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与孙悟空“上天入地,莫能禁...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与孙悟空“上天入地,莫能禁止”的无量神通相比,作为师父的唐僧黯然失色,无论形象到性格几乎乏善可陈

②面对狡猾的犯罪分子,公安干警采取开门揖盗再关门打狗的战术,最终将其缉拿归案。

③日本挑起钓鱼岛的争端,自知理亏,备受孤独,于是外相东跑西跑,逢人说项,试图绑架不相干的国家,结果碰了一鼻子灰。

④从用字之讲究可以看出,这首诗的作者苦心孤诣,要在这有限的篇幅中营造出一种深邃幽远的意境。

⑤只有从根本上着手,不断完善各项审计制度,同时,政府各权力部门也要以身作则,乘公执法,亿万百姓期待的河清海晏的局面才可能出现。

⑥美联储推出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以邻为壑,冲击了他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加剧了全球范围的货币战和贸易战。

A.①②④    B.②③⑥    C.①④⑤   D.③⑤⑥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乏善可陈:没有什么好的地方可以称道。开门揖盗:开了门请强盗进来,比喻引进坏人来危害自己。这里用来形容警察的战术,没有危害自己之意,不合语境。逢人说项:遇人便赞扬项斯。比喻到处为某人某事吹嘘,说好话。此处是指到处游说斡旋,没有吹嘘之意。苦心孤诣: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达到别人达不到的境地,孤诣,独自达到的境地。河清海晏:黄河的水清了,大海也平静了。用来形容天下太平。也说“海晏河清”。以邻为壑:拿邻国当作大水坑,把本国洪水排泄到那里去,比喻把灾祸推给别人。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感情色彩。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小题。

清水一般的杨绛

李娟

看杨绛先生和钱年轻时的照片,钱钟书潇洒俊朗,她温婉清秀,真是一对璧人。我觉得,他们骨子里散发出的儒雅和端庄最为动人。暮年时,他们都穿着黑色的衣裳,戴着黑框的眼镜,两位白发老人一起捧书阅读的侧影,那么安详、静美、温情。他们一生只做好一件事,此生只深爱一个人。

世间所有的繁华都过去了,他们的漫漫人生有书相伴,一同在书香里优雅地老去,多好。钱钟书曾称赞她: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读杨绛先生的《一百岁感言》,不由得惊叹,杨绛先生已是百岁老人了。岁月的河流中,有的人,如江南人家的一坛女儿红,历久弥香,醇厚芳香。

老去的只是光阴,不老的,永远是她的人格魅力。

她在《一百岁感言》中写到:“  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她八十余岁时,钱钟书和女儿钱瑗相继病重住院,她奔波在两座医院、两位病人之间,悉心照料,辛苦和操劳可想而知。钱先生临终,眼睛一直未合上,她在他的耳边柔声地低语:“你放心,有我。”听到这句话,钱先生安然离世。

这是她年轻时常对他说的话。早年她和钱先生一起留学英国,在英国牛津生下女儿钱瑗。在她住院期间,常见钱先生苦着脸去看她。一次,他说,不小心将墨水打翻了,染了桌布。她说,不要紧,有我,我洗。几天后他又说,门轴坏了,不能锁门了。她又说,不要紧,有我,我修。他感激之余,对于杨绛所说的“不要紧,有我”深信不疑。

钱钟书一生学贯中西,著书立说,但在生活琐事面前却如幼童一般束手无策。有她一生陪伴在身旁,与他比翼齐飞,做他温柔的知己。直到他生命的尽头,她还是那句话:“你放心,有我。”在生死面前,内心如此强大和沉静,听之令人落泪。此时,她唯一的孩子钱瑗也已经过世。

她说:“钟书逃走了,我也想逃走,但是逃到哪里去呢?我压根不能逃走,我得留在人世间打扫现场,尽我应尽的责任。”

尘世间,她最爱的俩人都离她而去,内心的悲苦和孤独无以言表。八十余岁的老人,提笔写下散文集《我们仨》,写下一个学者家庭半个多世纪的相濡以沫、患难情深,写下我们仨在人世的点点滴滴,如微风细雨,温馨感人。

