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讨 白 李进祥 马亚瑟用了十二年时间,才在一个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李进祥

马亚瑟用了十二年时间,才在一个叫马家大山的村子找到了锁拉西。

锁拉西突然见到了马亚瑟,怔往了,脸上的表情极为复杂,有惊、有喜、有疑惑,也有恐惧。马亚瑟看着,感觉到自己的脸上也一定是同样的表情,脸也一定被那些复杂的表情弄得扭曲了。

两个人对视着,谁也不知道第一句话该怎样开口。

一只苍蝇就叫得很凄凉。

锁拉西先开口:

“你到底还是找来了。”

“我找了你十二年。”

“我等了你十二年,怕了你十二年,想了你十二年。”

“我也是!”

“你成家了吗?”

“没有,成啥家呢,马主席托付的事没办成。”

“马主席托付的事,啥事?”

“报仇,惩治叛徒。”

“我不是叛徒!”锁拉西突然高声说。

“可你跑了。”

锁拉西又激动了,连声说:“我没有叛变!我只想安安静静地过几天日子。”

“临阵脱逃,和叛变一样。”

“不一样。红军走了,自治政府散了,我不跑咋办,等死吗?”

“红军走的时候,叫马主席一起走,他走了吗?马主席被抓了,其他人走了吗?”

锁拉西不说话了。

“给你三天时间。”马亚瑟侧身望着锁拉西说。锁拉西笑了,不是苦笑而是那种很解脱的笑。

“我知道迟早有这一天,我也盼着这一天。人总是要见安拉的,早死早得脱离。要是当时就战死了,那该多好。”锁拉西的语气平静了,但平静中又有伤感。这份伤感马亚瑟也有同感。。

当天下午,锁拉西出去了,说是有些账债要清一清,有些人情要还,不能把账债带到后世里去。

锁拉西到太阳快落山的时候才回来,他一脸的轻松。山窝子里太阳升起的迟,落下去的早。但太阳落下去后,天还亮着。

吃过晚饭,做过了晚礼拜,两个人就在小房子里的炕上睡了。两个人都睡不着,东拉西扯地说了一夜闲话。

第二天一早起来做过了晨礼拜,太阳还没露出脸,锁拉西就张罗着要宰羊,说是过个尔麦里,顺便也给自己念个讨白。

晚上,锁拉西没有和马亚瑟一起住,他说得把他的事跟家里人说说,把后事安顿一下。马亚瑟送锁拉西出门时,山头上有夜猫子的叫声大笑样地响起,叫声在几座山之间来回地滚响了许久还回音不绝,一直响在马亚瑟的心上。

马亚瑟睡不着。

他看到锁拉西和女人先到了儿女住的窑洞,一家人应该是说了许久的话,一盏油灯一直幽暗地亮着。马亚瑟的眼睛也亮着。星星把院子照得冷亮的时候,锁拉西和女人才出了儿女的屋子。女人一手端着灯盏,一手遮挡着一点橘黄色的火苗,像在呵护着一个生命。火苗一闪一闪的,马亚瑟真担心它会熄灭了。它却终于闪进另一个窑洞,马亚瑟才松了一口气。

一声清亮的鸡啼,万籁突然又归于沉寂。所有的声音都跑得一丝不剩。只有空壳还留在马亚瑟的耳边。马亚瑟也成了一具空壳,他的灵魂被听到的那些声音掏出来,挂在三尺高的上方,连他自己都有些认不出来了。

锁拉西突然进来了,在幽暗的晨曦中,他的脸上有少年般的亮光,他双手托着一把刀,就是他曾经用来杀敌的那把刀。刀被重新擦拭过了,冷亮得真像是铁。

锁拉西把刀子递给马亚瑟,急切地说:“天亮以前动手吧!再看到太阳,我会难过的。趁他们这会儿都睡着,快动手。他们看到了也要难过。”

马亚瑟机械地接过刀子,看着锁拉西,他眼中是那只宰杀过了的绵羊。绵羊的眼睛里没有恐惧,没有乞求,空得近乎神圣。

锁拉西面向西方跪着,闭上了眼睛,嘴里小声地念着。

马亚瑟知道他是在给自己念讨白。马亚瑟有些恍惚。

锁拉西则再一次催促马亚瑟:“快动手吧!你还等啥呢?”

