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金幼孜,名善,新淦人。建文二年进士。成祖即位,...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金幼孜,名善,新淦人。建文二年进士。成祖即位,改翰林检讨,与解缙等同直文渊阁,迁侍讲。永乐五年,迁右谕德兼侍讲,因谕吏部,直内阁诸臣胡广、金幼孜等考满,勿改他任。七年,从幸北京。明年北征,幼孜与广、荣扈行,驾驻清水源,有泉涌出。幼孜献铭,荣献诗,皆劳以上尊。帝重幼孜文学,所过山川要害,辄命记之,幼孜据鞍起草立就。使自瓦剌来,帝召幼孜等傍舆行,言敌中事,亲倚甚。尝与广、荣及侍郎金纯失道陷谷中。是夜,帝遣使十余辈迹之,不获,比至,帝喜动颜色。自后北征皆从,所撰有《北征前录》和《北征后录》。二十二年从北征,中道兵疲。帝以问群臣,莫敢对,惟幼孜言不宜深入,不听。次开平,帝谓荣、幼孜曰:“朕梦神人语上帝好生者再,是何祥也?”荣、幼孜对曰:“陛下此举,固在除暴安民。然火炎昆冈,玉石俱毁,惟陛下留意。”帝然之即命草诏招谕诸部还军至榆木川帝崩秘不发丧荣讣京师幼孜护梓宫归仁宗即位拜户部右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寻加太子少保兼武英殿大学士。是年十月,命幼孜、荣、士奇会录罪囚于承天门外。诏法司,录重囚必会三学士,委寄益隆。帝御西角门阅廷臣制诰,顾三学士曰:“汝三人及蹇、夏二尚书,皆先帝旧臣,朕方倚以自辅。尝见前代人主恶闻直言,虽素所亲信,亦畏威顺旨,缄默取容。贤良之臣,言不见听,退而杜口。朕与卿等当深用为戒。”幼孜等顿首称谢。洪熙元年,进礼部尚书兼大学士、学士如故,并给三俸。寻乞归省母。幼孜简易静默,宽裕有容。眷遇虽隆,而自处益谦。名其宴居之室曰“退庵”。疾革时,家人嘱请身后恩,不听,曰:“此君子所耻也。”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三十五》)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然之/即命草诏/招谕诸部还军/至榆木川帝崩/秘不发丧/荣讣京师/幼孜护梓宫归/仁宗即位/拜户部右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

B.帝然之/即命草诏/招谕诸部/还军至榆木川帝崩/秘不发丧/荣讣京师/幼孜护梓宫/归/仁宗即位/拜户部右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

C.帝然之/即命草诏/招谕诸部/还军至榆木川/帝崩秘不发丧/荣讣京师/幼孜护梓宫归/仁宗即位/拜户部右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

D.帝然之/即命草诏/招谕诸部/还军至榆木川/帝崩/秘不发丧/荣讣京师/幼孜护梓宫归/仁宗即位/拜户部右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职务、调动等事物,长官为礼部尚书。

B.先帝是古代朝代更替之后,后代人对前代帝王的一种尊称,既包括已经去世的,也包括健在的。

C.顿首是古代的一种跪拜礼,双腿跪下,叩头至地,后多用于书信署名的后面,表示敬意。

D.大学士是古代官名,不同朝代设置情况不同,权限也不同。明代中叶以大学士为内阁长官,负责起草诏令、批复奏章等事务,官品虽低,权力很大。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幼孜很有文才,受到皇上敬重,北征途中,他写了有关泉水的铭文,受到皇上高级别的慰劳;经过山川要害,皇上就让他记载下来,他骑在马上很快就写好了。

B.金幼孜直言进谏,未被皇上采纳。北征半路上,士兵疲惫,皇上向群臣问对策,没有人敢应答,只有他建议不宜深入,但皇上没有听取。

C.金幼孜深受器重,升官加俸。仁宗下诏给法司,审查重案犯时,一定要会见金幼孜等三人;洪熙元年,又让他晋升为礼部尚书,并兼原职,享受三份俸禄。

D.金幼孜为人平易,淡泊谦虚。他平易少言,心胸宽阔,虽然很受皇上恩宠,但仍非常谦虚,病重时,家人嘱咐他向皇上请求身后的恩荣,被他拒绝。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夜,帝遣使十余辈迹之,不获,比至,帝喜动颜色。

(2)贤良之臣,言不见听,退而杜口。朕与卿等当深用为戒。

 

