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子贡问孔子怎样与朋友相处,孔子说:“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自辱焉。”(《论语·...

子贡问孔子怎样与朋友相处,孔子说:“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自辱焉。”(《论语·颜渊》)请在理解原句的基础上谈谈你的看法。字数50——80字。

 

在人伦关系中,“朋友”一词是最松驰的一种。朋友之间讲求一个“信”字,这是维系双方关系的纽带。但对待朋友的错误,要坦诚布公地劝导他,推心置腹地讲明利害关系,但他坚持不听,也就作罢。如果别人不听,你一再劝告,就会自取其辱。这是交友的一个基本准则。所以清末志士谭嗣同就认为朋友一词最值得称赞,他甚至主张用朋友一伦改造其他四伦。其实,孔子这里所讲的,是对别人作为主体的一种承认和尊重。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是孔子针对子贡的怎样和朋友相处的问题提出的看法,解答时要求对孔子解读出一定的深度,孔子说对朋友要忠诚地劝告他,委婉恰当地开导他,他还不听从,就不要再劝了,不要自受侮辱。可以针对这种观点进行探究,说出自己的观点。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典例拓展】此题是一道开放题,针对这些评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自的观点定然不会相同,有赞同的,也有否定的,但是无论哪种见解,都要围绕孔子的言论说出相应的理由。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今天为什么还要读中国古代的经典?主要是文化传承的需要。如果你不想完全抛弃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那么阅读代表自己民族文化传统的典范性文本,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意义又不止于此。就个人的修养而言,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染的过程,它可以改变人的气质。受传统文化熏陶比较多的人和受熏陶比较少的人,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很多人都发生气质的变化,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所以阅读本民族的文化经典在个人,可以改变气质;对社会而言,③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查韦斯在国内被认为是个“勇敢的改革者”。他认为新自由主义发展模式不适合拉美发展中国家,因此,他试图建立一种以人为中心、结合市场机制和国家调节作用、充分利用国内优势、实行合理开放的发展道路,______“不现实”的共产主义,______“野蛮”的资本主义,______一条有拉美和委内瑞拉特色的“第三条道路”,______在全球化浪潮中,“______要适当加入,______要确保自己的民族特性”。

A.即是   也是   而不是  更不是     

B.既不是 也不是 而是    而且       

C.既不是 也不是 而是    而且     虽然 但是

D.既是   也是   而不是  更不是   虽然 但是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项,本质上就是一个表彰人类科学最高成就的荣誉,它同时也表明了中国的现代医学发展在某些领域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B.中印尼合作建设雅万高速铁路,对于加快泛亚铁路网建设,发挥铁路在推进“一带一路”战略中的服务保障作用,深化我国与东南亚相关国家铁路合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C.前不久,网上盛传一组在浙江多地拍摄的彩色水稻的照片,不同颜色的水稻形成十字绣图案,有的“绣”成了“中国梦”的字样。专家称,彩色水稻产量低,经济价值不高。

D.最近,中国政府对《水污染防治法》进行了修订,将施行“流域限批”和河流休养生息,并试图通过调水工程解决一些地区水资源紧张的问题。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1)环境专家试图用向湖里放鱼的方法治理湖水污染,因为这里的渔业资源已经到了竭泽而渔的地步。

(2)这篇报道写得活色生香,有细节,有心理活动,可谓精彩绝伦。

(3)美国博物馆的收费可谓各尽其能:有的一部分收费,有的分时段收费,还有的是否交费、交费多少由参观者自行决定。

(4)迎面走来一个短小精悍、浓眉阔脸的人,他身着短衫,步履稳健。

(5)中、日、韩三国参加这次围棋比赛的运动员,水平都在伯仲之间,谁能胜出,就要看谁具有更好的竞技状态和心理素质了。

(6)冬天老年人要增加营养,也要适当运动,在户外锻炼时一定要量入为出,以步行为宜,时间最好选在傍晚,还要注意保暖,防止着凉。

A.(1)(4)(6)   B.(2)(4)(5)   C.(1)(2)(5)   D.(2)(5)(6)

 

查看答案

名篇名句默写

(1)孔子认为“         ,则远怨矣!”

(2)《论语·子罕》中“              ”两句,对不符合“义”的荣华富贵,孔子坚决不接受,视这些东西为虚无的浮云。这表明孔子对待富贵的态度,也影响到中国文化。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                      ”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百姓忘却国耻、安于异性统治的沉痛之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