那段灰暗的日子,他们都被下放“干校”劳动。艰苦繁重的劳动之余,杨绛先生写下散文《干校六记》,从容练达,幽默风趣,细微处见真情。那是寒冬里一树树盛开的梅花,清芬暗盈,几乎所有的苦难都被她一支妙笔化解了,连同那漫天的冰雪。她温情而柔弱地支撑着他,相依相伴,不离不弃。

杨绛先生年近九十岁,开始认真整理钱先生几十年来的书稿和笔记。那些手稿历经半个世纪的风霜,纸张发黄变脆,字迹模糊不清,她一字一句艰难地辨认,抄录,整理,而后相继出版了《容安馆札记》《钱钟书手稿集·中文笔记》。

钱先生离去了,留下她一个人在人世间“打扫现场”,完成钱先生未完成的事业。她以这样的方式,寄托自己深深的思念。书稿所得的稿费和版税800万元,全部捐赠母校清华大学,成立“好读书”奖学金。留给后来的莘莘学子,连同他们一生严谨治学的精神。

有一次,媒体邀请她参加作品研讨会,她没有去。还幽默地说:“稿子交出去了,卖书就不是我该管的事。我只是一滴清水,不是肥皂水,不能吹泡泡。”听她的话,令人莞尔。

她说得真好。她就是一滴清水,文字和内心一样干净,清澈,透亮。她清华其外,淡泊如水,不做媚世之态,也不被俗世所打扰,一生沉浸在文字里,一活就是百余岁,终成一代大师。成为被世人尊称“先生”的女性。

(选编自《作文周刊》2016年第1期,有删改)

相关链接:

杨绛生于民国,江苏无锡人,本名杨季康,是著名作家钱锺书的夫人。杨绛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由她翻译的《唐·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迄今已累计发行70多万册;她早年创作的剧本《称心如意》,被搬上舞台长达六十多年,至今还在公演;杨绛93岁出版散文随笔《我们仨》,风靡海内外,再版达一百多万册,96岁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102岁出版250万字的《杨绛文集》八卷。(来源:人民网《105岁“最才的女”杨绛去世,一生同“二书”结缘》,2016年5月25日)

(1)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年轻时,杨绛温婉清秀,钱钟书潇洒俊朗,真是一对璧人;暮年时,两位白发老人一起捧书阅读的侧影,那么安详、静美、温情。这是因为他们约好一生只做好一件事,此生只深爱一个人。

B.杨绛八十余岁时,钱钟书先生和女儿钱瑗相继病重住院,她不辞辛劳奔波在两座医院、两位病人之间进行悉心照料,一句“你放心,有我”让钱先生深信不疑,也就此安心离世。

C.杨绛在钱钟书去世之后说:“我压根不能逃走,我得留在人世间打扫现场,尽我应尽的责任。”言语之中充满了无助与悲痛,同时也为下文写她撰写散文集《我们仨》以及后来整理钱先生几十年来的书稿和笔记做了铺垫。

D.杨绛将书稿所得的稿费和版税800万元,全部捐赠母校清华大学,成立“好读书”奖学金,留给后来的莘莘学子,连同他们一生严谨治学的精神。她以此方式完成钱钟书未完成的事业。

E.杨绛没有接受媒体邀请参加她的作品研讨会,还幽默地说:“稿子交出去了,卖书就不是我该管的事。我只是一滴清水,不是肥皂水,不能吹泡泡。”照应了题目,深化了文章主题。

(2)试分析以“清水一般的杨绛”为题的原因。

(3)钱钟书称赞杨绛是“最才的女”,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4)杨绛曾说:“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此句的理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司机

