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刘隆字元伯,南阳安众侯宗室也。王莽居摄中,隆父...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刘隆字元伯,南阳安众侯宗室也。王莽居摄中,隆父礼与安众侯崇起兵诛莽,事泄,隆以年未七岁,故得免。及壮,学于长安,更始拜为骑都尉。谒归,迎妻子置洛阳。闻世祖在河内,即追及于射犬,以为骑都尉,与冯异共拒朱鲔、李轶等,轶遂杀隆妻子。建武二年,封亢父侯。四年,拜诛虏将军,讨李宪。宪平,遣隆屯田武当。

十一年,守南郡太守,岁余,上将军印绶。十三年,增邑,更封竞陵侯。是时,天下垦田多不以实,又户口年纪互有增减。十五年,诏下州郡检覈其事,而刺史太守多不平均,或优饶豪右,侵刻赢弱,百姓嗟怨,遮道号呼。时诸郡各遣使奏事,帝见陈留吏牍上有书,视之,云“颍川、弘农可问,河南、南阳不可问”。帝诘吏由趣,吏不肯服,抵言于长寿街上得之。帝怒。时显宗为东海公,年十二,在幄后言日:“吏受郡敕,当欲以垦田相方耳。”帝曰:“即如此,何故言河南、南阳不可问?”对曰:“河南帝城,多近臣,南阳帝乡,多近亲,田宅逾制,不可为准。”帝令虎贲将诘问吏,吏乃实首服,如显宗对。于是遣谒者考实,具知奸状。明年,隆坐征下狱,其畴辈十余人皆死。帝以隆功臣,特免为庶人。

明年,复封为扶乐乡侯,以中郎将副伏波将军马援击交阯蛮夷征侧等隆别于禁豁口破之获其帅征贰斩首千余级降者二万余人还更封大国为长平侯。及大司马吴汉薨,隆为骠骑将军,行大司马事。

隆奉法自守,视事八岁,上将军印绶,罢,赐养牛,以列侯奉朝请。三十年,定封慎侯。中元二年,卒,谥日靖侯。

(选自《后汉书·列传第十二》,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以中郎将副伏波将军马援击交耻蛮夷征侧等/隆别于禁豁口破之/获其帅征贰/斩首千余级/降者二万余人/还/更封大国/为长平侯

B.以中郎将副伏波将军马援/击交阯蛮夷/征侧等隆别于禁豁口/破之获其帅征贰/斩首千余级/降者二万余人还/更封大/国为长平侯

C.以中郎将副伏波将军/马援击交阯蛮夷征侧等/隆别于禁豁口/破之获其帅/征贰斩首千余级/降者二万余人/还更封/大国为长平侯

D.以中郎将副伏波将军马援击/交阯蛮夷征侧等隆/别于禁豁口破之/获其帅/征贰斩首千余级/降者二万余人还/更封大国/为长平侯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居摄”是摄政的意思,因为皇帝年幼不能亲政,由大臣或皇太后代居其位处理政务。如周成王年幼时周公居摄。

B.“屯田”指利用戍卒或农民、商人垦殖荒地。汉以后历代政府沿用这一制度取得军饷和税粮,有军屯、民屯和商屯之分。

C.“豪右”,汉以“右”为上,故称“豪右”,原指西汉时出现的占有大量田产的豪族,后指富豪家族、世家大户。

D.“谒者”,始置于春秋战国,掌宾赞受事,即为天子传达,也泛指传达、通报的奴仆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隆出身皇室,是南阳安众侯的后裔,因为其参与诛杀王莽的事情泄露,致使其父刘礼和安众侯刘崇都被杀,而刘隆免于死罪。

B.刘隆对世祖忠心耿耿,紧紧追随,他曾在长安求学,后来把妻子、儿女接到洛阳,但听说世祖在河内,就撇下妻子和儿女追随世祖,结果其妻子和儿女被李轶杀掉。

C.东汉初期,天下垦田和户口年纪不符合实际,朝廷要求重新上报,但很多官员偏袒豪强、盘剥平民。

D.建武十七年,刘隆被封为扶乐乡侯,在大司马吴汉死后,行使大司马的职权;建武三十年,被封为慎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年,隆坐征下狱,其畴辈十余人皆死。

(2)隆奉法自守,视事八岁,上将军印绶,罢,赐养牛,以列侯奉朝请

 

