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文后各题。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文后各题。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秦始皇帝会稽,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谓梁曰:“此天亡秦之时也。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是时桓楚亡在泽中。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梁乃出,召籍入。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惧伏,莫敢起。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吴中兵。使人收下县,得精兵八千人。

居鄛人范增,年七十,素居家,好奇计,往说项梁曰:“君起江东,楚将皆争附君者,以君世世楚将,为能复立楚之后也。”于是项梁然其言,乃求楚怀王孙心民间,立以为楚怀王,从民所望也。

秦悉起兵击楚军,大破之定陶,项梁死,乃渡河击赵,围矩鹿城。怀王召宋义与计事而大说之,因置以为上将军,救赵。行至安阳,留四十六日不进。天寒大雨,士卒冻饥。项羽晨朝宋义,斩宋义头,出令于军中曰:“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诛之。”当是时,诸将皆惧服,莫敢枝梧,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

项羽乃兵渡河,皆沈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与秦军遇,九战,大破之。当是时,诸侯救钜鹿者十余军,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章邯军棘原,项羽军漳南,秦军数却。击秦军汙水上,大破之。章邯使人见项羽,欲约。项羽召军吏谋曰:“粮少,欲听其约。”已盟,乃立章邯为雍王。秦吏卒多窃言曰:“章将军等诈吾属降诸侯,今能入关破秦,大善;即不能,诸侯虏吾属而东,秦必尽诛吾父母妻子。”诸将微闻其计,以告项羽。于是楚军夜击坑秦卒二十余万人新安城南。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1.下列各项划线字词含义相同的是

A.秦始皇帝会稽             秦时与臣(《鸿门宴》)

B.遂吴中兵                 杀人如不能(《鸿门宴》)

C.因置以为上将军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烛之武退秦师》)

D.项羽乃兵渡河             乃其匕首提秦王(《荆轲刺秦王》)

2.下列都是直接反映项羽能征善战的一项是

①籍所击杀数十百人;②九战,大破之;      ③击秦军汙水上,大破之;

④彼可取而代也;    ⑤今能入关破秦,大善;⑥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②③⑤   D.①④⑤

3.下列各项对文段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项羽小时候志气很大,却不愿意读书,学剑法也没有学成,但因为他身高力大,能举起沉重的铜鼎,所以武力仍然很强大。

B.范增认为项梁在江东起义后,楚地的将领争相归顺他的原因,是楚国人认为项家人世代都是楚国将军,能拥立楚王的后人。

C.项羽杀死宋义后,做了临时的上将军,率兵渡河,破釜沉舟,带三日的粮草,于是一鼓作气,击败了围攻矩鹿的秦国军队。

D.秦国降卒害怕楚军会驱使自己入关灭秦,这样秦国可能会杀死自己的家人,项羽听闻,怕降卒作乱,于是把他们全部坑杀。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项羽晨朝上将军宋义,斩宋义头,出令于军中曰:“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诛之。

(2)当是时,诸侯救钜鹿者十余军,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

 

