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后面的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人说,脚步到达不了的...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后面的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人说,脚步到达不了的地方,眼睛可以到达;眼睛到达不了的地方,心灵可以到达

读了上面这句话,你有什么所思所感?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字迹清楚,卷面工整

 

心灵的到达 在美国西部的一个乡村,有一位清贫的农家少年,每当有了闲暇时间,他总要拿出祖父在他8岁那年送给他的生日礼物――那幅已被摩挲得卷边的世界地图,他年轻的目光一遍遍地漫过那上面标注的一个个文明的城市、一处处美丽的山水风景,飘逸的思绪亦随之上下纵横驰骋,渴望抵达的翅膀,在那上面一次次自由地翱翔…… 15岁那年,这位少年写下了他气势不凡的《一生的志愿》――“要到尼罗河、亚马逊河和刚果河探险,要登上珠穆朗玛峰、乞力马扎罗山和麦金利峰;驾驭大象、骆驼、鸵鸟和野马;探访马可?波罗和亚历山大一世走过的道路,主演一部《人猿泰山》那样的电影,驾驶飞行器起飞降落,读完莎士比亚、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着作,谱一部乐曲,写一本书,拥有一项发明专利:给非洲的孩子筹集100万美元捐款……”他洋洋洒洒地一口气列举了127项人生的宏伟志愿。不要说实现它们,就是看一看,就足够让人望而生畏了。难怪许多人看过他自己设定的这些远大目标后,都一笑了之,所有人都认为――那不过是一个孩子天真的梦想而已,随着时光的流逝,很快就会烟消云散的。 然而,少年的心却被他那庞大的《一生的志愿》鼓荡得风帆劲扬,他的脑海里一次次地浮现出自己畅快地漂流在尼罗河上的情景,梦中一次次闪现出他登上乞力马扎罗山顶峰的豪迈,甚至在放牧归来的路上,他也会一次次沉浸在与那些着名人物交流的遐想之中……没错,他的全部心思都已被那《一生的志愿》紧紧地牵引着,并让他从此开始了将梦想转为现实的漫漫征程…… 毫无疑问,那是一场壮丽的人生跋涉,也是一场异常艰难、简直无法想像的生命之旅。他一路豪情壮志,一路风霜雪雨,硬是把一个个近乎空想的夙愿,变成了一个个活生生的现实,他也因此一次次地品味到了搏击与成功的喜悦。44年后,他终于实现了《一生的志愿》中的106个愿望…… 他就是上个世纪着名的探险家约翰?戈达德。 当有人惊讶地追问他是凭借着怎样的力量,让他把那许多注定的“不可能”都踩在了脚下,让他把那么多的绊脚石都当作了登攀的基石时,他微笑着如此回答――“很简单,我只是让心灵先到达那个地方,随后,周身就有了一股神奇的力量,接下来,就只需沿着心灵的召唤前进好了。” “让心灵先到达那个地方”,约翰?戈达德道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哲理――在人生的旅途上,能够最终领略美妙风景的,必然是那些强烈渴望登临并为之不懈跋涉的追寻者。是心灵的渴望,开阔了求索的视野,是心灵的飞翔,催动了奋进的脚步,是心灵的富有,孕育了生命的奇迹……一句话,欲创造人生的辉煌,需首先让心灵辉煌起来。 如此,请我们记住一位并不着名的诗人着名的诗句:“目光无法抵达的远方,我们拥有心灵。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时事类新材料作文。“有人说,脚步达到不了的地方,眼睛可以到达;眼睛到达不了的地方,心灵可以到达。” 引导材料浅显却蕴涵着深刻而生动的生活感悟。眼睛比脚的视界更远,很显然,这是从生理学的角度阐释的;但是它具有象征意义,意思是人要有开阔的视野,要敢于展望未来,有清晰的自省意识去规划未来。行动是重要的,但高远的目光似乎更加重要,毕竟脚步丈量的长度是有局限的,人类不能被脚步苑囿。眼睛到达不了的地方,心灵可以到达。从生理的角度说,目光范围局限,人可以展开丰富的心灵遨游。比如庄子的哲学,现实是物质的客观存在,无法突破,无法跳出,庄子只能是心灵的遨游,这是一种审美的哲学。看起来迂阔不切实际,实际上它塑造了中国人的群体性格,让人的灵魂挣脱现实的桎梏。所以,提示语阐释了追求的两重境界,体现了肉体的局限和精神的无限。对现实的物质的追求终是残缺和遗憾的,是有止境的,但是,精神、文明,让我们通向完美,通向无限。脚步和眼睛可以到达的地方构成了我们生存的空间,而它们到不了的地方,那些只属于心灵的地方,才是我们生活的意义所在。人是一棵能思想的苇草。苇草的有限和脆弱是人类无法逃避的现实,那是生存层面的。而如帕斯卡尔般心灵的强大,才是生活层面的,体现了人之所以为人的珍贵。命题从生活的层面上升到了精神的空间,启发学生思考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如何得到精神的慰藉,从而达到一种灵魂的皈依。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材料作文的题目,材料很简单。本作文文题“心灵的到达”,笔者认为在立意方面,首先要分析题目“心灵的到达”的结构方式。这是一个偏正词组,重心放在“到达”上,对“到达”可以理解为“追求”、“理想”等,也可以理解为是最后的目标,还可以理解为过程等。既可以谈到心灵可至脚步、眼睛所不可至之处,也可“到达”理解为最后目的,“脚步、眼睛、心灵”都是手段。根据不同的生活阅历和体验,可以为“到达”以及“脚步、眼睛、心灵”赋予不同的内涵,对应不同的境界、层次、阶段,一层层地升华,一层层地挖掘,注意详略安排,逐步从有限到达无限,从束缚到达自由,从现实到达理想。但是这一切都要建立在“心灵”的基础上,也就是说这不是物质层面的,而是精神层面的,或者说是灵魂的追求。其次,引导材料和文题都在提示我们应该从正面立意,只能谈到达,不可以谈心灵难以到达。如果只选择对目前社会现象的一味的抨击或者是表达一种悲观的社会表明的见解,显然已经偏离了对作文命意的理解。还有,写作时切忌无病呻吟,或者盲目拔高,不管是叙事还是议论都要符合中学生的实际生活,并且与现实的社会状况相联系。只要有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能够自圆其说即可。上述立意角度都是跳出材料的,给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之感。在行文中注意结构的清晰,观点的明确,没有牵强的痕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则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5个字

