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写自己拄着拐杖出去走走...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写自己拄着拐杖出去走走,随时随地休息,并常常抬头向远处望望的两句是“                                ”。

(2)王勃《滕王阁序》中“                              ”两句将晚霞、飞鸟、碧水、长空融合在一起,构成一幅有动有静、色彩明丽而又上下浑成的美丽秋景图。

(3)《庄子·逍遥游》中以“                              ”为例,解释什么是“小年”(短寿命)。

 

(1)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3)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解析】 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策”“矫”“遐”“鹜”“晦朔”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如本题“时矫首而遐观”的“矫首”是抬头的意思,“落霞与孤鹜齐飞”的“鹜”错误率很高,需要注意。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文后各题。

别舍弟宗一

柳宗元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注释】①元和十一年(816春,柳宗元的堂弟柳宗一从柳州到湖北江陵去,柳宗元写了这首诗送别。②越江:即粤江,诗中指柳江。③郢:古地名,在今湖北江陵西北

(1)诗的颔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紧扣其中的数量词简要赏析。

(2)有人认为,尾联中“长在荆门郢树烟”句中的“烟”字应改为“边’,字,有人则认为还是用“烟”字好。请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明】江盈科

为令之难,难于催科。催科与抚字,往往相妨,不能相济。阳城以拙蒙赏,盖由古昔为然,今非其时矣!

国家之需赋也,如枵腹待食;穷民之输将也,如挖脑出髓。为有司者,前迫于督促,后慑于黜罚,心计曰:“与其得罪于能陟我、能黜我之君王,不如忍怨于无若我何之百姓。”是故号令不完,追呼继之矣;追呼不完,槌楚继之矣;槌楚不完,而囹固、而桎梏。民于是有称贷耳;称贷不得,有卖新丝、粜新谷耳;丝尽谷竭,有鬻产耳;又其甚,有妻、鬻子女耳。如是而后赋可完,赋完而民之死者十七八矣!

呜呼,竭泽而渔,明年无鱼,可不痛哉!或有之者,则应曰:“吾但使国家无逋赋,吾职尽矣:丕能复念尔民也。”余求其比拟,类驼医然。

昔有医人,自能治背驼,曰:“如弓者,如虾者,如曲环者,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一人信焉,而使治驼。乃索板二片,以一置地下,卧驼者其上,又以一压焉,而脚躧焉。驼者随直,亦复随死。其子欲呜诸官,医人曰:“我业治驼,但管人直,哪管人死!”

呜呼!世之为令,但管钱粮完,不管百姓死,何以异于此医也哉!夫医而至于死人,不如听其驼焉之为愈也;令而至于死百姓不如使赋不尽完之为愈也虽然非仗明君躬节损之政下宽恤之诏即欲有司不为驼医不杀人可得哉噫!居今之世,无论前代,即求如二祖时,比岁蠲,比岁免,亦杳然有今古之隔矣。

(选自《雪涛阁集》卷十四)

【注】①催科:催办缴纳赋税。②抚字:安抚体恤。③阳城:人名,唐代清官。④枵(xiāo)腹:空腹。⑤躧(xǐ):踩,踏。⑥二祖:明代的英宗、孝宗。⑦蠲(juān):减少。

1.对下列旬予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妻鬻子女耳            鬻:卖。

B.或有之者                :更加,格外。

C.自能治背驼              媒:宣传,宣扬。

D.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    延:请。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阳城拙蒙赏      刘日薄西山

B.国家需赋也      其翼若垂天

C.后慑黜罚        屈贾谊长沙

D.可朝治夕如矢    抚孤松盘桓

3.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令而至于死百姓/不如使赋不尽/完之为愈也/虽然/非仗明君躬节损之政/下宽恤之诏/即欲有司/不为驼医不杀人/可得哉/

B.令而至于死百姓/不如使赋不尽完之为愈也/虽然/非仗明君/躬节损之政/下宽恤之诏/即欲有司不为驼医/不杀人可得哉/

C.令而至于死/百姓不如使赋不尽完之/为愈也/虽然/非仗明君/躬节损之政/下宽恤之诏/即欲有司不为驼医/不杀人/可得哉/

D.令而至于死百姓/不如使赋不尽完之为愈也/虽然/非仗明君躬节损之政/下宽恤之诏/即欲有司不为驼医/不杀人/可得哉/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和写法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议论性文章,开篇即提出问题:当县令之难,难就难在催缴赋税与安抚体恤百姓这对矛盾难以处理。然后以阳城为例,古今对比,具有讽谏的意味。

B.国家需要赋税,而穷苦百姓缴纳赋税有难处,当官的催缴赋税也有难处,作者对饱受“催科”之苦的百姓深表同情,对想方设法“催科”的地方官吏表示理解。

C.作者用驼医治死驼者的寓言故事作比,既形象地说明不择手段地“催科”的严重危害,也为文章平添了一些趣味,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D.从文章最后一段来看,作者既对最高统治者提出了希望和建议,也拿今世与前代作对比,对当朝的最高统治者予以委婉的批评和嘲讽。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本中的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其得罪于能陟我、能黜我之君王,不怨于无若我何之百姓。

(2)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李密《陈情表》)

 

查看答案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或文言句式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眄庭柯以颜(怡,愉快,句中为使动用法,使……愉快。)

三江而带五湖(襟,衣襟,句中为意动用法,以……为襟。)

B.或命巾车,或孤舟(棹,桨,句中用作动词,用桨划。)

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成立,成人自立,古今异义词。)

C.胡为乎遑遑欲何之(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宾语前置)

访风景于崇阿(定语后置句)

D.遂见用于小邑(被动句)

《齐谐》者,志怪者也(判断句)

 

查看答案

对下列文言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王勃《滕王阁序》)(弱冠,指18岁,古代以18岁为弱年,行冠礼,表示开始成为成年人。)

B“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李密《陈情表》)(孝廉是汉代以来举荐人才的一种科目,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

C.“我因恶了高太尉……受了一场官司,刺配到这里”(施耐庵《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刺配指脸上刺字,发往远地充军。刺,古时的肉刑,在罪犯额面或肌肤上刺字,用墨染上颜色。配,发往远地充军。)

D.“到现在用铅字排印书籍还说‘付梓’  杀青’”(朱光潜《咬文嚼字》)(杀青指古人著书写在竹简上,为了便于书写和防虫蛀,先把青竹简用火烤干。后泛指写定著作。)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当傅园慧在微信上刷屏的时候,就跟许多人一样,使我觉得这个姑娘没心没肺;当得知她背后的努力时,便觉得她走到今天是多么的不容易。

B.在咨询台前,工作人员认真解答市民对公交服务方面提出的问题,征询市民对我市城市公共交通服务和管理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

C.由美国海军陆战队发起的慈善长跑活动原定于当天9时30分开始,但由于参加人数众多形成选手报名时间延长,活动因此延迟开始。

D在最能全身心投入学习的时候,你就应该全力以赴,孜孜以求,这不仅是为自己的未来赢得一片蓝天,也是为了多年后回望无悔。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