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今年有多达3800万参保者弃保,这种行为不仅将...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今年有多达3800万参保者弃保,这种行为不仅将使劳动者个人的养老水平降低,而且还会给整个养老保险制度带来冲击。

B.精彩绝伦的CBA总决赛虽然已落下帷幕,但那跌宕起伏的过程、充满血性的身影、顽强拼搏的精神依然闪现在人们的脑海中,挥之不去。

C.猎杀野生动物事件频发,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严格执法,地方政府要督促林业、公安等部门对进山人员的监管力度。

D.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政府的各种文化机构和服务的总和,旨在以保障大众的多层次、多样化、整体性的公共利益为目的。

 

A 【解析】 试题分析:B项,搭配不当,“顽强拼搏的精神”不能与“闪现在人们的脑海中”搭配;关联词位置不当,应将“精彩绝伦……决赛”放于“虽然”后;C项,成分残缺,在“部门”后添加动词“加大”;D项,句式杂糅,“旨在……”和“以……为目的”保留其一。 【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句式杂糅,是指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的句式杂糅在一起,从而造成语句结构的混乱。通过对今年来全国高考试卷和各地模拟试卷中此类试题的梳理,可以发现,出现频率较多的句式结构杂糅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类,表被动:被(受)……所。表原因:原因是……造成(引起、诱发、作怪);由于……结果;之所以……的原因;“关键在于……”与“……决定性作用”“……的原因(起因)”“由……诱发(所致)”。表目的:把……达到;供……之便;防止……不再……。表条件:需要……不可;非……才行;“根据……状况”与“从……状况出发”。表意图:从……为出发点;本着……为原则。表对象:对象……面向……;对于上;“同比……”与“同期相……比”;“围绕……”与“……为中心”。表构成:成分是……配制而成;分……部分组成。表范围:大多……以……为主还有“以……为宜”与“……最好”。表程度:分外……多了;过分的溢美;悬殊很大。表数量:大约……左右;高达……之巨。本题D项“原因是”和“造成的”是表原因的杂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耻”和“不耻”,是君子人格的封底阀门。如果这个阀门开漏,君子人格将_____;如果这个阀门依然存在,哪怕锈迹斑斑,君子人格还会生生不息。

(2)一场暴雨过后,田地里的菜苗全都被水冲走了,妈妈的辛苦又_____了。

(3)小偷溜进谈迁家里,偷走了存放《国榷》的原稿,使谈迁二十多年的心血_____。

A.荡然无存   化为乌有   付之东流 

B.付之东流   化为乌有   荡然无存

C.化为乌有   荡然无存   付之东流 

D.荡然无存   付之东流   化为乌有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承认自己是“神经病”的章太炎

光绪二十九年(1903),上海大同书局出版了一本名为《革命军》的小册子,作者为年仅十八岁的青年邹容,书前并有章太炎作序。由于此书宣扬反清思想,向来鼓吹反清革命的《苏报》特地刊文介绍,并获得广大回响。然而对清政府来说,此举不啻叛国行为,于是派员前往逮捕邹、章二人。

据章太炎于坐牢期满出狱、东渡日本后所撰的《邹容传》记述,当时他正在整理学社事务,且“志在流血”,所以不肯离去,坐等巡捕前来捉拿。而邹容原本已从后门逃跑,躲在一英国传教士住所,但听说章太炎被捕下狱,立刻到衙门自首。

后来,这对忘年之交以平民的身份与清政府在上海租界法庭当庭对质,痛斥朝廷的腐败。虽然清政府想以“毁谤朝廷”“大逆不道”“图谋不轨”的罪名将他们凌迟处死,但在强大舆论的压力与租界当局的干预下,只得分别判处邹、章二人两年及三年徒刑。审讯结束后,章太炎与邹容被送回牢房,不想沿路观者如堵,章太炎见状,即高声吟道:“风吹枷锁满城香,都市争看员外郎。”回到牢里,他还与邹容互吟诗相赠。不久,邹容因无法适应狱中恶劣的环境而病逝,章太炎则刑满出狱,继续从事革命活动。

袁世凯窃取大总统宝座后,曾聘章为总统府高等顾问。章太炎看出袁有称帝野心,拟效方孝孺故事,执丧杖,穿麻衣,痛哭于国门,以哀共和之将亡,为同人所劝阻。然而“章疯子”的名声,由此传开。

章太炎就是这样喜欢特立独行,当听到有人说他是“疯子”和“神经病”时,他非但不以为忤,还赞成对方的说法,自认是神经病,且希望他的同志、朋友,都能带点神经病。他在东京加入同盟会时,曾有过一段演讲:“大凡非常的议论,不是神经病的人断不能想,就是能想亦不能说,遇着艰难困苦的时候,不是神经病的人断不能百折不回,孤行己意。所以古来有大学问成大事业的,必得有神经病,才能做到。为这缘故,兄弟承认自己有神经病,也愿诸位同志人人个个都有一两分神经病。近来传说某某有神经病,某某也有神经病,兄弟看来,不怕有神经病,只怕富贵利禄当面出现的时候,那神经病立刻好了,这才是要不得呢!”