1.D 2.B 3.C 4.(10分)(1)(5分)那个晚上,皇上派出十余批人追踪、寻找他们,但都没有找到,等到他们回来后,皇上十分高兴,脸上露出了笑容。 (2)(5分)贤良之臣,进言不被采纳,便会退下去闭口不言。我与诸位爱卿一定应该深以为戒。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首先结合语境理解划线句的意思,“帝然之/即命草诏/招谕诸部/还军至榆木川/帝崩/秘不发丧/荣讣京师/幼孜护梓宫归/仁宗即位/拜户部右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这句话是说“皇上认为他们说得对,当即命他们起草诏书,招抚各个部落,军队回到榆木川时,皇上驾崩,秘不发丧。杨荣到京师报丧,金幼孜护卫棺椁返回。仁宗即位,幼孜被任命为右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然后抓句中的专有名词,比如“帝”“榆木川”“荣”“京师”“幼孜”“仁宗”“户部右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然后依据故事的发展断句。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和谓语的确定。一般情况下,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须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特别注意“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 2. 试题分析:回答此类题目,必须熟记文学名著的主要内容,区分文学常识的概念,仔细察看题干中的修饰限制成分。B项,“后代人对前代帝王的一种尊称……也包括健在的”有误;“先帝”是对前代已故帝王的尊称。“先”,指去世的。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技巧点拨】备考时要积累名著、名篇作者、时代、国别、文学形象、作品主题等文学常识。解答此道题目,需要逐项审读,按照自己积累的有关知识,判断相关内容,是否正确;要注意各项表述中有关作品同作者、年代是否一致。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C项,“一定要会见金幼孜等三人”中“会见”说法错误,文中“会”应为“会聚、会合”。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选项C“仁宗下诏给法司,审查重案犯时,一定要会见金幼孜等三人”对应的句子是“诏法司,录重囚必会三学士,委寄益隆”,其中“会”不能解释为“会见”,这句话的意思是“皇上还下诏给法司,审查重案的囚犯必须会同这三位学士一起办,皇上对他们的委任更重了”,因为前面说了“是年十月,命幼孜、荣、士奇会录罪囚于承天门外”。选项曲解实词的意思。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第一句中,“十余辈”,十余批人;“迹”,名词作动词,追踪寻找;“比”,等到;“颜色”,古今异义,脸色。第二句中,“见”,表被动,被;“杜”,同“堵”,闭口;“深用为戒”,深以为戒。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金幼孜,名善,是新淦人。建文二年中进士。成祖即位后,改任翰林检讨,与解缙等人同在文渊阁为官,后升为侍讲。永乐五年,(皇上)晋升金幼孜为右谕德兼侍讲,并趁机传谕吏部,在内阁当值的胡广、金幼孜等人任满时,不要改作他任。永乐七年,金幼孜随从皇上到北京。第二年北征,金幼孜与胡广、杨荣随行。圣驾驻扎在清水源,有泉水涌出。幼孜献上铭,杨荣献上诗,皇上都给予最高等级的慰劳。皇上敬重金幼孜的文学才华,经过山川要害之地,总命他加以记载,金幼孜跨坐在马鞍上起草文书,很快就写好。有使者从瓦剌来,皇上召金幼孜等人傍车舆而行,谈论敌方之事,对他很亲信和倚重。他曾与胡广、杨荣和侍郎金纯迷路陷在山谷中。那个晚上,皇上派出十几批人追踪寻找杨荣和金幼孜,但都没有找到,等到他们回来后,皇上十分高兴,脸上露出笑容。此后每次北征金幼孜都随从,写下了《北征前录》和《北征后录》。永乐二十二年,金幼孜随从皇上北征,途中士兵疲惫,皇上向群臣问对策,没有人敢回答。只有金幼孜说不宜深入,皇上不听。驻扎在开平时,皇上对杨荣、幼孜说:“我梦见神人两次对我说上帝爱惜生灵,这是什么兆头?”杨荣、幼孜回答说:“陛下此举,本意在于除暴安民。但火烧昆仑,玉石俱焚,望陛下留意。”皇上认为他们说得对,当即命他们起草诏书,招抚各个部落,军队回到榆木川时,皇上驾崩,秘不发丧。杨荣到京师报丧,金幼孜护卫棺椁返回。仁宗即位,幼孜被任命为右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不久加封为太子少保兼武英殿大学士。这一年十月,命金幼孜、杨荣、杨士奇在承天门外一起审查并记录囚犯的罪状。皇上还下诏给法司,审查重案的囚犯必须会同这三位学士一起办,皇上对他们的委任更重了。皇上御临西角门阅览廷臣的制诰,对三学士说:“你们三人和蹇义、夏原吉两位尚书,都是先帝的旧臣,我正靠你们来辅佐。我曾见前代君主讨厌听直言,(所以)即使是一向所亲近的人,也因为惧怕君主之威而顺从君主的旨意,缄默不言以讨好君主。贤良之臣,所言不被采纳,也会退而闭口。我与诸位爱卿一定要引以为戒。”金幼孜等人叩头谢罪。洪熙元年,皇上晋升金幼孜为礼部尚书,仍兼大学士、学士,并支给三职俸禄。幼孜不久请求回家探望母亲。金幼孜为人平易,沉默寡言,心胸开阔。虽很受皇上宠信,但他自己更加谦虚。他给自己起居之室命名为“退庵”。他病重时,家人嘱咐他向皇上请求身后的恩荣,但金幼孜没有听从。他说:“这种做法是君子感到耻辱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工具生产到器皿制作,实用与鉴赏、物质与精神,其间的融通与升华往往妙不可言。《诗经》中把对骨器、象牙、玉石的加工形象地描述为“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工匠那种精雕细琢、醉心忘我的情态跃然于诗句之间。

