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压在信封里的钱 申弓 那一年,老主人不知道出于什么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压在信封里的钱

申弓

那一年,老主人不知道出于什么心态,将我装进一个信封里,然后贴上8分钱邮票,将我投入信箱,我经历了飞机汽车的长时间颠簸,最后来到了新主人的家。虽说10元数额不大,可在当时也不是一笔小数啊,试想,8分钱一个鸡蛋,我可以换成100多个鸡蛋呢。就这样不明不白地塞进窄窄的信封里,混混沌沌地来到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

更可恶的是,这天,当新主人从邮差手中接过信封后,随手一撕,还差点将我撕裂。不过我还真感谢他这一撕,让我一下子感受到了外面世界的美好:阳光那么灿烂,天那么蓝,水那么清,空气那么新鲜,我原以为,从此我就不再与黑暗作伴了。

可谁知道我想错了。主人不知道是兜里钱多了还是出于什么,心事沉沉,对我不屑一顾。严格地说,只是用那带着浓烈烟味的食指和中指将我夹着抽出来一下。准确地说,还不到三秒钟,便又默默无声地将我塞回了那个信封里,随手将装着我的信封塞进了书柜里,身上还压上重重的一本书。于是,我又回到了黑暗之中,而且被那重重的书本压得喘不过气来。

我沮丧地在逼仄和黑暗之中跨越世纪,躺了足足35年。

35年哪,它可以使婴儿变成了大人,可以使大人变成了老者,甚至可以由沧海变成桑田。35年里,我的那些兄弟们,在活跃的市场里遨游,由一元变成十元,再由十元变成百元,百元变成千元,千元变成万元,一个个像滚雪球一样壮大。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可也十分无奈,谁叫我这么不走运!

我热切地期待着主人将我释放出来。

那一年,主人陷入了困境,晚上听到他和女主人在吵架,知道他的钱包里已经山穷水尽了。我听得出来,是主人生意亏损了,好像是工厂倒闭了,主要是在管理方面出现了失误。

我想,是该我出山的时候了。

可是等呀等呀,主人就像是将我遗忘了一样,连压在我身上的书本也没动一下。

不但没动,我发现这段时间,主人发疯一样地买书,天天将新买回来的书往柜子里放,直压得我连呼吸都感到了困难。

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困扰,主人潜心读书,虽然跟女主人时有口角,可也没啥大碍,慢慢地,好像他们又弥合了。男主人的工厂东山再起了,心情一天比一天好了起来,这晚,他在写字,女主人走进来念:财源广进,这四个字好!

男主人又刷刷地写了一张:这个更好,鸿运高照!看得出来,主人已经度过了难关,生意走上了正轨,是家和事兴,还是事兴家和?还真有点说不清。可有一个是肯定的,我只有继续压在书缝里,直到终老。

那一年,全民炒股,多少人一夜暴富,看得出来,主人也加进了这个行列。我想,该是我出山的时候了。而且有幸的是,主人被套住了,他的钱包又瘪了,甚至那一天女主人问他要10元钱买早餐,他也拿不出来。主人在愁苦,我心里却乐:你越是没钱就越是要想到我吧。

可是我又错了。主人彻底地将我忘记了。

后来发生一件事真让我痛苦欲绝,男主人因为炒股被套,无法解脱,从高高的楼上跳了下来。女主人在哭,而我却没能出来送他一程。呜呜,主人一去,我重出江湖便更没指望了。

直到很久以后的一天,我突然感觉到身上的压力轻了,一位爱好集邮的年轻姑娘将信封拿起,两只纤指伸进来,将我夹了出来:妈,快来看,这里有一张钱!女主人迈着龙钟的脚步来到书房,从姑娘手中接过我,混浊的眼里充满了泪水,这是你爸生前留下的……

妈,我们有钱用了!

还用什么,过去这10元钱,可以买到100多个鸡蛋,现在连10个也不到了,还是留着做个纪念吧。

不,妈,从信里知道,这张钱是爸爸年轻时的一位年老朋友,临终前仓促间还给爸爸一笔钱的余款,在他遇车祸危急时刻爸爸曾用仅有的一笔钱救活了他的生命。令人惊叹的是,为承载这张钱,信封上却不意间留下一枚价值无比的邮票,妈,这是一张猴票……如今可买下数不清的鸡蛋;而就这张十元钞版本,收藏价也已很昂贵,决不是100枚鸡蛋价格可比的……

这些鸡蛋,也就像是当年那100枚鸡蛋,经过35年蛋生鸡,鸡又生蛋,蛋又生鸡,循环往复,硕果累累。姑娘又重复一句。

这是你爸爸积的善、积的德孵活了这些蛋和鸡。女主人抚摸着我,泪流满面……

(选自《小说选刊》2015年第11期)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我”是30多年前一笔归还的善款的余款,小说借“我”的遭际,折射了三十多年间人们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命运的跌宕与价值观念的变化。