马亚瑟被喊醒了,他这才真切地看到锁拉西。第一缕晨光已透进屋子,马亚瑟的手突然握紧了刀把,举起刀子。刀子在晨光中像月牙一样。月牙慢慢地落下来,“当”的一声掉到地上。

一阵光影乱动。锁拉西的女人,他的儿子尤素夫,还有女儿阿米乃都慌慌地进来了。很显然他们一直在外面听着。

马亚瑟这时候已经拿定了主意,他对仍在跪着的锁拉西说:“那个临阵脱逃的锁拉西已经被我宰杀过了,你起来吧。”说完这句,马亚瑟就走了。锁拉西一家人早呆了,谁也没有送他。

马亚瑟走出大门的时候,大黑狗问询地向他叫了一声。他没有回头,向太阳即将升起的那个山头走去。

(选自2015年第5期《小说选刊》,有删改)

(1) 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准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十二年后马亚瑟终于找到了锁拉西展开故事,凸显出战争对美好人性的摧残,有力地控诉了战争的罪恶。

B.锁拉西和马亚瑟是战友,一起参加过革命,可是后来红军走了,自治政府散了,马亚瑟坚持革命,而锁拉西却背叛了革命,娶妻生子过上普通人的生活。

C.马亚瑟和锁拉西两位老朋友相见,前者决心执行命令处死后者,而后者安排家事,念了讨白平静受死。前者看到后者温馨的家庭、真诚的忏悔,于是刀下留人,毅然离去。

D.小说没有从正面去描写战争的惨烈、战士的无畏,而是通过马亚瑟的叙述去回顾那段不能忘却的历史。

(2) 请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3) 作品在谋篇布局上非常巧妙,尤其是小说的结局出乎意料,意蕴悠长。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1)C (2)我国民间有“不怕夜猫子叫,就怕夜猫子笑”等俗语,常把猫头鹰当做“不祥之鸟”,当做厄运和死亡的象征。(2分)烘托气氛,营造氛围。本文用这恐怖的环境来衬托马亚瑟当时复杂、矛盾的心理。 (3)从结构安排上看,有欧亨利式的结尾,结局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马亚瑟执行命令想处死锁拉西,而故事结局陡然一转,猛烈撞击着读者的心灵,可谓是意蕴悠长。(2分)从表现人物性格上看,充分表现了人物内心激烈的矛盾斗争,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2分)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通过这个故事的结局,既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又赞美了人性的真善美。(2分) 【解析】 (1)试题分析:A项,“有力地控诉了战争的罪恶”属于有意拔高。B项,“而锁拉西却背叛了革命”错,应是“而锁拉西却脱离了革命”。D项,“通过马亚瑟的叙述”错,应是“通过马亚瑟和锁拉西的对话、通过战争背后的故事去回顾那段不能忘却的历史”。 【考点定位】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小说中语言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小说中情节、人物形象、写作手法的把握。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事件理清小说情节。(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把握全文思想主旨。(3)找出描写人物的段落和语句,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征及心理。(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揣摩挖掘内涵。(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 (2)试题分析:本题画线句子从内容上看,属于环境描写,写的是猫头鹰(夜猫子)的叫声,而猫头鹰在中国民间一般被迷信地看作是不祥的鸟,认为它能带来厄运和死亡。作者写用了“大笑”“滚响了许久”“回音不绝”等词来写猫头鹰的叫声,渲染了一种极其阴森恐怖的氛围,烘托出人物内心的烦闷压抑矛盾与纠结。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对句子含义的理解,一般的解题思路是:对内涵比较丰富的语句要注意联系上下文,抓关键词进行分析,答题步骤:抓关键词——上下勾连;对使用特殊表现手法的语句,就要抓住它使用的表现手法进行分析。本题所考查句子属于环境描写,还要考虑到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描写的作用一般有渲染气氛,衬托人物心情,点明时令、地点,表现人物关系,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等。 (3)试题分析:本题解答时首先要指出结尾的特点,然后从塑造人物形象、表现小说主题、情节发展等角度进行分析就可以了。本题所供小说从开篇就交代马亚瑟是来惩治叛徒的,他要杀了锁拉西,结尾却出现了情节反转,马亚瑟放了锁拉西,但这一反转在前文已经埋下了一系列伏笔,所以这种结尾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有欧亨利式结尾的特点,令人回味无穷。从塑造人物的角度看,结尾的行为是马亚瑟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做出的决定,这就突出了马亚瑟的善良。从表现主题的角度看,把战争和人性相对比,起到了深化主题的作用。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名师点睛】分析谋篇布局的特点,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伏笔、照应,选取人称的角度。常用的构思技巧从立意方面看,主要有托物言志、象征、对比反衬、欲抑先扬;从选材组材看,主要有以小见大、形散神聚、巧设线索;从结构安排看,主要有照应、伏笔(铺垫)、悬念、层层深入、总分总结构等等。本题考查小说的结尾的艺术:主要有出乎意料之未却在情理之中;戛然而止给人留下丰富的想象的空间;和前文的内容形成较大的反差,引起读者的思考;卒章显志直接点明主题;运用环境描写等升华主旨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下面句子

