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矢志建设共产党人精神家园的艾思奇 毛卫平 19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矢志建设共产党人精神家园的艾思奇

毛卫平

1937年,艾思奇从上海来到延安。在欢迎会上,毛泽东同志说:革命要靠枪杆子,也要靠笔杆子。把枪杆子和笔杆子结合起来,有文有武,文武结合,革命的事业就能胜利。来到延安,由于对哲学共同的重视和喜好,艾思奇与毛泽东同志有不少交往。毛泽东同志将年轻的艾思奇视为知音和益友,经常邀请他探讨哲学问题。有时毛泽东同志到艾思奇的住处,有时艾思奇到毛泽东同志的窑洞,两人促膝长谈,相互切磋。艾思奇写的书和文章,毛泽东同志都仔细阅读,还做了不少批注和摘录。

1937年初,毛泽东同志亲自组织哲学研究会,由艾思奇负责辅导,每周一个晚上,在毛泽东同志家里开会,主要是学习辩证唯物主义。艾思奇起草学习提纲,并由他和另外几个同志分头讲解,然后讨论。大家结合实际,畅所欲言,学习空气很浓厚,最后由毛泽东同志作总结发言。毛泽东同志根据哲学研究会的学习心得,起草了《辩证唯物主义大纲》,供广大干部学习。

1938年,在毛泽东同志提议下,延安成立了“新哲学会”,由艾思奇与何思敬负责。为了满足大家学习哲学、用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武装自己的需要,艾思奇编写了荟萃延安新哲学著作的《哲学选辑》,其中包括艾思奇写的《研究提纲》。毛泽东同志对《哲学选辑》批读了3遍,特别是认真阅读了艾思奇的《研究提纲》,并作了不少批注。

1939年初,毛泽东同志组织了一个哲学小组,艾思奇等人参加,每周活动一次,地点就在毛泽东同志的窑洞。每次总是由毛泽东同志提出问题,让大家准备,然后一起讨论。讨论的主要内容是《实践论》和《矛盾论》中的哲学问题。在讨论中,艾思奇发言最多。毛泽东同志对大家在讨论中提出的问题和意见总是认真听取,并在讨论的基础上对这两篇哲学著作进行认真修改。

在毛泽东同志的影响和推动下,党中央机关的高级干部及其他人学习哲学的兴趣也愈加浓厚起来,延安纷纷成立哲学小组,艾思奇都尽量参加他们的活动。中共中央宣传部成立了以张闻天为组长的学习哲学小组,艾思奇担任学习辅导员,写学习提纲,作学习辅导,并在讨论会上作总结发言,为推动形成学哲学的热潮发挥了重要作用。

1942年2月,毛泽东同志在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作了《整顿党的作风》的报告,又在延安干部会上作了《反对党八股》的报告。此后召开了一个小型座谈会,提出编写“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思想方法”学习材料的设想,并将此项任务交给艾思奇当时所在的中央研究院中国思想文化研究室来完成。艾思奇等人接受任务后,苦战近两个月,编写出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思想方法论》一书,为当时的学习和整风提供了重要辅导材料。

作为延安文化工作的领导人之一,艾思奇创办了由他担任主编的陕甘宁边区第一个大型综合学术期刊《中国文化》。在创刊号上,毛泽东同志发表了《新民主主义政治与新民主主义文化》一文。艾思奇为该刊撰写了《论中国的特殊性》《抗战中的陕甘宁边区文化运动》《当前文化运动的任务》《抗战以来几种重要哲学思想的评述》等文章,发挥了重要而广泛的影响。

1943年1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加强《解放日报》第四版,调艾思奇任该版副刊部主任,毛泽东同志亲自起草了《解放日报》第四版征稿办法。1944年1月8日,艾思奇在《解放日报》发表文章,评论《逼上梁山》一剧说:中央党校新编评剧《逼上梁山》是评剧改革后大有成绩的一部作品。1944年3月17日,艾思奇在《解放日报》发表《群众自己的秧歌队》,并写了一篇社论《从春节宣传看文艺的新方向》,指出文艺工作要面向群众,同时谈到了文艺的普及和提高等问题。

