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山塘街号称“姑苏第...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山塘街号称“姑苏第一名街”,长约七里,“七里山塘”由此得名。入夜漫步七里山塘,_____,__,_____,____,_____。一点连着一点,一片连成一片,把现实中渐生出寒意的那颗心徐徐的温热了起来,紧接着,眼角边沁出一股潮热之气。

①沧桑的老街老墙和林立的新妆商铺参差并存,熟悉陌生得如同梦境

②我带着五分酒气、三分诗意外加两分聊发的少年情怀坐于船中

③街灯一盏一盏次第亮了,仿若一扇一扇远古的窗户打开了

④顾左右,瞻前后,前后左右黑幕之中全是红色的灯笼

⑤河中的繁灯流动着,明明灭灭,消消沉沉,朝朝暮暮,是乘船夜游的好时光

A.③①⑤②④    B.①③②④⑤    C.④⑤③①②    D.②④⑤③①

 

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句的连贯性。首先浏览语段及所给的句子,把握大概内容,然后重点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主要抓代词、关联词等。第⑤句写到河中的繁灯流动,“是乘船夜游的好时光”,第②句中写“我”坐于“船中”,故这两句应连在一起;横线后面“一点连着一点,一片连成一片”的是红色的灯笼,第④句应放在最后。由此可以选出答案。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对于考查语句连贯性的题目,考生应先抓中心。首先要统揽全局,抓中心句,分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句、材料句等),然后分析其他句子是如何围绕中心句来组织的。然后抓思路。句子中的思路一般指三个方面: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思维的顺序。空间顺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逻辑顺序,就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具有规律性的顺序。比如本段文字应抓作者的游踪,可以根据时间、空间以及游踪的变化进行排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诺贝尔奖评委会的有关人士表示,作家能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唯一标准是文学作品的质量,对于作者的政治立场,他们并不关心。

B.近年来,原创剧本少、主题雷同、过度追求票房和频遭盗版等原因,将导致中国电影的发展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C.要深化对南极地区海冰融化现象和南极上空大气运动过程的认识,就必须扩大科学考察区域,加强科研观测精度,改进实验设计方法。

D.最近上演的话剧《红岩魂》借鉴时下流行的情节剧的叙事和节奏,塑造了一批革命英雄群像,是一部讴歌忠诚与信仰的新编历史剧。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随着经济环境的改善,贷款消费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寅吃卯粮也成为一种时尚。

②原以为他去北京能够脱稿“裸讲”,结果他却四平八稳的念起了稿子,这实在深孚众望

③上级两袖清风,下级就会廉洁自律。如此上行下效,社会风气就会逐步好转起来。

④站在华山之巅,放眼望去,天无际涯,顿觉自己渺小,登高自卑之感油然而生。

⑤他潜心于文学研究,身居书斋十余年,焚膏继晷,颇下了一番功夫,终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⑥假如每个人都能见贤思齐,以人之长补己之短,那么我们便会不断进步,生活也会更美好。

A.①②⑤  B.①⑤⑥  C.③④⑥  D.②③④

 

查看答案

名句名篇默写

(1)《氓》中写女子回忆小时候与男子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登飞来峰》中富于哲理,借景抒情,表达自己锐意改革的远大政治抱负的诗句是: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各题。

临江仙

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注】①东坡:在湖北黄冈县东。这首词是苏轼被贬黄州时所写。(2)縠纹:比喻水波细纹。縠,绉纱。

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上阙首句点明了夜饮的地点和醉酒的程度,醉而复醒、醒而复醉的描述,表现了作者寄情于纵饮的心境。

