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王戎,字濬冲,琅邪临沂人也。父浑,凉州刺史。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王戎,字濬冲,琅邪临沂人也。父浑,凉州刺史。戎幼而颖悟,神彩秀彻。视日不眩,裴楷见而目之曰:“戎眼灿灿,如岩下电。”年六、七岁,于宣武场观戏,猛兽在槛中虓①吼震地,众皆奔走,戎独立不动,神色自若。魏明帝于阁上见而奇之。又尝与群儿嬉于道侧,见李树多实,等辈竞趣之,戎独不往。或问其故,戎曰:“树在道边而多子,必苦李也。”取之信然。

阮籍与浑为友。戎年十五,随浑在郎舍。戎少籍二十岁,而籍与之交。籍每适浑,俄顷辄去,过视戎,良久然后出。谓浑曰:“濬冲清赏,非卿伦也。共卿言,不如共阿戎谈。”及浑卒于凉州,故吏赙②赠数百万,戎辞而不受,由是显名。戎尝与阮籍饮,时兖州刺史刘昶字公荣在坐,籍以酒少,酌不及昶,昶无恨色。戎异之,他日问籍曰:“彼何如人也?”答曰:“胜公荣,不可不与饮;若减公荣,则不敢不共饮;惟公荣可不与饮。”戎每与籍为竹林之游,戎尝后至。籍曰:“俗物已复来败人意。”戎笑曰:“卿辈意亦复易败耳!

钟会伐蜀,过与戎别,问计将安出。戎曰:“道家有言,‘为而不恃’,非成功难,保之难也。”及会败,议者以为知言。

征为侍中。南郡太守刘肇赂戎筒中细布五十端,为司隶所纠,以知而未纳,故得不坐,然议者尤之。帝谓朝臣曰:“戎之为行,岂怀私苟得,正当不欲为异耳!”帝虽以是言释之,然为清慎者所鄙,由是损名。

戎在职虽无殊能,而庶绩修理。后迁光禄勋、吏部尚书,以母忧去职。性至孝,不拘礼制,饮酒食肉,或观弈棋,而容貌毁悴,杖然后起。时和峤亦居父丧,以礼法自持,量米而食,哀毁不逾于戎。帝谓刘毅曰和峤毁顿过礼使人忧之毅曰峤虽寝苫食粥乃生孝耳至于王戎所谓死孝陛下当先忧之戎先有吐疾,居丧增甚。帝遣医疗之,并赐药物,又断宾客。永兴二年,薨于郏县,时年七十二。

(节选自《晋书•王戎传》)

[注]①虓(xiāo),怒吼。②赙(fù),赠送财物助人治丧。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明帝于阁上见而  奇:认为……奇异

B.籍每浑,俄顷辄去   适:往,到

C.为而不             :依靠,依仗

D.以知而未纳,故得不  坐:牵连犯罪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以知未纳           庶籍修理

B.阮籍与浑         司隶所纠

C.戎每与籍为竹林   而籍与

D.母忧去职           礼法自持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表现王戎聪明睿智特点的一组是(  )

①戎幼而颖悟,神彩秀彻 ②戎独立不动,神色自若 ③等辈竞趣之,戎独不往 ④故吏赙赠数百万,戎辞而不受 ⑤及会败,议者以为知言 ⑥戎在职虽无殊能,而庶绩修理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③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戎小时候视力极佳,看太阳眼睛不花,裴楷看见后称赞说:“王戎眼睛有光芒,就像山崖下的电光。”

B.阮籍与王浑、王戎俱为好友。阮籍每次拜访王浑,时间都很短暂,但与王戎交谈的时间却很长,主要是阮籍认为王戎比王浑清逸可赏。

C.王戎不拘礼法,在母亲去世后仍然饮酒吃肉,经常下棋娱乐,以致容貌憔悴,拄着拐杖才能站起来。

D.和峤在服丧期间,用礼法约束自己,吃饭限量,皇帝认为和峤哀伤过度,并为此担忧,但刘毅认为王戎比和峤更让人感到忧虑。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卿辈意亦复易败耳!

