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陈翰伯:文化的先行者 中国出版界有一位重要人物值...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陈翰伯:文化的先行者

中国出版界有一位重要人物值得记忆。他重要的标志,不但在后30年,也在前30年;不但在政治上,也在文化上。他不但是一位政治的执行者,也是一位文化的先行者。他,就是陈翰伯。

20世纪30年代,陈翰伯就读于燕京大学。他曾与姚依林、黄华、黄敬等人一起,参与领导“一二·九”学生运动。那时他们经常在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客厅中聚会,讨论时势与未来,陈翰伯也因此与斯诺结下友谊。他曾经陪同斯诺夫人尼姆·威尔斯到延安,拜见毛泽东、朱德,为他们当翻译。1936年7月,从燕京大学毕业后的十余年间,陈翰伯作为一位“潜伏”的红色报人,用笔名王孝风、梅碧华等,写了许多好文章。他的公开身份是记者、编辑,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地下党员。他需要做的是尽最大可能在报纸上登载国民党政府不愿意登载的消息,撰写社论、时评,婉转地策略地宣传共产党的主张。他不可能不暴露左派的面目,因而时时刻刻处在危险之中。

1958年8月,陈翰伯奉命出任商务印书馆总经理。他十分注重文化传承的力量。

他上任后首先跑到上海,找寻老商务留下的资料,恢复商务印书馆种种出版建制,延续“百年商务”文化香火。有趣的是,陈翰伯的这一份苦心,竟然在他文革时期写的一份检讨书中,清晰地表达出来。“我是复活旧商务的罪人,……我一九五九年在上海办事处查了很多材料,这些材料以后都运到北京,我请胡愈之等人做了馆史的报告,后来就设立了馆史研究室,举办展览会和六十五周年的纪念。与此同时,我在报纸上发表了很多消息,到一九六二年,在我的招魂纸下,旧商务这具僵尸,已经可以在光天化日之下散发臭气,毒害人性。”这样的文字,读来让人心酸。

接手商务印书馆后,陈翰伯总是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了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我们该奉献什么,我们能奉献什么。此后8年,可谓功勋卓著。汪家熔曾详细罗列出那个年代商务印书馆出版的重点图书项目:社会科学经典395种;经济学著作115种;政治学著作,不算大量提供给中央理论小组的,有93种;历史和历史学66种;工具书,包括修订《辞源》,编写《现代汉语词典》《新华字典》和《俄汉大辞典》等;此外,还有英、法、德、日、西、阿拉伯、越南、印尼等外语方面的词典、语法书和其他读物。正是这些图书的出版,托起了陈翰伯作为出版家的历史地位。

说到先行者,是说他做了许多开拓性工作,是一个时代的启蒙者与引路人。略举两例:

其一,为国家开列辞书建设的书单。1972年,遭受迫害的陈翰伯从干校调回北京。1975年,着手制订周恩来总理在病榻上批准的“中外文辞书出版十年编辑规划”。那时,很少人相信这个规划能够实现;但是翰伯却固执地认为它可以实现,因为有人民。陈原回忆那段历史时写道:“1975年,翰伯抓住这个机会,要进行一项规模宏大的基础工程。……13年的实践,证明这项基础工程对于国家现代化有多么巨大的意义;13年的事实,也证明翰伯的信心来自人民,是现实的。”

其二,创办《读书》杂志。《读书》创刊号发表了李洪林的文章《读书无禁区》。在叫好声中,也引起了数不清的质疑。1981年4月,陈翰伯在亲自撰写的社论《两周年告读者》中,对这篇文章给予很大支持。文中写道:“我们重申我们赞成‘读书无禁区,的主张。‘四人帮’垮台后,风沙虽然已过,不敢重开书禁的还大有人在。当时我们针砭时弊,喊出‘读书无禁区’,深受读者欢迎,我们非常感激。”《读书》就是这样,触摸时代最尖锐的问题,在社会大势中保持了自己的领先地位,成为一面旗帜。

(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陈翰伯(1914-1988),中共党员,新闻家、编辑出版家、国际问题评论家。解放后曾任商务印书馆总编辑兼总经理、人民出版社领导小组组长、文化部出版局局长、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代局长、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主席等职务。(摘自“百度百科”)

