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尽管看上去只有一个被触手包围了的嘴,但是箱水母,或...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尽管看上去只有一个被触手包围了的嘴,但是箱水母,或者叫立方水母(原意是“呈立方体的动物”)的确有眼睛,而且结构与人类的非常相似:具有晶状体、角膜和视网膜。但奇怪的是,尽管有这些复杂的结构,箱水母却是永久性的视力模糊。

这是因为箱水母没有脑,只是在嘴的周围有一条神经环。它没有中枢处理功能,它的模糊的视觉却能告诉它所需要知道的一切:多大啊,我能吃它吗,它会吃我吗。

体型为立方体的箱水母躯干的四面各有一个像球杆一样的短柄,而眼睛就位于这四个短柄上。除了两只辨别能力强的眼睛外,每个短柄上还有四个轻度感光的凹孔。同样,这种结构是与它们没有脑相吻合的,因为脑是整合感觉信息的部位。对于箱水母来说,发现一个天敌和辨别白天与黑夜属于不同的工作,要求由不同的感觉器官来完成。

箱水母的眼睛不同于其他属于钵水母纲的种类,因为它们在物种演化的过程中,早在5.5亿年前就分化成了不同的分支。

箱水母视力尽管不佳,但在某些方面还是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箱水母能够飞快地游动(某些种类的速度能达到每秒1.8米),并能够绕过障碍物,这就意味着它们能够主动追击猎物。这一点与钵水母类不同,钵水母只是软软地漂荡在水中,等待食物游到自己的身边。

箱水母所具有的这些特点也对它的另一个重要的适应性的解释有所帮助——它的毒性巨大。一种叫作海黄蜂的箱水母可能是地球上最毒的生物,被它刺伤,人会感到难以忍受的剧痛,同时伴有强烈的灼伤感觉。毒液会伤害神经系统、心脏以及皮肤,三分钟内会致人死亡。全世界每年超过1万人被它刺伤,而且经常有人死亡。

另一种箱水母几乎具有同样的毒性。它更具危险性的原因是:在水中不易被人发现,呈透明状,体型比一粒花生还要小,而且浑身布满了刺细胞。被它刺到,即使侥幸逃脱,也会患上一种叫伊鲁康吉水母综合征:剧烈疼痛、恶心、呕吐、极度高血压并且叫人产生绝望情绪。这种箱水母的名字是根据澳大利亚土著部落的一个民间传说得来的,这个传说讲述了到海里游泳的人就会受到箱水母的攻击并患上一种可怕的病。这种毒液会促使身体的“打或逃”激素,特别是去甲肾上腺激素大量释放,从而导致患者经常惊恐而死。

为什么箱水母的毒性这么大?它的毒性与视觉有怎样的联系?这是个有关尺度的问题。

因为它们有视觉,喜欢采食比自己本身大的猎物,为了防止猎物对自己相当精致的触手的伤害,它们需要迅速麻醉猎物。之所以它们的毒性只有对我们才是致命的,是因为当我们无意中遇到它们时,我们对于它们来说显得太过于巨大了,所以我们就会受到它们比平时刺杀猎物更多的触手的攻击。

(摘编自约翰·劳埃德、约翰·米奇森《动物趣谈——箱水母》)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箱水母在嘴的周围有一条神经环,它没有中枢处理能力,但它模糊的视觉,却能够知道自己所需要的一切。

B箱水母躯干的四面各有一个短柄,每个短柄上都有两只辨别能力强的眼睛和四个轻度感光的凹孔,它们的功能相同,用来完成相同的工作。

C箱水母属于钵水母纲的种类,在5.5亿年前的物种演化过程中,箱水母与其他属于钵水母纲的种类分化成了不同的分支。

D有一种箱水母的名字来源于澳大利亚的民间传说:海里游泳的人会受到箱水母的攻击并患上一种病,导致人的某些激素分泌紊乱。

2.结合全文,简要概括箱水母所具有的特征。

3.人为什么会被箱水母造成致命伤害?请简要分析。

 

