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 有人曾向希尔伯特请教: 明...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有人曾向希尔伯特请教: 明天最重要的技术是什么?这位20世纪科学工作者界的领袖幽默地说:“到月球上去抓苍蝇。”             。希尔伯特在回答为什么时说:“要实现这一目标,意味着我们要解决人类面临的所有物质困难。”今天,人类已经成功地登上了月球。去月球发电、种庄稼,已经像“抓苍蝇”一样实实在在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A.这有点儿像天方夜谭。因为要做到这一点实在需要克服太多太多的困难

B.这不是一句玩笑话。因为要做到这样一件小事,将要碰到一连串的难题

C.这简直不可思议。因为要做到这一点实在需要克服太多太多的困难

D.因为要做到这样一件小事,将要碰到一连串的难题。这是无法想像的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既考查句子的连贯性,又考查学生对文段的总结概括能力,及文段的推断能力。从事理的逻辑来分析,根据上句“幽默地说”可以衔接“玩笑话”,“一件小事”呼应“抓苍蝇”,“一连串”与后句“连带性”相呼应,即可判断是B。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本题属于连贯题中的选填一句话(选择题)。首先要分析语段结构,把握语段话题(陈述对象)。然后依据话题一致、陈述角度一致、感情色彩一致的原则,结合语境,分析前后语句的逻辑关系选择。具体可关注标点符号、关联词语等。比如本题可以采取前后内容照应的方法进行选择。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选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电影《滚蛋吧,肿瘤君》随着它的热映,许多网友通过社交网络表达了对熊顿的怀念,有观众表示虽然熊顿走了,但是她留下的笑容和温暖一直都在,就像梵高笔下的向日葵。

B.在1个月左右的征求意见过程中, 高速公路收费期限调整的消息引发很多争议,“长期收费是否合理”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之一,很多网友担心高速公路会变成“永久性提款机”。

C.有分析认为,地方和高校的这种争执,要把以不威胁公平和考生更好的高校深造机会作为前提,各方要拿出更多诚意和勇气,真正为学生着想。

D.大多数人的肺活量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而大多长寿老人可以保持年轻时的肺活量,目前国外有很多机构已将肺活量的高低作为检测衰老的首选项目。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雍正朝的珐琅彩瓷在装饰纹样上,由于皇帝亲自发出“秀雅”“细致”的要求,并指定唐岱、郎世宁等国手为之制作稿样,无论是满饰纹样或装饰有诗、书、画、印四种元素的组群,无不         

②明清两代是扇面画的鼎盛期,不仅作品数量多,而且风格流派异彩纷呈。据了解,湖州市博物馆收藏历代书画达3000余件,而明清扇面是该馆书画藏品中的一大亮点,名家作品          ,数量达500余件。

③远山含黛,近水楼台。夜幕中,         的好溪楼变得一片璀璨。昨晚,好溪堰源头首次亮灯,此次亮灯区域为好溪堰堰头到青林村桥头,总长约400米,古朴的亭台楼阁在灿烂的灯火下变成天上宫阙。

A.精妙绝伦    美轮美奂    蔚为大观

B.精妙绝伦    蔚为大观    美轮美奂

C.美轮美奂    蔚为大观    精妙绝伦

D.蔚为大观    精妙绝伦    美轮美奂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文后各小题。

姑苏看水

一个北方人,初到江南,对水多少有些惧怕。

街上的地面是湿漉漉的,屋里的被褥用手一摸,也有些莫名的潮意。在这个秋末,北方早已是艳阳高照,这里却到处被一层水的薄纱笼罩,像一个戴着纱巾的女人,怕风吹日晒弄粗了脸。

但是,如果你住下了,就慢慢地体会到它的好,体会到它的造化。水,简直就是这里无所不在的魂魄。

你走在苏州的路上,会发现始终是被水包围着。

在古城里,河道被大桥和小桥所连缀,与街道或平行或交错,使城市变成水的棋盘。条条水巷,岸边的石条,被河水浸润得不辨颜色,远远的就像一本本文字斑驳的古书叠摞着,河有多长,这书的岸就有多长。至于古老的护城河,据说从伍子胥在这里选址建了吴都,两千五百年来,就从未改变过它的波光粼粼的壮阔。

在城外,车子不论是在高速路上疾驰,还是在乡野间的小路上盘桓,你一抬眼,就能看到水。有时是在苍瓦粉墙的农舍间闪出一片波光,更多的则是从你目光所及的辽远处,一直铺展到你的近前。或如沧海烟云,或如映空巨镜,横亘眼前,不管你的车开得多快,它总是不离你的视野。

