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中俄两军首脑在演习致辞中一致表示,要围绕...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中俄两军首脑在演习致辞中一致表示,要围绕以举行联合演习为契机,增进两军的相互了解和友谊,深化各领域的交流合作。

B.原创家具更注重的是家具本身所传达的理念和文化内涵,相比之下,其实用功能只是最基础的,“灵魂”才是它的价值所在。

C.自中央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各地各部门纷纷表态支持,记者发现,一些部门的会议费与过去相比已经成倍下降。

D.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知识的价值日益显现,人类已进入知识产权的归属和利益分成,并已开始向科技工作者身上倾斜。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A项,“围绕……为契机”句式杂糅,应去掉“围绕”。C项,“成倍下降”不合逻辑。D项,“人类已进入知识产权的归属和利益分成”成分残缺,“分成”后面应加入“阶段”之类的词语;最后分句缺主语“产权的归属和利益的分成”。 【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比如D项,“进入”后面缺少宾语中心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A项属于句式杂糅,把“围绕……”和“以……为契机”两句杂糅。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今天我们记者去了雷洋案中的“足浴一条街”,附近居民反映,最近三四年这条街上足浴店、保健店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十几家。

短小精悍的吕厚民,1950年被调到中南海,专门给毛主席和其他中央领导照相,开始了前后12年不平凡的人生历程。

③在这冰封千里的冬季,中国的楼市却呈现一派春意阑珊的景象,尤其是上海、深圳,房价涨幅像火箭发射直窜云霄,让不少人离买房的梦想越来越远。

④这份调查报告对中国贫困农民的记录是如此具体而微,具体到每一个家庭,再拆取出每一个人物的一天、一年、一生,不惜笔墨,肌理寸寸分明。

⑤对于一部分蕴含着深厚思想内容的作品,离开它反映的社会现实矛盾去寻求其主体意义,是无法把握住其本质核心的,甚至有南辕北辙的可能。

⑥上海人不会像北京人那样耻于言利,也不会像北京人那样在内心深处憎恶买办气和市侩气,或装作对挣钱不以为意,对钞票满不在乎。

A.②⑤⑥  B.①②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小题。

记张荫麟先生

 

在九年苦战中,倒下去一些值得后人纪念的人物,他们坚守着岗位,忍饥受寒,吃下去的是草,却用奶来养育下一代的成员。他们被贫穷,被疾病所侵蚀,放下笔杆,永远不再说话了。如今,这些人的名字也渐渐在湮没中。

我的朋友张荫麟是其中的一个。

荫麟自号素痴,投稿多用为笔名。这个号是相当恰当的,在这样一个社会里,他那种专心一志,心不外骛的神情,是合于“痴”这个字的意思的。

他天分特别高,聪明、早熟,在清华学堂当一年级生时,就被同乡学者梁任公先生所赏识,以为将来必有成就。他在报纸和国内第一流专门学术刊物上所发表的文章,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作者是位教授呢!

1929年从清华学堂毕业后便到美国斯丹福大学学哲学。1933年回国任清华大学历史学系教授。1935年受教育部委托,主编高初中及小学历史教科书;芦沟桥事变,只身南下,任教于浙江天目山的浙江大学。由于时局动荡,浙大几度搬迁。此时,由北大南开清华三所大学合组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在昆明开学,他又辗转来到昆明执教。1940年应遵义浙江大学之聘,到贵州讲学,一直到死在他的讲座上,享年仅三十七岁。在那样硝烟弥漫的日子,学者们想要找到一个安定的治学之所,实属不易。

这是荫麟一生的学历和履历。

荫麟不是一个世俗的收藏家,不大讲究版本,可是生性喜欢收书。限于财力,收藏的书其实不够多。留美时省吃省穿,剩下的钱全给弟妹作教育费。到在清华服务的时候,才能有一点点剩余的钱收买旧书。开头装不满一个书架,慢慢的有好几排书架了。到离开北平前,他的小书房架上、桌上、椅上,地板上全是书,进出都得当心,不是碰着头,就是踩着书。

也许是哲学书念得太多吧,喜欢深思,在大庭广众中,一有意念,就象和尚入定似的,和他谈话,往往答非所问,不得要领。生性又孤僻,极怕人世应酬,旧同学老朋友碰头也不会打招呼。肚子里不愿意,嘴上就说出来,有时还写出来,得罪人不管,挨骂也不管。

荫麟的兴趣、性情就是如此。

荫麟生活的俭朴,在朋友中也是知名的。从美国回来,有春冬两套衣服,结婚时也没添置新的。买了一顶新呢帽,出去作客丢了,下次再买一顶鸭舌帽还是丢了,从此只好不戴帽子。结婚后第二天出去拜客,回来走到隔壁人家,看见主人,连忙说“对不起,累你久候了”,主人莫明其妙,过了好一会,他才明白自已是客人。朋友们闹他,给他起了一外号,叫张昏公。