B.本文对“我”主要运用了心理描写的方法,写出了“我”长期被冷落压抑的沮丧、痛苦和无奈,对被释放的期待,被认可的欣喜等复杂的心理。

C.对男主人公写字的描写,主要是为了表现他东山再起后的喜悦,对美好未来的期待,“我”的“家和事兴,还是事兴家和”的感慨则“意味深长”。

D.本文对女主人虽然着墨不多,但形象鲜明,她是一个传统的贤妻良母,虽与丈夫偶有口角,但她爱家人,心地仁慈,这从她的三次流泪可以看出。

E.本文善于设置悬念,首尾呼应,情节委婉曲折,带有传奇色彩,无论是“我”的遭遇还是新主人的人生经历,都波澜起伏,结尾更是出人意料。

2.小说中的“我”在故事叙述方面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

3.“我”的新主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小说主要用什么表现手法刻画这一人物?请简要分析。

4.小说结尾处写到当年的纸钞和邮票都成了昂贵的珍藏品,给接济者一家带来了意外的生机,有人认为这种处理不合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1.EA答对一个给3分,两个给5分。 2.①“我”是故事的亲历者、见证者,以“我”的视角讲述,增加了真实性,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②“我”的遭遇是贯串全文的线索,也为故事增添了波澜;③叙述视角的拟人化,增加了故事的传奇色彩和可读性。(每点2分) 3.第一问:“我”的新主人是一个在时代的浪潮中跟风逐浪,被金钱所吞噬的悲剧人物。第二问:①对比,通过主人公以前重情重义、助人为乐的行为与后来一味拜金的行为对比,突出金钱对人性的扭曲;②侧面烘托,通过“我”的遭遇侧面烘托主人公价值观的扭曲。(每点2分) 4.观点一:我认为这种处理是合理的。①这样的事虽偶然但在生活中是有可能发生的,符合生活的逻辑;②通过逆转,突出纸钞所承载的德善的巨大价值,产生出入意料的效果,这种创作手法符合艺术的逻辑;③呼应了前文的伏笔,35年的沧海桑田,可使事物的价值在活跃的市场滚雪球一样壮大,符合情节发展的逻辑与时代背景。(每点2分,答出三点给满分) 观点二:我认为这种处理是不合理的。①从现实生活看,这样的纸钞和邮票同时成为价值无比的藏晶,太离谱,不合生活的逻辑;②从情节看,关于纸钞和邮票的收藏意义,前文没有必要的暗示,这样的设置太突兀,不合情节发展的逻辑;③从主题看,通过一偶然事件来表现善行所蕴的巨大价值,归结到因果轮回,势必削弱作品的力量,不合艺术创作的逻辑。(每点2分,答出三点给满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B项,“被认可的欣喜”于文无据。C.对男主人公写字的描写,主要是为了表现他对金钱的狂热追求。D.“传统的贤妻良母”评价错,对泪水的含义分析也有误,男主人自杀时女主人哭,主要是悲伤所致;看到女儿找到的钱,女主人流泪并说“这是你爸生前留下的”,是因为悲伤和对丈夫的思念;结尾处写流泪,既有对有了钱的感慨,更有对丈夫的思念和对丈夫死的悲伤。 【考点定位】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小说中语言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小说中情节、人物形象、写作手法的把握。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事件理清小说情节。(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把握全文思想主旨。(3)找出描写人物的段落和语句,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征及心理。(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揣摩挖掘内涵。(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 2. 试题分析:小说以“我”的视角展开,采用的是第一人称叙述手法,好处是使故事具有亲切感和真实感,拉近读者与作品的距离,便于直抒胸臆。从结构上看,“我”这张钞票贯穿作品始终,串连起了全部的情节,起到了线索作用。从修辞手法上看,作者把一张钞票当作人来写,使用了拟人的手法,增加了故事的传奇性。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此类题目解答时注意从作者的思想感情出发理解文中特定形象,作答时注意涉及技巧,要明确概念,联系内容要中心辐射。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①是否作线索,贯穿全文,推进故事发展,使文章结构紧凑;②是否具有特定含义或象征意义;③是否烘托人物,使其个性鲜明;④是否有助于主题的表达,暗示文章的主旨;⑤是否走到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的作用。 3. 试题分析:本题有两问,第一问分析人物形象,可以抓住人物的经历、语言、动作来分析。“我”的新主人先是开工厂,经历了破产和东山再起,后又炒股,可见这是一个能够跟上时代步伐喜欢弄潮的人物,炒股失败跳楼自杀则表明这是一个因追逐金钱而被吞噬的悲剧人物。第二问考查塑造人物的手法,从人物自身经历来看,他曾急人之所难,帮助别人却并不看重回报,后来却一味追求金钱,前后形成了鲜明对比;从“我”的角度来看,新主人的所作所为皆是通过“我”的视角展现出来的,这种写法属于侧面烘托。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和塑造人物手法的能力,解答时要注意把人物放在情节发展中,抓住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来分析。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有正面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侧面描写(借助次要人物衬托主要人物、借助环境描写烘托人物),阅读时要注意从文本中进行筛选。另外,还要考虑作者的感情倾向,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这类题目的解题思路:①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②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性的语句。③看用了什么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④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4. 试题分析:本题解答时可答合理也可答不合理,无论选择哪一种观点,都要首先表明观点,然后结合小说具体内容,从情节发展、主题表达、是否符合生活实际等角度去分析。如选择答“不合理”,就要答出该旧钞票突然值钱了不符合生活常识;与前文情节缺少必要的呼应,不能使全文情节完整;不能起到突出主题的作用。如选择答“合理”,就要答出旧钞票升值在生活中是可能出现的,符合生活逻辑;装钞票的信封贴有邮票是开篇就交代过的,结尾说邮票是猴票对前文做出了必要的呼应,而且能够深化主题等。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名师点睛】题是一道探究题,我们可以从小说的情节、主题、人物塑造情况入手来分析。从结构上讲,如果所推想的小说的结局与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浑然一体,那就是合理的结局,反之则不可取;从深化主题的角度讲,如果所推想小说的结局能够升华文章的主旨,就是合理的结局,反之不合理,不能成立;从塑造人物的角度讲,如果所推想小说的结局能够使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则是好的结局,反之则不可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唐朝的政府官员,通常都有退休(致仕)的保障。官员致仕,根据等级不同,规定有所不同。