这是姑苏水给人的第一印象。

可是,当你回过神来细细品味这个城市的时候,你又能看到不同的水。在古街的老屋,临窗而坐。当阳光从屋后的河面散漫地折射在房顶,手把着一杯茶,嗅着杯里的清香,你就开始更深地体会到这里的水。

当年白居易做苏州刺史,曾写下“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的诗句,足见这里的葱茏与繁盛。但是这个自古以来的商贾云集之地,城外稻香鱼肥的沃野和市内万舻充塞的河道,没有一处不是被水所承载和滋润的。一代又一代人的劳作,使水在这儿变得温柔,它顺从地流进流出,带来满城的舞榭歌台和园林胜迹。逐渐的,这水的温柔也就浸润到人的气质里。姑苏人讲话的吴音,就如同评弹和昆曲,姑苏人接人待物的举止也少见粗俗,这不能不说是姑苏水的好处。

人类历史上,水向来是文明的先决条件,姑苏之水不就是这样造化出了吴文明和吴文化?不能想象,没有姑苏的水,会是什么样子?没有姑苏水,也就没有了花窗照影的浪沧亭,没有了夏日临荷的拙政园,更没有了江枫渔火的《枫桥夜泊》。当然,首先是没有了“可以复衣天下”的丝锦之饶。据说,因为姑苏的桑树近水而植,其叶肥嫩,故苏丝极柔且高产,才用它织出了名冠天下的绸缎。网狮园边至今还在的清朝织造署旧址和苏州丝绸博物馆里精美绝伦的双面苏绣,就是姑苏之水物质和精神双重价值的佐证。

水带来了富裕,也带来了灵气,带来了姑苏人灿烂与张扬的精神世界。就像姑苏水,可以给你泡出香喷喷的碧螺春,也可以给你酿出辣烈烈的三白酒。范仲淹、唐伯虎、文徵明、金圣叹、陆文夫,只要点一点这些灿若星辰的名字,就不难看出姑苏之水的灵性。

但姑苏水也有坎坷的时候。苏州北郊,有尚湖,静卧虞山南麓。这片水,相传由姜太公在此钓鱼而名,芦黄荻白、池杉挺翠的湖畔,还能找到当年的唐寅系舟处,山水间散落着曾孟朴、翁同和、黄公望、王石谷、瞿景淳,乃至钱谦益和柳如是的墓碑。凄凄芳草和茂茂青竹,掩不住后人凭吊的足迹。但在“人定胜天”的日子里,一湖碧波竟被抽干,“以粮为纲”,垦成农田。从此,干涸的秧田,应对着当空的烈日,这里的人也只能成为匍匐在地上的工具。

“云本无心水自闲”,今天站在退耕还湖后的尚湖边,品味白居易写姑苏之水的这一句诗时,别有一番滋味。谁说云水无心?姑苏之水,在它的温柔里面,分明也还掺着一股执倔与刚韧!

水与人,人与水,也许就是这么有意无意地相处着。但你来过苏州,对水,会有一种肌肤之亲的感觉,并且觉得这里,是天底下,人与水,水与人,浓情蜜意的一个所在。

1.第一段中“惧怕”指什么?这样开头有什么作用?

2.文中第三段说“如果你住下了,就慢慢体会到它的好,体会到它的造化”,请结合全文,说说姑苏水的“造化”体现在哪些方面。

3.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1)远远的就像一本本文字斑驳的古书叠摞着,河有多长,这书的岸就有多长。

(2)就像姑苏水,可以给你泡出香喷喷的碧螺春,也可以给你酿出辣烈烈的三白酒。

4.作者认为姑苏的水具有怎样的灵性?文章结尾为什么说姑苏“是天底下,人与水,水与人,浓情蜜意的一个所在”? 

 

查看答案

(1)《诗经·卫风·氓》通过写桑叶凋落喻指女子年华逝去的两句是                       

(2)苏轼在《赤壁赋》中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两句是                               

(3)《荆轲刺秦王》中,通过动作描写表现荆轲义无反顾精神的句子是“                。”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晚归山居

刘沧

寥落霜空木叶稀,初行郊野思依依。

深秋频忆故乡事,日暮独寻荒径归。

山影暗随云水动,钟声潜入远烟微。

娟娟唯有西林月,不惜清光照竹扉。

1.这首诗的颈联与杜甫《绝句》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相比,在写景手法上有何相同点?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