李喜丹

孙华是个司机,不会别的,只会开车。大货、客车、小轿,孙华都开过,而且一开就是三十年。

孙华在医药公司上班,医药公司上至老总下至看大门的,都坐过孙华的车。都说孙师傅的车子开得好,开得稳,感觉不像坐在车上,倒像坐在船上,那么悠然自得,那么悄然无声。

医药公司是国营的。国营单位不景气,人浮于事,各怀心计,直至把医药公司逼得上气不接下气。只剩最后一口气了,老总才不得不提出了改制。再不改,百号职工就要断粮了。改制改什么,就是改老总为老板。

公司财产连同百号职工,一起卖给了江苏老板,孙华也被江苏老板买了。老总离开医药公司时,特地请同事在天然居聚餐。自然孙华也要去。老总屡屡给孙华敬酒,回忆风雨同车的往事,不禁潸然落泪。作为司机,没有谁比你更优秀了。老总这么评价孙华。

老板会开车,但老板不开车。老板的车是劳斯莱斯,五六百万呢。老板要在公司里选最好的司机。没有悬念,孙华当之无愧地做了老板的司机。

孙华做了三十年的司机,还是第一次开这么名贵的车,很是忐忑。坐上劳斯莱斯,孙华像坐在金銮殿上,战战兢兢。老板又是不苟言笑的人,坐在后面一言不发,孙华便越发地紧张。

孙华发现老板和老总不一样。老总坐车时,坐在副驾驶室,和孙华一路交谈,偶尔还讲点笑话,活跃一下沉闷的气氛。可老板不然。老板坐在后排,要么打电话,要么看风景,或打个瞌睡,或者抽支烟。除发出指令外,不和孙华多说一句话。

老板还有许多特别的规定,老总没有。老板说,你是司机,只管开车,一句话都不要多说。孙华说,我总该知道去哪里吧?老板说,你不需要知道任何事,该你知道的,我会让你知道。老板说,你要擦车,天天擦,像疼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孙华说,这么贵的车,最好去洗车场去才洗得干净。老板说,洗车要钱,几十块钱也要节约。

老板还规定孙华不能穿西装,因为老板个矮,比孙华矮半个头。有次孙华穿西装,客户就把孙华当成老板,把老板当成司机了。

高速路上开车,孙华特别反感别人指手画脚,可老板偏偏喜欢。有时车子快了,老板便敲孙华的座椅:慢点,再慢点,你赶着去投胎呢。孙华解释,一百,不快啊。老板不高兴了。孙华记住了老板的规定,车速定格在一百左右。老板又敲孙华的座椅,快点,再快点。孙华说,一点不慢啊。老板不悦了。老板说,以后记住了,你是给我开车,不是我搭你的车,我说什么就是什么,而不是你做什么就是什么。车速的快慢,不是由你的技术决定,而是由我的时间决定的。我赶时间呢,速度要快;我没急事呢,速度要慢。

老板还和孙华约法三章:老板的安全至高无上,老板的利益至高无上,老板的命令至高无上。老板说,老孙啊,你很会开车,但你很不会做人哦。有些道理你是不懂的。老板和普通人不一样,普通人出了车祸,赔点钱就知足了。可老板多少钱也不在乎,在乎的是生命。只要活着,多少钱老板都能赚。所以无论什么情况,你第一时间要考虑的,是确保老板的安全。

一向开车得心应手的孙华,现在不再应付自如了,时刻要听从老板的指挥。劳斯莱斯像是虎穴,每次上车,孙华都提着胆子,等着老板发落。

孙华是个好人,更是个实在人。老板发落了,孙华心里便沉甸甸的。孙华很想做好,让老板满意,可越想做好,就越做不好。

开车不果断,做事没主见,老板对孙华越越不满意了。

春天里,老板要去北京和一家大医院谈一笔大生意。老板说,这次事关重要,你开车要快,要稳,要安全。孙华不敢怠慢,让劳斯莱斯稳健飞驰。

可是到了河北境内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当时,劳斯莱斯正匀速地行驶在高速上,突然前方的右侧,蹿出一条黑狗。黑狗高大,健硕,正快步跑着,欲横穿高速。

黑狗本以为它的速度能迅速过马路,但与劳斯莱斯相比,它的速度不过是劳斯莱斯的百分之一。劳斯莱斯像一粒子弹,射向黑狗。孙华看见黑狗了,本能地点了点刹车。

老板感觉到了,命令孙华:我赶时间,一分钟都耽搁不得,这可是一笔大买卖啊。冲过去!冲过去!