1944年5月,歌剧《白毛女》上演后,引起较大争议。艾思奇得知后说,《白毛女》的创作是很不容易的,虽有些缺点,戏是好的。在一次副刊会议上,艾思奇从方向、思想、艺术诸方面肯定了这部戏剧的重要意义。《白毛女》最终成为群众喜爱的歌剧,并荣获斯大林文艺奖,成为不朽之作。

抗战时期的延安,物质生活非常艰苦,但精神生活很活跃、很充实。艾思奇在多条战线勤奋工作,充分发挥了宣传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巨大作用,为共产党人精神家园建设,为中国人民最终战胜日本侵略者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本文以平实的笔调,通过艾思奇积极推动学习哲学活动和领导革命文化工作中的事略,展现了他在建设共产党人精神家园中的贡献。

B.毛泽东将年轻的艾思奇视为知音和益友,经常邀请他到自己的住处探讨哲学问题,这些材料意在突出毛泽东对艾思奇的爱护与培养。

C.新哲学会在延安成立后,为满足大家学习哲学、用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武装自己的需要,艾思奇积极负责,表现了敢于担当的精神。

D.中共中央宣传部成立了学习哲学小组,艾思奇担任学习辅导员,拟定学习提纲,作学习辅导,为推动学习得学运动起到了决定作用。

2.艾思奇在建设共产党的精神家园中做出了哪些重要贡献?请简要回答。

3.本文在为艾思奇作传时,为什么用了大量篇幅记述毛泽东的一些事略?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1.A 2.示例一:①围绕毛泽东的哲学思想宣讲哲学,推动广大干部学习哲学运动。②创办哲学期刊,撰写了大量哲学论文。③领导的革命根据地的文化工作。示例二:①在哲学研究会中,负责哲学辅导工作,起草学习提纲。②主编进步期刊。他主编了《哲学选辑》,创办并主编了陕甘宁边区第一个大型综合学术期刊《中国文化》。③撰写了《论中国的特殊性》《抗战中的陕甘宁边区文化运动》等大量哲学论文。(4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3.①通过记述毛泽东的事略,衬托出艾思奇在建设共产党人精神家园中充当的重要角色。②通过记述毛泽东的事略,表现艾思奇事略的真实性。(5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综合考查文章的内容和手法。解答此类题一定要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到原文中找到关键句子,然后细细揣摩蕴含在其中的内涵。B“意在突出毛泽东对艾思奇的爱护与培养”分析不当。本文是艾思奇的传记,这样写,意在突出艾思奇在推动学习哲学活动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C“艾思奇积极负责,表现了敢于担当的精神”分析不当,原文的意思是,延安成立了“教育学会”,由艾思奇与何思敬负责。为了满足大家学习哲学、用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武装自己的需要,艾思奇编写了荟萃延安新哲学著作的《哲学选辑》,其中包括艾思奇写的《研究提纲》。由此可见,这里不能表现敢于担当的精神。D“为推动学习哲学运动起到了决定作用”夸大其辞。原文说“为推动形成学哲学的热潮发挥了重要作用”。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方法:①读全文,概括主要内容;②抓标题,概括主要内容;③理层次,概括主要内容。第一步:整体感知。借助人物的经历把握人物的形象,特别抓身份的变化。第二步:筛选文中的关键信息。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发表看法,关键性的语言最能显示文章的思想内涵或作者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评价。第三步: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内容,比较其异同。本题的BCD三个选项主要注重对文意的分析,选项的分析偏离了文章的内容。 2.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艾思奇在建设共产党的精神家园中做出了哪些重要贡献?请简要回答”,这是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首先依据题干到文中找到相关的信息,然后再进行概括。第二段“在毛泽东同志家里开会,主要是学习辩证唯物主义。艾思奇起草学习提纲,并由他和另外几个同志分头讲解,然后讨论”,第三段“为了满足大家学习哲学、用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武装自己的需要,艾思奇编写了荟萃延安新哲学著作的《哲学选辑》”,第五段“中共中央宣传部成立了以张闻天为组长的学习哲学小组,艾思奇担任学习辅导员,写学习提纲,作学习辅导,并在讨论会上作总结发言,为推动形成学哲学的热潮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七段“作为延安文化工作的领导人之一,艾思奇创办了由他担任主编的陕甘宁边区第一个大型综合学术期刊《中国文化》”。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对于筛选信息题,考生应认真审题,从题干中找到筛选的依据和方向,比如本题,“艾思奇在建设共产党的精神家园中做出了哪些重要贡献?请简要回答”,这句话中就给出了筛选的方向,即考生应到文中找到艾思奇在建设共产党的“精神家园”方面所做的事情,并加以概括即可,文章的二、三、五、七段都有涉及。 3.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本文在为艾思奇作传时,为什么用了大量篇幅记述毛泽东的一些事略?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这是考查传记文本中材料他人他事的作用。考生首先需要明确一点,即传记文本中是以传主为中心,其他材料都是为了传主服务的。故本文中记述毛泽东的事情,一是为了说明艾思奇在建设共产党人精神家园中的作用之大,贡献之多,同时也说明艾思奇事件的真实性。 【考点定位】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F。 【技巧点拨】传记文本中一切材料都是为传主服务的,选取他人的事件、言论等它可以印证作者的观点,也可以使传记具有更为真实感人的力量,可以塑造丰满的人物形象,突出传主的精神面貌,起到增强作品历史深度和情感力度的作用。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和可读性。比如本文中,记述毛泽东的一些事略,既肯定了艾思奇的作用,又证明艾思奇事件的真实。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秦汉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后,继承先秦诸子“君权至上”、“天下一统”的思想,从儒家的“天下”观念中汲取相关要素,在郡县以外的边疆民族地区建构朝贡制度,并延伸到周边国家地区。国外学者多从近代条约体制取代朝贡体制的角度入手,认为中国古代朝贡制度的属性是东亚世界的国际关系体制。尽管日本学者注意到朝贡体制源于西周朝贡制度,认为秦汉时期周边地区的朝贡制度,是当时君臣关系向外延伸的结果,但更强调这种朝贡体制是中国王朝与周边国家的国际秩序。