1.A 2.A 3.A 4.(1)第二年,刘隆因犯罪被召回关进监狱,他的同辈十多人都被处死。 (2)刘隆奉公守法,任职八年,交上将军官印,罢官,皇上赐给他自己饲养的牛,让他以列侯的身份入朝请见。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以中郎将副伏波将军马援击交阯蛮夷征侧等隆别于禁豁口破之获其帅征贰斩首千余级降者二万余人还更封大国为长平侯”, 回答本题,要把握语句的意思。这句话主要讲述刘隆跟随伏波将军马援讨伐交阯蛮夷征侧等,逮捕了征贰,回来后被封为大国和长平侯的事件。“击”“获”等为动词,“击”的宾语是“交阯蛮夷征侧等”,“获”的宾语是“征贰”,由此判断“征侧等”“征贰”后均要停顿。由此,用排除法可知应选A。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抓虚词看位置:①“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②“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③“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2)对话、引文标志: 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如本题“击”“获”等为动词,“击”的宾语是“交阯蛮夷征侧等”,“获”的宾语是“征贰”,由此判断“征侧等”“征贰”后均要停顿。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本题A项,“大臣或皇太后”错误。“居摄”指大臣代皇帝处理政务。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因皇帝年幼不能亲政,由大臣代居其位处理政务,谓"居摄"。结合文本内容“王莽居摄中”可知,王莽代国君处理国政的时候。平时需要注意积累。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A项,“因为其参与诛杀王莽……致使……”错误,刘礼和刘崇参与诛杀王莽的事情泄露后被杀,而刘隆当时只有七岁,不可能参与这件事。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A项,“因为其参与诛杀王莽……致使……”错误,刘礼和刘崇参与诛杀王莽的事情泄露后被杀,而刘隆当时只有七岁,不可能参与这件事。 4. 试题分析:主要重点词语的翻译:(1)“明年”译为第二年(古今异义词),“隆”指刘隆,“坐”译为犯罪,“畴辈”译为同辈,“死”,动词,处死。(2)固定人名字保留“刘隆”,“ 视事”译为任职,“罢”译为罢官,“以”译为以……的身份。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明年”“坐”“以”等词语的落实,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建议翻译时打草稿。 【参考译文】 刘隆字元伯,是南阳安众侯的宗室后裔。王莽代国君处理国政的时候,刘隆的父亲刘礼和安众侯刘崇起兵诛杀王莽,事情泄露,刘隆因为年龄不满七岁,所以得以免死。等长大后,到长安求学,更始帝任命他为骑都尉。请假回家,迎接妻子和儿女并安置在洛阳。听说世祖刘秀在河内,立即追到射犬赶上刘秀,(刘秀)任用他为骑都尉,和冯异一起抵御朱鲔、李轶等人,李轶就杀死了刘隆的妻子和儿女。建武二年,封亢父侯。四年,拜任诛虏将军,讨伐李宪。李宪被平定,派刘隆屯驻武当。 建武十一年,代理南郡太守,一年多,交上将军印。十三年,增加封邑,改封竟陵侯。这时,天下开垦的土地多不以实数上报,另外上报户口年纪各有增减。十五年,有诏令各州郡考查核实这件事,但刺史太守多不一样,有些厚待豪门大族,欺凌贫弱,百姓哀怨,拦路呼号。当时,各郡各自派使者上朝禀报政事,皇上看到陈留官吏文书上的字,看那字,写的是“颍川、弘农可以查问,河南、南阳不可查问”。皇上追问小官这字的来历,小官不肯承认,抵赖说在长寿街上得到的。皇上愤怒。当时,显宗做东海公,十二岁,在帷幕后面说:“小官受郡守命令,应该是想拿开垦的土地来举个例子。”皇上说:“假如是这样,为什么说河南、南阳不可以追究呢?”东海公回答说:“河南是皇城,有很多皇上身边的臣子,南阳是皇帝的故乡,有很多皇家亲戚,田地房宅超过规定,不能按标准。”皇上命令虎贲将盘问小官,小官这才从实招认,正如东海公所回答的。于是派谒者考查核实,全部获知欺骗作假的情况。第二年,刘隆因犯罪被召回关进监狱,他的同辈十多人都被处死。皇上因为刘隆是功臣,只特地把他免官,成为平民。 第二年,又封为扶乐乡侯,以中郎将身份做伏波将军马援的副将攻打交阯蛮夷征侧等,刘隆分兵在禁谿口打败敌人,俘获他们的将领征贰,杀敌一千多人,投降的二万多人。班师回朝,他被改封为大国,为长平侯。等到大司马吴汉去世,刘隆做了骠骑将军,代理大司马职务。 刘隆奉公守法,任职八年,交上将军官印,罢官,皇上赐给他自己饲养的牛,让他以列侯的身份入朝请见。建武三十年,确定封为慎侯。中元二年,去世,谥号靖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

家风是核心价值观的微观体现

“家风”是一个家族开展教育的起点。在传统中国,社会教育不发达,人的成长往往依赖家庭教育。许多大的家族组织,承担着对本家族成员的社会保障功能。家族成员之间通过礼仪性的活动取得联系,同时也接受家族的集体约束。在这一层面,家风家训好比家族“纲领”,指导和规训着每一位家族成员的生活和行为。

“家风”还是家族的共识性的道德观念。无锡《锦树堂钱氏宗谱》所记载的钱氏《家训》,可以概括为“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字。在传统社会,家风往往是儒家核心价值观念的具体展开,因族群的生活环境及文化传统不同,侧重会略有不同,但无外乎教人向善、积极进取、勤劳节俭。

