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文后各题。 谢家麟:创新是没有终点的旅程 吴月辉 2016年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文后各题。

谢家麟:创新是没有终点的旅程

吴月辉

2016年2月20日上午8时12分,中科院院士、著名物理学家谢家麟的生命停止在这一刻,享年96岁。

2012年,92岁高龄的谢家麟获得了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当被问及数十年学术生涯中哪件事最值得自豪时,谢家麟笑笑说:“我就是胆子大,什么都不怕!”

正是这种什么都不怕的闯劲,曾让年仅35岁的谢家麟名扬美国。那是1955年,他在美国芝加哥医学中心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台以高能电子束治疗深度肿瘤的加速器,开拓了高能电子束治癌的全新领域。研制这台医用加速器时,还有斯坦福大学4名教授级的专家也接了同样的工作,作为对手,谢家麟无论在资历上还是在可供调遣的人员和资源上,与他们都不在一个量级。因为是医用,这台加速器的要求格外高。“这件事以前没人做过,无例可循。但我觉得这是独当一面、锻炼自己的绝好机会,因此就毫不迟疑地接受了。”

回国后,他又带领一批刚出校门的大学生,耗时8年建成了中国第一台高能量电子直线加速器。当时国内几乎没有人了解加速器。面对一个又一个困难,他说:“什么叫做科研工作?做科研工作就是解决困难。没有困难,那就用不着科研了。”

1979年,已过花甲的谢家麟再一次大胆地投入到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的研制工作中。正负电子对撞机是世界高等加速器的一次革命,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科技,难度非常大。有人说,这就好比站在铁路月台上,想跳上一辆飞驰而来的特快列车。如果没有抓住,就会粉身碎骨。然而,由谢家麟带领的团队最终还是跳上了这辆“飞驰的列车”。 

这一次次因为“大胆”而创造的奇迹,皆源于谢家麟深厚的科学功底和坚持创新的精神。

对于创新,谢家麟终生都在以身作则,即便是在耄耋之年也依然如此。80岁之后,他可以支配的自由时间越来越多,便将精力投入到了研究如何将低能电子直线加速器小型化的课题上,提出了创新四部曲,并最终研制成功。而谢家麟进行此项研究的初衷十分简单,他只是不愿陷入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状态之中,希望继续发挥自己的能力做点有益的事情。

谢家麟曾多次公开表达自己对于创新的理解。他认为,在研究的初始阶段,“跟踪”是必须的,假如不能处于和前人相近的水平,“超过”就无从谈起。然而,谢家麟更强调,要认清“跟踪模仿”与原创性发明是有很大差别的,他常说的一句话便是“原创是人天生的本性”。正是因为有了谢家麟这样的科学家,科研创新之路才永远不会中断,如他的自传书名一般,这是一段“没有终点的旅程”。

谢家麟还十分重视科学实践当中的动手能力。谢家麟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到,在所有科技创新活动中,特别是实验领域的创新,要自己能够动手,才能掌握第一手的情况,知道关键问题的症结所在,而可做适当调整,最后达到预期目标。如果自己不懂动手,则犹如开车时需要一人观看路面情况,再转告掌管方向盘的人来调整方向。

对于未来,谢家麟有着美好期许。他在自传中如此寄语青年人:“要立志做一个正直的人,一个正派的人,一个有良好素质的人,然后才是在科技领域作出伟大的贡献,推动我国社会的发展。这样,自己才会幸福,别人才会因你的存在而幸福,社会才会因你的知识而更美好。”

选自《人民日报》(2016年02月22日)有删改

相关链接:

有人问谢家麟,是否后悔当年回国的决定。他的回答永远是:“不后悔,我做了正确的选择,回国使我有机会施展自己所学的知识,为祖国建设服务。”他曾对自己的孩子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一个人不能成为伟大人物,可以原谅,那是机遇和能力的问题。但不能成为一砖一瓦,那是不可原谅的。因为只要把精力放到一件事上,就不会无作为。”无论是科学大师还是普通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梦想。

