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黄永玉:这个老头很有趣 邓宗俊 烟斗和斜戴的贝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黄永玉:这个老头很有趣

邓宗俊

烟斗和斜戴的贝雷帽,永远是黄永玉的标志。

大师、名士、绅士……这些尊号戴在他头上总像小一号的帽子。

黄永玉一生有很多种奇遇。

生于湘西的黄永玉,少年时代正逢抗日战争,在福建、江西一带过着流浪的生活,靠着自学的绘画和木刻,在战乱中求生存。那时半个中国的人几乎都在流亡路上,江湖潦倒、前途未知,倒是给一个少年人的奇遇拉开了序幕。

在泉州,他在一座寺庙游玩摘玉兰花时遇到他最尊敬的丰子恺的老师李叔同;在江西,黄永玉遇到了画三毛的张乐平;在宣传队,蒋经国和蒋方良喊他的外号“蛮牛”;在杭州,他遇到了久仰的大师林风眠;在香港,他遇到了写杂文的知交聂绀弩。他在香港《大公报》用木刻记录新闻,在长城公司写电影剧本,拍过《小城之春》的费穆就趴在他的剧本底稿上死去,上面还留着咳出的血迹。上世纪50年代初他听了表叔沈从文和朋友的劝告,热血沸腾地回到北京,住在大雅宝胡同,邻居正好是李可染、李苦禅、董希文诸先生。文革中,造反学生的皮带抽在背上,他心里数着数,二百四十下,却也把它当奇遇一场。

身处的逆境多了,奇遇也如平常。这个人,他怎么可以穿过这样繁复的时空而保存有孩子般的心神!

黄老头捏着烟斗自己答:“有爱心,恐怕是要紧的。”

黄永玉很勤奋。  

他的屋里常挂着几幅未画完的画。哪怕接受采访时,如果有调整拍摄器材、换磁带、打灯光的间隙,他都会跑去画几笔。

黄永玉说:“我这个人最大的特点就是,日子好了,也不懒。我的画怎样我不管,反正我天天都在画。”

黄永玉现在只做两样事情。一是读书,没一天不读书;二是工作。一时高兴就画画,画完就悔,赶紧画第二幅填补后悔;不停地后悔,不停地画画。

性格方面,同为湘西人的黄永玉与其表叔沈从文截然不同。他说自己表叔的性格“像水一样,很柔顺,永远不会往上爬”。而他年轻时,则是靠“拳头打天下”挺过来的。他的性格让不少人都畏他三分。

1948年,黄永玉的作品随“中华全国木刻协会”赴上海展出。一对年轻的夫妇买下了黄永玉的部分作品,男的叫黄苗子,是国民党财政部的要人,女的叫郁风,是郁达夫的侄女。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黄永玉一直没有收到稿费,他在好友王琦的陪同下,去南京郁风家上门“收账”,后来两人竟成了好朋友。

2004年夏天,乡亲们对黄永玉说,沱江上游有人开了一家化工厂,污染了水。黄永玉一听,叉起腰:“怎么能这样呢?好,我带几个人去‘搞’他们一下。”居然把人家的办公室给砸了。他说,爱护自然要像讲卫生一样自觉。

在对自己作品的经营上,黄永玉也很讲究原则。画、书法一律以现金交易为准,当场按件论价,铁价不二,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纠缠讲价,即照原价加一倍,再讲价者驱逐出院!但他卖画所得款项都做了修缮凤凰县内风景名胜、亭阁楼台之用。

(摘自《三峡文学》,略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大师、名士、绅士……这些尊号戴在他头上总像小一号的帽子”,意思是说黄永玉人生丰富多彩,是一个有趣的老头,用任何一个身价来为他定位都显得不合适。

B.黄永玉遇到过李叔同、张乐平、林风眠等各种身份的人,说明黄永玉是个喜好结交朋友、经历丰富的人。

C.文革中,造反学生用皮带抽打黄永玉,他却在心里数抽打的次数,说明黄永玉懂得隐忍和自我安慰。

D.沱江上游有人开化工厂污染了水,黄永玉去把人家的办公室给砸了,这说明黄永玉处理问题不讲策略,只会蛮干。

2.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身处的逆境多了,奇遇也如平常”这句话的理解。

3.黄永玉是一个“有趣的老头”,他的“有趣”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简要阐述。

 