                               。是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琵琶行》)。

②《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的句子是:                              

③《送东阳马生序》中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客从南溟来,遗我泉客珠①。

珠中有隐字②,欲辨不成书。

缄之箧笥③久,以俟公家须。

开视化为血,哀今征敛无。

【注】泉客珠:指珍珠。泉客,传说中的人鱼,相传它们流出的眼泪能变为珍珠。佛教传说,有些珠子中隐隐有字。箧笥:指储藏物品的小竹箱。

1.这首诗讲述了一个故事,请简述这个故事。

2.从全诗看,“珠中有隐字”、珍珠“化为血”各有什么寓意?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柳元景,字孝仁,河东解人也。少便弓马。数随父伐蛮,以勇称。寡言有器质。荆州刺史谢晦闻其名,要之,未及往而晦败。雍州刺史刘道产深爱其能,元景时居父忧.未得加命。会荆州刺史江夏王义恭召之,道产谓曰:“久规相屈,今贵王有召,难辄相留,乖意以为惘惘。”服阕,迁义恭司空行参军,随府转司徒太尉城局参军,太祖见又嘉之。

世祖西镇襄阳,义恭以元景为将帅,即以为广威将军、随郡太守。既至,而蛮断驿道,欲来攻郡。酃内少粮。器杖又乏,元景设方略,得六七百人,分五百人屯驿道。或曰:“蛮将逼城,不宜分众。”元景曰:“蛮闻郡遣重成,岂悟城内兵少。且表里合攻,于计为长。”会蛮垂至,乃使驿道为备,潜出其后,戒曰:“火举驰进。”前后俱发,蛮众惊扰,投水死者千余人,斩获数百。郡境肃然。

元景起自将帅,及当朝理务,虽非所长,而有弘雅之美。时在朝勋要,多事产业,唯元景独无所营。南岸有数十亩菜园,守园人卖得钱二万送还宅,元景曰:“我立此固种菜,以供家中啖尔。乃复卖莱以取钱,夺百姓之利邪!”以钱乞守园人。

世祖严暴异常,元景虽荷宠遇,恒虑及祸。太宰江夏王义恭及诸大臣,莫不重足屏气,未尝敢私往来。世祖崩,义恭、元景等并相谓曰:“今日始免横死。”前废帝少有凶德,内不能平,杀戴法兴后,悖情转露。义恭、元景等忧惧无计,乃与师伯等谋废帝立义恭,日夜聚谋,而持疑不能速决。发觉帝亲率宿卫兵自出讨之先称诏召元景左右奔告兵刃非常元景知祸至整朝服乘车应召。出门逢弟车骑司马叔仁,戎服率左右壮士数十人欲拒命,元景苦禁之。既出巷,军士大至,下车受戮,容色恬然,时年六十。

(选自《南史柳元景传》,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祖,一般作为断代史开创者或者王朝的承上启下的人物的特定庙号,也有作为开基者的,例如三国的曹丕和西晋的司马炎、蒙元的忽必烈等都是世祖的庙号。文中的“世祖”指宋孝武帝刘骏(430年―464年),南朝宋第五位皇帝孝武帝。