②钟会伐蜀,过与戎别,问计将安出。

③帝虽以是言释之,然为清慎者所鄙,由是损名。

 

1.D 2.A 3.B 4.C 5.(1) 你们这类人的心情难道也容易败坏吗(2)钟会讨伐蜀国,路过时与王戎告别,问有何计策。(3)皇帝虽然用这样的话解释此事,然而王戎被清廉谨慎的人鄙视,因此损害了名声。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D项应为“定罪”或“治罪”。回到文中,找到句子所在的语境,“南郡太守刘肇赂戎筒中细布五十端,为司隶所纠,以知而未纳,故得不坐,然议者尤之。帝谓朝臣曰:‘戎之为行,岂怀私苟得,正当不欲为异耳!’”,联系以前课文中学过的内容,可以推测。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比如本题就采取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要把对实词的解释代入到原句原文中,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语言环境。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答题关键词“意义和用法”。考生依据自己掌握的虚词用法,依据句意、位置、语法来判断实词意义和用法。A. 均为但是,却;B项动词/连词被动;C项,助词/主谓之间;D项,因为/用。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是高考必考的一个考点。所谓常见文言虚词是指考纲列举的18个文言虚词;所谓在句子中的意义是指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所谓在句子中的用法指的是词典中所列举的常见用法。综观近几年高考试题,从总体来看,对文言虚词的考查着眼于应用,不直接考语法,题型都是客观题。为降低难度,同时也是为了贴近中学教学实际,考查内容都是课内课外相结合,要求考生辨析划线虚词用法的异同。文言虚词的意义由用法决定,所以辨析文言虚词异同,先用法后意义。题中考察的“以” 1.用作介词。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视情况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例如: 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察今》)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乃入见。问:"何以战?"(《曹刿论战》) 余船以次俱进。(《赤壁之战》)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五人墓碑记》) (二)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例如: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三)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例如: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廉颇蔺相如列传》) 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赤壁之战》) (四)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于",可译为"在""从"。例如: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记》) 今以长沙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汉书·西南夷传》) (五)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例如: 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战国策·周策》) (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信陵君窃符救赵》)2.用作连词。用法和"而"有较多的相同点,只是不能用于转折关系。 (一)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词(包括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的短语),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例如: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 (二)表示承接关系,"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而"或省去。例如: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游褒禅山记》) (三)表示目的关系,"以"后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而""来""用来""以致"等。例如: 作《师说》以贻之。(《师说》) 剑赀财以送其行。(《五人墓碑记》) 不宜妄自菲薄……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四)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例如: 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信陵君窃符救赵》) 古人……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五)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例如: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陶渊明《归去来辞》)3.复音虚词"以是""是以",相当"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中人物的理解。题干“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表现王戎聪明睿智特点的一组”关键词“王戎聪明睿智”,句子中 ②表现其镇定,④表现其廉洁,⑥做事认真。答案为B。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C.王戎容貌憔悴是因为“性至孝”,选项中“仍然饮酒吃肉,经常下棋娱乐,以致容貌憔悴”不当,“容貌憔悴”主要是因母去世哀伤所致。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只要到文中找到原句:“名虽为霸王,实失天下心,故曰其强易弱”然后进行比较选项,即可发现是犯曲解文意的错误。 5. 试题分析: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 (1) “辈”是这一类人 (2)句中“过”是路过;(3)句中“虽”是虽然,“为……所”表被动。文言文翻译最主要是抓得分点,考生把两句放到原文中,根据上下文意思,再结合句中得分点来翻译句子。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例如本题中的名词“诸侯”“ 楚”。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文言文阅读翻译四字诀:首览全文,掌握大意。词不离句,句不离词。词句难解,前后联系。跳跃句子,补出本意。人名地名,不必翻译。省略倒装,都有规律。常见虚词,因句而异。实词活用,领会语意。翻译整句,句子流利。对照原文,务求直译。字词句篇,连成一气。翻译完毕,检查仔细。 【参考译文】 王戎,字浚冲,是琅琊临沂人。父亲王浑,是凉州刺史。王戎幼时聪明过人,神采清朗。看太阳而眼睛不花,裴楷看见后称赞说:“王戎眼睛有光芒,就像崖下的电光。”王戎六、七岁的时候,在宣武场看杂技表演,猛兽在牢笼中怒吼,吼声震动天地。众人都逃走,只有王戎站立不动,神态自若。魏明帝在楼阁上看见以后认为王戎很奇异。又曾经和一群小孩在路边嬉戏,看见李树上有很多果实,同辈的人都争着奔向那棵树,只有王戎自己不前往。有的人询问其中的原因,王戎说:“树长在路边却结了很多果实,一定是苦涩的李子。”摘取果实后的确这样。 阮籍和王浑是朋友。王戎十五岁时,随父亲王浑在郎舍。王戎比阮籍小二十岁,阮籍却和王戎交往。阮籍常常到王浑处,停一会儿就离开,去看王戎,很久才出来。阮籍对王浑说:“王戎清逸可赏,不是你这类人能比的。和你一起谈话,不如和王戎一起谈论。”等王浑在凉州去世,以前官吏赠给王戎治丧的财物达几百万。王戎推辞不接受,因为这名声远扬。王戎曾经和阮籍喝酒,当时兖州刺史刘昶(字公荣)在座,阮籍因为酒少,没有给刘昶倒酒,刘昶也不怨恨。王戎感到奇怪,有一天问阮籍说:“他是什么样的人?”阮籍说:“对(酒量)比公荣大的人,不可以不和他喝酒;对酒量不如公荣的人,也不敢不和他一起喝酒;只有对公荣,可以不跟他喝酒。”王戎常常和阮籍到竹林游玩,王戎曾经来晚。阮籍说:“庸俗的家伙又来败坏人的心情。”王戎笑着说:“你们这类人的心情难道也容易败坏吗?” 钟会讨伐蜀国,路过时与王戎告别,问有何计策。王戎说:“道家有句话说‘有功而不依靠’,不是成功难,而是保成功难。”等钟会失败,商议的人认为他深懂古人的话。被征召做侍中。南郡太守刘肇在筒中装了五十匹绢贿赂王戎,被司隶检举,王戎因为知道而没有接受,所以没有被定罪。但是议论的人认为王戎有过错。皇帝对朝臣说:“王戎的行为,难道是怀有私心不当而得吗,这正是他不想做奇异的事情罢了!”皇帝虽然用这样的话解释此事,然而王戎被清廉谨慎的人鄙视,因此损害了名声。 王戎在职虽然没有特殊的才能,但是各种事情做得很有成绩。后来升迁光禄勋、吏部尚书,因为母亲去世离职。生性很孝顺,不被礼制约束,喝酒吃肉,有时看别人下棋,但是面貌憔悴,拄杖才能起身。当时和峤的父亲也去世,他用礼法约束自己,吃饭限量,悲伤的程度比不上王戎,皇帝对刘毅说:“和峤哀伤过度,让人担忧。”刘毅说:“和峤居丧时虽然睡在草垫上,吃粥,这是用生进孝。至于王戎,是用死进孝,您应当先担忧他。”王戎以前有吐痰的病,居丧期间更加厉害。皇帝派遣医生为他治疗, 并赐给他药物,又断绝宾客来往。永兴二年,在郏县去世,当时七十二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关汉卿和莎士比亚在设置人物来推动剧情发展上,都突出了主要人物的重要性和次要人物的辅佐性。他们的悲剧中,都只有一个突出的中心人物。关汉卿的《窦娥冤》中,中心人物自然是含冤赴死的窦娥,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麦克白》、 《李尔王》、 《奥赛罗》中,中心人物则显而易见地分别是哈姆雷特、麦克白、李尔王、奥赛罗。当然,莎士比亚的另外两部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和《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中心人物是处于矛盾漩涡中心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两对情侣,但他们都是可以当作一体看待的。两位戏剧家的核心人物设置手法,区别于后来出现的“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双主角,甚至多主角的戏剧人物设置。体现了较为保守的戏剧人物设置手法,符合单一戏剧线索的要求。