器物制造崇尚“工匠精神”,艺术创作亦然。曾侯乙编钟高超绝伦的铸造技术和近乎完美的演奏性能,记载于世界音乐史;北宋徽宗时的汝瓷,其釉如“雨过天青云破处”“千峰碧波翠色来”,那种至高至上的追求将中国瓷艺推向一个历史巅峰。这些都是中国“工匠精神”的艺术呈现。

要明白什么是艺术创作的“工匠精神”,得先弄明白什么是“工匠”。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说:“匠,木工也;工,巧饰也。”南唐文字训诂学家徐锴则曰:“为巧必遵规矩、法度,然后为工。”以上阐释可以有三层理【解析】
首先工匠来自生活实践,工匠做出来的物品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其次是这物品要“巧”,要可“饰”,要既满足实用需求,还具备赏鉴品性,这就需要工匠用心、用脑、用情;另外工匠的劳动有规矩,有法度,要追求精巧而非花巧,这体现了工匠职业的质量和专业要求。

言及中国现代艺术的“工匠精神”,齐白石先生是一个生动的典型。美国《纽约时报》一篇艺术评论曾这样描述:“他(齐白石)出身于农民家庭,曾是一个乡村木匠,因为痴迷而爱上艺术。在他的画笔之下,花、鸟、鱼、虾都有了生命。”艺术家徐冰指出,白石先生善于观察各种动物、植物,勤于实践,潜心钻研,他的画作融会了不少生物学知识。做工匠易,做有精神的工匠,需要不断求索的心性,长期践行不辍。齐白石先生堪称有“工匠精神”的艺术巨匠。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是一个典型的“文化工匠”群体。太行山区的王俊川14岁拜师学唱襄垣鼓书,一唱就是60多年。平遥推光漆艺有2000多年历史,以手掌推出光泽及描金彩绘而出名,为了不让这项工艺失传、变味儿,传承人薛生金六十多年来一直坚持传统,用天然大漆制作工艺品,还手把手培养出200多名学生和十多名徒弟。王星记扇厂创建于清光绪元年,是“中华老字号”企业,檀香扇的核心技术是“拉花”技艺,传承人孙亚青当年进厂一学就是13年。他说,学这门手艺很辛苦,每天就像拉锯一样反复用钢丝锯着木片,但这是掌握技艺的必由之路。这些传承人经历各异,但对文化技艺的理解却惊人的类似:首先是热爱,再就是苦练,还有就是责任,因为他们肩负着让已经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传统技艺继续流传的使命。

在当前的艺术环境下,“工匠精神”的倡议之所以引发强烈反响,也在于这一精神诉求承受着现实的压抑和冲击。“不在美术馆,就在去美术馆的路上”这句话此前在艺术圈刷屏,从某个侧面反映出一些艺术创作者忙于艺术社交,疏于潜心创作的现象。对照“工匠精神”的本质要求,追逐功利、无法静心、潜心,就难言创作,更谈不上追求那种物我相融的艺术境界,其作品即便冠以艺术之名,也难副其实。

“工匠精神”内涵丰富,包括精益求精、认真严谨、专注坚持等等,艺术精品的打造不能舍弃这些要求。

“工匠精神”的树立,还需要全社会对工匠的敬重,只有那些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艺术创作者得到社会和公众的赞赏和敬佩,“艺术工匠”才会人才辈出。

“工匠精神”的蔚然成风,需要传统,要有文化习俗,另外还需要机制和政策。在艺术领域,对创作者和作品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朝向真才与精品,艺术工作者就会潜心于艺术的精进。

自古而今,中国文化艺术创作从来不乏“工匠精神”。所谓“工匠”是为生存而求精,所谓“精神”,即为质量而执着。中国艺术繁荣需要涌现大批踏踏实实的“艺术工匠”。当越来越多的艺术创作者专于道、精于技,才会造就出一批批真正的艺术家,诞生真正的时代艺术精品。

(摘编自定舟《艺术创作的工匠之思》,有删改)

1.下列各项中,内容上不属于表现艺术创作的“工匠精神”的一项是(   )

A.唐朝诗人贾岛骑驴赋诗,吟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句,其中“敲”字初拟用“推”字,不能确定,便在驴上用手做推敲之状,不觉冲撞了韩愈的马队,韩愈见状问其故,劝他用“敲”字。