一旦冲过去,黑狗必然当场毙命,孙华犹豫着,一只脚在刹车和油门上徘徊。老板再命令:撞死它!于是劳斯莱斯一点点射向黑狗。

孙华看清了这是一条很高很壮的狗,毛色发亮,四肢轻盈,像一匹黑马,在疾步飞奔,在争夺生存的权利。孙华不再犹豫,一点刹车,削弱了劳斯莱斯咄咄逼人的杀气。但还是晚了,孙华听到了悲惨的一声狗叫。

孙华停车,下去看黑狗。黑狗卧倒在宽阔的高速路上,在春风中苟延残喘。

孙华抱起黑狗,黑狗轻轻地哼了一声。孙华检查黑狗的伤处,好几处撞伤了,腿也折了,不过伤势不算太严重。

孙华想带上黑狗,找个卫生所包扎一下。可等孙华回过头,才发现劳斯莱斯早已没有影子了。

(选自《微型小说月报》2014年第6期,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企业改制前的生存状况用短短一段叙述,对于新老板的细节描写却很多,可见此文叙事时,繁简相宜,既有简笔勾画,也有细节描绘。

B.本文的心理描写比较突出,反映了人的心理活动。比如劳斯莱斯价值五六百万,所以“每次上车,孙华都提着胆子”,此处心理描写表现了孙华对车的爱情。

C.“可老板多少钱也不在乎,在乎的是生命。”这句话是反语,突出了老板只注重自己的生命,却忽视了动物的生命。

D.此文通过国有企业改制前后职工们工作作风的变化,引发了读者对于改制的思考,改制需慎重。

E.人物的语言体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而这篇小说人物之间的对话却没有使用引号表明,其主要原因就是为了使叙事更加紧凑连贯。

(2)孙华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3)在对比中写人物,可以凸显人物的性格特点。请找出文中的对比并分析。

(4)有人认为小说结尾处设计“车撞黑狗”这一情节有些过于繁琐,冲淡了主题。你同意吗?试分析。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在师说中针对当时士大夫们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进行了深层的心理分析:“                                ”。

(2)李白《蜀道难》中用夸张手法,以人仿佛能触摸星辰、内心惶恐来写蜀道之高的两句是:“                                  ”。

(3)陆游《游山西村》中“                                 ”两句,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各题。

卜算子·旅雁

朱敦儒①

旅雁向南飞,风雨群相失。饥渴辛勤两翅垂,独下寒汀立。

鸥鹭苦难亲,矰缴②忧相逼。云海茫茫无处归,谁听哀鸣急!

【注】①靖康元年(1126)十一月,金兵强渡黄河,朱敦儒加入了流亡队伍,开始了他颠沛流离的逃难生活。②矰缴(zēng zhuó):系着丝绳射鸟用的短箭。

1.本词描写了“旅雁”怎样的特点?透过旅雁的形象,呈现出的是一幅怎样的南渡画面?

2.本词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李愚,字子晦。渤海无棣人也。愚童龀时,谨重有异常儿.年长方志学,遍阅经史。为文尚气格,有韩、柳体。厉志端庄,风神峻整,非礼不言,行不苟且。

属关辅乱离,与宗人李延光客于山东。梁末帝嗣位,雅好儒士,延光素相款奉,得侍讲禁中,屡言愚之行高学赡。召见,嗟赏久之,摧为左拾遗。俄充崇政院直学士,或预咨谋,而俨然正色,不畏强御。衡王入朝,重臣李振辈皆致拜,惟愚长揖。末帝让之曰:“衡王,朕之兄。朕犹致拜,崇政使李振等皆拜,尔何傲耶!”对曰:“陛下以家A礼兄,振等私臣也。臣居朝列,与王无素,安敢谄事。”其刚毅如此。

晋州节度使华温琪在任违法,籍民家财,其家讼于朝,制使劾之,伏罪。梁末帝以先朝草昧之臣,不忍加法,愚坚按其罪。梁末帝诏曰:“朕若不与鞫穷,谓予不念赤子;若或遂行典宪,谓予不念功臣。为尔君者,不亦难乎!