1.B 2.①无脑,有被触角保卫的嘴;(2分)②有类似人的眼睛的结构体,但视力模糊;C1分)③有很强的游动能力,有巨大的毒性。(1分) 3.箱水母的毒液是用来麻醉猎物的,但是,当人无意中遇到箱水母时,人对于箱水母来说是非常巨大的,箱水母就会用更多的触角刺向人,发射更多的毒液,因此,对人造成致命的伤害。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于理解,将选项分别带入文本进行比较分析,B项,“它们的功能相同,用来完成相同的工作”理解错误。所以选B。所以选B。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易错警示】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例如本题选项B的表述可根据原文第3段“对于箱水母来说,发现一个天敌和辨别白天与黑夜属于不同的工作,要求由不同的感觉器官来完成。”可知此项的理解错误。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概括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通读文本内容,然后从每一段中找出关键的语句或关键词,提取出来进行分类概括作答。例如第一、二段,可由“只有一个被触手包围了的嘴”“这是因为箱水母没有脑,只是在嘴的周围有一条神经环。”概括为“无脑,有一个被触手包围的嘴”。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解答归纳概括的题目,要根据以下思路解答:1.思考角度: ①找到对应的区域②对相应的区域划分层次 2.答题模式: ③画出关键句④提取要点,分点作答。 提取要点+分点作答。例如本题就可以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根据不同段落的中心句进行提取组织答案。 3.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概括原因的局部题,解答此题,首先要从文章中找到能体现“人为什么会被箱水母造成致命伤害”原因的语段,然后根据语段提示进行概括作答。例如本题可根据文章最后一段“为了防止猎物对自己相当精致的触手的伤害,它们需要迅速麻醉猎物。之所以它们的毒性只有对我们才是致命的,是因为当我们无意中遇到它们时,我们对于它们来说显得太过于巨大了,所以我们就会受到它们比平时刺杀猎物更多的触手的攻击。”进行概括作答。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由结果追溯原因,归纳内容要点。所谓由果溯因,就是根据文中的相关的结论或者观点,找出导致其结论出现的原因或者支撑该观点的论据。在论述类文本阅读题中,有许多有关“为什么”这一类归纳要点的题目,对于该题的解答,最常见的方法就是因果溯因法,在解答时,首先要找到结论在文章中的位置,然后根据文中的一些重要词语及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确定作者在行文过程中是把结论或者观点在前,原因的诠释或者论据在后,还是在陈述了原因得出结论或者在陈述理由之后得出观点。如果结论或者观点在前,其原因或者论据就要在陈述观点的句子前面去筛选概括,反之则要在这一句话的后面去筛选概括。例如本题就可以根据相应的答题区间最后一段的内容提示进行概括。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山水画家所欲完成的自然是造化世界,不是由各种绘画图式构成的山川。中国画要“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但是“师法造化”与培根的“阅读大自然之书”全然不同,造化并非一山一水,亦非万物之集合。造化是大衍运行、生成化育,是创造和变化。造化有道却无定法,师法造化就是得万物生成变化之机枢,所以中国文人画家与世界所发生的最重要的关系不是模仿,而是起兴。起兴是在时机之中由一物一景引发的感怀兴致,世界与人的共在关系由此情激荡而出。所以此时所说的世界,既非寻常实证科学家所欲观察的自然世界,亦非知识论者所谓的认知对象,而是“造化”,是浑然天地,当是时,万物皆备于我而有我在焉。山水者,本是天地之假名,山水画或者更宽广的山水艺术,承栽的是我们的世界经验,用古人的话说——自有沟通天地之工。这是一门最能够体现中国人的世界观的艺术。在现代性的进程中,无论从视觉上还是思想上说,文人所表述的山水世界已经被彻底扰乱以至于粉碎了。山水画成为一种特定的题材,一种风格样式,一种艺术史上的现成品,因而它也就彻底丧失了其“世界观意义”。在这种境遇中,山水画早已经被抛掷到一种不及物状态,深深地陷入其表述与本体的危机。

山水画是一种回忆,作画是回忆,观画也是回忆,一种使回忆可视化,另外一种则令回忆现实化;前者将造化拢聚于图画,后者却沿着图画回返造化。古人观画,画卷是追想山水之中介,后人观画,则是以真山水之经验为中介以求对画意之了然。而今日艺术家,则无时不以艺术创作自律,动辄以笔墨技巧与视觉冲击自诩,距山水之道远矣。

山水,是一门世界观的艺术,它能够发显造化之秘,皆因其终极原则是“道法自然”。道以自然为法,“法”就超出了西方自然法语境中的最根本之契约,也超出了法令、制度之范畴。“法”之为法,通达于自然。“自然之法”恰是中国山水经验之精神所系。山水画讲求“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而此“造化”绝非一山一水,而是生成变化;此“心源”也绝非主体的精神,是天地之心。天地不仁,天地本无心,画者欲取造化之无尽藏,继而为“天地立心”。这正是中国山水画之“不二心法”。明清以来,画者自囚于书斋之内,流连于古人之法,此自然心法寥落已久,此不惟画者之疾,亦为思者之憾。