关汉卿的戏剧人物全部是善恶分明,正邪明晰的典型人物。正面人物就是一身正气、意志坚定、抗争到底的典型;反面人物则是狡猾奸诈、恶毒卑鄙、瞒上欺下的典型。这种人物的脸谱化,和中国戏曲的角色脸谱处理是分不开的。同时,也体现了由于时代的限制,文人思维的固定性一时无法改变。相比之下,莎士比亚的人物则显得比较丰满和富于多面性。他所描绘的每一个英雄都有其自身不可消弭的缺陷:哈姆雷特的优柔寡断、奥萨罗的嫉性冲动、麦克白的好胜野心,等等。这些都是人类性格共同的缺憾,这样的处理,使得英雄的形象既不被刻意夸大,又显得明朗鲜活、真实可信。

关汉卿的悲剧《窦娥冤》说的是劳动妇女受欺压冤枉的故事,所以主人公自然是社会的底层百姓,而且还是在封建时代地位最卑贱的女性形象。她们力量微薄,信任所谓的王法,寄希望于皇家任用的所谓清官,然而却总是事与愿违。这部悲剧既揭示了剧中主人公受压迫被欺凌的悲惨命运,也颂扬了她们的坚毅反抗精神。而莎士比亚的主人公则必须是贵族。这是由他所处时代的局限和受到古代希腊罗马悲剧传统的影响所造成的。那时的人们认为,只有在拥有高贵血统和高尚灵魂的贵族男女身上,才有可能演绎灾难性的悲剧。而低贱的平民是没有资格成为悲剧主角的,他们的故事只能被写入喜剧中供人嘲弄。