B.父忧,为“丁父忧”的省写。父忧是指遭逢父亲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谓之“丁忧”。服阕,指服丧期满。

C.征、辟指征召布衣出仕,与“察茂才”“举孝廉”一样,是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

D.废帝被废黜的皇帝。前废帝,指宋孝武帝刘骏长子  ,南北朝时期南朝宋第六位皇帝。凶残暴虐,滥杀大臣,就连他的叔叔也没能幸免。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发觉帝亲率宿卫兵自出讨之/先称诏召元景/左右奔告兵刃非常/元景知祸至/整朝服/乘车应召/

B.发觉/帝亲率宿卫兵自出讨之/先称诏召元景/左右奔告兵刃非常/元景知祸至/整朝服/乘车应召/

C.发觉/帝亲率宿卫兵自出讨之/先称诏召元景左右/奔告兵刃非常/元景知祸至/整朝服/乘车应召/

D.发觉帝亲率宿卫兵自出/讨之/先称诏召元景左右/奔告兵刃非常/元景知祸至/整朝服/乘车应召/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元景自幼学武,多次随其父出征,以勇闻名,荆州刺史谢晦、雍州刺史刘道产闻知其名,皆曾欲罗致帐下,但事情末果。

B.柳元景虽出身行伍,却颇有谋略。他被任命为广威将军、随郡火守后,广设方略,斩获数百,郡境肃然,展露了他的军事才能。

C.柳元景为人显出非同寻常的厚道。当他得知他家菜园的守园人将吃不了的蔬菜卖掉,得钱二万送给他时,非常生气,将钱送给了守圆人。

D.柳元景因世祖生性猜忌严暴,担心突遭横祸,日夜小心谨慎,于是与人合谋策划政变,试图改立刘义恭为帝,因密谋泄漏惨遭杀戮。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久规相屈,今贵王有召,难辄相留,乖意以为惘惘。

(2)元景起自将帅,及当朝理务,虽非所长,而有弘雅之美。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①秦汉时代的普遍知识与一般思想,大致可以归纳如下。

②“天”仍然是判断与理解的基本依据。仿效“天”的构造,模拟“天”的运行,遵循“天”的规则,就可以获得思想与行为的合理性。在人们心目中,凡是仿效“天”的,就能够拥有“天”的神秘与权威。于是,这种“天”的意义,在祭祀仪式中转化为神秘的支配力量,在占卜仪式中转化为神秘的对应关系。不仅是一般民众,就连天子与贵族也相信合理依据和权力基础来自于“天”。秦汉时代皇宫的建筑要仿效天的结构,汉代的墓室顶部要绘上天的星象,祭祀的场所更要仿造一个与天体一致的结构。

③“天”所显示的自然法则更加明确地被一些基本的数字概念所表述,而这些概念又被具体化为一些可以操作的技术,于是“天”与“人”之间就被联系起来。首先是“一”。在秦汉时代,它既是宇宙的中心、唯一的本原、至上的神祇,又是天下一统、君主权威、理性法则、知识基础和一切的终极依据。其次是“二”。“二”即阴阳,既可以指日月、天地,也可以指君臣、上下,以及从阴阳引申出来的冷暖、湿燥、尊卑、贵贱。再次是“五”。在《吕氏春秋》中,思想家曾为“五”并列出种种匹配的事物和现象。这说明人们普遍相信“五行”可以归纳和整理宇宙间的一切,使宇宙整齐有序。相反,如果五行、五色、五声、五味、五方、五脏、五祀等等发生紊乱,人们就要用技术将其调整过来,否则人就会生病,社会就会混乱,宇宙就会无序。比如朝代的变更,要顺序地吻合五德的排行;人们的服饰,要顺序地吻合五色的轮次。这种数字概念经历了漫长的整合和论证过程,在秦汉时代终于以系统的形式固定下来。

