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禅房的树 指尖 古树长在墙里,像人挤在人群里。 红尘拥...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

禅房的树

指尖

古树长在墙里,像人挤在人群里

红尘拥挤,一些细碎的磕碰和不悦暗自滋生。树不说,它被泥灰和石头框裹、挤压时,身上的生疼和心下的酸楚。树总是比人活得更坚强,更有尊严,更沉默,所以也更长久。

人是向往活成树的境界的,也炼丹熬药,求仙问道,却到底抗不过时间的摧枯折腐,连百年也难熬,便自行消亡。

树活了百年千年的,活过一辈一辈的人,像找到了逃脱的诀窍,被时间忽略了。所以,越是隐蔽的村庄,古树的数量越多,越健康。

一个叫禅房的村庄,隐在蜿蜒的道路和重峦叠嶂中央。途中有核桃林、尘沙飞扬的矾石场、杨槐紫和白的花、斑鸠和啄木鸟的声音,我沿新修水泥路去寻找一棵树的根部,竟走完了一整条街。街,于初夏呈现出干热的饥渴。像旺火,要烧灼和烘烤了人间通衢。街两旁是新建的宅子,高墙深院,不见其里。没有水.村庄里的水在很久前就消失了,久到连老辈人都忘了河流和泉。五行里说,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树在,就证明水在过,村庄的清幽和湿润在过。单“禅房”这村名,如果不是赴踏在这火一般的街道,我定会想象它是树木葳蕤,流水遍野之所,禅房花木生,浓荫深处,水气氤氩,一盏茶,一张琴,一人,一几,悠然,清远,若颂歌里的传奇,好景好态好湖山,人间因之多了留恋意,多了可爱心。

远山近坡,连绵一色的黄,土叠着土,石堆着石。“禅房”,在这里,不过美丽装饰,既欺骗想象,又瞒哄天下,它是习俗和模仿,是远离事物本宗的附属,不具任何形容和表达意味。

逼仄的旧街景,堆积的红砖,青石,废气的朽木,柴薪,挖掘机的轰鸣,所有人间繁琐忙乱之后,才是古树的样子。无委屈,无埋怨,长在逼仄街巷的墙里,新砖砌的墙,墙墙相围,是不该长的地方。不知是树挡了人间出路,还是墙挡了树的地盘。这样的纠纷是村庄里的风景。人多喜热闹,亦少分辨,谁对谁错,树和墙不说,人也不讲究。只可惜了树的笔直貌态,穿了整面墙的不屈服,不对抗,长得自觉,不闻不问。

倒似禅房花木深处的僧,诗歌里的大美,不争不强,端正安详地活,地老天荒地活,日夜无休地活。活到无动于衷,熬罢四时,坐断红尘。村里人说它老。但到底多老,又说不上个所以然,他们看我端着相机,以为寻宝,某说家里有老货,某某说家里有元宝,一时好不热闹。笑而不语,古树揣了千古秘密,连鸟雀虫蚁都不相告。假如某和某某的祖辈地下有知,会为后代生出的贪婪感到惭愧吗?或某和某某不过藏了假货,想得几许钱财?如此更令老辈蒙羞了。树总是比人强了千百倍的,它懂得善良,懂得道,懂得顺应,皆因它懂得,所以生命久长。

树的老枝长得密密的,伸得长长的,墙内人家半边院子的阴凉。树是不计较人的好歹的。他们把它砌在墙里,若人在夏天穿了冬衣,自由套了刑枷,失了自在,但树照常努力地庇护凡人。

树好几百年了,人嫌它碍事,又不敢砍伐。倒不是对它多恭敬,而是俗世的繁文缛节令人头疼。获赦的树恭敬天地,也恭敬生命。天地给养人间万物,人也知道,所以建了新庙,庙里供着泥胎新神。人跪下去,身体匍匐,头额顶地。树在远处看着。一辈一辈的人跪下去,一辈一辈的人跋涉在寻觅水源的途中,一辈一辈人从遥远的地方挑水,扁担担折了,人死了。只有树活着。树活着,村庄就活着,人也一辈一辈地活着,神也活着,希望也活着

有一天,村庄会知道树的好,人也会知道。

1.文章结尾说“村庄会知道树的好,人也会知道”,结合全文来看,“树的好”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在表现古树特点时,运用了对比手法,请结合例子分析其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下列句子的含意。