荫麟死后的一个月,《大公报》替他发表一篇遗文,大意是对现实政治的控诉,天下为公恰恰是反面,选贤与能呢,选的是不贤和无能,举出实证,文笔很犀利。旁边还加了一点按语,大意说是因为死者的文字才能发表吧。

荫麟早年即患心脏病,不料偏死于肾脏病。在撰写《中国史纲》的两年内,他养成了一个非常坏的习惯,常常为了写一篇文章,几天几夜不睡觉,直到文章完成,才大睡几天、大吃几顿,结果健康大为受损。平时营养坏,离婚后心境坏,穷乡僻壤医药设备坏,病一发就非倒下不可,非死不可。假使没有这战争,假使这战争不能避免,而有一个好政府,或者是不太坏的政府,能稍稍尊重学者的地位和生活的时候,荫麟那样胖胖茁壮的身体,是可以再工作二十年以至三十年的。

中国的学者如此的稀罕,已有成就的学者如此地被糟踏,被淘汰,荫麟就如此寂寞地死去,寂寞地被人遗忘了。

但是,我仔细想想,从荫麟身后发表的文字来看,假如这一年他不死于穷病,再多活三四年,再多受些磨折、考验、洗炼,恐怕他还是得死,不过死法不同,不是死于穷病而己。 

呜呼!我又能再说什么话呢!

(选自1946年12月13日天津《大公报》,有删改)

【相关链接】

(1)张荫麟(1905—1942),广东东莞人,著名学者、历史学家。在清华求学7年,以史、学、才三才识出众知名,与钱钟书、吴晗、夏鼐并称“文学院四才子”。

(2)张荫麟具有多方面的修养,除史学外,在哲学、伦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翻译等方面都有相当涉及,其涵盖面广,概括性强,识见高明,富于现代批判精神。

(3)熊十力曾说:“张荫麟先生,史学家也,亦哲学家也。其宏博之思,蕴诸中而尚未及阐发者,吾固无从深悉。然其为学,规模宏远,不守一家言,则时贤之所夙推而共誉也。”又说:“昔明季诸子,无不兼精哲史两方面者。吾因荫麟先生之殁,而深有慨乎其规模或遂莫有继之者也。”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张荫麟自号“素痴”,作者认为是非常恰当的,因为张荫麟治学专心一志、心不外骛,这也是他取得卓越成就的主要原因。

B.作者历数张荫麟一生的履历,一方面表明了张荫麟的确有才华,同时也说明了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学者们艰难的处境。

C.张荫麟毕生研究哲学,喜欢深思,生性又孤僻,因此他的言行往往表现得与众不同,再加上爽直的个性,导致常常得罪人。

D.文章痛苦地回忆。分析了张荫麟早逝的种种原因,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当时政府的强烈不满和对张荫麟不爱惜身体的批评。

E.本文选取了张荫麟生前的几件轶事,突出了他的鲜明个性,生动地塑造了一个有强烈爱国心、事业心和责任感的学者形象。

(2)本文第一段中“他们坚守着岗位,忍饥受寒,吃下去的是草,却用奶来养育下一代的成员”这一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3)如何理解文中“他天分特别高,聪明、早熟”与“朋友们闹他,给他起了一外号,叫张昏公”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

(4)文章最后一段的抒情句蕴含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感情?请结合文本和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大印象

刘建超

老街把给人画像的营生称作印象。

老街,能把画像这门手艺做得精绝的是八角楼下的大印象。遇到个急事,有人会拿着照片,找到大印象的店里,说给印象一张。大印象便按照顾客的要求,把照片上的人像放大绘画到纸板上,装裱好,保证和照片上的人物表情一模一样。

去老街找大印象,老街人都会告诉你,大印象啊,好找。去八角楼,宽脸,短眉,眼睛不大,特有精神。

大印象不只是活儿做得好,为人也正直实诚。大石桥段家老爷子意外去世,家人没有找到老人留下的生前遗照,便找到犬印象,央求去家里给老爷子画像。做印象这门生意的,极少上门给人画像的,用照片印象,是要借一些技术工具帮助的。而登门画像却全凭手上功夫,况且是给故去的人画像,也是不吉利,晦气生意。但大印象二话没说,收拾起家什就到了段家。大印象对躺在棺木中的段老爷子鞠了三个躬,支起画板开始下笔。正是三伏天,屋里闷热,出于对死者的尊重,大印象连续八个小时不吃不喝,在灵棚搭建起前,画完了肖像。大印象谢绝了段家人的优厚酬金,说我能给老爷子画像也是有缘啊,算我送了老爷子一程。