造成人物命运的原因,中外两位戏剧家的看法也不一致。关汉卿的人物之所以最后陷入悲剧的结局,大多是因为社会势力和当权者的残暴,和异族对汉民族的残害。所以,他会安排一系列代表社会病态的丑恶与奸邪,如抢劫、霸占、巧取豪夺、贪赃枉法等恶行来造成主人公的悲剧。可见,他表现的是悲剧的客观性。莎士比亚则相反,他强调悲剧人物的行动必须出自他们本人的意志和内心,即悲剧人物之所以走向不幸结局,不能归咎于客观原因,而应该自己负责。另外,他的悲剧还存在人物被命运摆布,逃不出命运的宿命论色彩。

1.下列对“这种人物的脸谱化,和中国戏曲的角色脸谱处理是分不开的”一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汉卿戏剧人物脸谱化形成的原因 之一是中国戏曲的角色脸谱处理传统。

B.关汉卿戏剧人物脸谱化充分体现了中国戏曲的角色脸谱处理的特点。

C.关汉卿戏剧人物脸谱化与中国戏曲中不同角色用不同脸谱作标志的方法有关。

D.关汉卿戏剧人物脸谱化有其深刻的中国戏曲角色脸谱处理的背景原因。

2.关汉卿和莎士比亚对造成戏剧人物命运原因的认识有所不同。下面与之有关的解说与原文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A.关汉卿戏剧表现的是人物悲剧的客观性,而莎士比亚戏剧则表现人物悲剧的主观性。

B.关汉卿戏剧中的人物陷入悲剧的结局大多是社会原因所致,而莎士比亚剧中人物陷入悲剧则是自身原因所致。

C.关汉卿戏剧往往安排一系列来自于社会环境方面的病态恶行造成主人公悲剧,而莎士比亚戏剧则没有此类刻意的安排。

D.关汉卿的戏剧反映了社会环境是造成人物悲剧命运的原因,而莎士比亚戏剧将人物命运归咎于主观原因,故具有宿命论色彩。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和《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两部悲剧虽然中心人物分别是一对情侣,但仍体现了较为保守的戏剧人物设置法。

B.莎士比亚突破了时代的限制和文人思维的固定性,因此他的戏剧中所描绘的人物显得比较丰满和富于多面性。

C.关汉卿的《窦娥冤》中主人公窦娥的悲剧,既是社会对底层百姓压迫欺凌所致,也是主人公信任王法,寄希望于清官所致。

D.无论是戏剧人物设置还是戏剧人物描绘,无论是剧中主人公身份还是造成人物命运原因的揭示,关汉卿和莎士比亚都各不相同,体现了各自不同的特点。

 

查看答案

下面四首诗,各描写了我国民间的一个传统节令的情景。按节令的顺序,四首时依次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①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直到天头无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

②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③鸾扇斜分凤幄开,星桥横过鹊飞回。 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

④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A. ②④①③    B. ④②①③   C. ①②④③   D. ④②③①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

A.睡觉时将枕头垫在头颈部下面,其作用是使颈部皮肤、肌肉、韧带等组织在睡觉时与整个人体一起放松与休息。

B. “天宫一号” 载人航天飞行计划,是今年我国最具代表性,最具影响力的国家级重大科研,是中国人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又一伟大壮举。

C.市政府决定配合京津翼一体化方向,重点抓好地铁建设,危旧房改造,污水处理等工程工作,加快现代化大都市建设的进程。

D. 高等院校抓不抓在校学生理想教育的问题,是关系着祖国建设事业后继有人的大事,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学经典,这些经典历经岁月沧桑依然散发着永恒魅力,它已经____到民族精神的血脉之中。

②随着高考日益____,各学校纷纷把备考重点聚焦到学生的心态调整上,引导学生正确面对考试,树立高考必胜的信念。

③人生有两大快乐,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寻求和创造;另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____和体验。

A.溶化  临近  品位      B.溶化  邻近  品味

C.融化  邻近  品位      D.融化  临近  品味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

A.尺牍 插座 攻城略地 湮没无闻

B. 喋血 文身 披沙拣金 形迹可疑

C. 影碟 膨胀 胸无城府 锐不可当

D. 马甲 版画 欢呼雀跃 拾人牙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