①古树长在墙里,像人挤在人群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树活着,村庄就活着,人也一辈一辈地活着,神也活着,希望也活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在这篇文章中主要表现了哪些情感?请具体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①树活得坚强,有尊严,不计较生活的地方;②树宽容大度,无委屈,无埋怨,不计较人的好歹;③对人不屈服,不对抗;④懂得善良,懂得道,懂得顺应;⑤努力地庇护凡人。 2.用人对树的态度和树对人的态度相对比,人忽略树、摧残树、局囿树,树却努力地庇护凡人,通过对比突出了“树的好”,树的大度善良。 3.①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说明古树被人砌在墙里的框裹、挤压,表明作者对古树的同情,对人这一做法的不满。②这句话强调了树的重要性,说明树是生命活着的标志,真正对人活着产生重要影响的其实是树而不是神。 4.①对古树的崇敬之情,文中多处赞美了古树的品质;②对以 “禅房”为代表的人工打造景致的厌弃,认为其“不过美丽装饰,既欺骗想象,又瞒哄天下”;③对人的混沌浑噩的不满,认为人没有善待树,而把希望寄托在虚无缥缈的神上。 【解析】 1. 试题分析:要分析“树的好”体现在哪些方面,需要从文本中找出相关语句加以归纳概括即可。如“树总是比人活得更坚强,更尊严,更沉默,所以也更长久。”、“无委屈,无埋怨,长在逼仄街巷的墙里,新砖砌的墙,墙墙相围,是不该长的地方。”、“只可惜了树的笔直貌态,穿了整面墙的不屈服,不对抗,长得自觉,不闻不问。”、“树总是比人强了千百倍的,它懂得善良,懂得道,懂得顺应,皆因它懂得,所以生命久长。”等。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此题可从文中“树是不计较人的好歹的。”、“人混沌,所以无觉知”、“人在夜里做梦,只有树在夜里醒着。树在尘寰,人在树下走,树远远地听人的念叨,神回应了什么,人不知道,树知道。”、“人是向往活成树的境界的,也炼丹熬药,求仙问道,却到底抗不过时间的摧枯折腐,连百年也难熬,便自行消亡。树活了百年千年的,活过一辈一辈的人,像找到了逃脱的诀窍,被时间忽略了。”等加以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 试题分析:这两句话前句是比喻,后句中“村庄就活着”是拟人,前句说明树的生存状态,后句说明树的重要。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 试题分析:全文写树,写树和人的生存状态和态度,从而抒发自己的赞扬之情和对人类状态的担忧。要分析本文的感情,需要结合文本内容,加以分析归纳概括即可。从文中不难看出对古树的崇敬之情,而对人的混沌浑噩的不满,认为人没有善待树,而把希望寄托在虚无缥缈的神上。据此回答即可。 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在横线上写出五个关键词。

记者从中国最大的煤层气开发公司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了解到,煤矿瓦斯事故是我国煤矿安全的最大威胁之一。仅根据最近15年的统计,因瓦斯事故而死亡的人数约占煤炭行业工伤事故死亡人数的30%~40%,占重大事故的70%~80%,直接经济损失超过500亿元。

答: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请在下面横线处各补上一句话。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形成完整的排比句。

人要懂得尊重自己,尊重自己所以不苟且,不苟且所以有品位;

人要懂得尊重别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要懂得尊重自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依照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所缺的语句,排列下列句子的顺序

冬日的清晨,漫步在松花江边,你常常会沉醉在这神话般的冰雪世界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千姿百态的凇花,________,令人感叹造化之功;千枝银柳万株雪松,________ ,令人感慨天意之奇。

①流水潺缓  ②凝筑了一个透明清丽澄澈晶莹的佳境  ③雾气轻飘  ④雪柳招摇  ⑤编织成一簇簇春花夏草秋果冬树  ⑥银枝素裹

排列顺序: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猛气冲长缨。(陶渊明《咏荆轲》)

②曾记否,到中流击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刑人如恐不胜。(司马迁《鸿门宴》)

④今急而求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烛之武退秦师》)

⑤寻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徐志摩《再别康桥》)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以下问题

宿新市徐公店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枝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①“儿童急走追黄蝶”中的“黄蝶”能否改成“蝴蝶”?为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首诗写了春末夏初的郊野田间景象,诗人运用________(表达技巧)表达了________(感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