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台湾爱乐乐团到大陆某市演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台湾爱乐乐团到大陆某市演出,场地两侧不断打出“演出中请勿摄影录音”字幕。演出中,不少观众被精彩表演所感染而猛拍猛录。在场地维持秩序的工作人员,发现谁违规,就用镭射光笔直接照谁,被照观众有的自觉理亏,有的恼羞成怒,现场秩序时好时坏。演出后,爱乐乐团官方微博发出帖子,表明不欢迎那些不尊重艺术的观众。

对以上这件事,你是怎么看?请你以网友的身份,对爱乐乐团、观众或工作人员的表现加以评论,表明自己的态度,阐述自己的看法。

 

例文 镭射光笔直射有悖于公众艺术素养提升 爱乐乐团在大陆演出,为禁止观众摄影录音,不仅不断在场地两侧打出字幕,甚至用起了“镭射光笔直射”这般野蛮的方法,然而收效甚微。我认为原因在于乐团负责人并没有对此现象进行思考,只知堵住下游,却不从源头治理。 观众为什么“顶风冒死”摄影录音?归根结底是喜爱这个演出,否则为何做这种吃力不讨好之事?因此,爱乐的处理方式太过强硬,丢了观众的面子,还极有可能砸了自己的场子。 然而为什么即使采取如此强硬的手段,大陆观众仍是屡教不改呢?我想原因一言难尽。 摆在首位的,便是观众对艺术的尊重程度,或是认识程度较低,对艺术与娱乐的概念,观众混为一谈不作区分。在台湾或是西方发达国家,交响乐被视作神圣庄重的高雅艺术,观众大多是了解并真心热爱交响乐之人。他们不觉得曲高和寡,愿意用安静聆听的方式尊重音乐和音乐家们。然而大陆观众中,这样的知音比重恐怕不会太大。有多少人是冲着“台湾爱乐乐团”的冠帽而去,又有多少人是为在门面上“提升”自己而来。他们或许觉得悦耳动人,却不会意识到交响乐和演唱会的区别。对于他们来说,这都是娱乐,娱乐就该记录下来与朋友分享。 转型期中国的国民劣根性又何至于此?中国人不爱守规矩的习惯和大众的侥幸心理,这一次不过是再次集体显现而已。一个人过马路、听交响乐,或许会老实地遵守交规,静静聆听;一群人扎堆,就会出现“中国式过马路”的壮景,以及快门声和屏幕亮光遍布观众席的“盛况”。这也难怪工作人员会出此下策。 我想,爱乐若真想营造良好的演出氛围,就该站在观众的思维上考虑和处理,而不是一句自视清高的“不欢迎不尊重艺术的观众”,不给人留一丝情面。这种“曲高和寡”的表态,只会将大陆观众推离交响乐更远,有悖于音乐存在的意义,并对交响乐在民众的普及造成一定阻碍。 若我是乐团负责人,那么在每场演出开始之前,我会身着正装站在舞台中央,用温和但有力度的语调,向观众普及有关交响乐的常识,让观众理解摄影录音对演奏者的影响。并且,搬出名家之语吧:“真正的音乐,是用耳朵听、用心感受的。” 随着西方古典音乐流入中国,越来越多的中国小孩学习西洋乐器,人们的观念必将与时俱进。对待交响乐,也定会有更深入的认识,更真心的尊重。熄灭镭射光笔,用温和的眼神带领大众走向艺术的曙光吧。 【解析】 试题分析:这道作文试题的材料由三件事构成的,彼此相联系,又可以彼此独立。第一件事,台湾爱乐乐团演出,禁止观众拍照摄影,但不少观众依旧摄影录像。引发第 二件事,维持秩序的工作人员用激光笔提醒违规观众,观众反应不一,秩序时好时坏,影响演出。第三件事是后续事件,爱乐乐团表明态度,不欢迎不尊重艺术的观众。从事件的叙述来分析,材料至少提供三个主要争议点:一是怎么看待观众不文明现象;二是怎么看待工作人员处理这种不文明现象的方式;三是怎么看待乐团 拒绝不文明观众入场的态度。这也意味着材料同时提供了诸多思考的角度:乐团、观众、工作人员等等。围绕这三个争议点以及不同的思考角度,可以延伸出不同的 立场态度,为学生写作提供巨大的写作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写作的选择与思考的方向。这样既体现了立意的多样性,又可落实评分的层级性。总之,学生可以按照作文要求的写作任务,选择上述角度的任何一个,只要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并在立足于材料的基础上恰当地联系当代社会生活,做到言之有据、言之成理,那么,都将能在立意上达成重要角度乃至核心角度。 参考立意: 从观众角度:“文明聆听,乐声更美妙”;“文明之花需要大家的栽培”;“文明,从我开始”;“文明,始于细节”;…… 从工作人员角度:“建设文明社会,从敬业开始”;“用文明的方式来建设文明的社会”…… 从爱乐乐团角度:“艺术尊严高于一切”;“建设文明和谐社会,乃艺术之责”;“传播艺术的种子,更应该传播文明的种子”;“温馨引领的力量胜过冰凉的拒绝”……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这篇是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可以避免学生套作和宿构,这种就事论事的作文题目,让学生现场发表自己的看法,而且要迅速地对材料进行阅读,对作文要求进行认真领会。明确任务后进一步就要求把道理说清楚,就自己对任务发表的看法进行有逻辑地议论,这种作文题目形式的与高考作文命题要求不谋而合,是非常适合用来训练学生说理能力的。本题需要强调是,写作任务包含两层,根据材料中争论的情境“表明态度”提出自己的看法为一层,而另一层是要求,“阐述看法”,所以,要将上面任何一个问题讲清楚、讲到位,讲得有分寸、合情理,都需要在充分正面论述的同时,自觉考虑到对方的理据和逻辑,或吸纳或辩驳,从而使自己的论述更辩证更完备。这也是该试题在材料作文命制基础上的一个小小发展和推进,目的是强化命题对进一步提高高中生的论述能力、提升思维品质方面的引领作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的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是:                