秦汉以来,中原王朝在边疆民族地区,以建立、维护和发展边疆民族与中原王朝的政治隶属关系为中心,开展了各种朝贡、册封、互市等活动。这就是说,中国古代还存在另一种施行于边疆民族地区的朝贡体系。从事这种朝贡活动的边疆民族或分布于郡县以外,或居住在王朝设置于边地州郡内外的羁縻建置之内,二者的比例在不同王朝有所不同。“羁縻建置”是指在不触动少数民族原有社会组织与风俗文化的前提下设立建置,对依照该族习惯法产生的头目、酋长授予官职或封号,官不入品阶,无俸禄;民不入王朝户籍,不按人头课税兵役。在朝贡制度下,由该族酋长贡纳少量土产,王朝征兵时,助军众寡,各从其便。中原王朝为维系、规范和发展“朝贡活动”而制定的规则与制度,性质不同于在周边国家实行的朝贡制度。2000多年间,边疆民族的朝贡制度与邻国的朝贡制度,各自向“相似多于差别”和“差别多于相似”两条路径发展,最后走向不同结局:前者被边疆民族地区行政建置取代,后者被近代国际条约体系取代。围绕历代王朝的边疆经略、治边政策、边疆统辖机构、边疆民族与中原王朝关系等问题,中国学者已发表大量论著。有学者将历代王朝对边疆民族的统辖制度(其主体是朝贡制度)称为“藩属制度”,认为该制度属于国家政体范畴,是秦汉以来历代王朝处理与边疆民族乃至周边政权关系的一种体制或方法。然而不可忽视的是,目前国内外学界居主流地位的观点认为,中国王朝经营、发展的朝贡制度是一种国际秩序。这种观点忽视或否认边疆民族朝贡制度的存在,将两种有重要区别的朝贡制度混为一谈,对于人们客观认识中国古代国家的结构、中央王朝与边疆民族的统属关系,以及中国王朝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带来种种困惑。