老街有个清扫街道的环卫工,大家都称他韦老头。每天推着架子车,沿街清理垃圾。韦老头闲的时候,就爱坐在大印象的店前,吸着烟,看大印象画像,拉扯些家长里短。韦老头吧嗒吧嗒有滋有味地吐着烟雾,也不管埋头做着活计的大印象听没听,自己只管说。说他和老婆的恩恩怨怨,说他老婆因为他没有照顾好妮子,十二岁的妮子溺水死了,老婆子也离家走了。我那妮子啊,长得可带劲了,瓜子脸,大眼睛,双眼皮,长睫毛,笑起来,俩酒窝,学习好着哩。都怨我,都怨我啊。韦老头过足了烟瘾,也叨叨够了,拿起扫把仔细地将店铺前清理干净,推着车子走了。韦老头退休那一天早晨,去找大印象道别,大印象的庙铺没有开门,门上挂着一幅画像,是个女孩的画像,瓜子脸,大眼睛,双眼皮,长睫毛,天啊,这是我妮子,是我妮予啊。韦老头把画像搂在怀里,老泪如珠,对着大印象的店铺拜了又拜。

大印象生意清闲的时候,端着一杯茶,眯缝着一双小眼看来来往往的行人。有人说大印象的本事是过目不忘。曾经有人打赌,带着四个男女在大印象眼前过了一趟,让大印象把这四个男女画下来。大印象眯缝着眼,一杯茶的工夫,四张画像就出来了,四个男女瞪着惊讶的眼睛,各自拿着画像离去。

老街有不少大印象的传说,是真是假没人去考证。不过,大印象协助警察抓窃贼的事情却是老街人亲眼所见。

那年冬天,流窜作案的盗窃团伙到了老街一带,派出所警察通知商家注意防范。没过几天,老街的一家珠宝店失窃。警察在走访时,大印象拿出了几张画像,说这几个人在老街转悠几天了。警察按图索骥,果然抓获了三名案犯嫌疑人,只是让团伙的头子逃脱了,老街人把大印象画像擒贼的事都传神乎了。原想这件事情就算过去了,没承想事件还有后续。春节前夕,逃跑的盗窃头子不甘心,竟然又潜回了老街。节前商家生意旺,店铺关门也晚。天擦黑,大印象起身要去关门,一个黑衣人裹着寒气闯入店里,反手扣上门。大印象正疑惑,一把冰冷的匕首抵住大印象的咽喉。大印象即刻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平静地坐到椅子上。黑衣人匕首向上一划,大印象两眼模糊血如泉涌。

翌日,正在饭馆里喝酒的黑衣人,被警察逮个正着。黑衣人挣扎着又哭又嚷,说警察冤枉人。黑衣人被带到派出所,吵闹着的黑衣人忽然安静了,他看到案桌上放着一张画像,那画像是用血绘出来的,画像上的人分明就是自己啊。黑衣人瘫倒在案桌前。

大印象眼睛致伤,不能再给人画像了。有人惋惜地说,大印象画了一辈子像,却没能给自己印象一张啊。

老街人提起大印象还是那句话:大印象啊,宽脸,短眉,眼睛不大,特有精神。

(选自《小小说月刊》2015年06期)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大印象画像手艺精绝,服务态度好。他总是按顾客的要求去精心完成画像,甚至冒犯画像规矩,不避晦气替死人画像,表明他行为做事原则性不够。

B.小说刻画人物手法多样,既有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正面描写,又有侧面烘托,通过别人的评价等来烘托大印象的形象,描写细腻而传神。

C.小说句式运用自如,运用长短句,以短句为主,简介有力,如肖像描写就使用短句,“宽脸,短眉,眼睛不大,特有精神”,并且前后两次重复,强化印象。

D.文中描述大印象在生意清淡的时候端茶眯缝着小眼睛看行人,说明这与他的职业特点有关,绘像需要细心观察;也说明他善于相人,为后面抓坏人做铺垫。

E.小说以第三人称叙述故事,纯客观叙事。用回忆的形式,用几个故事来刻画人物,情节张弛有度,如歹徒用匕首划伤大印象,使平淡叙述中现出波澜起伏。

(2)作者刻画画匠大印象主要用了哪些示例?请简要概括。

(3)小说小说中的大印象是一个怎样的人?请概括分析。

(4)这篇小说的结尾两段给人印象深刻。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它的看法。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阐明“我”曾经踮起脚向远处看,但是比不上登上高处时见得广远的两句是“                              ”。

(2)诸葛亮《出师表》中的“                        ”两句阐明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为环境和人物的不同而做出不同的判决。

(3)苏轼《赤壁赋》中“                        ”两句写清风缓缓地吹来,水面不曾泛起一丝波纹。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各题。

西陵峡

孙原湘

一滩声过一滩催,一日舟行几百回。

郢树①碧从帆底尽,楚台②青向橹前来。

奔雷峡断风常怒,障日峰多雾不开。

险绝正当奇绝处,壮游毋使客心哀。

【注】①郢:古代楚国的地名,郢树指江岸上的树木。②楚台:古代楚国地名。在今湖北姊归县东。

1.“郢树碧从帆底尽,楚台青向橹前来”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5分)

2.末句中的“壮游”在诗中是如何体现的?试结合后两联加以分析。(6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