皇帝身边的五品官,地方上的四品官,到了退休的年龄,所谓“悬车①”之年,要自己打报告给皇帝,获得皇帝批准才能办理致仕手续。}如唐高宗时的张行成,是尚书右仆射,加授太子少傅。因为天旱,他认为自己有责任,于是上表请求致仕,唐高宗亲手书写诏书,不允许,反而赏赐宫女、黄金、器物等等.但是,六品以下官员的致仕,到年龄便退,没有回旋的余地。吏部每年都会向皇帝报告,今年有多少官员致仕,报告后面附有一个长长的名单,通常照章办事即可。以制度应对多数,这是基本方略.

有的大臣致仕,会获得皇帝的支持。唐太宗时期,尚书右仆射“战神”李靖以足疾为由上表请求退休,唐太宗表示支持,把李靖树成知进退的楷模,赏赐绢帛千段、御马两匹,所有待遇不变,还特意派人到李靖府上表达皇帝的关怀可见,致仕制度在唐朝,对于申下级官员,多按照制度执行,而对于高官并不采取一刀切,对退休官员的优待突破了制度的限制,由皇帝给予特别恩赏。另一种优待的办法是退休前提职,以更高级别的官职致仕,这样相应的待遇也得到了提高。

致仕有时也是朝廷处理大臣的一个手段,开元十五年,御史大夫崔隐甫、中丞宇文融与尚书左丞相张说矛盾不休,各自组织朋党展开斗争。结果崔隐甫免官,宇文融贬官,而张说致仕。甚至有的官员虽然已经致仕,但是还可能受到追究。

由于朝廷需要,致仕官员更有起复的现象、苗晋卿在天宝末年以刑部尚书身份致仕。至德二年,肃宗拜他为宰相,统领国务。安史之乱平定后,苗晋卿以太子太傅身份再次致仕。第二年,皇帝又重新任命他为侍中代宗时,他最终以太保身份致仕。苗晋卿一生竟然三次致仕,是个特例。

唐朝官员的物质待遇主要是俸禄。俸是俸钱,禄是禄米。根据中央、地方和官品发放这些钱米。禄米,按年计算,每年春、秋各发一次。

致仕官员享受半禄,即一半禄米,同时给一定数量的赐物。致仕官员如果住在地方,禄米等由

中央出牒②,所在地支付。唐德宗时期,致仕官员待遇提高,增加了料钱(唐宋旧制,官吏除俸禄外,有时另给食料,或折钱发给,称料钱)的半额。如果遇到举国同庆的时候,皇帝往往给官员普遍增加待遇,致仕官也在其列。唐玄宗、肃宗包括以后的皇帝,给予现任官提高待遇的一种途径是给现任官父祖授官,让他们享受致仕官员待遇。到唐后期,代宗、德宗、宪宗等时代的大赦文,常常有这样的内容。