秦汉以来,中国王朝经历了多次统一与分裂,然而无论在统一时期,还是分裂时期;在汉人为统治者的王朝时期,还是少数民族为统治者的王朝时期,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始终被传承下来,边疆民族朝贡制度也随之延续下去。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央集权制向边疆地区推进(中间曾出现倒退现象)的过程中,统治者维护和发展边疆民族朝贡制度的政治思想既有同一性又有差异性,这不仅导致边疆朝贡制度出现不同形式,而且也决定了边疆朝贡制度的最后归宿。深入探讨中央王朝建构、经营、发展边疆民族朝贡制度的理论和思想,对全面客观认识中国古代的朝贡制度,澄清因相关研究造成的模糊认识,是有裨益的。

摘编自(程妮娜《边疆朝贡制度的理论依据与思想特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汉时期继承先秦诸子思想,从儒家的“天下”观念中提取相关要素,建构了朝贡制度。

B.这种朝贡制度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郡县以外的边疆民族地区,另一种在周边国家地区。

C.国外学者,不包括日本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朝贡制度的属性是东亚世界的国际关系体制。

D.中国古代边疆民族地区的朝贡体系,维护和发展了边疆民族与中原王朝的政治隶属关系。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A.秦汉以来,中原王朝在边疆民族地区,以建立、维护和发展边疆民族与中原王朝的政治隶属关系为中心,开展了各种朝贡、册封、互市等活动。

B.从事这种朝贡活动的边疆民族或分布于郡县以外,或居住在王朝设置于边地州郡内外的羁縻建置之内,二者的比例在不同王朝有所不同。

C.中央集权制向边疆地区推进的过程中,边疆朝贡制度形式不同,与统治者维护和发展边疆民族朝贡制度的政治思想差异性有关。

D.目前国内外学界与主流地位的观点认为,中国王朝经营、发展的朝贡制度是一种国际秩序。这种观点忽视和否认边疆民族朝贡制度的存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针对目前国内外学界在关于中国朝贡制度研究方面,居主流地位的观点存在的偏差,作者从滨江朝贡制度的存在入手,继而对此深入探讨。

B.中原王朝为维系、规范和发展“朝贡活动”而制定的规则与制度,与在周边国家实行的朝贡制度的不同点,在于两者的性质有所不同。

C.秦汉以来,中国王朝虽然经历了多次统一与分裂,但是边疆民族朝贡制度没有中断,它随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始终是被传承而得以延续下去。

D.作者认为,深入探讨中国边疆朝贡制度的理论与思想,有益于全面客观认识中国古代的朝贡制度,澄清因相关研究造成的模糊认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年轻人苦着脸来拜访大师:“大师,我很苦恼。在人生前进的路上,每当面对巨大的困难或障碍时,我就会心生胆怯,失去跨越它的勇气和信心。”大师问:“为什么非要跨越它呢?”年轻人:“不去跨越它,怎么往前走呢?”“知道风是怎样翻过高山的吗?”大师问。“不就是从山头翻过去的么?”“为什么非要去翻那山头呢,从山谷间钻过去,从山腰边绕过去,是不是同样能翻过高山呢?很多情况下,风就是这样翻过高山的。”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面是《中国居民文化消费基础性调研报告》的部分数据,请根据图表,写出两条结论,不超过75字。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4个字。

一个人抵抗逆境的“精神资本”有多丰厚,      。读书能够实现“灵魂之壮游”“智慧之攀登”,从而体会到一种超然忘我的乐趣。读书的真正意义,      。耶鲁大学教授布鲁姆认为,阅读最大的功用是帮助我们善用孤独和享受孤独。的确,      。你需要的只是一本书和一盏灯而已。从这个意义上说,阅读在本质上和骨子里是在阅读社会、阅读时代、阅读人生。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作为一个思想流派,儒家之所以能够继续和维持白己的传统,并与其他学派划清界限,        ,儒者以“五经”为基本典籍,有明确的知识基础,于是就有了互相认同的凭据。凡是在“五经”中获得知识并以“五经”的解释阐发为业的就是“儒”。

A.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依靠的是它的师生与经典的传授系统

B.师生与经典的传授系统是它的主要依靠

C.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依靠的是它的传授系统中的师生与经典

D.传授系统中的师生与经典是它的主要依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