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在《论语·卫灵公篇》中用“_______...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在《论语·卫灵公篇》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人能够做到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就不会招致别人的怨恨了。

(2)我们一直提倡学生应该尊敬师长,那么有了疑难问题在向老师请教时,应该持怎样的态度呢?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给我们做了榜样:站着侍候在老师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遇到老师大声斥责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敢说一个字反驳。

(3)杜牧《阿房宫赋》在总结了六国和秦灭亡的历史教训之后,向当世统治者发出警告_______, ________。

 

(1)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2)色愈恭,礼愈至(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解析】 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鉴”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元曲,回答问题。

水仙子·夜雨

(元)徐再思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孤馆人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1)赏析“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两句。

(2)此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先王有大务,去其害之者,故所欲以必得,所以必除,此功名之所以立也。俗主则不然,有大务而不能去其害之者,此所以无能成也。夫去害务不能去害务,此贤不肖之所以分也。 

孔、墨、宁越,皆布衣之士也,虑于天下,以为.无若先王之术者,故日夜学之。盖闻孔丘、墨翟,昼日诵习业,夜亲见文王、周公旦而问焉。用志如此其精也,何事而不达?何为而不成?故曰:“精而熟之,鬼将告之。”非鬼告之也,精而熟之也。今有宝剑良马于此,玩之不厌,视之无倦;宝行良道,一而弗复。欲身之安也,名之章也,不亦难乎!

宁越,中牟鄙人也。苦耕稼之劳,谓其友曰:“何为而可以免此苦也?”其友曰:“莫如学。学三十岁则可以达矣。”宁越曰:“请十五岁。人将休,吾将不敢休;人将卧,吾将不敢卧。”十五岁而周威公师之。矢之速也,而不过二里,止也;步之迟也,而百舍,不止也。今以宁越之材而久不止,其为诸侯师,岂不宜哉?

养由基、尹儒,皆文艺之人也。荆廷尝有神白猿,荆之善射者莫之能中,荆王请养由基射之。养由基矫弓操矢而往未之射而括中之矣发之则猿应矢而下则养由基有先中中之者矣。尹儒学御,三年而不得焉,苦痛之,夜梦受秋驾于其师。明日往朝其师,望而谓之曰:“吾非道也,恐子之未可与也。今日将教予以秋驾。”尹儒反走,北面再拜曰:“今昔臣梦受之。”先为其师言所梦,所梦固秋驾矣。上二士者,可谓能学矣,可谓无害之矣,此其所以观后世已

(节选自《吕氏春秋·博志①》)

①博志,当是“抟志”传写之讹。“抟”通“专”。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所以必除              恶:憎恶   

B.昼日诵习业            讽:讽刺

C.欲身之安也,名之   章:显扬

D.吾非道也             爱:吝惜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夫去害务不能去害务     赢而不助五国也

B.今有宝剑良马         青,取之于蓝,而青

C.宁越,中牟鄙人也      二虫又何知

D.请十五岁               十五城请易璧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养由基矫弓操矢而往/未之射而括中之矣/发之则猿应矢而下/则养由基有先中中之者矣 

B.养由基矫弓操矢/而往未之射/而括中之矣/发之则猿应矢而下/则养由基有先中中之者矣

C.养由基矫弓操矢/而往未之射而括中之矣/发之则猿应矢而下/则养由基有先中/中之者矣   

D.养由基矫弓操矢而往/未之射而括/中之矣发之/则猿应矢而下/则养由基有先中/中之者矣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主张,不论做什么事情都应“去其害之者”,即排除各种干扰,才能使技艺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B.文中关于“非鬼告之也,精而熟之也”的看法,反映了作者的唯物主义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这是很可贵的。

C.本文选取了孔丘、墨翟、宁越、养由基、尹儒的事例,通过对比论证,强调了专心致志,锲而不舍的重要性。

D.《荀子·解蔽》说:“物不可两也,故知者择一而壹焉。”本文所要表达的观点与荀子的这一思想是相似的。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矢之速也,而不过二里,止也;步之迟也,而百舍,不止也。

(2)上二士者,可谓能学矣,可谓无害之矣,此其所以观后世已。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对增强民族的认同感和凝聚力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民俗文化是一种无处不在的深厚传统而民俗文化学在中国则是随着整个社会走向现代的历史进程而出现的其深厚根基则是在几千年的本土文化之中。据史料记载起源古老的节日风俗乃至一切民间习俗它的成因一般说来总是与原始社会中一个部落、一个部族或后来的一个民族全体成员最根本的共同愿望密切相关往往是从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实际需要而产生的,最初总有一种功利目的。而当风俗一旦形成便有其相对的独立性,有它自己的生命流程随着人类世代的绵延风俗不断被补充、被修正并被代代相传。由于生存环境的变迁后代的人们往往不能理解远古祖先创造这些习俗活动的真正动机遂裉据各自的生存条件和状况对这些习俗作出新的合乎逻辑的解说,这样就造成了或附会了许多有关习俗的解释性民间传说。可见传说的附会总是在习俗形成之后实际上是为了延续或加强这一习俗才发生的。