B.郭沫若先生的剧本《屈原》里婵娟骂宋玉说:“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排演时郭先生在台下听,嫌这话不够味。一位演员建议把句中的“是”改为“这”,郭先生认为这样改很恰当,一字之差,表达就够味了。

C.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高级技师胡双钱技艺非凡,工作精益求精,中国第一代大飞机上有很多零部件是他亲手打磨出来的,他打磨的飞机零部件百分之百合格,好比精美的艺术品。

D.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说过:“我们不论描写什么事物,要表现它,唯有一个名词:要赋予它运动,唯有一个动词:要突出它的性质,唯有一个形容词,我们必须苦心思索,非发现这个唯一的名词、动词和形容词不可。”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诗经》中对工匠们加工骨器、象牙、玉石时“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工作情景的形象描述,生动地表现出工匠们精雕细琢、醉心忘我的情态。

B.曾侯乙编钟之所以能在世界音乐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原因在于它的铸造技术高超绝伦,其演奏性能十分完美。

C.许慎《说文解字》从字面上解释了“工匠”的含义,徐锴讲的是对“工匠”工作的要求,本文作者则对许慎和徐锴的阐释作了细致、深入的解读。

D.美国《纽约时报》曾对齐白石的画作给予了高度评价,艺术家徐冰则道出了齐白石能成为艺术大师的原因——具备艺术创作的“工匠精神”。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艺术创作与器物制造一样,都需要“工匠精神”,不论是作为乐器的曾侯乙编钟,还是作为瓷器的汝瓷,抑或是齐白石的画作,都是“工匠精神”的艺术呈现。

B.唱襄垣鼓书的王俊川,推光漆艺传承人薛生金和檀香扇“拉花”技术传承人孙亚青,三人职业不同,但体现在他们身上的“工匠精神”却是相同的。

C.当前,在艺术创作领域倡导“工匠精神”有不小的困难,问题的根源在于艺术创作者心气浮躁、追名逐利,不能潜心创作,其结果是作品名不副实。

D.艺术精品的打造需要“工匠精神”,而“工匠精神”的树立和发扬光大需要有多方面的因素,诸如全社会敬重工匠的良好风气、传统、文化习俗、评价机制和政策等。

 

查看答案

阅渎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在非洲草原上,有一种不超眼的动物叫吸血蝙蝠。它身体极小,却是野马的天敌,这种蝙蝠靠吸动物的血生存,它在攻击野马时,常附在马腿上,用锋利的牙齿极敏捷地刺破野马的腿,然后用尖尖的嘴吸血.无论野马怎样蹦跳,狂奔,都无法驱逐这种骗蝠。蝙蝠却可以从容地吸附在野马身上,落在野马头上,直到吸饱吸足,才满意地飞去.而野马常常在暴怒、狂奔、流血中无可奈何地死去。

动物学家在分析这一问题时,一致认为吸血蝙蝠所吸的血量是微不足道的,远不会让野马死去,野马的死亡是它暴怒的习性和狂奔所致。

对于以上现象,你怎么看?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不抄袭,不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

 

查看答案

请描述下面漫画内容(不超过60字),并写出漫画寓意(不超过30个字)。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该大学的生物学家在长年的野外科研活动中发现,蚂蚁常常会冒着生命危险救援同伴,不过,他们也发现,  ,这种态度的差异可能与蚁群的生存环境有一定的关系.最热心的救援者通常是那些生活在松软的沙土中、习惯单独外出觅食的蚂蚁。由于 ②  ,所以遇到其他蚂蚁受困,更乐于相助。与之相反,那些生活环境相对安全、天敌较少的蚂蚁,比如以坚硬紧实土壤为栖息地的蚂蚁,因为自身不容易陷入险境,所以 ③   。但它们的冷漠也仅限于袖手旁观而已,并不会对家门口受困的外来蚂蚁进行攻击。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中国的游记散文源远流长,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影响。游记散文给人们的滋养,_____有助于人们对自然美景的欣赏,提高对自然景物审美价值的理解,满足人们精神生活和业余休息的需要,______ “江山之助”早已被视为许多文人、学士、哲学家甚至政治家能在事业上取得光辉成就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江山之助”从何而来?______要“行万里路”,直接攀涉过许多名山大川,对名山大川以及与之有关的种种事物有亲切的体验,多方面的实践。______对任何人来说,直接对经历总会受到各种各样的限制。我们文学史上大量优秀的游记散文______会得到历代人们的欢迎,______它们可以补充直接经历之不足。

A

当然

可是

就是

不过

不仅

而且

B

当然

并且

就是

可是

所以

就因为

C

不仅

而且

当然

所以

就因为

D

不仅

而且

当然

不仅

而且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