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朴槿惠在被调查之前,检方从12日开始先后传唤了...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朴槿惠在被调查之前,检方从12日开始先后传唤了去年7月与总统朴槿惠单独面谈的多名大企业总裁。

B.这不应该是一个笑话或者段子,“小马云”的背后是沉重的现实:我们社会还有那么多乡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成长问题让人深思和焦心。

C.在新一轮全球增长面前,我们要拿出敢为天下先的勇气,锐意改革,激励创新,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新道路,不断寻求新增长点。

D.由于克里斯蒂最近曝出“堵桥门”政治丑闻,不仅在过渡团队中被降为副组长,出任司法部长也前景不妙。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A项,结构混乱,第一句话还没有说完,第二句就另起炉灶,应为“在朴槿惠被调查之前”;B项,“我们社会还有那么多乡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成长问题让人深思和焦心”句式杂糅,去掉后面的“让人深思和焦心”;D项“由于”导致主语残缺。 【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比如D项,滥用介词导致主语缺失。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比如A项属于结构混乱中的中途易辙;B项属于藕断丝连。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双11”有被过度消费乃至恶意消费的趋势。“龟速”物流如果是由于各种外部原因导致的不可控因素,那么诸如价格猫腻、售后服务跟不上等,则令人感到遗憾。

B.拉布拉多犬是一种温和、活泼的中大型犬,它嗅觉灵敏,没有攻击性而且智商较高,适合做猎犬、工作犬、导盲犬和缉毒犬。

C.作为首部国内全真人CG魔幻影片,今年国庆档上映的郭敬明新片《爵迹》,遭遇了口碑票房双双失利,至今社交网络平台上的质疑和吐槽不断。

D.“诗歌不分家”,诗既为一种有韵律感的文体,自然容易与歌相辅相成,然而放眼歌坛,称得上诗人的却寥寥可数,莱昂纳德•科恩恰恰是其中一位。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台湾《中国时报》主笔室13日发表短评文章,分析相关局势,直指台湾若失去美国的战略支持,蔡英文的“新南向”政策将成为无本之木

②有些老师性格比较内向,平时沉默寡言,但是一到课堂上就变得振振有词,滔滔不绝,所以课程很受学生欢迎。

③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得文学创作得到井喷式的发展,但读者要想在擢发难数的作品中找到真正适合自己口味的,就不那么容易了。

④为化解部分旅客的不满情绪,他们设立了“旅客投诉中心”,此举说明他们不光有良好的服务意识,还有闻过则喜的雅量。

⑤于敏院士在我国首颗氢弹的成功研制上功勋卓著,然而他淡泊名利,婉拒“氢弹之父”的称号,其人品胸襟,令人高山仰止

⑥迅速崛起的快递行业,经过几年的激烈竞争,大部分企业都已经转行或倒闭了,市场上只剩他们几家平分秋色

A.①②④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③⑤⑥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缝山针

年又春是市文化局的助理调研员,也是个业余画家,他的写意山水在省里小有名气。

局里开党委会研究驻村扶贫工作,说市里要求必须有一名副县级干部带队,在扶贫村帮扶一年,尽快帮村民走上致富路。年又春一听说是高阳村,他忙说,我去。

高阳村年又春去过。几年前他出去写生,骑一辆自行车三转两不转到了一个小山村,当时正是槐花飘香的时候,漫山遍野雪白的云朵起伏着,甜腻腻的香味让年又春陶醉了。他躺在树下睡了一觉,然后支起画架,画了两幅《听槐》。临走的时候,年又春问一个放羊孩子,那孩子吸溜着鼻涕告诉他:这是高阳村。

正月十五没过,年又春就带着被褥、军大衣、煤气灶、米面油盐,和两名驻村队员来到高阳村。村民们敲锣打鼓欢迎他们的到来,年又春看到寒风里热气腾腾的欢迎队伍,他的心一颤:一定要尽自己最大努力,帮百姓致富。

年又春从局里要来一部分扶贫资金,又借助各种关系拉来十来万赞助,修公路、架电话线、建蓄水池,一项项实实在在的帮扶工程建成了,村民脸上的笑容多了,村委开会也开他们宿舍去了,大事小事都要跟他们商量。

秋天到来时,山上的柿子树上挂起了火红的小灯笼,年又春站在山顶上,深深呼吸着山风带来的果实成熟的香味,他又一次醉了,久违的情绪在胸膛里鼓胀。

下山的时候,年又春看见瘦瘦的高小根背了一大筐煤。他早听说高阳山上有煤,可一直没顾上详细问。他叫住高小根,要看看他筐里的煤。高小根说这煤是无烟煤,好烧。山上不少,也不深,有时候找准了几镢头下去就能看到黑煤。

年又春一听立即兴奋了。这么好的资源怎么村里早就不知道开发呢,要开发出来,村民不早富了,还用他们来扶贫?年又春一回村就把村委会主任叫来,问他煤的事。主任说早也想开发,村里没钱,投资不起。找市煤炭局的一个技术员来看过,他说都是“鸡窝矿”。年又春问他啥叫“鸡窝矿”。主任说就是矿床太小,一小片一小片,跟鸡窝一样。年又春一听沉下脸,“鸡窝矿”也是矿啊,怎么着也能给老百姓带来财富不是。村主任一听忙点头说,是,是,是。