②在政治运动中,一批学者和翻译家被划为“右派”,丧失了从事研究工作的权利。陈翰伯曾冒着很大的风险,卷着铺盖到北大“蹲点”,按照拟定的学者名录一个个寻访。众多“靠边站”的专家学者如朱光潜、贺麟、王以铸得以出山,担当古典名著的翻译工作。这段经历当时虽未给陈翰伯带来大的影响,但在“文革”中,陈翰伯没能躲过打击,被批判为“招降纳叛”。

(摘自吉祥《陈翰伯是谁?》)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20世纪30年代,陈翰伯曾参与领导“一二·九”学生运动,在美国经常参加记者埃德加·斯诺组织的聚会,与斯诺结下友谊。

B.陈翰伯曾作为翻译陪同埃德加·斯诺及夫人拜见毛泽东、朱德;大学毕业后,潜伏在国民党统治区,策略地宣传共产党的主张。

C.陈翰伯在检讨书中,称自己是复活商务的罪人,委婉地陈述自己恢复商务印书馆出版建制、延续商务文化传承所作的贡献。

D.本文由总到分,按时间顺序安排材料,表现了陈翰伯既是红色的报人,是优秀的出版家,还是文化的先行者的三方面特点。

E.本文语言平实,选取传主60年人生经历中的典型材料,表现了陈翰伯在中国出版界的重要地位及其政治、文化方面的突出贡献。

2.为什么说陈翰伯是中国出版界的一位重要人物?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3.陈翰伯是文化的先行者,他的做法有怎样的历史意义?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1.(5分)DE(答D给3分,答E给2分,答C给1分。 2.(3分)①20世纪30年代及以后,陈翰伯用笔名冒着危险写了许多好文章,婉转策略地宣传共产党的主张。②1958年8月,陈翰伯出任商务印书馆总经理后延续“百年商务”文化传承,出版大量重点图书项目。③为国家开列辞书建设的书单,创办《读书》杂志,工作具有开拓性,成为时代的启蒙者与引路人。④解放后历任各出版部门的要职。(每条1分,答出3条即可得满分,有道理即可。) 3.(4分)①工作的开拓意义:陈翰章进行的具有开拓性的规模宏大的基础工程,对国家现代化具有巨大的意义。(2分)②时代的引领意义:陈翰伯赞成“读书无禁区”的主张,敢于破除思想禁区。触摸时代最尖锐的问题,引领了社会大势。(2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这是对文本内容、手法的综合考查。A项,原文是“在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客厅中聚会”,并不是“在美国”参加埃德加•斯诺组织的聚会;B项,原文是“陪同斯诺夫人尼姆•威尔斯”,不是“陪同埃德加•斯诺及夫人”。C项,我们可以从陈翰伯的检讨书中看出他在恢复商务印书馆出版建制、延续商务文化传承所作的贡献,并不是他要“委婉地陈述自己恢复商务印书馆出版建制、延续商务文化传承所作的贡献”。 【考点定位】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方法:①读全文,概括主要内容;②抓标题,概括主要内容;③辨文体,概括主要内容;④找线索,概括主要内容;⑤理层次,概括主要内容。第一步:整体感知。明确文章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是评价的基础。文章的主旨是指文章的主要意义或目的,整体把握中要抓住文章的主旨,这是评价的根本。第二步:筛选文中的关键信息。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发表看法,关键性的语言最能显示文章的思想内涵或作者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评价。第三步:评价要具体、客观,不可含糊笼统。分析和评价都必须紧密结合文学作品实际,避免离开作品去进行漫无边际的分析。分析和评价要以正确的思想为理论基础,以辩证法为基本的分析法,并结合文学作品创作特有的艺术规律,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而不应依据个人的好恶去随意评说。文章是传记,传记最重要就是真实性,时间、时间力求准确。本题中错误的选项都属于,曲解文意,只要回到文本中一一对照,便可发现错误。 2.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为什么说陈翰伯是中国出版界的一位重要人物?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题目要求概括“陈翰伯是中国出版界的一位重要人物的原因”,本题答题区间在全文中,筛选关键语句,“20世纪30年代,陈翰伯就读于燕京大学。他曾与姚依林、黄华、黄敬等人一起,参与领导“一二·九”学生运动。”“接手商务印书馆后,陈翰伯总是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了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我们该奉献什么,我们能奉献什么。此后8年,可谓功勋卓著。“创办《读书》杂志。”“1958年8月,陈翰伯奉命出任商务印书馆总经理。他十分注重文化传承的力量。”“解放后曾任商务印书馆总编辑兼总经理、人民出版社领导小组组长、文化部出版局局长、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代局长、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主席等职务。”概括形成答案。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就要去粗取精。基本要点有二:一是切块法,即在锁定与答案有关信息句段的基础上,进一步缩小包围圈,将目光锁定在一段或几段中的某一“块”。可以依据写作的角度切块,也可以依据内容上的关键词切块,还可以依据语句上的连接词(关联词、序数词、插入语、介词等)切块。本题的块应该集中在全文。二是抽条法,即在锁定“块”的基础上,分出“条”来抽取答案信息,然后再提炼概括。有时候与答案有关的信息并不是集中在某一“块”,而是分布在全文的各部分,这就要对全文进行整体把握,点面结合,逐一摘取,避免遗漏。瞄准目标。目标语句使指代表有用信息的语句,它不一定就是文章的段落或全篇的核心语句或精要语句。瞄准目标语句,依题干要求进行提取和整合是迅速、准确地解决问题的关键。 3.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陈翰伯是文化的先行者,他的做法有怎样的历史意义?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答题关键词“历史意义”“ 结合材料”。 本题答题区间在文章后三节中,首先筛选关键语句“说到先行者,是说他做了许多开拓性工作,是一个时代的启蒙者与引路人。”,结合左后两节内容,提取相关语句,概括形成答案。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就要去粗取精。基本要点有二:一是切块法,即在锁定与答案有关信息句段的基础上,进一步缩小包围圈,将目光锁定在一段或几段中的某一“块”。可以依据写作的角度切块,也可以依据内容上的关键词切块,还可以依据语句上的连接词(关联词、序数词、插入语、介词等)切块。本题的块应该集中在文章后三节中。二是抽条法,即在锁定“块”的基础上,分出“条”来抽取答案信息,然后再提炼概括。有时候与答案有关的信息并不是集中在某一“块”,而是分布在全文的各部分,这就要对全文进行整体把握,点面结合,逐一摘取,避免遗漏。瞄准目标。目标语句使指代表有用信息的语句,它不一定就是文章的段落或全篇的核心语句或精要语句。瞄准目标语句,依题干要求进行提取和整合是迅速、准确地解决问题的关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日前,酝酿了十余年的国产动画电影《大鱼海棠》上映,首日票房即冲破7000万元人民币。从上古神话中取材或改编其故事创作国产影视作品,这不是第一次:此前有电视剧《远古的传说》《女娲传说之灵珠》,也有最近票房大卖的电影《捉妖记》。