在每一个具体的家族中,家风不仅仅是道德教化的口号,还是家族精神的体现,通过代代家族成员具体的行为而践行和传承。有的历史人物,可能和这个家族并无直接的血缘关系,但是因为姓氏相同往往也被说成是本族的祖先。用祖先的荣耀和事迹,增强自身的荣誉感和尊严感,凝聚家族成员,使他们对于姓氏家族本身产生认同。家风实际是一种经过历史积累而形成的精神尺度。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明了方向: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公民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概括,反映了现阶段全国人民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

从家风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个具体现实,一个宏观抽象,二者其实有着深刻的联系。正是有了家风这样的微观载体,宏观抽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会交得具体而鲜活,也就更容易实现从精神层面的“深入”,到具体行动上的“浅出”。

现实中,家庭就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很好的载体。中国传统文化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个人、家庭、国家的统一。而受传统儒家文化的熏陶,中国人内心深处有着浓厚的家庭情结,诗礼传家、耕读传家、精忠报国等家风,更是一代代传承下来,深入每个人的血脉当中。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风可谓是深入人心的无形力量。它有时候就是普普通通的语言,却能在日常生活中影响每个人的心灵;尽管它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却能通过言传和身教让每个人刻骨铭心。正因为家风是每个人从小就不断触及的,因此,对一个人的影响就是整体和全方位的。

家风的作用固然不可低估,但我们也要看到,随着传统大家庭在现代社会的分崩离析,家风的传承也正面临诸多挑战。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不仅传统大家族逐渐被小家庭取代,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离婚率上升、啃老等问题,也对家庭道德产生诸多负面影响。将家风作为社会主流道德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需要我们协调好国家、集体、家庭、个人的关系,维护一个个社会细胞的和谐与安定。

无论现实多么复杂多变,人们的价值观如何变化,一个个家庭的家风的存在,仿佛就是一棵棵参天大树,屹立不动。它们从历史中成长起来,植根于深厚的文化土壤,有强烈的道德感召力,让人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启示。我们要继承历史留给我们的深厚家风,我们也要不断发扬民族的家国精神,让家风这一棵棵大树,最终成长汇聚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茂密森林。

(选自《光明日报》2014年2月14日,有删改)

1.关于“家风”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社会教育不发达的传统中国,家风是人所受的最基本、最经常的教育,是每个家庭成员受教育的起点,人的成长往往离不开它。

B.在家族成员受家族约束层面,家风好比家族“纲领”,指导和规训着每位家族成员的言行,承担着对本家族成员的社会保障功能。

C.传统社会的家风是家族成员共识性的道德观念,往往是儒家核心价值观念的具体展开,不外乎教人向善、积极进取、勤劳节俭。

D.受中国传统文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影响,“诗礼传家、耕读传家、精忠报国”等家风代代传承,已融入到每个人的血脉。

2.下列对“家风”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国人民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家风是经过历史积累而形成的精神尺度;一宏观一微观,两者互为补充,各有侧重。

B.家风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微观载体,它使宏观抽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变得具体鲜活;通过这个载体,核心价值观更易实现“深入浅出”。

C.中国人有浓厚的家庭情结,家庭成员通过礼仪性的活动取得联系,从中受到家风无形力量的影响,这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可能性。

D.要想让家风这一棵棵大树成长汇聚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茂密森林,我们既要继承历史留给我们的深厚家风,又要不断发扬民族的家国精神。

3.下列对为原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传统大家庭被小家庭取代,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离婚率上升、啃老等问题日趋严重,家庭道德教育受到严重影响,家风的传承难以为继。

B.有的大家族,把和自己姓氏相同但并无直接血缘关系的杰出历史人物说成是自己家族的祖先,是为了提高本家族的社会地位,赢得社会的认同。

C.要让家风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发挥重大作用,将它作为社会主流道德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就需要协调好国家、集体、家庭、个人的关系。

D.家风根植于深厚的文化土壤,有强大的道德感召力,对个体的教育是持久而全方位的;离开了家风的继承和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无法践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我发现,世界越来越喧闹,而我的日子越来越安静了。我喜欢过安静的日子。(周国平)

我想社会生活本来就是喧闹的,或者说喧闹是社会生活的一个方面.喧闹这种现象,也不完全是负面的。(莫言)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事物,围绕“报答”这一中心,另写两句话,要求运用拟人的手法,句式与示例大致相同。

彩云为了报答太阳的光芒,舞起了迷人的霓裳;羔羊为了报答妈妈的抚养,把双膝跪在了地上。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某一地区特定时间内游客数量超过其接待能力,是造成该地区旅游业出现种种问题的重要原因。若不提高其接待能力,再美丽的湖光山色也会暗淡无光,     ,再动人的微笑服务也会丧失魅力。

A.再大规模的投入和开发也无济

B.再浓厚的游览兴趣也会逐渐消退

C.再迷人的青山绿水也会索然无味

D.再古老的人文景观也会无人问津

 

查看答案

根据语境填空。

(1)古人很注意日常交往的礼节,仪表举止、言谈话语、坐立行走都要符合礼仪。室内的座位,以____为尊……以____为最卑。《鸿门宴》中对此有详细记述。古人见面常用的礼仪是拜礼和揖礼,前者以叩头跪拜为主,后者以    为主。

(2)2016年是农历的丙申年,那么,2017年则是农历的    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