于是,高阳村的煤矿开挖了。没钱,招外地的人来开发,村委会账上的钱慢慢多了,村民下窑挖矿,每天也可以挣八十块钱。高阳村热闹起来了,轰隆隆的汽车、拖拉机从年又春帮忙铺设的公路上开进来,又开出去,一车车煤挖出来,又拉走,换成了钱。第二年春天到来时,一些村民家里开始准备盖新房,谁见了年又春都双手拉着他说感谢啊,感谢党。

年又春是喝完高小根的喜酒才离开高阳村的。高小根在矿上挣了钱,买了个三轮摩托,还从山外娶回一个漂亮媳妇。年又春借着酒劲说:新娘子长得好看,回头给我当模特。高小根乐得直握手,不停说:喝酒,喝酒。

年又春的扶贫工作结束了,在全市召开的表彰会上,年又春做典型发言,他声情并茂,会场上好多人都在悄悄擦眼泪。没多久,年又春的先进事迹报到了省里,省里对市里的驻村帮扶工作进行了嘉奖,年又春不但晋升一级工资,还被调到市科协做了主席。

年又春一年多后翻看他的获奖作品《听槐》时想起了高阳村,他对高阳村的深厚情感被一下勾了起来。

到高阳村去!年又春立即带上司机出发。

暮秋时节,风很劲,一路上枯黄的叶子在车前翻卷飞舞,车轮带起的小石子儿敲打着车窗车门,发出清脆的响声。

停,快停下。年又春看见高小根了。司机停下车,年又春下车叫高小根,高小根迟疑了一下才认出是他,忙过来拉着年又春的手说:年局长来了,大家都一直念叨你呢。年又春叫高小根一起坐上车回村,高小根说不了,他得上坟去。年又春忙问:谁不在了?高小根苦笑一下:媳妇。八月份下大雨,她从山上下来,一个挖过的废煤矿突然塌了,媳妇一下陷了进去,肚子里还有五个月大的孩子。

年又春惊呆了,怎么会这样?他沉默了一会说,我们一起去。年又春和高小根一起慢慢朝山上走,年又春越走越心惊。满目疮痍!他只能用这个词来形容他所看到的。到处是挖过的和正在挖的小煤窑洞,废弃的煤矸石。曾经茂密的树林,现在几乎不剩几棵树,孤单地守着快速苍老的高阳山。

年又春在高小根媳妇的坟前跪了下去:都是我的错。高小根忙拉起年又春,年局长,你是我们的致富大救星,是她命不好,赶上了,怎么能赖你呢?

年又春没有勇气走进高阳村,他匆忙赶了回去。

三个月后,市里禁止小煤窑开采的通知下来了,一件由年又春设计的巨型雕塑也从省城运到了市里,又被运到高阳村,是年又春自己掏钱制作的。

那是一根细细的弯弯的金属大针,足有十来米高,斜依在一个底座上,在太阳下发出耀眼的光芒。

年又春给这个雕塑取名字叫:缝山针。

(1)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开头写到年又春一听说是高阳村就忙说他要去,是因为他了解那里的情况,有信心在那里做出成绩。

B.文中两次提到年又春陶醉于山中槐花与柿子散发的香味,是为了表现高阳村的自然美景。这种对美景和后文开采煤矿后的满目疮痍形成鲜明的对比。

C.风景秀丽的高阳山热闹起来了,村民靠煤矿挣钱,盖房娶妻,过上了富足的生活,这是年又春一手打造的政绩工程,他也因此得以晋升。

D.小说中两次提到《听槐》,第一次体现了年又春陶醉于高阳村的美景,第二次则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E.高小根带有身孕的媳妇被突然坍塌的废煤矿夺去生命,但他不肯承认媳妇和孩子的死是年局长的错,表现了当地村民的无知和愚昧。

(2)小说中年又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概括。

(3)如何理解小说的题目“缝山针”?请根据全文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鱼我所欲也》中提到那些“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的人当初宁肯饿死也不愿受侮,却为了身外之物而不顾廉耻,孟子用一句话概括了其根本原因:“               ”。

(2)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                   两句诗形象生动,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并赋予它以新的意义,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3)在《行路难》中,李白最终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                             ”表达了他准备冲破一切阻力,去施展自己的抱负的豪迈气概。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送上人(1)   刘长卿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2),时人已知处。

送崔九(3)    裴迪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注释:

(1)上人:对僧人的尊称。 

(2)沃洲山:相传为晋代高僧支遁放鹤养马处。

(3)崔九早年与裴迪、王维隐居唱和,后来出仕为官,但不久即去官归隐。这首诗为送崔九归终南山而作。

1.裴诗使用的典故源自         (人名)的             (作品名)。

2.下列对于这两首诗的解说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刘诗中一个“将”字,表达了作者想同友人一起隐逸山林的心情。

B.刘诗风趣诙谐,意蕴深厚,妙趣横生,言语间颇有调侃的味道。

C.“归山深浅去”意为友人深一脚浅一脚,归山之路充满困难。

D.两首诗都使用了比喻的手法,看似平淡,其实含意颇为深远。

3.这两首诗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