上古神话是指中国夏朝以前直至远古时期的神话和传说。这些先民口耳相传的故事经过先秦两汉作家的记录和再创作,主要保存在《诗经》《楚辞》《庄子》等传世典籍中,成为后世文学艺术创作的源泉。

上古神话如何在今天的电影改编中重生?

首先,主创者需找到上古神话与当代相呼应的精神内核,创造出既符合神话精神又与时代审美相契合的艺术形象。这就需要创作者做好充足的功课,深入了解上古神话的文化内涵,借鉴当前神话研究的最新成果,为自己的二度创作打下扎实的基础,避免由于自身知识的缺陷而导致创作时一叶障目、捡了芝麻丢西瓜。《大鱼海棠》的形象设计镌刻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纹章:鲲鹏、大椿、凤凰、祝融、貔貅、嫘祖等神话形象汇聚一堂,其姿态动作抓住了中国道家文化的气质,其法术神力抓住了东方美学中的自然灵韵。影片的人物矛盾设置意在凸显家族伦理、敬畏生死、天道有常等传统伦理价值与个体自由、个性解放等现代价值观的碰撞,并最终在人(片中的神即人)与大自然的博弈中获得新的价值平衡。遗憾的是,创作者想塑造的形象过多,每一个都没能充分展现出自身的个性特征和文化内涵,模糊和弱化了角色的艺术力量。电影《捉妖记》对上古神话的化用则较为浅层次,其人物塑造虽取法《山海经》中的异人异兽,但角色的行动则带着好莱坞电影的喜剧色彩,没有传递出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