1.C 2.A 3.D 4.(1)项羽早晨(1分)去参见(1分)宋义,斩下了他的头,出来向军中发令(句式1分)说:“宋义和齐国一同谋划反叛(1分)楚国,楚王暗中(1分)令我处死他。” (2)在这时(1分),前来援救钜鹿的诸侯(句式1分)有十几支,没有一个敢发兵出战(1分)。到楚军攻击秦军时,他们都只在营垒(1分,译成军营的墙壁也可)中观望。(句意通顺1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本题考查一词多义现象,A项巡视/交游;B项发动/尽;C项以之为;D项率领/举起。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比如本题的A项“秦始皇帝游会稽”中“游”,巡视;B项“遂举吴中兵”中“举”,发动;C项“因置以为上将军”中“以为”,以之为;D项“项羽乃引兵渡河”中“引”,率领。 2. 试题分析:题干问“下列都是直接反映项羽能征善战的一项”,④句表现项羽志向远大;⑤句是秦降卒之语与项羽形象无关;⑥句是侧面表现。 【考点定位】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技巧点拨】文言文信息筛选的题目,大多是人物性格分析,答题时注意题干的要求是“什么人”的“什么”品质、才华,还要注意有没有“直接表现”等字样,注意运用排除法作答。此题是人物是“项羽”,才华是“能征善战”并且是“直接反映”, 然后分析列出的各项④句表现项羽志向远大;⑤句是秦降卒之语与项羽形象无关;⑥句是侧面表现。排除这三项,自然得到答案。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D项,秦国降卒的想法是,如果楚灭了秦还好,如果楚国回师,秦国会杀死自己的家人。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如此题选项D对应的句子是“秦吏卒多窃言曰:‘章将军等诈吾属降诸侯,今能入关破秦,大善;即不能,诸侯虏吾属而东,秦必尽诛吾父母妻子。’”。句中秦国降卒的想法是,如果楚灭了秦还好,如果楚国回师,秦国会杀死自己的家人。 4. 试题分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第一句中,“晨”,名词作状语“早晨”;“朝”,参见;“出令于军中”,状语后置句;“谋反”,谋划反叛;“阴”,暗中。第二句中,“当是时”,在这时;“诸侯救钜鹿者十余军”定语后置句;“纵兵”,发兵出战;“壁”,营垒。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项籍是下相人,字羽。开始起事的时候,他二十四岁。项籍的叔父是项梁,项梁的父亲是项燕,就是被秦将王翦所杀害的那位楚国大将。 项籍小的时候曾学习写字识字,没有学成就不学了;又学习剑术,也没有学成。项梁对他很生气。项籍却说:“写字,能够用来记姓名就行了;剑术,也只能敌一个人,不值得学。我要学习能敌万人的本事。”在这时项梁就教项籍兵法,项籍非常高兴,可是刚刚懂得了一点儿兵法的大意,又不肯学到底了。秦始皇巡视会稽郡时,项梁和项籍一块儿去观看。项籍说:“那个 人,我可以取代他!”项梁因此而感到项籍很不一般。项籍身高八尺有余,力大能举鼎,才气超过常人,即使是吴中当地的年轻人也都很惧怕他了。 秦二世元年(前209)七月,陈涉等在大泽乡起义。当年九月,会稽郡守殷通对项梁说:“这也是上天要灭亡秦朝的时候啊。我打算起兵反秦,让您和桓楚统领军队。”当时桓楚正逃亡在草泽之中。项梁说:“桓楚正在外逃亡,别人都不知道他的去处,只有项籍知道。”于是项梁出去把项籍叫进来了,在这时项籍拔出剑来斩下了郡守的头。郡守的部下大为惊慌,一片混乱,项籍一连杀了近百人。整个郡府上下都吓得趴倒在地,没有一个人敢起来。项梁召集原先所熟悉的豪强官吏,向他们说明起事反秦的道理,于是就发动吴中之兵起事了。项梁派人去接收吴中郡下属各县,共得精兵八千人。 居鄛(cháo)人范增,七十岁了,一向家居不仕,喜好琢磨奇计,他前来游说项梁说:您在江东起事,楚国将士争着归附您,就是因为项氏世世代代做楚国大将,一定能重新立楚国后代为王。”项梁认为范增的话有道理,就到民间找到楚怀王的嫡孙熊心,立他为楚怀王,这是为了顺应楚国民众的愿望。 秦朝发动了全部兵力攻击楚军,在定陶大败楚军,项梁战死,秦军于是渡过黄河进攻赵,围攻钜鹿城。楚怀王召见宋义,跟他商计军中大事,非常欣赏他,因而任命他为上将军,救援赵国。部队进发抵达安阳,停留四十六天不向前进。当时天气寒冷,下着大雨,士卒一个个又冷又饿。项羽早晨去参见宋义,斩下了他的头,出来向军中发令说:“宋义和齐国一同谋划反叛楚国,楚王暗中令我处死他。”这时候,将领们都畏服项羽,没有谁敢抗拒,于是大家一起立项羽为代理上将军。 项羽就率领军队渡过漳河,把船只全部弄沉,把锅碗全部砸破,把军营全部烧毁,只带上三天的干粮,以此向士卒表示一定要决死战斗,毫无退还之心。与秦军遭遇,交战多次,大败秦军。在这时,前来援救钜鹿的诸侯筑有十几支,没有一个敢发兵出战。到楚军攻击秦军时,他们都只在营垒中观望。楚军士兵们杀声震天,诸侯军人人战慄胆寒。项羽在打败秦军以后,召见诸侯将领,当他们进入军门时,一个个都跪着用膝盖向前走,没有谁敢抬头仰视。自此,项羽真正成了诸侯的上将军,各路诸侯都隶属于他。 章邯的军队驻扎在棘原,项羽的军队驻扎在漳河南,秦军屡屡退却。项羽在汙(yú)水攻击秦军,把秦军打得大败。章邯又派人来求见项羽,想订和约。项羽召集军官们商议说:“部队粮草不多,我想答应他们来订约。”盟约签订后,封章邯做雍王。秦军官兵很多人私下议论:“章将军骗我们投降了诸侯军,如果能入关灭秦,倒是很好;如果不能,诸侯军俘虏我们退回关东,秦朝廷必定会把我们父母妻儿全部杀掉。”诸侯军将领们暗地访知秦军官兵的这些议论,就 报告了项羽。于是楚军趁夜把秦军二十余万人击杀坑埋在新安城南。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文后各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1.下列各项中对划线词含义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唯君                图:考虑、计划