1.A 2.我认为这句话道出了一种正确对待逆境的人生态度以及由此而带来的人生转机。就如黄永玉一样,他经历了很多的坎坷和不平,却都以乐观和豁达处之,如,流浪江湖却靠自学的绘画和木刻求得生存。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人生态度。(答出这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2分,说明有了这种人生态度就可能会带来好的人生转机1分,举例1分) 3.(1)穿着奇特,富有个性。(2)经历坎坷奇遇多,但能坦然面对逆境。(3)讲究原则,作品铁价不二但有社会责任感、公益心。(4)始终保有孩子般的心神。(答对1项2分,答对两项4分,答对3项5分。如果答“勤奋,性格刚强……”等“非有趣”性格则不得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综合考查文章的内容和手法。解答此类题一定要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到原文中找到关键句子,然后细细揣摩蕴含在其中的内涵。B项“喜好结交朋友”理由不充分;C项“自我安慰”分析错误;D项“不讲策略,只会蛮干”分析错误。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方法:①读全文,概括主要内容;②抓标题,概括主要内容;③理层次,概括主要内容。第一步:整体感知。借助人物的经历把握人物的形象,特别抓身份的变化。第二步:筛选文中的关键信息。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发表看法,关键性的语言最能显示文章的思想内涵或作者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评价。第三步: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内容,比较其异同。本题的BCD三个选项主要注重对文意及传主形象的分析,选项的分析偏离了文章的内容。 2.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身处的逆境多了,奇遇也如平常’这句话的理解”,解答本题,首先要理解这句话的含意,主要抓住“逆境”和“奇遇”;然后再到文中筛选黄永玉有关“逆境”与“奇遇”的事情,加以概括即可。文章第三段说“黄永玉一生有很多种奇遇”,可见“奇遇”的内容就在下文。比如第四段“少年时代正逢抗日战争,在福建、江西一带过着流浪的生活,靠着自学的绘画和木刻,在战乱中求生存”比如第五段他的一系列“奇遇”。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对于筛选信息题,考生应认真审题,从题干中找到筛选的依据和方向,比如本题,“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身处的逆境多了,奇遇也如平常’这句话的理解”,这句话中就给出了筛选的方向,即考生应到文中找到黄永玉身处“逆境”又有“奇遇”的具体事件,并加以分析即可,文章第三段用“黄永玉一生有很多种奇遇”这个句子给考生指明了答题的区域。 3.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黄永玉是一个‘有趣的老头’,他的‘有趣’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简要阐述”。先到文中找到“有趣”的具体表现,再进行归类,从外在的到内在的,比如第一段“烟斗和斜戴的贝雷帽,永远是黄永玉的标志”,第六段“他怎么可以穿过这样繁复的时空而保存有孩子般的心神”,最后一段“在对自己作品的经营上,黄永玉也很讲究原则。画、书法一律以现金交易为准,当场按件论价,铁价不二,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纠缠讲价,即照原价加一倍,再讲价者驱逐出院!但他卖画所得款项都做了修缮凤凰县内风景名胜、亭阁楼台之用”。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对于筛选信息题,考生应认真审题,从题干中找到筛选的依据和方向,比如本题,“黄永玉是一个‘有趣的老头’,他的‘有趣’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简要阐述”,这句话中就给出了筛选的方向,即考生应到文中找到黄永玉“有趣”的具体表现,然后再进行概括;从文中来看,“有趣”既包括他的外在的装束和行为举止,也指他在生活中表现出的性格、精神、品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儒家思想与中国园林(节选)

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主流。虽然在先秦时,中国文化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多元形态,儒家只是其中主要的一家,但自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学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正统,深深地影响并主导着中国文化发展的历程。

儒家在创立和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理论学说:崇尚“仁义”和“礼乐”等孔子思想,提倡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的中庸思想。政治上主张“德治”和“仁政”;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重视平民教育和伦理道德的培养与实践;并融入了重民、三纲五常、道统等思想,以及提倡以义制利的价值观。虽然这些儒学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起积极的作用,但同时又带来一定的抑制和制约作用。其崇性抑情、重道轻文、存理去欲的思想遭到了历代崇尚自然的文学家的批评。于是,儒学在吸取、借鉴道教的基础上,在保持自己特色的前提下相互调和,从而使儒学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儒学学者吸取了道教以道为宇宙本体、“道生万物”的思想,完善了儒家哲学的思想体系。

