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诗句和课本原文一致的一组是 A.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霄。 B. 女...

下列诗句和课本原文一致的一组是

A.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霄。

B.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C.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颠。

D. 家住吴门,久做长安旅。

 

B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考查课内名篇名句书写的辨析。A项,“霄”书写错误,课本原文是“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C项,“颠”书写错误,课本原文是“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D项,“做”书写错误,课本原文是“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技巧点拨】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诗句和课本原文一致的一组是

A.山寺钟鸣昼已昏,渔粱渡头争渡喧。

B.海客谈瀛州,烟涛微茫信难求。

C.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D.未老莫还乡,还乡需断肠。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

清平乐 李煜

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1.结合诗句分析你对“砌下落梅如雪乱”中“乱”字的理解。

2.词的最后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

公安县怀古①  杜甫

野旷吕蒙营,江深刘备城。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

洒落君臣契,飞腾战伐名②。维舟倚前浦,长啸一含情。

注:①本诗作于大历三年(公元768年)深秋。是年夏,吐蕃进犯灵武、邠州,京城震动。杜甫因好友严武去世,便离开蜀地到荆楚一带的公安县暂住。②此二句主要写了三国时刘备君臣的关系及吕蒙的战绩。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A.这是一首五言古体诗。全诗八句四联,对仗工整,颇显诗人的诗律功底。

B.首联构思精巧,用笔着力表现出“山野”之“旷”,“江水”之“深”。

C.颔联中,“催”字将深秋季节里昼短夜长的自然情状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

D.颈联“用典”,主要表现出了刘备君臣的和睦关系以及吕蒙的赫赫战功。

E.整首诗层次清晰明了,首叙古迹形胜,次写想象之景,后直抒怀古情思。

2.本诗与杜甫的《蜀相》在思想情感上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

终南别业 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表述了诗人自己进入中年以后即开始厌倦尘俗的情绪,晚年归隐于终南山边。

B.颔联表达了诗人经常独自游山赏景的情形。“每”即“常常”,“胜事”指山中美景。

C.尾联写了诗人偶然遇见山林中的一位老者,与之谈笑言欢,竟不舍得让老人回家。

D.这首诗没有描绘具体的山川景物,重在表现诗人隐居山间时的心境。语言平白如话。

2.这首诗的颈联“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深为后代诗家所赞赏,请结合诗意分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词,完成下面

相见欢  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1.下面对于词句比喻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比喻自己帝王生活结束之快。

B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比喻国破家亡,是由于外力的打击。

C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比喻帝王生活一去不复返,企其重来之不可得。

D水长东比喻自己的愁苦将会象东流水一样滚滚东去,自己就能摆脱忧愁、自由无忧了。源:

2.下列对于词作内容理解不确切的一项是

A词人通过描绘春残花谢的自然现象,抒写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这首词是李煜的早期代表词作之一。

B词的上阕,描写在寒雨疾风的摧残之下,林花凋谢,春去匆匆。字里行间,寄寓着词人因感到人生短促,好景不长而产生的极度的哀伤。

C词的下阕,抒写了好景不再的哀愁和人生痛苦的怨恨。

D这首词是一首小令,情调哀怨,情景交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