章太炎被袁世凯幽禁于北京龙泉寺时,因愤怒而绝食以示抗议。由于正逢隆冬,滴水成冰,绝食两天后,他又冷又饥,躺在床上已奄奄一息。门人朱逖先、吴承仕、钱玄同等闻讯,纷纷跑去劝他进食,但从早到晚,不管大家怎么劝说,章太炎都摇头不理会。

就在无计可施时,吴承仕突然灵光一闪,问:“您比祢衡如何?”章太炎两眼一瞪,哼声道:“祢正平(祢衡)怎么比得上我?”吴承仕于是告诉他,刘表欲杀祢衡,但自己不想背罪名,所以将弥衡送到黄祖那里,让他下手当恶人;如今袁世凯比刘表更厉害,因为他不需利用黄祖那样的人,就可让先生(指章太炎)自己把自己杀了。龙泉寺软禁中的章太炎一听,赶紧从床上翻身坐起,斥道:“这是什么话!”众门人见状趁机苦劝,并拿出荷包蛋等章太炎爱吃的食物,终于让他恢复了饮食。

胡适所著的《中国哲学史大纲》,是中国最早使用新式标点符号的书籍。书出来后,胡适特地送一本给章太炎,并在封面里写上“太炎先生指谬”,署名“胡适敬赠”。其中“太炎”和“胡适”二词右边都加条黑线,表示是“人名”。然而,章太炎不懂新式标点符号的应用,所以看到自己名字旁的黑线,即骂说:“何物胡适!敢在我名上胡抹乱画!”继而发现“胡适”两字旁边也画一黑线,这才笑说:“他名字边也有线。就彼此抵消了。”

章太炎晚年居住上海时,离家五十公尺之外,即找不到路回来。偏偏他又记不得自家地址,只能沿途问人,其问法是:“我家在哪里?”被问到的人,常当他是疯子。某次,他从南京返回上海,由于家人记错班次,没接到他,他只好雇一辆马车,并告诉车夫说:“到我家里。”车夫无法,只好在街上穷兜,转了半天才被家人寻获。此外,章太炎也不会用钱,只知一张钞票可用一次。所以他叫佣人买烟一包,给五元大洋;儿子想买大衣,他给五元大洋;后来要在苏州盖房子,他也只拨了五元大洋。

(选自《晚清民国人物另类档案》,有改动)

相关链接:

①民国成立后,章太炎自日本返国,担任孙中山的总统府枢密顾问。宋教仁遇刺后,因参与讨袁活动而被袁世凯禁锢。1924年脱离国民党,并在苏州设立“章氏国学讲习会”,从此以讲习为业。“九一八事变”后,积极赞助抗日运动。后病逝于苏州。(《承认自己是“神经病”的章太炎》)

②在《革命军》中,邹容开宗明义的提出,要用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朝的皇权,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国家,并为这个国家定名“中华共和国”。(《历史上的今天》)

③《革命军》被誉为中国近代的《人权宣言》。孙中山赞誉它“为排满最激烈之言论”,“能大动人心,他日必收好果”的作品。当时《苏报》主笔章士钊著文说:《革命军》“诚今日国民教育之一教科书也”。可见其宣传鼓动力量之巨大。(《历史上的今天》)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在“苏报案”中,章太炎因为志在流血,所以才坐等巡捕前来捉拿;而邹容到衙门自首,是因为听说章太炎已被捕入狱。

B.章太炎在审讯结束后回牢房的路上,见围观的群众很多,于是高声吟诵诗句,这样做是因为他想唤醒民众反清的意识。

C.章太炎对别人称自己为神经病非但不以为忤,还自认就是神经病,是因为他认为只有特立独行的人才能百折不回,孤行己意,成就大学问、大事业。

D.章太炎性格开通,并不固执己见。听到劝说有理便停止绝食,看到书中胡适的名字旁也有黑线便怒气平息,就体现了这一点。

E.邹容在他的《革命军》中提出要用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朝的皇权,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国家,得到了包括章太炎在内的许多革命志士的积极响应。

(2)本文是章太炎先生的传记,但文章开头为什么却写了邹容之事?请结合全部材料作简要分析。

(3)你认为作品中章太炎的哪些革命行为可能让人们觉得他是“神经病”?

(4)当章太炎听说别人称他为神经病时,他并不以为忤,并自认是神经病。请你结合对“神经病”内涵的分析,谈谈你对章太炎的这种态度的看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谁能看见鹭鸶的腿

何晓

吃了早饭,老庚就准备去城西看鱼翅。

老庚在古城长大。他没事就在古城闲逛,城里的古迹,他都很熟悉。他每次走过江边,都要跟江边镇水几百年的石犀牛说几句话,拍拍牛背。这石犀牛曾被人拉到街上去充当雕塑,后来又被随意扔回江边,还被调了个个,背对着江面。

老庚站在天井里大声喊:“哥哥!哥哥!”嫂子推开门,把一个漆黑的脑壳伸出来,说:“早就去江边钓鱼了。”“咦,你的脑壳昨天还是花白的,今天咋就漆黑了?”老庚偏起脖子问。

“我这是染了发!你个疯子!”

