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初冬夜饮 杜牧 淮阳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 ...

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初冬夜饮

杜牧

淮阳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

(1)诗题为“初冬夜饮”,结合全诗,请分析诗人是如何扣题的。

(2)前人评杜牧诗常有“抑扬顿挫之节”,此诗短短四句,也有波澜起伏,请简要分析。   

(3)请简要概括全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第一句用典,“偶求欢”的“欢”指代酒,暗点诗题“饮”字;第二句“侵霜”与“初冬”暗合,“烛盘”点出了冬夜秉烛独饮;第三句“一堆雪”写窗外飞雪,又点出了冬天的天气。(每点1分) (2)第一句用典,写出了独饮的原因,透露出情思的抑郁;第二句实写夜饮,进一步烘托孤独凄婉之情;第三句跳开一笔,从叙事转向写景、从室内转向室外,境界大开,情绪得到进一步宣泄;结尾用问句,既与前面叙述相呼应,也从现实进入想象,思维跳荡起伏。(也可以从情感的起伏变化、叙事与描写的转换、写作空间的转移以及虚实变化等角度回答,答出一点给1分。学生答题时角度如有交叉可酌情给分。) (3)仕途失意的悲愤;客居他乡的凄清孤寂;漂泊无依的愁苦;疾病缠身的痛苦。(每点1分) 【解析】 (1)试题分析::题干明确要求“分析诗人是如何扣题”,这里有一个暗示“扣题”,那也就是说,诗歌中所写应都是与“初冬夜饮”有关,考生只要找到与之相关联的地方即可。“淮阳多病偶求欢”,用汉代汲黯自喻。《汉书·汲黯传》:汲黯因屡谏而出为东海太守,“多病,卧阁内不出”。后徙为淮阳太守,“黯付谢不受印绶,诏数强予,然后奉诏。召上殿,黯泣曰:‘……臣常有狗马之心,今病,力不能任郡事。’”求欢:指饮酒。“客袖侵霜与烛盘”,“霜”与题中的“冬”相合,“烛盘”贴合诗题中的“夜”。“砌下梨花一堆雪”,“一堆雪”交代夜饮的环境,同时与诗题中的“冬”相合。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本题其实是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把握。首先应审清标题,明确标题的含义,“初冬夜饮”,此处既交代了季节、时间、事件。然后浏览诗歌,找出与诗歌标题有关的内容,比如与季节、时间、事件相关的内容,最后逐一进行分析,如使用了手法、技巧,则要点明。说白了,就是将诗歌的内容往标题上“靠”。 (2)试题分析::首先要注意审题,“抑扬顿挫”“有波澜起伏”,这其实是变相考查诗歌的情感思路。此诗首句用典,点明独酌的原因,透露出情思的抑郁,有笼盖全篇的作用。次句承上实写夜饮,在叙事中进一步烘托忧伤凄惋的情怀。第三句一笔宕开,用写景衬托一下,不仅使全诗顿生波澜,也使第四句的感叹更其沉重有力。妙在最后又以问语出之,与前面三个陈述句相映照,更觉音情顿挫,唱叹有致,使结尾有如“撞钟”,清音不绝。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考生很害怕此类题目,认为无从下手。首先应注意审题,审出要求,审明答题的方向。题干中说的是“抑扬顿挫”“波澜起伏”,这是考查诗歌的思路。然后要明确此类题目的解题思路。诗歌思有路,一首诗句与句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那么,分析诗的结构思路,必须把握诗句的关系,有的诗先写景后抒情,有的先叙事后抒情,还有铺垫、过渡、烘托、起承转合之说。答题模式:先概述诗句的内容,再揭示诗句之间的联系,最后指出这种构思传达出说明思想感情。 (3)试题分析:题干要求“简要概括全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是考查诗歌的思想感情。“淮阳多病偶求欢”,在这句诗中诗人以汲黯自比,正是暗示自己由于耿介直言而被排斥出京的。“偶求欢”的“欢”,指代酒,暗点诗题“饮”字,表明诗人愁思郁积,难以排遣,今夜只好借酒浇愁,以求片刻慰藉。这一句语意沉痛而措辞委婉。第二句“客袖侵霜与烛盘”,进一步抒写作客他乡的失意情怀。天寒岁暮,秉烛独饮,形影自伤,愤悱无告,更觉寂寞悲凉。“霜”,不仅与“初冬”暗合,更暗示作者心境的孤寒。“客袖”已见乡思之切,“侵霜”更增迁徙之苦,只此四字,总括了多年来的游宦生涯所饱含的辛酸。“烛盘”,则关合题面中的“夜饮”,真是语不虚设。寥寥七字,勾勒出一个在烛光下自斟自饮、幽独苦闷的诗人形象。上两句写室内饮酒,第三句忽然插入写景:“砌下梨花一堆雪”,是独具匠心的。看来诗人独斟独饮,并不能释忧解愁。于是他罢酒辍饮,凭栏而立,但见朔风阵阵,暮雪纷纷,那阶下积雪象是堆簇着的洁白的梨花。此处看似纯写景色,实则情因景生,寓情于景,包孕极为丰富。诗人烛下独饮,本已孤凄不堪,现在茫茫夜雪更加深了他身世茫茫之感,他不禁想到明年此时又不知将身在何处。“明年谁此凭栏杆?”这一反问,凝聚着诗人流转无定的困苦、思念故园的情思、仕途不遇的愤慨、壮志难酬的隐痛,是很能令人深思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古典诗歌的作者在他们的作品中表达情感、主张、观点和态度时,直白张扬(或开门见山,或卒章显志)的少,含蓄隐晦(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多。因此,正确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必须多管齐下,准确理解、仔细分析,做出全方位、多角度的解读。首先,熟悉形象的符号意义。众所周知,古典诗歌乃至各类文学作品都是借助“形象”的塑造来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诗歌中塑造的形象,除了人物形象(叙事主人公、抒情主人公),更多的是景物形象: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之类。这些形象,倾注着诗人的思想和情感,所以被称作“意象”。只有真正理解了诗歌的意象,才能深入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然后,把握诗中的显性信息,古典诗歌中,除了含蓄隐晦的隐性信息,也有一些显性信息,鉴赏时要注意把握。 这些显性信息,一般出现在诗歌的标题或由命题者提供的注释中。第三,了解典故的关联比照。典故辞约意丰,常为古人在诗词中使用,以与所反映的时、事、人形成关联比照。典故的含义一般是固定的,因此对诗歌内容的分析鉴赏有时可以从所用典故的联想比照意义着手。第四,分析运用的表达技巧,表达技巧的运用,是为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服务的。不仅是在解答“表达技巧”类题目时,而且在解答“思想情感”类题目时,也需要对诗歌中所采用的表达技巧进行分析,通过对表达技巧的分析来把握诗意诗情。第五,捕捉蕴含的情感理趣 古诗词大都采用两种表达方式,一为描写,一为抒情。结构上,往往描写在前,抒情在后;描写是为抒情作铺垫,抒情是描写的升华。诗中的抒情句,情感充实饱满,意蕴很深。分析诗人的心境与情感,自然要捕捉、分析这些诗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富公为人,温良宽厚,泛与人语,若无所异同者。及其临大节,正色慷慨,莫之能。智识深远,过人远甚,事无巨细,皆反复熟虑,必万全无失然后行之。