致仕官也会出席朝廷的一些仪式性活动,唐朝明文规定,致仕官要回到原曹司,位在现任官之前。也许,这是致仕官们更重视的规制。致仕官就是现任官的未来,这是官场生态重要的一环。老有所养是人们的合理期待,维护社会的稳定,相应的养老体系更是必备的。唐朝官员致仕之后的待遇,属于社会保障的一部分,致仕官享受俸禄全额不是制度,仅仅是皇帝特许的个别政策。

(摘编自孟宪实《唐朝的退休制度》)

【注】①悬车:古人一般至七十岁辞官家居,废车不用。“悬车之年”指七十岁。②牒:中国古代官府往来文书的文种名称之一。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朝的政府官员的致仕,通常都有退休保障,但等级不同,规定也会不同。致仕官员,享受半禄,后来增加了半料。

B.皇帝身边的五品官,地方上的四品官,到了退休的年龄,即“悬车”之年,要自己打报告给皇帝,获得皇帝批准才能致仕。

C.在唐朝,致仕也是朝廷处理大臣的一个手段。朝廷大臣之间矛盾不休、朋党斗争就会有官员致仕,而致仕官员还可能受到追究。

D.以制度应对多数,是唐朝退休政策的基本方略。对于六品以下官员的致仕,吏部每年都会向皇帝报告,通常照章办事即可。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唐朝对退休官员的优待,由皇帝给予特别恩赏,或退休前提职,让官员以更高级别的官职致仕,使相应的待遇得到提高。

B.由于朝廷需要,唐朝官员致仕之后也会有起复的现象。譬如苗晋卿就先后以刑部尚书身份、太子太傅身份、太保身份三次致仕。

C.唐太宗时期,“战神”李靖以足疾为由上表请求退休,获得皇帝的支持,因为他是知进退的楷模,所以获得额外赏赐,所有待遇不变。

D.致仕官在遇到举国同庆的时候往往普遍增加待遇,现任官的父祖也可能因为要提高现任官的待遇而被授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A.唐朝官吏的物质待遇以俸禄为主,致仕官员享受半禄。有时朝廷也会提高致仕官员的待遇,另给食料,或折钱发给。

B.唐朝的致仕制度,因等级不同而待遇不同,尤其对于高级别的官员,全凭皇帝好恶,或给予恩赏,或草草处理,或再次起复。

C.相对于物质待遇,更受致仕官重视的应该是朝廷的某些能体现其身份地位的仪式性活动,他们可以回到原曹司,位列现任官之前。

D.唐代致仕制度,通过各种有效手段,不仅最大限度地免除致仕官吏的后顾之忧,而且也激励了现任官吏为统治者尽忠效力。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校园霸凌”事件日渐成为社会热点之一。近日,北京某名校一名10岁男童的家长在网上发文,称孩子遭到同班同学的霸陵,被用厕所垃圾筐扣头。事后出现“急性应激反应”,失眠、易怒、恐惧上学,并质疑校方处理不当。但有老师认为家长多有夸大,定性为“开了一个过分的玩笑”,属恶作剧。校方认定其为“偶发事件”,尚不足以认定涉事学生构成校园“欺凌”或“暴力”,主张让校园问题回归校园处理。此事经互联网传播发酵,引发公众强烈关注。

对此事件,你有何看法?请围绕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得抄袭,书写规范。

 

查看答案

依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两句话,表达你对承诺的理解,要求使用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承诺不是水面上的一叶浮萍,飘游不定。承诺不是                           ;承诺如同珍珠,它的莹润是河蚌痛苦的代价,也是河蚌的荣耀;承诺如同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香草常被用来美化环境,而一项最新研究显示,   。比如对唇形科的一些香草喷洒热水,就能够促使其向空气中释放大量杀菌成分。   ,如在大棚里种植此种香草可减少农药使用量等。日本茨城大学副教授佐藤远雄率领的研究小组发现,如果将唇形科香草叶片在50摄氏度的水中浸泡数十秒,叶片就会大量释放具有杀菌效果的对伞花烃和松油烯,其释放量分别达到通常情况下的6倍和8倍。研究小组认为,  ,误以为叶片感染了病原菌,从而产生抵抗力,释放出抗菌物质。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读书   靠几分钟的热度就能完成的,②   应该是一种长期坚持的行为。参与读书活动无可厚非,也便于结交更多爱好读书的朋友,   出现读书娱乐化、狂欢化的倾向,就值得警惕了。    真正的读书人不会太在意读书的形式,    遇到一本好书,    何时何地,都会品读,在他们看来,天天都是“读书日”。

 

A

不仅

因为

/

不管

B

不必

/

即使

如果

不论

C

并非

/

因此

只有

尽管

D

不是

/

只要

无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