B.“归来仿佛三更”句,一方面表明作者回寓所的时间之晚,另一方面也从侧面反映了作者当时酒醉的情态。

C.上阙后三句写家童已鼻息如雷导致作者无法进门,只好转而谛听江涛汹涌的声音,更烘托出作者内心的无奈。

D.下阙前两句写出词人的叹息:遗憾自己总是身不由己,没有办法掌握自己的命运,总免不了劳苦奔波。

E.一叶小舟从作者眼前的江面飘逝,不由得让作者感慨万千,希望能将自己的后半生寄托在这广阔的江海。

2.清代王夫之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这首词中也有这样的词句,请指出并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许翰,字崧老,拱州襄邑人。中元佑三年进士第。宣和七年,召为给事中。为书抵时相,谓百姓困弊,起为盗贼,天下有危亡之忧。愿罢云中之师,修边保境,与民休息。高丽入贡,调民开运河,民间骚然。中书舍人孙傅论高丽于国无功,不宜兴大役,傅坐罢。翰谓傅不当黜,时相怒,落职,提举江州太平观。靖康初,复以给事中召。时金人攻京师甫退,寻改御史中丞。上疏言边事,因陈决胜之策。种师道罢为中太一宫使,翰言:"师道名将,沉毅有谋,山西士卒,人人信服,不可使解兵柄。"钦宗谓其老难用,翰曰:"秦始皇老王翦而用李信兵辱于楚汉宣帝老赵充国而卒能成金城之功自吕望以来用老将收功者难一二数。以古揆今,师道虽老,可用也。"且谓:"金人此行,存亡所系,令一大创,使失利去,则中原可保,四夷可服。不然,将来再举,必有不救之忧。宜起师道邀击之。"上不能用。擢中大夫、同知枢密院,论益不合,以病去,除延康殿学士、知亳州。坐言者落职,提举南京鸿庆宫。高宗即位,用李纲荐,召复延康殿学士。既至,拜尚书右丞兼权门下侍郎。时建炎大变之后,河北山东大盗李成、孔彦舟等,聚众各数十万,皆以勤王为名,愿得张所为帅。所为御史,尝论黄潜善奸邪不可用,由此得罪。李纲为相,乃以所为河北等路招抚使,率成等众渡河,号召诸路,为兴复计。潜善力沮之。宗泽论车驾不宜南幸,宜还京师,且诋潜善等。潜善等请罢泽,翰极论以为不可。李纲罢,翰言:“纲忠义英发,舍之无以佐中兴,今罢纲,臣留无益。”力求去,高宗未许。时潜善奏诛陈东,翰谓所亲曰:“吾与东,皆争李纲者。东戮东市,吾在庙堂可乎?”求去益力,章八上,以资政殿大学士提举洞霄宫。复以言者落职。绍兴元年,召复端明殿学士、提举万寿观,辞不至。二月,复资政殿学士。三年五月,卒,赠光禄大夫。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二十二》,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秦始皇老王翦而用李信兵/辱于楚/汉宣帝老赵充国/而卒能成金城之功/自吕望以来/用老将收功者/难一二数

B.秦始皇老王翦而用李信/兵辱于楚/汉宣帝老赵充国/而卒能成金城之功/自吕望以来/用老将收功者/难一/二数

C.秦始皇老王翦而用李信兵/辱于楚/汉宣帝老赵充国/而卒能成金城之功/自吕望以来/用老将收功者/难一/二数

D.秦始皇老王翦而用李信/兵辱于楚/汉宣帝老赵充国/而卒能成金城之功/自吕望以来/用老将收功者/难一二数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吕望:姜尚,别号飞熊。西周官为太师。因佐武王灭商有功,封于齐,俗称姜太公。

B.四夷:古代华夏族对四方少数名族的统称,含有轻蔑之意。

C.勤王:指君主制国家中君王有难,而臣下起兵救援君王;也指尽力于王事。这里指前者。

D.诸路:指各支兵马。这里指建炎大变后,兴起的派系不同的军事力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书舍人孙傅因反对开凿运河被罢免。许翰认为不应当罢免孙傅,因而惹怒了当时的宰相,也被降为江州太平观提举。

B.宋钦宗罢去种师道的兵权,许翰认为种师道刚毅有谋,且颇具威信,解除兵权确实不当,但钦宗最终没有接受建议。

C.许翰对朝廷罢免李纲这样忠贞有才能可以辅佐国家中兴的人很失望,认为自己也没有必要留任,连续八次上奏请求辞职。

D.许翰正直不屈,直言敢谏,但因与黄潜善这类奸臣政见不合而难以施展抱负。他一生仕途跌宕起伏,晚年也有过辞不就职的经历。

4.把下列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为书抵时相,谓百姓困弊,起为盗贼,天下有危亡之忧。

(2) 吾与东,皆争李纲者。东戮东市,吾在庙堂可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