嫂子“嘭”地一声把门关上了。

老庚把手背在身后出了门。高高瘦瘦的身影,像一根秋风里的老豇豆。老庚边往江边走,边想昨天晚上的电视节目。

昨晚看电视,他随手换到一个频道,看到一个专家正在讲“中国古代的水利建设”。专家指着一张图片说:“为了防止水直接冲击堤岸,人们在堤岸外面筑出一段形状类似鱼翅的分水堤,俗称鱼翅。这段鱼翅就在古城西边,修建于明朝,是目前四川唯一保存完好的鱼翅。”如果不是因为天黑,老庚真想当天晚上就去看看。

老庚出了古城,到了城南的江边,看见江上鹭鸶飞来飞去。他沿着滨江路一直往西走,路上冷冷清清的,只有临水的那一边,隔一段距离就插着一根鱼竿,像一只只贪婪的手,伸向江面。老庚远远地望见哥哥在最远的那根鱼竿附近坐着,白白胖胖的,很显眼。

一艘游船轰隆隆地从江心开过去,船尾拖着一条污水带,就像是犁头从枯了很久的水塘里划过,把下面的淤泥翻了上来。老庚被吓了一跳,朝着江面骂了一句。

一只鹭鸶惊恐地从老庚眼前飞过,眨眼间就在不远处展开一对大翅膀狠命地挣扎,而插在岸边的一根鱼竿也随之剧烈地摇晃起来。老庚飞快地跑到那根鱼竿旁边,发现鹭鸶的腿被鱼线缠上了,而且越挣扎,鱼线缠得越紧。老庚蹲下来,去帮鹭鸶解开鱼线,可鹭鸶显然不理解老庚的好心,拼命拍动翅膀,还来啄他。老庚呵呵笑着。鹭鸶拼命地挣扎,老庚的手被啄出血了。

鹭鸶终于飞走了,老庚直起腰来,发现哥哥跑了过来。“要你多事!我钓不到鱼,钓只鸟回去也可以给你嫂子交差呀。”哥哥拾起鱼竿抱怨着。老庚看到哥哥愤愤不平的样子,不敢再出声了。

老庚继续往城西走,他远远地看到一群人正在施工。近了,老庚发现他们正在拆鱼翅的石条!

老庚的脑袋“嗡”地一声,他冲上去拉住一个撬石条的人,大声问:“你们在干啥?”撬石条的人把老庚拨拉到一边,老庚又扑上去,趴在石条的上面,整个人写成一个“大”字。几个工人过来把老庚抬起扔到路边。老庚呜呜地哭了。

一个工头模样的人走过来说:“你哭什么哭?”老庚说:“这是明朝的东西啊!”“你懂什么?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你走远些,不要影响我们建娱乐城。”工头模样的人说,还小声骂着,“你这个疯子!”

老庚呆呆地坐在岸边,看那些人说说笑笑地拆着鱼翅。

太阳落山,撬石条的人终于收工了,江边安静下来,只有远处的江面上有几只鹭鸶在快乐地飞翔着。老庚站起来,回身去看古城,突然觉得,那片古城像一只被鱼线缠住了腿的鹭鸶。他急急忙忙地跑回古城,一边跑,一边找,一边叫“鹭鸶,鹭鸶……”一个行人想弄明白老庚在找什么,就问:“你在找什么?”

老庚突然说了一句:“你能看见鹭鸶的腿吗?”

(取材于何晓的同名小说,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文章开篇写老庚要去看“鱼翅”,但“鱼翅”究竟是什么,在后文才通过插叙解释,让读者由疑惑到豁然,增加了阅读趣味。

B.作者将背着手的老庚比喻成“一根秋风里的老豇豆”,形象地写出了他高高瘦瘦的外形特征,暗示他清高孤傲的性格特点。

C.文中老庚的哥哥这一形象,无论是在外形上还是在对待鹭鸶的态度上,都和老庚一致,起到了正面衬托老庚的作用。

D.无意中看到的一个介绍古代水利建设的电视节目,激发了老庚坚决保护文物的意识,他决定第二天马上去阻止人们拆除鱼翅。

E.小说写了鹭鸶被鱼线缠住和鱼翅被强行拆除两个主要情节,这两件看似无关的事,经过作者精心构思,被巧妙地联系在一起。

(2)老庚先后两次遭人骂为“疯子”,请结合文本说说其中表现了老庚怎样的性格特征。

(3)联系全文,请简析小说第2段写石犀牛有什么作用?

(4)小说的最后两个自然段颇耐人寻味。请结合全文,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中孔子说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子的《劝学》中也有一句直接提到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                          。”

(2)《师说》一文语言表达简洁生动,文中“                         ”就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3)在《赤壁赋》中,苏轼用“                                ”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题。

禾熟

孔平仲

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谷登场。

老牛粗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夕阳。

【注】孔平仲:北宋诗人。曾屡遭贬谪,做过地方官吏。  窦:深潭。  粗了:大致了结。

1.诗人是如何表现“禾熟”的?请结合前两句简要赏析。

2.诗歌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