(余建斌《梦想需要加速器》)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A.这篇传记采用倒叙的手法,没有全面叙述谢家麟一生的情况而是截取了他在科技创新路上几个人生片段有侧重地表现其科技贡献与科学精神。

B.为了佐证谢家麟在治学观念、研究方法、国际视野、合作胸怀、为人处事等方面的大家风范,作者直接引用了谢家麟自己和熟悉他的人的许多原话。

C.谢家麟在科学研究生涯中取得一系列奇迹般的成就,与他一直以来的闯劲、自身的深厚科学功底和比较强的科技动手能力有直接的关系。

D.到了晚年,谢家麟依然坚持科学研究,因为他要以身作则,以便更好地激励青年科学家们;同时,也是为了发挥余热而多做点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

2.谢家麟的一生始终围绕着“创新”两个字,他是如何做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3.谢家麟对青年人的寄语,其实也是他自己的人生写照。对谢家麟对青年人的寄语,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1.A 2.(4分)(1)终身以身作则,以创新精神做出很多的科技贡献。(2)敢于大胆设想,讲究创新方法。(3)重视原创性创新。(4)创新的路上,重视科学实践当中的动手能力。(每点1分) 3.(5分)谢家麟的寄语要求青年人做到德才兼备,具有优秀的品质(也可以一个正直的人,一个正派的人,一个有良好素质的人),而谢家麟自己的一生正是这样做的。(1分)具体表现为:(1)有爱国情怀,主动为国家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2分)(2)有自己的人生梦想,有所作为。在科技创新的路上有闯劲。(2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综合考查文章的内容和手法。解答此类题一定要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到原文中找到关键句子,然后细细揣摩蕴含在其中的内涵。B没有表现其合作胸怀方面的内容。C 表述不够完整,不可遗漏创新精神。D以便更好地激励青年科学家们错,属于无中生有。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方法:①读全文,概括主要内容;②抓标题,概括主要内容;③理层次,概括主要内容。第一步:整体感知。借助人物的经历把握人物的形象,特别抓身份的变化。第二步:筛选文中的关键信息。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发表看法,关键性的语言最能显示文章的思想内涵或作者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评价。第三步: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内容,比较其异同。本题的BCD三个选项都是对文本内容的分析有偏差。 2.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谢家麟的一生始终围绕着‘创新’两个字,他是如何做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括”,这是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考生应到文中找到谢家麟有关“创新”方面的作为,文章第六段说“这一次次因为‘大胆’而创造的奇迹,皆源于谢家麟深厚的科学功底和坚持创新的精神”,可见上文所写的“奇迹”很大程度是他创新的成果;第七段“对于创新,谢家麟终生都在以身作则,即便是在耄耋之年也依然如此”;“谢家麟还十分重视科学实践当中的动手能力”。依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即可。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对于筛选信息题,考生应认真审题,从题干中找到筛选的依据和方向,比如本题,“谢家麟的一生始终围绕着‘创新’两个字,他是如何做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括”,这句话中就给出了筛选的方向,即考生应到文中找到谢家麟“创新”方面的作为,文章第六段有语言提示,上文是写他创新的成果,下文讲他创新具体做法。 3.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谢家麟对青年人的寄语,其实也是他自己的人生写照。对谢家麟对青年人的寄语,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首先到文中找到寄语的内容,在文章最后一段,“要立志做一个正直的人,一个正派的人,一个有良好素质的人,然后才是在科技领域作出伟大的贡献,推动我国社会的发展。这样,自己才会幸福,别人才会因你的存在而幸福,社会才会因你的知识而更美好”,明确寄语的具体内容,然后再结合谢家麟的具体表现进行分析。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对于筛选信息题,考生应认真审题,从题干中找到筛选的依据和方向,比如本题,“谢家麟对青年人的寄语,其实也是他自己的人生写照。对谢家麟对青年人的寄语,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依据题干所问,考生应先找到谢家麟寄语的具体句子,然后理解句子的含意,明确寄语的真正目的,然后再依据谢家麟的具体表现分析他是如何践行这句话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礼的毁灭、改良与重生