其次,上古神话往往并不具备完整的叙事结构,而讲好一个故事并对人性有深刻的挖掘与表现,则是影视改编的核心。遗憾的是,在这方面我们做得还不够。比如《捉妖记》对妖与人类、妖族内部之间的矛盾冲突表现得不够充分,《大鱼海棠》对主角椿、湫和鲲之间的情感线索铺展不足,人物动机不合理,故事主题也不够凝练,比如灵魂交易的情节设置在一定程度上消弭了主角为理想不断反抗乃至自我牺牲的崇高感。英国的魔幻电影《指环王》情节虽有拖沓之处,但做到了叙事上的合情合理,并始终紧扣人性对抗恶欲,最终实现自我救赎的主题,这种创作经验值得我们学习。

改编自上古神话的大银幕作品,离不开一个具有代入感的奇观世界。伴随电影特效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实现虚构形象的写实已不是问题,然而容易被忽视的,是从细节着手,凸显传统文化的美学价值,确保影片整体风格的统一。

上古神话承载了华夏祖先对世界最初的认识和奇谲瑰丽的想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故地。让上古神话在当代电影中重生,既是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也是对当代大众文化的丰富与提升。

(摘编自林炜圣《上古神话如何“重生”》)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十余年的准备工作之后,国产动画电影《大鱼海棠》几天以前上映,首日的票房即大有斩获,冲破7000万元人民币。

B.从上古神话中取材或改编其故事创作国产影视作品,电视剧《远古的传说》《女娲传说之灵珠》、电影《捉妖记》比《大鱼海棠》更早。

C.中国夏朝以前直至远古时期的神话和传说,经先民口耳相传、先秦两汉作家的记录和再创作,得以保存。

D.上古神话多保存在《诗经》《楚辞》《庄子》等传世典籍中,经今天的电影、电视剧的改编才得以重生。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大鱼海棠》的形象设计带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印记,众多的神话形象表现出中国道家文化的气质及东方美学中的自然灵韵。

B《大鱼海棠》的人物矛盾的设置凸显了某些传统伦理价值与个体自由、个性解放等现代价值观的碰撞。

C.《大鱼海棠》塑造的多个形象均未能充分展现出自身的个性特征和文化内涵,《捉妖记》也未能传递出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

D.《大鱼海棠》的线索、人物、主题、情节及《捉妖记》的矛盾冲突表现方面尚有不足,而《指环王》的叙事、扣题值得学习。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国产动画电影《大鱼海棠》票房和《捉妖记》大卖看,从上古神话中取材或改编其故事进行电影创作.同样可以吸引现代观众。

B.以上古神话为艺术创作源泉,电影创作者要做足功课,创造与神话精神相符并与时代审美相契的艺术形象。

C.改编上古神话题材的电影作品,核心是讲好一个故事,对人性有深刻的挖掘与表现,以细节凸显传统文化美学价值,让作品风格统一。

D.让上古神话在当代电影中重生,既可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传统文化,也可以丰富与提升当代大众文化。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家企业提出一个响亮的口号:“不做追随者,要做领先者。”

做一个追随者有时候也是一个不错的战略选择。因为追随者有领先者领跑,所以前进的道路明晰;还有后发优势,在汲取领先者的经验教训基础上,可以把资源最大化地集中在正确的方向上,少犯错误。

三星公司,在通讯电子领域,多少年来把紧紧跟随领先者作为一大战略,它追随过苹果公司的创意和设计,包括它的制造,但也有许多自己的创新和独到之处。——《人民日报》

对于“追随者”和“领先者”,你更欣赏谁?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查看答案

下图展现了人们在学习知识时的记忆规律,请把图片展现的内容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得当,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5个字。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字”是我们工作及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那么,         ?关于汉字的起源,一直是我国学者研究的对象,           ,直到最近几十年,我国考古学家才先后发布了一系列“安阳殷墟甲骨文”及与汉字起源有关的出土资料。资料显示,我国最早的汉字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晚期及人类社会早期在陶器上面刻画或彩绘出的符号,同时,还有少量刻写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面的符号。这些符号,距今已经有8000多年历史。由此可见,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注重学英语是好事,同时也要十分重视母语的学习。汉语是世界上最优美、最有魅力的语言之一。中国改革开放进一步发展,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越来越多,我们自己应该学好汉语,用好汉语。某些人以能讲英语为荣,说话时夹上许多“洋文”,而母语的使用白字连篇,出尽“洋相”。

A①随着 ②因此  ③然而  ④甚至 ⑤却是

B①因为 ②就   ③所以  ④总要 ⑤就会

C①因为 ②更    ③然而  ④只要 ⑤就会

D①随着 ②更    ③但  ④总要 ⑤却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