那部书放在我书桌上,假如我长期不读,那部书就不见了……”

杨先生记忆力惊人,对北京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如“张勋复辟”、“五·四”运动都还有印象,尽管

当时她还是个小孩子,由于她的父亲经常在家议论时政,在她幼小的心里也早早地萌发了民主与科学的种

子。

杨先生很注意锻炼,只要天气好,她一定会出来走走。院子里的人说她能活120岁,她听了笑笑说:

“活那么久太苦。”可见她对生死的豁达。

杨先生散步时,遇上人总是笑眯眯地打招呼。她对小孩子尤为喜爱,见了孩子会停下脚步,与他们玩

玩,遇上院子里的绿化员工,她也会提个建议,指出哪些树的布局不够合理,相互遮挡阳光,枝叶枯萎了,

应该梳理。

体力好的时候,杨先生有时也会走出院子,看休闲的老人放风筝,也要亲手放一放。

我还知道的一件事就是,杨先生在全力完成了钱先生的遗著遗稿出版善后之事,捐出毕生积蓄给清华,

设立了“好读书”基金,以激励好读书的年轻人,使好读书的精神永远承传下去。这里,我想引用一段杨

先生《回忆我的父亲》的文字,以彰显杨先生的读书精神。“父亲一次问我:‘阿季,三天不让你看书,

你怎么样?’我说,‘不好过’。‘一星期不让你看书呢?’我说,‘一星期都白活了……’”

至今,她依然如此。

(摘自《中国艺术报》,有删节)

(1)下面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A.钱钟书夫妇拒绝接受采访,是因为他们认为朋友之间应该以诚相待,搞这套东西太虚伪。

B.《我们仨》出版后,杨绛先生家的电话快被打爆了,一方面看出读者对杨先生的尊重,另一方面也从侧面写出了读者对这本书的喜爱。

C.本文介绍杨绛先生的父亲,不仅丰富了传记的内容,更主要的是说明了杨先生成功的原因。

D.杨绛先生从小就具有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参加过北京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如“五·四”运动。

E.这篇传记的标题是“院子里的杨绛先生”,所记叙的传主事迹也是发生在院子里,标题在结构上有统帅全文的作用。

(2)从文本来看,杨绛身上体现出了哪些人格魅力?请概括分析。

(3)这篇传记选材独特,作者没有介绍传主文学方面的巨大成就,选取生活中的几件小事来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请结合本文,谈谈“读书精神”对你的启示。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古代诗人常借江水东流来抒发愁情。比如李煜在《虞美人》中借                         

来抒发自己不尽的愁怅。

(2)柳永在《雨霖铃》中表达古今不变的离别之愁的一句是“                           ”。

(3)《岳阳楼记》中“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进亦忧”指的是:             。“退亦忧”指的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

离亭燕

【宋】张昪

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冷光相射。蓼屿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

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

注:南宋初人,作者经历宋由盛到衰的时代。此词为作者退居期间所作。低亚:低垂。

1.上阕写景运用了哪些手法?对下阕感情抒发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

2.下阕表达了词人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