宰相自唐以来谓之礼绝:百僚见者,无长幼皆拜,宰相平立,少垂手扶之;送客未尝下阶;客坐稍久,吏从旁唱,“宰相尊重”,客踧踖起退。及公为相,虽微官及布衣谒见,皆与之抗礼,引坐语从容。送之及门,视其上马乃还。自是群公稍稍效之,自公始也。

熙宁元年,徙判汝州。诏入觐,许肩舆至殿门。神宗御内东门小殿,令其子掖以进,且命毋拜,坐语,从容访以治道。弼知帝果于有为,对曰:“人主好恶,不可令人窥测;可测,则奸人得以傅会。当如天之监人,善恶皆所自取,然后诛赏随之,则功罪无不得其实矣。”又问边事,对曰:“陛下临御未久,当布德行惠,愿二十年口不言兵。”帝默然。至日昃退。欲以集禧观使留之,力辞赴郡。明年二月,召拜司空兼侍中,赐甲第,悉辞之,以左仆射、门下侍郎同平章事。

仕归西都十馀年,常深居不出;晚年宾客请见者亦多,谢疾。所亲问其故,公曰:“凡待人,无贵贱贤愚,礼貌当如一。吾累世居洛,亲旧盖以千百数,若有见有不见,是非均一之道。若人人见之,吾衰疾不能也。”士大夫亦知其心,无怨也。尝欲之老子祠,乘小轿过天津桥,会府中徙市于桥侧,市人喜公之出,随而观之,至于安门,市为之空,其得民心也如此。及违世,士大夫无远近、识与不识,相见则以言,不相见则以书,更相吊唁,往往垂泣,其得士大夫心也又如此。呜呼!苟非事君尽忠,爱民尽仁,推恻怛至诚之心,充于内而见于外,能如是乎?

节选自《富弼》等史料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莫之能                          屈:使……屈服

B从容访以治道                      访:询问

C仕归西都十馀年                致:调任

D吾衰疾不能也                    堪:承受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晚年宾客请见者亦多,谢          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B至日昃退                          今其智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C事无巨细,皆反复熟虑               虽在下愚,知其不可,况于明哲乎

D客坐稍久,吏从旁唱,“宰相尊重”    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与斗卮酒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公为相,虽微官及布衣谒见,皆与之抗礼,引坐语从容。

2吾累世居洛,亲旧盖以千百数,若有见有不见,是非均一之道。

4.选文从哪几个方面表现了富弼的“温良宽厚、正色慷慨”?试加以概括。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鲁迅先生确乎不是个“冷静”的人,他的憎正由于他的爱,___________。这是“理智的结晶”,可是不结晶在冥想里,而结晶在经验里;经验是“有情的”,所以这结晶是有“理趣”的。开始读他的《随感录》的时候,_____________。他所指出的“中国病症”自己没有犯着吗?可还是常常去翻翻看看,________________。

①他的“热讽”其实是“冷嘲”

②他的“冷嘲”其实是“热讽”

③一面觉得他所嘲讽的愚蠢可笑,一面却又往往觉得毛骨悚然

④一面觉得毛骨悚然,一面却又往往觉得他所嘲讽的愚蠢可笑

⑤吸引我的是那笑,也是那“笑中的泪”吧

⑥吸引我的是那“笑中的泪”,也是那笑吧

A.②③⑤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①④⑥

 

查看答案

下列语句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令这次获作文竞赛全国大奖,多亏你悉心指导,我们全家都感谢你。

B.本学会于明晚举办文学创作研讨会,敬请王先生莅临指导。

C.凡获得一等奖的同学,本组委员会将惠赠《鲁迅全集》一套。

D.这次办理出国手续,多亏了你帮忙。明天我将登门致谢,请你在家恭候。

 

查看答案

下列诗句中,修辞手法与其他语句不同的一项是

A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B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C恸哭六军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D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贝母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鳞茎具有止咳化痰、清热散结的神奇功效,常常采集起来,加工成药材。

B.我国的改革在不断深化,那种什么事情都由政府包揽的现象正在改变,各种社会组织纷纷成立,这有利于社会矛盾和社会责任的分担。

C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取得圆满成功,这是在党中央领导下,筹委会和各有关部门、地方统一思想、各司其职、精心组织的结果。

D.执法部门对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或以其他方式传播反动、淫秽、暴力、凶杀、封建迷信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应依法从重处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