近世之“山水危机”绝不只是山水画的危机。在百年后看来,山水之危机实是中国现代性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不仅意味着传统自然观的失落,也意味着历史观的破碎。在二十世纪的山水画面上所呈现的是文明冲突中山河的破碎与扰乱,是一个符号与意象的乱世。

山水经验与我们的感受力虽然已日渐衰微,却并非不可挽回。要在当下重新点亮山水之世界经验,并非于滔滔逝水中寻找记忆的刻度,我们得在当下的处境中重新学习,重新发掘,在与现成经验的斗争中重新发现。

(摘编自高士明《山水的危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画要“师法造化”,但与培根的“阅读大自然之书”完全不同,这里的造化指的是创造和变化,而不是一山一水和万物之集合。

B中国文人画家在创作中与世界所发生的最重要的关系是起兴,因为造化有道却没有定法,师法造化就是求得万物生成变化的关键。

C中国文人画家眼中的世界不是寻常实证科学家所欲观察的自然世界,也不是知识论者所谓的认知对象,而是“造化”,是浑然天地。

D山水画或者更宽广的山水艺术,是沟通天地的技艺,承载的是我们的世界经验,是最能够体现中国人的世界观的艺术。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山水画和观山水画都是一种回忆。前者使回忆可视化,将造化拢聚于图画;后者令回忆现实化,沿着图画回返造化。

B古人观画,中介是画卷和真山水的经验;今日艺术家则以艺术创作自律,以笔墨技巧与视觉冲击自夸,远离山水之道。

C“自然之法”恰是中国山水经验之精神所系。中国山水画家所想完成的不是由各种绘画图式构成的山川,而是造化世界。

D山水遵循的终极原则“道法自然”中的“法”,超出了西方自然法语境中的最根本之契约和法令、制度的范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现代性的进程中,山水画彻底丧失了其“世界观意义”,因而山水画成为一种特定的题材,一种风格样式,一种艺术史上的现成品。

B取造化的宝藏为“天地立心”是中国山水画唯一法则,而明清以来的山水画家,自闭于书斋,流连于古人之法,这是画家的大忌。

C要挽救山水危机,重新使山水的经验闪光,不是从传统中去挖掘经验,而是在当下的处境中重新学习,重新发掘,重新发现。

D近世之“山水危机”意味着传统自然观的失落和历史观的破碎,二十世纪的山水画呈现出文明冲突中山河的破碎与扰乱就是例证。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近日,女士带着八十岁的母亲,赶去成都看病;仓促间,她只给老人买到半程的动车坐票。半程过后,刚上车的女大学生希望老人能给她应有的座位,而女士却要求两人合坐,结果被女大学生拒绝了。随后,一位中年男子给老人让了座。这时,女士说:“年轻人,应该多学学。”女大学生委屈地回答道:“坐自己的座位有错吗?”

那么,女士错了吗?对于此事,你怎么看?

请就其中一方的言行,阐明你的看法、思考与判断。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查看答案

中国将于 2022 年左右建成空间站,下面是中国空间站的构想图,请把这个构想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字数 75 个左右。

../AppData/Roaming/Tencent/Users/2962646799/QQ/WinTemp/RichOle/1HUM%7b%7d3ZDUFZ$NF5$B(XCMJ.png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l5 个字。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看信息不是本事,从泛滥的信息中           。在智能手机上,每时每刻都有别人转发的各种各样的信息,但这也带来了隐患——筛选出真实信息的成本越来越高。很多人看完信息都想知道“这是真的吗?”因为           。网络上的信息越来越多,           。一些人轻信不实或错误信息,结果往往酿成大祸。

 

查看答案

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

拍卖“状元笔记”,其实是一种不负责任的炒作。        ,“状元笔记”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学习笔记是个人学习时根据自己的需要做出的记录, 侧重点必然有差异,       对所有的人都有用,       还可能适得其反,并产生误导。

A、固然  但是  因此  并非  甚至

B、固然   然而   因此   不是   进而

C、诚然  但是   所以   并非   并且

D、诚然 然而 所以 不是 于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