B.秦以利晋              阙:侵损、削减

C.将取之                焉:怎么、为什么

D.又欲肆其西            封:边境、疆界。

2.下列各项中对词类活用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夜缒而出                夜:名词动用

B.既东封郑                封:名词使动

C.若不阙秦                阙:使动

D.朝济而夕设版焉          朝:名词作状语

3.下列各项对特殊句式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介宾短语后置

B.敢以烦执事              省略句

C.夜缒而出,见秦伯        判断句

D.何厌之有                宾语前置句

4.下列对划线句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越过别的国家,鄙视远方的人,您知道这其实是很难的,为什么要灭亡郑国来增加邻国的土地?

B.越过别的国家,把远方的国家当做自己的边邑,您知道那是很难的事,为什么要灭亡郑国来给邻国增加土地呢?

C.越过别的国家,把远方的国家当做自己的边邑,您知道这其实是很难的事,为什么要灭亡郑国来给邻国赔偿呢?

D.越过别的国家,鄙视远方的人,您知道那是很难的事,为什么要灭亡郑国来陪给邻国土地呢?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宋】陈与义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注释】①午桥:在洛阳城南,诗人写此诗时洛阳已落入金人之手;②长沟:河流;③二十余年:指从作者政和年间为官,到被贬谪,到北宋沦亡,自己渡江南逃的这段时间;④三更:午夜。

1.上阕使用了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

2.诗人在本诗中一共抒发了三种情感,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李雷和韩梅梅的爱情之旅长达十年,十年间有误解,有矛盾,但他们克服了一切困难,终于结为伉俪,享受天伦叙乐

B.我们必须把革命的领导权抓在自己手上,把枪杆子抓在自己手上,否则,便会陷入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被动的处境。

C.我们布局谋划了三年,大家也隐忍了三年,今天是图穷匕见的时候,我们要让敌人知道,当初羞辱我们是多大的错误。

D.中考结束,进入高中,这并不是庆祝放松的时候,而是另一段更加艰辛的旅程的开始,大家切勿松懈,必当中流击楫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对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词,也叫诗余、长短句、曲词或曲子词,按篇幅长短可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每首词都有用来点明内容主旨的词牌,有些词有标题。

B.徐志摩,当代诗人、小说家,和闻一多等人建立新月诗社,是新月派代表作家。其艺术主张是诗歌三美,即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C.《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鲁国左丘明所作,主要记载战国时期各国间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

D.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作品《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

 

查看答案

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①这间斗室很小,放下一张书桌后便放不下其他东西,但我就是喜欢这里的     ,在这里我能摒除心中的杂念,写一些东西。

②回忆起那段     的岁月,尤其是想起那个因怕养不活而送人的儿子,她的眼里就会泛起泪光,一声声地长叹着气。

③突然面对这样的侮辱,便是脾气再好,也不由得     了,却是因为向来嘴笨,只能是啊啊地大声叫着,说不出其他的来。

A.寂寥    凄婉    瞋目   B.寂静    凄婉    瞠目

C.寂静    凄苦    瞋目   D.寂寥    凄苦    瞠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