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网站消息,食药监总局组织抽检“辣条”,抽检结果显示部分产品存在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防腐剂、色素以及菌落总数超标等问题。

“辣条”也称为大面筋、素牛筋等,是一种常见的即食方便食品,属于调味面制食品的一种。此类产品以小麦粉或其他谷物粉类为主要原料,添加食盐、食品添加剂、香辛料及其它适量的辅料,经配料、挤压、蒸煮、成型、调味、包装等工艺制成,这种工艺在早餐谷物食品、面条等食品加工中广泛应用。

 

查看答案

仿照下面画线句子,在空缺处补写相应的语句。要求: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

我们不断地用知识去丰盈、充沛自己的内心,最后,你认知到了骄傲自满的缺陷,于是你学会了自谦低调;               ;你知晓了仁义礼智信的深厚,于是你学会了诚实敬重。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无论什么景物,在太阳的强烈光线下,总有几分太清晰,太现实,               。简单地说,日光下的景物是散文,只能使我们兴奋月下的景象是诗,它能使我们遐想、幽思。

①给我们视觉的刺激太强。

②而在晚间,一切景物的色调都暗淡了,轮廓也迷离了。

③这只能使人由疲倦而厌恶。

④物我都冥合了,诗化了。

⑤在这种外静内闲的境地,我们喜悦,悠然,怡然。

⑥我们的心弦便弛缓下去。

A①③⑥②④⑤  B.①③②⑥⑤④  C.②⑥④①③⑤  D.②④③⑥①⑤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第十二位乘客

列奥斯劳

这只白色瓷质的猫,有一对琥珀色的眼睛,摆在壁橱最上面一层。约翰穿过客厅走向厨房时,厌恶地朝它瞥了一眼。

杜伊正在洗碗槽边忙着,看样子已经吃过早餐了,桌上只放着一个人的餐具。约翰心里自然明白,匆匆吃了块面包,喝了半杯咖啡就离开座位站起来。

“今天早上,我要搭船到特慕冷叔叔那儿!”杜伊说道,她显然正等待着约翰的回答,然而他却不作声,只点个头,转身就走了。脚步声沿着楼梯一路响下去。

约翰过街时,没有像以往一般 ,转身回望年轻的太太,就连拐入街角之前,也忍住了回头的冲动。

他实在不能原谅杜伊,她简直太让人失望了。这是他们结婚以来第一次发生口角,全都是这只白瓷猫惹的祸!杜伊答应过不做任何不必要的开销,但还是买下了这只瓷猫,那些钱原本是省下来准备买汽车的。

约翰到现在一直没有钱买车,天天搭公车到轮船公司上班。他觉得自己在同事堆里显得格格不入,当别人谈论马力、活塞时,他一句话都插不上,因此迫不及待想早点拥有一辆自己的车子。

想不到昨天一回到家里,约翰就发现壁橱上多了只猫,他诧异的程度不难想象。杜伊花了二十古顿买了这只猫,因为她喜欢它。这笔钱是亨利叔叔送的,杜伊没有把它存入他们的“购车基金”当中,反而搞了个只会沾染灰尘的东西。在约翰的眼里,它不仅不中看,摆在壁橱里还占地方。

杜伊颇不以为然,她争辩说,屋子里不该只有家具,也该有些令人赏心悦 目的小摆设。约翰对她的意见表示难以苟同,两人一语不合,就因为这只有对琥珀色眼睛的白瓷猫大吵了一架。之后,谁也不理谁。今天早上,约翰下定决心不和杜伊说话,直到她自己认错。

