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北京卫视《我是演说家》第三...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北京卫视《我是演说家》第三季的一期节目中,公关男陈抒泽就当年加州被枪杀中国留学生被网络暴民贴上各种“富二代……活该……宝马男”的标签事件进行正名,认为网络“键盘侠”很多都是抱着不负责任的态度无理取闹,恶意揣测,甚至肆意诽谤。

有人认为,自由必须要限定在一定的规矩之中才能体现其益处,我们应注意自己在网络上的言论影响,限制网民不加思考和调查的自由表达,禁止诽谤和传播谣言;有人认为网络言论自由是时代发展、民主进步的集中体现,不应外力干预;也有人认为……

那么关于网络言论自由,你有怎样的看法和评价?

要求: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例文 网络言论需要自由却不可“任性” 互联网上言论自由受到宪法和法律保障,但同时,也必须恪守法律的边界。 一般意义上,我们讨论言论自由,首先是从保障言论自由的角度,针对政府管控而言的。从这个角度上,在法治社会里,公民的言论自由作为基本权利受到了更多的关注,被给予了更多的关照。依据言论自由的一般原理,公民对政府的评论、批评、指责甚至一定程度上的不当言论,只要不是恶意的,政府和公职人员有容忍的义务,虽然可以回应,但不能“以牙还牙”。政府对言论自由采取的管制措施,则受到了宪法的严格限制。 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公民行使言论自由权利开辟了一条空前便捷的途径,催生了与现实空间并存的网络空间这一领域,其独特的表达载体、全新的表达空间甚至富有特色的表达形式,造就了网络言论空间。我们强调网络言论自由的边界,也首先是针对权力管控而言的。政府部门对网络信息的管制,不仅要像现实空间那样宽容,而且不能因管控抑制了公民网络言论自由权利的行使,让民众因潜在的可能惩戒而产生“寒蝉效应”。比如在彭水诗案、灵宝贴案中,当地对网络言论的管制就超越了界限,偏离了法治轨道。在法治国家里,行政管理需依法而行,在互联网领域,政府管制和对权利的克减同样需有法律依据而不能“任性”。 当然,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舆论空间,仅仅强调政府对网络言论自由的保障是不够的。良好的网络舆论空间,需要政府、公民和社会的共同努力。美国大法官霍尔姆斯说过,“对言论自由作最严格的保护,也不会容忍一个人在戏院中妄呼起火,引起恐慌”。对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的尊重,一直被认为是言论自由的边界。公民在网络空间发表言论,也必须恪守法律的边界,不可任性为之。在私人话题领域,网络言论自由权利的行使,不得损害他人的合法权利,要坚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被别人怎样对待,也就不能以类似方式对待别人。与他人虽然可以讨论甚至“掐架”,但不能谩骂、诽谤、侮辱、恶意中伤,更不能侵犯他人的隐私权、名誉权,而对他人产生的任何侵害,都需要依法承担责任。在公共领域,虽然可以对政府更方便地提出意见、建议和批评,但却不能造谣和故意歪曲事实误导公众。 网络言论自由需要法律的保驾护航。应当承认,我国关于网络言论自由的立法还是比较滞后的。在法律层面上,我国只有未成年人保护法、侵权责任法等少数几部法律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两个决定对此作了一些规范。总体上看,现有网络言论保护和规制的内容主要集中于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立法层级低,民意基础不够,许多规章、规范性文件是从方便管理的角度制定的,对网络言论自由的限制多于保护,有的甚至与上位法存在冲突。今后,我们应当加快与网络言论自由相关的立法工作。 培育良好的网络舆论生态,司法的作用不可小视。恰当的司法适用,可以让人们在具体的个案中,准确把握和理解网络言论自由的边界在哪里,什么情况下侵权,什么情况下管制失当,具有原则性和抽象性的法律条款才能变成鲜活的现实,从而在实践中更好地守法。网络言论的“任性”,也会止步于此。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所给材料的关键句就是“有人认为,自由必须要限定在一定的规矩之中才能体现其益处……有人认为网络言论自由是时代发展、民主进步的集中体现……”据此,可知材料提供了对网络自由的两种看法,一种认为网络自由应在一定的规矩之内,一种认为网络自由不应限制。表面上看,考生可以选择其中一种观点来写,可写赞同“有规矩”论,也可写赞同“不限制”论,但结合材料第一段所用例子来分析,写作中若单纯强调网络的纯粹自由是不够恰当的,最佳立意应为赞同“有规矩”的自由。因为题目中有“那么关于网络言论自由,你有怎样的看法和评价”,提醒考生,写作中要围绕“网络自由”来立意选材,不可脱离这一中心。 参考立意角度:网络让人领略自由的美丽;戴着镣铐舞一曲网络自由之歌;网络自由让人欢喜让人忧。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本题是一则材料作文,对于材料作文,考生写作时应全面理解材料,真正吃透材料,总结出材料的主旨,紧扣材料,从材料的主旨出发,选好角度,确立一个具有相当新意、深意的观点,才能胜出。在平时复习中要注意积累各类型材料作文的特点及审题立意的方法,熟练掌握并使用“主旨领悟法”“关键把握法”“由果溯因法”“舍次求主法”“寓意揭示法”“细节切入法”“多向发散法”等审题立意、提炼观点的技巧。本题适合作用“关键把握法”来审题立意,首先通读材料,然后找到关键句,根据关键句提供的观点立意写作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仅凭“老人”“摔倒”“女大学生”“寻找证人”等字眼,就拼接符合想象的“真相”,得出“扶人被讹”的定论。这样的思维定式究竟从何而来?部分源于“蛇咬效应”,也源于并不可靠的“经验”。             ,却容易因其戏剧性而被刻意放大,造成“扶入被讹”已是常 态的舆论氛围。殊不知,有些喧嚣一时的“扶人被讹”事件,也有结局逆转的情况发生