《周易》中强调天、地、人“三才”以人为本,重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关系。尽管人与自然相比,人的地位更为重要,但儒学并不把自然看作异己力量,而是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认为天人是相通的。于是,这些思想的形成,导致了中国人的艺术心境完全融合于自然,“崇尚自然,师法自然”也就成为中国园林所遵循的一条不可动摇的原则。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中国园林把建筑、山水、植物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利用自然条件,模拟大自然中的美景,经过加工提炼,把自然美与人工美统一起来,创造出与自然环境协调共生、天人合一的艺术综合体。苏州沧浪亭的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就表现出园主视自己与自然浑然一体,陶然于自然的闲适心情。另一方面,儒家的比德思想也对中国园林的主题思想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我国的古典园林中特别重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寓义于物,以物比德。人们把作为审美对象的自然景物看作是品德美、精神美和人格美的一种象征。自古以来,人们就把竹子作为美好事物和高尚品格的象征,将其隐喻为一种虚心、有节、挺拔、凌云、不畏霜寒、随遇而安的品格精神。历史上不少诗人、文学家都写过许多关于竹的诗文。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赞竹曰:“竹解心虚即我师”。唐代文人刘岩夫写的《植竹记》中将竹与君子的人格相比拟,道:“劲本坚节,不受雪霜,刚也;绿叶萋萋,翠筠浮浮,柔也;虚心而直,无所隐蔽,忠也;不孤根而挺耸,必相依以林秀,义也;虽春阳气旺,终不与众木斗荣,谦也;四时一贯,荣衰不殊,恒也。”从竹子的人格化看出,自然美的各种形式属性本身往往在审美意识中不占主要的地位,相反,人们更注重从自然景物的象征意义中体现物与我、彼与己、内与外、人与自然的同一,除了竹子以外,人们还将松、梅、兰、菊、荷以及各种形貌奇伟的山石作为高尚品格的象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主流,它一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正统,深深地影响并主导着中国文化发展的历程。

B.儒家崇尚“仁义”和“礼乐”等孔子思想,提倡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的中庸思想。

C.儒学学者吸取道教以道为宇宙本体、“道生万物”的思想,从而完善了儒家哲学的思想体系。

D.儒学并不把自然看作异己力量,而是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认为天人是相通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园林讲究崇尚自然、师法自然,把建筑、山水、植物有机地融合为一体。

B.儒学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积极作用,但也有一定的抑制和制约作用。

C.文中苏州沧浪亭楹联表现出园主把自己与自然等同的陶然心情,体现了儒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

D.《周易》强调以人为本,重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把竹子隐喻为一种虚心、有节、挺拔、凌云、不畏霜寒、随遇而安的品格精神,其思想根源是儒家的比德思想。

B.人们注重自然景物的象征意义,并以此体现物与我、彼与己、内与外、人与自然的同一,说明自然景物的自然美并不重要。

C.中国园林是把自然美与人工美统一起来,人与自然环境协调共生、天人合一的艺术综合体。

D.唐代文人刘岩夫写的《植竹记》,把竹人格化,注重提取竹的象征意义,体现了儒家的物我同一、天人同一的思想。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上海地铁上,一男子因随地吐痰遭到指责后,竟不停地用污言秽语和指责他的乘客对骂,一黑衣壮汉忍不住,拨开人群走到“吐痰男”跟前踢去一脚,吐痰男顿时安静下来,一语不发,此时,有出来劝架的乘客指责“黑衣男”:“打人是不对的。”更多的人则认可黑衣男的做法。这段视频被上传到网络后,引起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你就其中某一个或某一群人的表现,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标题自拟。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文学是心灵的抚慰剂,许多人因为孤独而爱好文学,许多人因为穷困而爱好文学,也有一些人因为富足闲适而爱好文学—— 是出于什么原因, 他们信仰文学,崇尚真善美,文学 会让他们变得安贫乐道,富而不骄,让他们的内心充实、自信、淡定、颖慧。我总是天真地认为,真正爱好文学的人,属于天底下最善良的群落, 坏, 坏不到哪里去。验之现实,大致不错。以文学钻营的人, 另当别论。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无论  如果     虽然     /

B.不管  只要     即使    

C.尽管  如果     虽然     /

D.无论  只有     纵然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这是一个可以将相亲、求职等社会传统话题搬上电视荧幕并对其进行娱乐化改造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泛娱乐化的电视生态环境下,职场真人秀节目必然表现出与以往职场类节目不同的特征。

B.随着实体书店的升温,让不少独立书店都展开了一系列和书有关的活动,而被称为“中国最美书店”的钟书阁也选择了在这一天试营运。

C.在公共图书资源不足的情况下,互联网等新兴媒体成为公众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也成为数字图书馆处理、接受和传递信息的重要渠道。

D.《中国喜剧星》不同于《欢乐喜剧人》属于“零门槛”选秀节目,让任何一个拥有才华和梦想的人都可以展现天赋和潜能,从而实现梦想。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   

A.新时代农民工自从被列入政府重点关注的对象之后,各级政府积极行动,将关心新生代农民工成长作为新一年度工作重点。

B.学校宿舍、教学楼等人群密集区,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学生掌握火灾中自救互救相当重要。

C.《咬文嚼字》主编黄安靖认为,流行语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传递社会“正能量”,合乎汉语语法规范,既要有流行性,也要有创新性。

D.高等教育产业化运作是把“双刃剑”,既可以使越来越多的有志青年圆大学梦,又可以筹措更多资金帮高校解决经费不足的问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