④沟通天地人神的权力仍然被少数术士所掌握。大多数人相信,他们由于有某些特殊的禀赋与训练,拥有与神秘世界对话的能力,人们需要通过他们与天、与神灵、与祖先交流。

⑤当时人们关心的中心问题有以下几类。一是生命。铜镜铭文这样的考古资料透露了秦汉时代人们的生活观念,看来当时的人们相信人是可以不死的,不过也相信人之永恒极其困难。如果说铜镜铭文、帛画、画像石中的神仙内容及秦汉方士的求仙寻药炼金活动,反映了人们对生命的期望和想象,那么很明显,他们也努力地探索过人体的奥秘与医疗技术,张家山汉简中的《脉书》、马王堆帛书中的《五十二病方》等,就反映了人们的焦虑和忧患。正是在这种期望和想象、焦虑和忧患中,人们逐渐形成了生死观念。二是幸福。在秦汉的一般思想世界中,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越作为人生幸福的内容,渐渐退居次要地位,对幸福的期望往往被普遍的神仙信仰具体化和世俗化,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越被生理上的自由和超越(永生)所取代,“富贵”与子孙“繁衍”成了更现实的追求,铜镜铭文中那么多的“富贵”和“宜子孙”的字样就是明证。三是国家。当诸侯国家日益消亡或削弱,各种文化区域日趋混融成为一个文化共同体的时候,人们开始彼此认同。“天下”一词在当时是一个较纯粹的政治概念,当人们逐渐有了更广泛的地理知识之后,人们认识到自己所熟悉的地域只是天下的一部分,于是又常常使用“海内”一词。“海内”一词在当时成了中国人的文化疆域的代名词,凡是生活在海内的人,凡是有共同语言、习俗、观念与服饰的海内人,都是“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人”,文化意义上的共同体已经在人们心目中确立了。

(本文有删改)

1.关于秦汉时代人们对“天”的认识,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汉代的墓室顶部要绘上天的星象,祭祀的场所更要仿造一个与天体一致的结构,这只是为了营造一种神秘的氛围,让普通人敬畏。

B.人类的社会秩序、伦理关系都是以“天”为依据来建立的。如果发生紊乱,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志来进行调节,使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C.无论普通民众还是权贵,都把“天”作为认识世界的基本依据,认为遵循“天”的规则,效法“天”,能够获得思想和行为的合法性。

D.“天”是自然的法则,一切知识都与之相关,秦汉时代的人们以“天”为根本法则认识外部世界,以神仙信仰为终极依据认识自我。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一些基本的数字概念的表述显示了天与人之间的关联,五行、五声、五色、五方、五祀等实际上都体现了“天”蕴含的自然法则与宇宙秩序。

B.“一”“二”“五”等数字概念表达了“天”所显示的自然法则,这些概念的形成和确立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并牵连着中国古代的思想传统。

C.秦汉时代,在很多人的观念里,只有少数被认为有特殊禀赋与训练的术士才能与天、神沟通,并非人人都具有与神秘世界对话的能力。

D.因为“天”等同于“一”,意味着绝对和神圣,所以,秦汉时代皇宫的建筑要仿效天的结构,以显示对唯一的神的崇敬。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秦汉时代,与“天下”一词作为政治概念不同,“海内”是“文化疆域”的代名词,“海内”的人于文化层面能够彼此认同。

B.秦汉时代人们的普遍知识与一般思想反映出,中国人对于幸福的理解从来就没有精神超越的层面,而只着重于现世与物质层面。

C.秦汉时代,人们相信永生可以实现,这样的生死观导致了神仙信仰的世俗化,对于“富贵”和“宜子孙”的追求即是神仙信仰世俗化的重要表现。

D.秦汉时代,人们普遍相信“五行”可以归纳和整理宇宙间的一切,使宇宙整齐有序,所以“五”也可以作为宇宙间一切的终极依据。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校园霸凌”事件日渐成为社会热点之一。近日,北京某名校一名10岁男童的家长在网上发文,称孩子遭到同班同学的霸陵,被用厕所垃圾筐扣头。事后出现“急性应激反应”,失眠、易怒、恐惧上学,并质疑校方处理不当。但有老师认为家长多有夸大,定性为“开了一个过分的玩笑”,属恶作剧。校方认定其为“偶发事件”,尚不足以认定涉事学生构成校园“欺凌”或“暴力”,主张让校园问题回归校园处理。此事经互联网传播发酵,引发公众强烈关注。

对此事件,你有何看法?请围绕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得抄袭,书写规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