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以下是小张在收到郑先生著作后回信的正文,其中有使用不得体的词语,请找出三处并修改...

以下是小张在收到郑先生著作后回信的正文,其中有使用不得体的词语,请找出三处并修改。

您寄奉的大作已收到。过目后,深感对我的论文写作有些许帮助,定当惠存。感激之情,无以言表,他日光临贵府,当面致谢。

            改为                                    

            改为                                    

            改为                                    

 

①“寄奉”改为“惠赐、惠赠、寄赠、寄来、寄送”等; ②“过目”改为“拜读、阅读”等; ③“些许”改为“莫大、很大、很多”等; ④ “惠存”改为“珍藏、珍存”等;⑤“光临”改为“前往、登”等。 【解析】 试题分析:书信属应用文体,要特别注意谦、敬辞的使用是否准确,语体是否得当。“寄奉”是敬辞,用于自己寄给别人东西,这里应使用一个别人给自己东西的敬辞。“些许”在这里用于别人对自己的“帮助”不合适。“惠存”“光临”“过目”是用于请别人做事的敬辞。五处都是对象用错。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此类题目需注意对象、场合;注意谦敬词的使用。适用对象不当,应对郑先生表示尊重,自己出语谦卑。“寄奉” “过目” “惠存” “光临”都表示对别人的尊敬; “些许”语气不恰当。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中央电视台有一则公益广告,画面中一个孩子无奈地看着窗外,窗外飘着一只风筝,紧接着画面上打出了三句话:楼下有人放风筝……我一点也不喜欢弹钢琴。星期天,我好想去公园玩,可爸爸给我报了英语班。

请结合所提供的材料,设计一句广告宣传语,要能鲜明地表达广告主旨,并说明理由。

(1)广告宣传语:                                    

(2)理由: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一位伟人说:“喜欢聆听的民族是一个智慧的民族。”狂妄自大的民族不喜欢聆听,            ;闭关自守的民族不喜欢聆听,            ;急功近利的民族不喜欢聆听,            。因此,我们要学会聆听。这将使我们            ;这将使我们胸怀远大,视野宽广,开拓创新;这将使我们      

①只会沾沾自喜,他们坐井观天,妨碍了他们的见识

②只知浮在表面,他们浅尝辄止,缺乏深厚的内涵

③只喜欢征服,他们的傲慢遮挡了他们的视线

④高瞻远瞩,潜心探索,内涵深厚

⑤虚怀若谷,博采众长,锐意进取

A.②①③⑤④ B.①②③⑤④ C.③①②⑤④  D.②③①④⑤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观众认为电影《狼图腾》备受争议的主要原因是让狼成为主角,缺乏对图腾的诠释、阐发和弘扬,没有强化精神层面的升华所导致的。

B.越南儒学与日韩儒学一样,都是东亚儒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今日学术姐却出现了日韩儒学研究繁荣红火,而越南儒学研究几乎难觅踪迹。

C.通过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东京国际书展、首尔国际图书展等平台,使中国出版机构与相关国家的文学版权交易不仅越来越活跃,而且逐步走向规范。

D.如今,我们必须将保护生态环境放在首要位置,建立起长效管理机制,这样才能走出一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之路。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只注重思想而忽略训练,所获得的思想必是           ,因为思想也就存在词汇、字句、篇章、声调里。作为一名真正的游客,一定要选择自由行,跟着旅游团只能           ,无法全身心地感受美丽的风景。这是一个繁杂浮躁的时代,经典著作变成了“简缩本”,甚至成了“绘画本”,           取代了深入思考。

A.浮光掠影     走马观花     浅尝辄止

B.浅尝辄止     浮光掠影     走马观花

C.走马观花     浅尝辄止     浮光掠影

D.浅尝辄止     走马观花     浮光掠影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

国画大家刘旦宅

刘旦宅八十初度,竞毫不留恋地飘然而逝,着实令人惘然。

他少年就有神童之名,10岁那年小试锋芒,在家乡温州举办“十龄童刘小粟画展”。1951年,2O岁的刘旦宅来到上海,不久进入人民美术出版社,先后绘制了《屈原》《破釜沉舟》《杜甫》《李时珍》等多部影响深远的连环画精品。1956年,上海中国画院成立后,刘旦宅又幸运地成为首批画师中最年轻的一位。如今,随着这位曾经画出了《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历代诗人画传》《九歌》等诸多精品的人物画大师的远行,落寞的上海画坛又平添几分无力感。

王元化先生曾引《文心雕龙》“思表纤旨,文作曲致,言所不追,笔固知止”赞誉刘旦宅艺术高妙。事实上,刘旦宅的确对自己的作品很自信,也颇爱惜羽毛,极少参与应酬,更不肯随便赠画,以至常给人“傲气”之感。可刘旦宅也毫不讳言自己非常钦佩同为海派艺术大师的谢稚柳、陆俨少、程十发等画家。甚至还主动开口向程十发先生索画,扮演起“粉丝”的角色。他与这三位大师都曾举办过联合画展,还曾多次随陆俨少先生外出写生。

