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诺贝尔奖评委会的有关人士表示,作家能否获得诺贝...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诺贝尔奖评委会的有关人士表示,作家能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唯一标准是文学作品的质量,对于作者的政治立场,他们并不关心。

B.近年来,原创剧本少、主题雷同、过度追求票房和频遭盗版等原因,将导致中国电影的发展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C.要深化对南极地区海冰融化现象和南极上空大气运动过程的认识,就必须扩大科学考察区域,加强科研观测精度,改进实验设计方案。

D.最近上演的话剧《红岩魂》借鉴时下流行的情节剧的叙事和节奏,塑造了一批革命英雄群像,是一部讴歌忠诚与信仰的新编历史剧。 

 

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B项,中的“将”和“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时态矛盾;C项中“加强……精度”搭配不当,应该为“提高”。D中“一批”不能修饰“群像”。 【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比如C项,“加强”与后面的“精度”不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近日,很多网友吐槽“中国校服丑到爆”。有教育工作者回应指出,统一校服能防止学生不再穿名牌来互相攀比。

B.民国语文老课本,尽管现在看来有些内容已经落伍,但它依然有着益人心智、怡人性情、改变气质、滋养人生的价值同样不容小觑。

C.北京市消协对商场出售的服装进行随机抽检。众多知名的外国品牌被检出甲醛含量超标、易褪色等问题,不合格率超四成以上。

D.“低碳”——这个原本有些陌生与拗口的词开始走进公共生活,“我为全球减斤碳”的口号得到大众的积极响应,“低碳生活”有望成为新的时尚流行全球。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临近比赛,队里伤病员增加,连上场队员都难以凑齐,主教练也无法应付这种捉襟见肘的局面。

②原以为他去北京能够脱稿“裸讲”,结果他却四平八稳的念起了稿子,这实在深孚众望

上级两袖清风,下级就会廉洁自律,如此上行下效,社会风气就会逐步好转起来。

④站在华山之巅,放眼望去,天无际涯,顿觉自己渺小,登高自卑之感油然而生。

⑤他潜心于文学研究,身居书斋十余年,焚膏继晷,颇下了一番功夫,终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⑥假如每个人都能见贤思齐,以人之长补己之短,那么我们便会不断进步,生活也不会更美好。

A.①②⑤  B.①⑤⑥  C.③④⑥  D.②③④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都有误的一项是(  

①对于这个方案,我有充足的论证,也用了很多的案例,他说我调查不够,我不以为然,因为,具有前瞻性的方案是创意,还没有实施,去哪里调查?

②跟着团队旅游,都是按照既定路线行进,但他们两个总是单独行动,对不在既定路线内的景点无所不至

③”吹彻芦笙岁又终,鼓楼围坐话丰年。“鼓楼是侗族村寨别具一格的建筑物,形似宝塔,是侗族人民休息和娱乐的地方。

④在大量的犯罪证据面前,犯罪分子抱残守缺,丑态百出,最终不得不如实交代了自己的罪行。

⑤夜幕下的西子湖畔灯红酒绿,游人如织,正应了那句“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说。

⑥“智慧城市”作为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城市运行管理服务注入新的活力,在第二届互联网大会上,中外嘉宾就如何打造智慧城市,畅所欲言,大家各执一词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⑥  D.②④⑤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从声和色两个方面勾画了一幅激烈的战斗场面,渲染了沉重、紧张、肃杀的氛围的诗句是:           

(2)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表达自己和征人们离家遥远,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           

(3)《爱莲说》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形成对比,表现作者喜爱莲的高洁品质的句子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文后各题。

唐崇徽公主手痕①

欧阳修

故乡飞鸟尚啁啾,何况悲笳出塞愁。青冢埋魂知不返,翠崖遗迹为谁留?

玉颜自古为身累,肉食何人为国谋。行路至今空叹息,岩花野草自春秋。

注:①崇徽公主:唐代宗时与回鹘和亲,以崇徽公主嫁其可汗。姓仆固氏,唐朝著名将领仆固怀恩的女儿,生卒年不详。手痕:在今山西灵台。传说公主出嫁回鹘时,路经此地,以手掌托石壁,遂有手痕。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此诗是一首怀古诗,诗人借古生情,结合民间传说,为崇徽公主远嫁这一历史悲剧唱出了一曲悲伤凄凉的挽歌。全诗格调极为哀怨。

B.诗从对比开始,不离故乡的鸟儿尚啁啾鸣叫不止,而豆蔻年华的少女随着悲笳、离别父母、远嫁万里之外,就更加依恋不舍了。

C.颔联中“青冢”代指崇徽公主的埋身之地。诗人在这里沿用了杜甫咏王昭君的“环佩空归月夜魂”(《咏怀古迹》)诗意,一个“魂”字,使诗情变得更为深婉。

D.颈联诗人寓于矛盾现象中的诘问尖锐犀利,自古罕见。议论深切痛快,而又对仗工整,朱熹推崇此联道:“以诗言之,第一等诗;以议论言之,第一等议论也。”

E.在时间上,这首诗由古及今作大幅度的跳跃,使诗情波澜起伏,把读者的感情之流导入诗人以激情冲击而成的曲折回荡的河道中。

2.结合全诗理解,概括这首诗的尾联表现的思想情感,并指出时如何表现的。(6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