A.现实生活中,确有扶人被讹的案例,但相对而言仅是个例

B.由此看来,扶人被讹的案例在现实生活中虽然仅是个例

C.我们也常看到扶人被讹的个别案例在现实生活中发生

D.现实生活中,扶人被讹的案例虽然不是个例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为了丰富课余文化生活,武昌南湖中学邀请了四个大学的热衷于饮茶文化的教师利用选修课时间为同学们传授茶之历史、品茶礼仪等方面知识。

B.佳沛爱心团队提倡以分享之心做公益,通过各种活动筹得的爱心物资,随着团队进人大山,将爱心传递给山区的孩子们。

C.人们很快会忘记网上对猴年生肖吉祥物的恶搞,因为互联网时代,流行图像的价值往往取决于它是否“新奇”和“刺激”。

D.在网络公共言论平台日趋多样、日益扩展的情况下,公民举报官员的途径也大大增加,同时也增强了公民实现其权利的可能性。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中国海军在南海举行的军演,展示出新时期中国军人保家卫国的勇气和决心,即使马革裹尸,也要捍卫主权。

②中国和本地区国家就解决南海分歧达成了有效共识,希望域外国家支持而不是干扰中国和东盟国家的努力,不要横生枝节,不要试图破坏这个局面。

③但人不能饿着静候理想世界的到来,至少也得留一点残喘,正如涸辙之鲋,急谋升斗之水一样。

④莫言小说最先征服你的并不是故事和人物,而是语言。那一个个平淡的文字背后深藏着穿云裂石的哀痛和精彩斑斓的怜爱。

⑤日前,一名小伙为了让自己的网络直播更火,铤而走险去直播捅马蜂窝,结果被马蜂蜇成重伤,住进了重症监护室。

⑥仿佛昨天才踏进校门,谁料倏忽之间,高中三年已经过去,吉光片羽,无处寻觅,令人唏嘘不已。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⑤⑥  D.①③⑥

 

查看答案

名句填写。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语句是:“                             。”

(2)《琵琶行》中借助对昕者和江中月影的描写来侧面描写琵琶音乐动听的两句是:“                             。”

(3)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封狼居胥”,但是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                 ”。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

木兰花

晏殊

池塘水绿风微暖,记得玉真初见面。重头①歌韵响铮琮,入破②舞腰红乱旋。

玉钩阑下香阶畔,醉后不知斜日晚。当时共我赏花人,点检如今无一半。

【注】①重头:一首词上下阕节拍完全相同者称作“重头”。②人破:乐曲中的繁声。

1.“重头歌韵响铮琮,入破舞腰红乱旋”是如何刻画人物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2.“当时共我赏花人,点检如今无一半”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请联系全词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