在远古时代,基本不能理解一切带有灾害性质自然现象的人,相信在天地之间,除了有超越自然的神掌管着世间万物与人之命运,还有形形色色的鬼在作祟。而没有任何超自然能力的人,只能以虔诚的态度,用各种形式向神鬼跪拜敬礼,祈求祥福。所以在远古时代,人们“行礼”的对象主要为神鬼,并在长期持续的祭拜活动中,将各种程序与形式逐渐完善与固定下来,形成了最初的礼仪。

在私有制与阶级、国家等制度出现之后,奴隶社会取代了原始社会,人类文明开始出现,礼仪也随之从原始性的敬神仪式,发展至以阶级为基准的伦理道德观念。诸位神明变成了一种精神寄托,奴隶主贵族则取而代之,成为具有绝对权威的“行礼对象”。也正是在这个社会阶段,古代华夏族以丰富的礼仪文化成为“礼仪之邦”,并有“夏礼、殷礼、周礼”三代之礼。西周时代更是中国的“礼治”时代,由周公主持定下的《周礼》更是成为中国最早和最为重要的礼仪论著。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一步发展,进入封建社会后,礼具有了严格的阶级属性,主要作用变为维护封建社会的等级秩序。《周礼》、《仪礼》和《礼记》成为了封建社会的礼制经典,从唐朝开始即被定为科举考试的基本科目,位列九经中的三篇。宋朝之后,朱熹将解说《周礼》与《仪礼》的《礼记》重新编撰,并将其列为儒家五经之一,进入科举考试科目。封建时代的礼更像是一门“人治之法”,能够通过礼稳固世袭的阶级结构,在保证整个封建社会的稳定发展与交替的同时,在人与人之间建立为人处世的良性规范。

如果说中国封建社会之礼是建立在君权和父权的基础之上,那么西方封建社会之礼则建立在君权和神权的基础之上。而这两者也因为“君权神授”的观点有所关联。

在封建社会式微、新兴资产阶级兴起时,西方掀起文艺复兴运动,将在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以神为本”转换成“以人为本”。以出生定阶级、以阶级定行事标准的礼仪系统,以及贵族与仆役之间不相容亦不平等的“互相对立”的人际关系,在文艺复兴时代均被重新审视。贵族并不天生高人一等,仆役亦有权选择学习与实现阶级上升。属于封建社会的“阶级式礼仪标准”,被逐渐转换成为“人人平等式礼仪标准”。

进入西方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之后,新兴资产阶级在经济领域充分继承了封建君主的“征服”美德——大批海外殖民地的开拓、与老钱阶级相对应的new money(暴发户)群体的出现,使得看似“人人平等、自我实现”的资产阶级式处世之礼有了变化:在英国与法国,出现了一批用钱买贵族名头的“伪雅族”,在美国,出现了用不同价钱隔离不同收入人群的商业形式。虽然一度只为特权阶层服务的奢侈品产业,在根据“人人平等”的原则进行了大规模的阶层下放,但它也同时转换成为了“有钱才能买到”的新式礼仪准则:财富取代了阶层,成为新的“敬仰”对象。

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经济的盛行,使人类社会进入了新的阶段:消费主义社会。在这个神权不存在、阶级被消灭、人本主义盛行的阶段之中,无处不在的商品造就了以金钱为基准的新式社会阶层:贫穷阶层,中产阶层,以及富人阶层。而因经济危机与抢夺资源催生的两次世界大战,则让人们开始反思以金钱为本的社会体系之中,曾经被神权与阶级所压制的人权是否又陷入了对于人性新的压制怪圈:消费至上。

两次世界大战与战后时期,消费主义与反消费主义同时盛行,精英团体与嬉皮士团体相安无事。在经历无数次的社会与文化解构之后,需要正装出席的礼仪场合依然存在,只是“正装”的概念变得五花八门——你当然可以穿着三件套配双运动鞋,也可以套着华美长裙外搭一件朋克小皮衣。多形式的生存理念、多方式的生活选择,都被逐渐的尊重和扶持起来——在这个时代,礼所构建的基础并非社会付诸与人的一切名头与称号,而是人类彼此之间所天然拥有的尊重、理解与相互独立。