(2)《琵琶行》以琵琶女的身世遭遇为明线,诗人的经历感受为暗线,两条线索交汇在全诗的主旨句                     上。

(3)在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中与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是: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不得抄袭材料。每处不超过20个字。

“面子”是中国人人际交往中最不可或缺的人情媒介,也许世界上没有哪一个民族像中国人这样“爱面子”。在凤凰网的一项最新调查中,有83.33‰的被调查者认为①      。②         ?除去具体的生理意义,它仅仅是一种荣辱观念的具体反映,还暗含了某种社会行为潜规则。在实际生活中,每个人都面对不同层次的社会关系生存,人情法则在不同的情况下表现也并不相同。③       ,根本不以求回报作为“做人情”的第一目的。然而绝大多数的情形之下,一个人面对同学,单位同事,社会朋友等诸多层面的社会关系,这时其“做人情”的出发点就不会像对亲属那样单纯。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法律法规的制定    重要,    公民是否将法制内化于心,    是衡量一个社会法制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设法治中国,    离不开对公民法治精神的培育。培育法制精神,    要通过立法、执法、司法等环节的完善,    着力在规则意识、权利义务统一意识、责任意识等方面加以强化,通过多途径、全方位的价值观建设,使法制精神浸润人心。

 

A

虽然

不仅

还要

B

固然

不仅

还要

C

固然

可是

如果

那么

D

虽然

可是

或者

或者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走热门有走热门的道理,    无数前人的经验都告诉我们那样走好。    走的人太多,扎了堆,优势就变成了劣势,新的优势就可能    在冷门处。升学能上“一本”    好,走冷门上职业学校成材、成功的人大有人在。当然不是凡冷门都好。    还是想明白自己到底要什么,更要善于从冷门中发现机遇,    关键的还是要肯干,要付出努力。

 

A

因为

只要

/

虽然

因为

B

因此

如果

反而

/

不仅

而且

C

所以

但是

即使

首要

/

D

/

可是

反而

固然

首先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中科院研究员邓李才领导的由国家天文台和北京大学联合组成的研究团队,发现了星团中的“寄生星族”,在恒星星族的形成模式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

B.近年来,历史剧逐渐摆脱了泛娱乐化倾向,以强烈的现实感引起观众的心灵共鸣,发挥着普及历史知识、传递历史意识、开发历史智慧的文化责任。

C.一个社会整体科学素养低,轻则会为一些“伪概念”“伪科学”的流行和泛滥提供温床,重则会影响一个社会的判断力、科技创新力与竞争力的强弱。

D.考古学家们在位于西安的秦汉栎阳城遗址内不仅首次出土了清晰的“栎阳”陶文,而且“商鞅变法”的发生地、“秦都”栎阳也首次被确认发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