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面是“2016鲁迅文化跑”路跑活动的LOGO,请写出构图要素(除文字外),并说...

下面是“2016鲁迅文化跑”路跑活动的LOGO,请写出构图要素(除文字外),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

 

 

LOGOU由鲁迅和奔跑的人组成,(2分)鲁迅的剪影线条刚毅,棱角分明,透露出鲁迅人格的坚毅(思想的锋芒),两个昂首向前奔跑的人象征鲁迅精神的薪火相传(2分),整个标识体现出鲁迅精神的文化底蕴和勇于竞争的体育精神。(2分)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该题,应当细读画面,把握构图要素,明确LOGOU由鲁迅的头像和一个奔跑的人形组成。寓意可以结合“2016鲁迅文化跑”这一主旨分析,答出“整个标识体现出鲁迅精神的文化底蕴和勇于竞争的体育精神”,言之成理即可。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很多人认为志愿者的性格和志愿服务活动应该没多大关系,觉得只要有一份好心就可以了。但是,这的确忽视了      ,例如,志愿者的服务对象是一位盲童,盲童需要的是志愿者和他多说话多沟通,而开展志愿服务的志愿者如果是相当内向的,发言很少绒者是一言不发,     ,服务就失败了。所以,这一类朋友就要     ,在能够适应志愿服务的需要之后,再参加志愿服务为好,这样才不至于好心办了坏事。

 

查看答案

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对国家来说,勤俭节约是立国之本,__是治国之道。俭可以养廉,廉可以治国。__是处在繁荣盛世的贞观之治时期,魏征__不断谏劝唐太宗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历史表明,勤俭和廉洁如同一对孪生兄弟,克勤克俭__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勤俭节约所要求的清静寡欲、淡泊节制,可以消解和克制人内心的贪婪和欲望,有效防止国家公权力的腐败滥用和官吏的贪污腐化,实现廉洁自律的内在要求。在这个意义上,勤俭节约__是敦风化俗的重要手段,__是防腐倡廉的重要途径。

A.   即使      往往   不仅  

B.   即使      往往   不仅  

C.   虽然      一定        而且

D.   因为      常常   /      并且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一带一路”建设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但值得注意的是,现在因为铁路轨距标准不统一而导致运输不畅通,不能满足载客、物流货运。

B.记者跟随“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建设巡礼”采访团,走进藏乡羌寨进行实地走访发现: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正在为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民生和增收致富做贡献。

C.记者从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获悉,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王贻芳获得2016年基础物理学突破奖,属于科学界“第一巨奖”,这也是我国科学家首次获得该奖项。

D.家长们需要注意的是,影响激素系统的有害物质主要是文具里的增塑剂,增塑剂里含有邻苯二甲酸酯,这种酸酯会增加人体雌性激素的分泌,导致儿童性早熟。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受强冷空气影响,东北地区气温大幅度下降,滴水成冰,人们在室内火炕上坐了半天,仍然感觉席不暇暖,冰凉透骨。

②没有强大的创新设计、生产制造能力,国家实力的提升就无从谈起,民族复兴的宏伟蓝图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③荧屏上,他沉着大方,点评时事亦庄亦谐,精辟的见解让人折服;镜头外,他开朗乐观、热心助人,是邻居、朋友心中的活雷锋。

④G20峰会文艺演出《最忆是杭州》在杭州西湖震撼上演,从梁祝到天鹅湖,从采茶舞曲到欢乐颂,从越剧到芭蕾,美轮美奂,惊艳世界。

⑤有些人瞧不起民间剪纸,认为这是下里巴人创造的玩意儿,没有什么艺术价值可言,其实这是一种错误观念。

⑥法律属于制度的范畴,道德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二者尽管归属不同,但在一个国家的文明框架中唇齿相依,缺一不可。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1912年一个春意盎然的日子,一位年近半百的教授正在哈佛大学讲课,突然一只知更鸟飞落在教室的窗台上不停地欢叫。教授停下来出神地打量着小鸟,这是一只蓝色知更鸟,除了淡黄和纯白相间的胸毛外,身体的其余部分几乎全是蓝色,美丽的让人不敢直视......许久,教授才转向学生,轻轻地说:“对不起,同学们,失陪了,我与春天有个约会。”说完,他迈着轻盈的步子走出教室,跟在知更鸟的后面走出了校门......