端午节作为我国传统节日无疑是中华民族最具深厚文化底蕴的民俗文化之一。端午也称端主、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起初端午节是从南方吴越地区传播开来的祭祀龙图腾的民俗节日因此可以称为龙的节日是对龙图腾的祭祀,是先民希望证明和显示自己的“龙子”身份以此祈求龙保佑健康与安全从而达到驱邪、疗病或祷祝丰收等等的目的。可见端午这个节日,远在屈原出世以前已经存在,而它变为屈原的纪念日又远在屈原死去以后。为什么传说端午起源于屈原投汨罗江自杀其根源于民众生活的某种实际需要而用某个传说来解释它。正如闻一多先生在《端午考》中提到的除屈原外,介子推、曹娥、越王勾践的遭遇也都曾和端午节发生过关系。其实,在中国的漫长历史里,民间流传的端午习俗传说一定还要更多更复杂。经过淘汰才留下了上述四人保存于古籍之中。又经过多少年的流传到今天,人们已不再把端午习俗与介子推、曹娥、勾践并提,而只与屈原相联系了。不但在汉族地区如此,在少数民族中也是如此;不但在大陆如此,在香港、澳门、台湾,甚至在国外的华裔中也是如此。这就是说,屈原的传说战胜了其他所有的传说,与端午节俗建立了最牢固的联系。屈原的品质,显然要比他们更高洁,更符合我们民族的理想。中华民族在节俗和传说的长期流传中,集体地选择了屈原,是存在于一个民族集体意识的深处,存在于融汇了这个民族的心理素质、审美意识、伦理观念乃至社会政治理想而形成的民族精神的精髓之中。

端午节在漫长的历史发展演变过程中,伴随着人类生活方式、思想方式的发展而变化。从早期单一的辟邪驱瘟主题,逐步发展到兼顾辟邪驱瘟和纪念先贤,两个主题并重。其中既包含着我国古代天文学、医学知识,也体现着人民的忠孝观念。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端午节民俗中具有迷信性质的辟邪色彩逐步淡化,游戏娱乐成分特别是其中龙舟竞渡游戏逐步加强。可以说,同我国其它传统民俗节日一样,端午节的演变过程记录着中国人走过的历史脚印。

深沉的民族感情来源于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培育。当今,随着时代的变迁,外来文化大举入侵,许多人沉醉于“圣诞节”、“愚人节”等洋节,渐渐淡忘了我们中华民族自己的传统节日。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必须要认识到,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保持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传统民族节日在文化上的传承。今天,我们只有用实际行动捍卫和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心怀敬畏、责无旁贷。

1.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像端午节这样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传统民俗文化是增强民族感情的载体,需要我们传承和弘扬。

B.古老的民俗文化伴随着人类生活方式、思想方式的发展而变化。

C.端午节作为我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最具深厚文化底蕴的民俗文化之一。

D.端午节在漫长的历史发展演变过程中,伴随着人类生活方式、思想方式的发展而变化。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后代的人们往往根据各自生存状况,产生了许多有关习俗的民间传说,这与人们生存环境的变迁不无关系。

B.屈原的传说之所以与端午节俗建立了最牢固的联系是因为屈原的品质更高洁,更符合我们民族的理想。

C.起源古老的节日风俗都是从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实际需要而产生的,最初总有一种功利目的。

D.从一开始的龙节到介子推等传说再到屈原说最后到今天娱乐成分的加强,端午节的习俗演变体现了民俗文化的补充性、修正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游的诗作“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旧俗方储药,赢躯亦点丹”反映出端午节纪念先贤和辟邪驱瘟两个主题。

B.由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给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保护敲响了警钟。

C.“放花灯”向来被视为全台湾元宵节的代表,表明历史底蕴深厚的民俗文化是维系华人民族认同感的重要载体。

D.某地方一年一度大搞竞龙舟比赛说明端午节的游戏娱乐成分加强,体现了国人对传统节日的淡漠。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因发热患者增多山东省省立儿童医院已进入门诊超负荷状态为使就诊更有序决定采取分时段挂号如果由此给您带来不便,敬请谅解。

B那种借口以反腐会阻碍经济发展引发社会不稳定为名,主张反腐应适可而止的观点极其有害因为反腐事关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

C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两俄裔学者在获得诺贝尔物理奖后俄罗斯总统当天批评俄政府没有在年轻学者毕业时为他们提供有吸引力的条件导致人才流失。

D如何在肯定草根文化的同时,不过分鼓吹偶像崇拜而是放大草根中“励志”的因素把社会主流价值观传递给大众是值得娱乐媒体深思的问题。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这位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接见、曾经一文不名的年轻人——马克·扎克伯格,于2006年创办自己的公司“Facebook”,如今已是亿万富翁,成为了人生的大赢家。

B先秦哲学起源于对人生、对社会的忧患先秦诸子周游列国大多席不暇暖以谋求天下由“无道”转变为“有道”的格局。

C《中国哲学史略》这本书体现出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全书没有一篇文字是未经长期准备和思考就率尔操觚的。

D苹果公司预计将于20169月发布新一代iphone7手机但从对消费者的调查来看人们却对此反应平平,由此可见,iphone系列已经不再是灸手可热的手机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