从人类文明发展的不同阶段我们可以看到,“礼仪”的养成永远与一个时代的气质与变迁有关。奴隶时代的敬神礼仪被封建时代毁灭,并建立一套以人之阶级为重心的礼仪系统。封建时代的等级礼仪被资产阶级毁灭,在保留王室的基础上进行了看似“人人平等”其实“尊重资本”的新式礼仪系统。两次世界大战又让人们全面反思资本对于人性的毁灭,重新建立一套以尊重他人为基础的礼仪(日常礼貌)系统。不同时代,“礼”所需要尊敬的对象、“礼”的概念的构成也有所不同。但它永远是人类的执念。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远古时代,人们只能以虔诚的态度,向神鬼敬礼,并将各种程式完善并固定下来,形成了最初的礼仪。

B.私有制出现之后,礼也有所变化,诸神变成了精神寄托,奴隶主贵族成为具有绝对权威的“行礼对象”。

C.华夏民族成为“礼仪之邦”,是因为中国有夏礼、殷礼、周礼,而且西周时代更是中国的“礼治”时代。

D.西方封建社会的礼建立在君权和神权基础之上,但两者因“君权神授”而有所关联。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礼”在奴隶社会是以阶级为基准的伦理道德观念,进入封建社会,它具有了严格的阶级属性,有利于维护封建社会的等级秩序。

B.在文艺复兴时代,人们重新审视以出生定阶级,以阶级定行事标准的礼仪系统,礼仪标准也逐步转换成为“人人平等式礼仪标准”。

C.进入西方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之后,财富成为新的“敬仰”对象。礼仪标准也随之变化,表现为“人人平等”原则的大规模下放。

D.因经济危机与抢夺资源催生的两次世界大战,让人们开始反思金钱对人性的压制,“消费至上”的衡量标准受到人们的质疑。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能够使社会阶级结构变得十分稳固,保证社会稳定发展与交替的同时,能建立起为人处世的良性规范。

B.在经历了社会与文化的发展演变之后,人类彼此之间拥有的尊重、理解与相互独立成了“礼”构建的基础。

C.“礼”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其特点分别为:“敬神”“以等级为重心”“尊重资本”以及“以尊重人为基础”。

D.人类社会之中,“礼”永远是人类的执念,它的发展与演变基本上是与社会阶段的演进同步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我们常说人必须执著于理想,我们赞美“十年磨一剑”的毅力与恒心,也常激励人们为了那“一朝功名”的目标,必须坚持忍耐“十年寒窗”的辛苦与寂寞,我们大都一直生活在种种的执著之中。

而大自然是不执著的,天空的云总是千变万化,这便有了千种景象,万般风姿;季节总是更替不定,这便有了春的灿烂、夏的热烈、秋的成熟、冬的沉静……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图是南阳宛运集团有限公司的徽标,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徽标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

(1)构图要素(不超过30个字)

(2)徽标寓意(不超过50个字)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人在接触自然的过程中,由于相互间有某种联系,   (1)       。看到流逝的江水,  (2)  ;看到再生的小草,会想到生命力的顽强。单是一个秋天,   (3)   。它的悄然而至,会使人联想到生命的代序;它的萧瑟,会带来寂寞和感伤;它的成熟,会带来喜悦和满足。.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想必你还记得初中学过的鲁迅散文《风筝》, (1)    这篇作品的主题来说,   (2)   理解的角度不同, (3)  可能产生不同的看法:   (4)   从儿童教育的角度,可能把作品的主题理解为批判封建教育思想和方法,   (5)  理解为批判压抑儿童天性的封建伦理道德,   (6)  可以理解为启示人们要敢于正视自己的缺点,勇于自省。

(1) (2) (3) (4) (5) (6)

A.就        便    如果  或者 

B.对    因为  所以  假使  并且  或者

C.从    假如      至于  甚至  也许

D.对于  如果  那么  即使  而且  甚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