这位教授就是被钱钟书先生归入“五位近代最有智慧的人”之列的西班牙著名哲学家、诗人、小说家及文学评论家乔治.桑塔亚那。

桑塔亚那1863年出生于西班牙,九岁时随父亲移居美国,1882年入哈佛大学读书,1889年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在长达20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桑塔亚那一直笔耕不辍,出版了多部颇有影响的学术著作,在事业上可谓硕果累累;而哈佛的教职亦可保证他过上无忧无虑的中产阶级生活。可他为什么突然决定离开令人向往的美国,离开大名鼎鼎的哈佛呢?是一时心血来潮,还是经过了深思熟虑?当然是后者。

促使桑塔亚那离开哈佛和美国的主要原因有两点:首先,桑塔亚那对哈佛素无好感。在他看来,哈佛教学的目的就是为学生毕业后的职业生涯做准备,这与他的教育宗旨极不吻合。其次,桑塔亚那对美国也一直心怀不满。1898年,美国通过与西班牙的战争吞并了菲律宾,将古巴划入自己的势力范围,这对于在西班牙度过童年、至今仍保留着西班牙国籍的桑塔亚那来说,无疑是一个无法弥补的伤害。

就这样,桑塔亚那在1912年春天的那个并非偶然的日子,跟随着一只知更鸟,离开了哈佛,离开了美国。他的第一站是西班牙。可当他回到祖国后,却发现自己早年生活过的土地已变得非常陌生,而亲友们也早已将他当做了“外国人”。无奈,桑塔亚那只好前往浪漫之都巴黎。

1914年7月底,桑塔亚那结束了并不浪漫的巴黎生活来到伦敦。此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桑塔亚那因战争带来的交通阻隔而滞留英伦,并一住就是5年。这期间,他拒绝了剑桥、牛津等大学的任教邀请,埋首于巨著《英伦独语》的写作。英伦那特有的茫茫雾霭曾让桑塔亚那沉醉,不过敏感的他却渐渐感受到了英国也在慢慢美国化,于是他最终还是选择了离开。

1925年,在漂泊了十几年后,桑塔亚那终于找到了理想的栖居地——意大利的罗马!在桑塔亚那看来,罗马是一座“永恒的城市”,在这里可以让他感到“离自己的过去更近了,离整个世界的过去和未来更近了”。在这里,他开始了安静、祥和的晚年生活,并写下了一部部传世之作。1952年,在罗马一所修道院的寓所,桑塔亚那离开了人世,享年89岁。

桑塔亚那终身未婚,他的一生是孤独的,但享受到了无限的自由。他用毕生的精力在自然主义与理想主义之间奔走,但他的理想——自然主义并不是一个摇摆于自然和理想之间的点,而是一条发于自然、指向理想的射线。“我们完全可以依靠本能过上理性的生活,我们也完全可以在大自然的引导下进入祥和之境。”这是桑塔亚那为我们指引的一条通向闲适享乐、同时又是富有智慧的高尚的人生之路。

春天就在窗外,每个人都可以走出去与迷人的自然女神相约。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A.钱钟书称桑塔雅那是“最有智慧的人”,是因为桑塔亚那是哈佛大学教授,并有丰硕的著作。

B.桑塔雅那选择了他认为是“永恒的城市”的罗马定居,在那里创作了《英伦独语》等传世之作。

C.文章讲述了一位纯粹的理想主义者终生致力于为实现理想而奔走的传奇故事。

D.文章末段照应了开头桑塔亚那与“春天的约会”,使这篇用散文笔法写就的人物传记更富有文学性。

2.本文第一段写的跟随和知更鸟出走这一细节,由什么作用?

3.文中认为桑塔亚那“一生是孤独的,但却享受到了无限的自由”,为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