洎庄宗都洛阳,召为翰林学士。三年,魏王继发征蜀,请为都统判官,时物议以蜀险阻未可长驱郭崇韬问计于愚愚曰如闻蜀人厌其主荒恣仓卒必不为用宜乘其人二三风驰电击彼必破胆安能守险。及前军至固镇,收军食十五万斛,崇韬喜,谓愚曰:“公能料事,吾军济矣!”招讨判官陈乂至宝鸡,称疾乞留在后。愚厉声曰:“陈乂见利则进,惧难则止。今大军涉险,人心易惑,正可斩之以徇。”由是军人无迟留者。是时,军书羽檄,皆出其手。

明宗即位,拜中书侍郎、平章事,长兴季年,秦王恣横,权要之臣,避祸不暇,邦之存亡,无敢言者。愚性刚介,往往形言,然人无唱和者。愚初不治第,既命为相,官借延宾馆居之。尝有疾,诏近臣宣谕,延之中堂,见其败越敝席,四壁萧然。明宗特赐帷帐茵褥。

清泰二年秋,愚已婴疾,累表乞骸,不允,卒于位。

(节选自《旧五代史》)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物议以蜀险阻∕未可长驱∕郭崇韬问计于愚∕愚曰如闻∕蜀人厌其主荒恣仓卒∕必不为用宜乘∕其人二三风驰电击∕彼必破胆∕安能守险∕

B.时物议以蜀险阻∕未可长驱∕郭崇韬问计于愚∕愚曰∕如闻蜀人厌其主荒恣∕仓卒必不为用∕宜乘其人二三∕风驰电击∕彼必破胆∕安能守险∕

C.时物议以蜀险阻未可∕长驱郭崇韬∕问计于愚∕愚曰∕如闻蜀人厌其主荒恣∕仓卒必不为用宜乘∕其人二三∕风驰电击∕彼必破胆∕安能守险∕

D.时物议以蜀险阻∕未可长驱∕郭崇韬问计于愚∕愚曰∕如闻蜀人厌其主荒恣仓卒∕必不为用∕宜乘其人二三∕风驰电击∕彼必破胆∕安能守险∕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童龀是指10岁以下的儿童,也有说成“髫龀”的。孩子乳牙脱落,长出恒牙,称为“龀”。

B.嗣位指继承君位。嗣的本义是(经皇上恩准)父亲传位或传业给嫡长子。 位即君位。儿子除了有长幼之分外,还有嫡庶之分,一般是传嫡不传庶。

C.草昧之臣指开国之臣。草昧即蒙昧,未开化;在这里引申为草创,创始。

D.乞骸又作“乞骸骨”。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的一种说法:使骸骨得以归葬故乡。简作“乞骸”。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愚有良好的学识和修养。他成年后就立志求学,读遍经史;写文章崇尚气格,有韩愈、柳宗元之风;神情举止严肃庄重,做事认真严谨。

B.李愚深受皇帝的器重。梁末帝对他的才学赞赏有加,提拔他为左拾遗和崇政院直学士,并让他参与咨询谋划国家大事;明宗也重用他,任他为丞相。

C.李愚性情刚烈、正直,常常表现在言辞上,然而没有相应的人。清泰二年秋,李愚已经疾病缠身,多次上表请求告老还乡,皇帝没有答应,最后死在任上。

D.李愚为人慷慨,做了宰相后还把馆驿借给他人;他自己生活极为俭朴,屋中四壁空空荡荡,床上的毯子和席子破旧不堪。

4.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梁末帝嗣位,雅好儒士,延光素相款奉,得侍讲禁中,屡言愚之行高学赡。

(2)朕若不与鞫穷,谓予不念赤子;若或遂行典宪,谓予不念功臣。为尔君者,不亦难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