9O高龄的连环画界泰斗贺友直先生与刘旦宅是多年老友。一提到刘旦宅,贺友直泪湿眼眶:“老刘是真正的国画大家,国学底蕴深厚,饱览诗书,书法也很好。而他的风骨、大度和正直,更值得后人敬仰。”说起两人交往,贺友直深情回忆。1963年,贺友直与刘旦宅一起被邀请到北京。此间,贺友直发现刘旦宅时常呆坐,右手伸指比划,双目随指移动,他经过观察发现,原来刘旦宅是在空中作画。贺友直觉得,刘旦宅用这种方法,能在动笔前先捕捉造型、布景及构图的感觉,因此戏称之为“内心视觉”。“由此我得到一个认识:从事艺术务必入迷。刘旦宅就是最好的榜样。”令人唏嘘的是,“文革”后期,贺友直为求自身解脱,曾经伤害了刘旦宅。对此,贺友直始终耿耿于怀,每每说及此事总是眼含泪花。

贺友直说,“老刘量大,反倒是他请我吃饭以示宽恕。”而事实上,刘旦宅对这段不愉快的往事从来绝口不提,对贺友直依然尊敬如故。

熟悉刘旦宅的人都知道,画画、饮酒、下棋,都是他的强项。或许由于当年共同唱和的文友画友诸如郭沫若、吴晗、周汝昌等人相继老去或远行,或许由于近年来画价飞涨却知音稀少,刘旦宅在晚年,酒不喝了,棋不下了,连最心爱的画也不画了。正如他所说,“画的画没人欣赏,只是被买来卖去,没有意思”。

于是,爱好唯剩下读书。古今中外,刘旦宅涉猎很广,思索也很深,令他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中国的思想文化为什么成熟得那样早,从老庄哲理、屈子离骚、晋代书法,一直到唐诗、宋画,为什么一出现都达到世界的顶峰?刘旦宅虽为画家,却痴迷于书法艺术,他甚至认为“中国书法是世界上所有艺术门类中唯一以人类内心世界为参照而创作的艺术,而其他艺术门类都是有外物对应的”。

尽管今天关于中华文化的论述多如牛毛,可所有理论在刘旦宅看来都还没有抓住根本,尤其是“中华文明成就为什么会那么早”这一问题,更是难以找到令他满意的答案,为此,刘旦宅常感到苍凉落寞。而一旦想到今后中国会不会再出现这样的文化顶峰,刘旦宅又感到迷茫困惑。虽感遗憾,但他仍然寄望于今天的学者,盼望看到一部能与中国书法相称的学术著作,也期待上海能有一个专业的、深入研究中国书画艺术的学术机构。

年轻时代,刘旦宅就是个性格耿直、心直口快的人,为此曾得罪过不少人,更曾锒铛入狱多年。尽管如此,那种有话必说的性情,并没有随着年华老去而改变。有一次,友人们说起文化界的现状,刘旦宅突然一脸严肃,瞪大了眼睛,高声说道:“现在的文风、世道,什么都作为一个工程来对待,比如‘大师工作室’太不成话了。”他感激、钦佩自己的启蒙老师,却也毫不讳言地感慨:“我刘旦宅的老师,都是倒霉的,鸿运高照的没有。”面对外界对自己的褒扬,刘旦宅坦言:“我们前一辈大师级的人多。我这人平淡无奇,没什么了不起的。我只是一个百姓,一个认认真真画画的人。”

(节选自《新民周刊》,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作为上海中国画院首批画师中最年轻的一位,刘旦宅先后绘制了《屈原》等多部影响深远的连环画精品和《红楼梦金陵十二钗》等诸多人物画精品。

B.刘旦宅晚年,由于共同唱和的文友画友相继老去或远行,以及画价飞涨却知音稀少,他酒不喝了,棋不下了,连最心爱的画也不画了。

C.刘旦宅是一位画家,却痴迷于书法艺术,他书法很好,对书法艺术有高度的评价,认为中国书法是唯一以人类内心世界为参照而创作的艺术。

D.刘旦宅艺术高妙,对自己的作品充满自信,待人接物常有傲气;但在自己所钦佩的程十发等海派艺术大师面前却十分谦逊,甚至甘当“粉丝”。

E.本文介绍了刘旦宅认真画画、坦荡做人的事迹,从艺术成就、精神品质、性格为人等方面,塑造了一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大师的形象。

(2)刘旦宅能成为国画大家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刘旦宅老友贺友直称赞“他的风骨、大度和正直,更值得后人敬仰”,请说说他的风骨、大度和正直分别表现在哪些地方。

(4)今后中国会不会再出现文化顶峰?刘旦宅对此感到迷茫困惑,你对此是什么看法?请结合文本,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理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