当约翰到达轮船公司的办公室时,港口正笼罩在一片潮湿的雾气里,一个上午的时间好像永远过不完似的。约翰的思绪一直绕着杜伊转,当他正想写一封信以借此转移注意力时,突然被一阵持续不断的警笛声打断了。

他从窗口看到海防队鲜红得刺眼的小船疾驶到河心,船头溅起泡沫般的浪花,尖锐的警笛声还夹杂着汽船呜呜作响的低沉信号。不久,轮船公司里跑腿的男孩冲进办公室激动地叫着:“开往特慕冷的船翻了,在河中被拖船撞翻了。”

约翰不禁打了个冷战。杜伊不是说过她要搭船到特慕冷叔叔家吗?而这艘船每天只开一班。

约翰用颤抖不已的手握住电话听筒,拨了家里的号码。电话没人接,铃声不断地响着。

约翰毫不犹豫地离开了办公室,跑向港口轮船停靠的码头,挤过一群群跟去看河上救援工作的人。出事地点有一大片很明显的油污,在那附近,除了海防队以外,还有几艘汽船。从水中被救出来的乘客,个个都紧抓着缆绳和救生圈。救护车已经停在码头上待命了,救生艇也慢慢地驶靠岸边。

约翰好不容易才挤到港口警卫旁边,警卫仔细听他叙述之后,很有把握地说:“乘客应该是全部获救了!你用不着为你太太担心!”

落水的人都被送上岸了,最后渡轮的驾驶员也上来了,他数了数乘客,一共有九位男士,两位女士,他不解地摇着头。“我明明卖了12张船票!”他说,并仔细地打量被救上岸的人。“开船前有个年轻的太太上了船,但是她不在这里!”

约翰紧紧抓住他的手臂,问道:“她的头发是金色的吗?”

“我不记得她的头发是不是金色的。”渡轮驾驶员回答,“不过她把大衣上的风帽扯得很高。”

约翰呆住了,杜伊确实有件带风帽的大衣,这回错不了了,她一定是渡轮上的第十二位乘客。

约翰心跳加速,悔恨交加,满脑子只有一个念头:杜伊今天早上一直等着他的原谅,但是他却头也不回地走了。为什么他一点都不体谅她,连她买只白瓷猫的权利都要剥夺?他实在太自私了,一心只想到自己。

人群又起了一阵骚动,人头朝着小艇慢慢停靠的防波堤攒动。一个女人被人用担架抬上岸来,湿淋淋的黑色长发披散在肩上,“她还活着,”护送她的医生说,“我们送她去医院。”

约翰松了口气,是他搞错了,杜伊并没有上船,担架上的那个女人他并不认识。约翰挤出重围,沿着河岸走了一段路后跳上一辆计程车,对司机说了家里的住址。

当他奔向门廊时,看到他前面有个身影正要上楼,“杜伊,”约翰跑向她,将她搂进臂弯,紧紧地抱住。此刻他才发现杜伊怀里抱着一个包装好的盒子。

“你上哪儿去了呢?”他急忙问道。

杜伊莫名其妙地看着他:“我刚才到我买瓷猫的那家店铺去啦。我想把它退掉,因为你讨厌它 。可是不能退货。”

“不!”约翰说,“把它留下,它是世界上最漂亮、最有价值的白瓷猫。因为它,你没有去特慕冷而逃过一劫。”

在他们走进屋里的时候,约翰告诉杜伊今天早上发生在河上的一切,然后接过那只有琥珀色眼睛的白瓷猫,打开包装纸,把它放回壁橱的最上面一层。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

A.杜伊买瓷器猫是为了美化家居生活环境,约翰买汽车是想到改善生活待遇,二人都没有过错,于是有限的收入便成为冲突的根源。

B.约翰对杜伊表面看十分冷淡,但是实质上还是非常关心杜伊的,他记清了杜伊去叔叔家的话,他一上午的思绪都没有离开杜伊。为了弥补自己的过错,约翰想写一封信来向妻子道歉。

C“港口正笼罩在一片潮湿的雾气里”,这处环境描写,是一处伏笔,语简意丰,既表现了约翰此时惆怅的心情,也为事故发生作了铺垫。

D.突转,是本文情节发展的重要特点,约翰用冷战的办法,虽然没有改变妻子的态度,但意外的发生却也改变了他自己的态度。

E约翰后来要求留下白瓷猫,并称其为“世界上最漂亮、最有价值的白瓷猫”,是因为白瓷猫让自己挚爱的妻子躲过劫难。

2.“上午的时间好像永远过不完似的”,这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3.请结合文本谈谈小说中的约翰是一个怎样的人。

4.这篇小说以“第十二位乘客”为题,好在哪里?请你谈谈理由。

 

查看答案

补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写自己回乡后喜话家常,以琴书为伴的句子是          

(2)身临天阔水远、野鸭高飞、秋霞绚丽的优美环境,我们自然会联想到初唐诗人王勃《滕王阁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

(3)李密在《陈情表》一文中用乌鸟反哺作比喻来表达孝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