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文学常识的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又称《诗...

下列文学常识的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又称《诗》或者《诗三百》,收录诗歌分为“风”“雅”“颂”三类,多采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带有浓厚的现实主义风格。与《书》 《礼》《易》《乐》,称为儒家“五经”。

B.《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南朝昭明太子萧统的《文选》,是汉代诗歌由汉族民间文学过渡到文人创作并出现繁荣局面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C.《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由西汉时期的刘向辑录。收录了战国时期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 期间的《离骚》与《诗经》里的《国风》,并称“风骚”,后世用来泛称“文学”。

D.乐府诗《孔雀东南飞》和北朝民歌《木兰诗》合称为“乐府双璧”。这两首诗歌都是叙事长诗,以其深刻的社会思想意义和极高的艺术成就,为历代文人所推崇。

 

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文学常识的把握情况。A项,五经为《诗》《书》《礼》《易》《春秋》,不是《乐》,《诗》《书》《礼》《易》《春秋》《乐》合起来成为“六艺”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技巧点拨】首先:我们要了解的是点面结合记忆法。不管是在中考语文文学常识复习还是高考语文文学常识复习,我们都要做到突出重点;同时,还要注重全方位的复习(就是注意相关联的知识点)。在做高考复习题时,有些知识点往往关键节点就在一处,只要把握住了,一切就可以迎刃而解。举例:如教材所选鲁迅的若干篇小说,要记每篇出自何处,很难,若记住除《祝福》出自《彷徨》外,其余均出自《呐喊》,便省时易记、事半功倍。其次:再来了解一下.纵横结合记忆法。因为每个时代不同,所以每一位作家的写作背景也就不相同,从而又形成了横的联系;同一时期不同作品也有各自的特点,从而形成了横的联系。所以我们要把这些纵横交错的知识点组合起来,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网,达到快速而牢固的记忆。举例:如我国古代戏剧史有三个高峰,一是元杂剧四大家加上王实甫,二是汤显祖的“临川四梦”,三是清代的“南洪北孔”。这样纵横结合加以记忆,中国古代戏剧史又何愁记不住呢? 最后:重点了解门别类记忆法。在记忆一些文学常识时,我们可以把所关联的知识点进行分类,然后在按照相同的知识按一定顺序集中在一起强化记忆。可以成:考点分类、风格分类、地位评价分类、文章体裁分类、题材人物分类、等等。 举例:风格流派,如“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婉约派”“豪放派”等。文章体裁,如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上述记忆方法并非只能单独使用,在实际记忆过程中,它们往往是综合运用的。既是对文学常识的多角度记忆,又是变化了的反复记忆,其效果自然会更好。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成立了许多学生社团,从下列选项中选出三副内容适合的对联 ,分别送给锦年戏剧社,雅墨文学社和晨光摄影社,依次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①藏古今学术;聚天地精华

②现出庐山真面目;留住秋水旧丰神

③常向秋山寻妙句;又驱春色入毫端

④天涯雁寄回文锦;水国鱼传尺素书

⑤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像谁

A.②④⑤   B.⑤①④   C.②③④   D.⑤③②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划线处的成语使用全都错误的一组是(    

①教养是一个人处世时的一种敬重态度。教养的获得是不可一挥而就的,它是长期规训和自我修炼的结果。

②这十八个罗汉个个都只有拳头大小,十八个罗汉有的在念经,有的在敲木鱼,有的在打拳……它们形态各异,惟妙惟肖

③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表示,国务院绝不会发空头文件,为官也绝不能尸位素餐

④在世界各国的社会转型和经济发展过程中,食物都扮演了推波助澜的角色,从史前时代至今,与食物有关的故事成为人类发展史的重要篇章。

⑤新学期伊始,教师要引导高一新生听好课、做好笔记、完成好课后作业,长此以往,定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⑥孔子激烈地批评那些整日聚在一起却百无聊赖、无所事事,而只是言不及义地卖弄小聪明的人,认为这些人难有所成。

A.②③⑤⑥   B.①②④⑤   C.①④⑤⑥   D.②③④⑤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网络之所以有无尽的吸引力,我想一个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它能隐藏你的身份,生活在一个虚幻迷离的世界里。

B.大观园旅游纪念品商场里摆满了名人字画、根雕作品、导游地图、古玩、配饰等多种工艺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C.城镇建设要充分体现天人合一理念,提高优秀传统文化特色,构建生态与文化保护,实现城镇与自然和谐发展。

D.图书过度包装不仅让普通消费者的图书购买力大大下降而且让奢靡浪费之风入侵文化领域,将真正的爱书之人拒之门外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B.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C.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D.芳菲菲其弥章

 

查看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

温软的稻草

詹文格

①在物质丰盈的年代,我突然间想起了故乡那一堆堆温软的稻草。想起稻草,自然就想到那些农人,想起农人就想起我的父辈,想起父辈就想起耕耘和劳作。

②对于黄澄澄的稻谷而言,稻草在很多时候是长篇大作里的闲笔。在讲究生产进度的年代,稻草这种耕牛的上等饲料,竟然弃之如敝屣,扔之不足惜,只有饱满的谷粒才能勾起农人对丰收的喜悦。

故乡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大片的稻田就是农民一生的主战场,一代一代农人在田野里劳作,将劳苦的一生消耗在这片不算辽阔的田野里。稻子的生长期长,吸饱了阳光。占尽了岁月的风情,直至10月才开始泛黄。当秋风把山川田野逐一摇醉的时候,稻子开始在蓝天下尽情张扬。喧闹的村庄里鹅飞雁叫,急不可耐的农人便肩披毛巾,头扣草帽,准备开镰收割了。收割稻子是一年农事的压轴戏,金黄色的地毯上到处滚动着豆粒般的农人。那个时候农业机械化程度很低,脚踏式打谷机是秋收战役的重要武器,隆隆的打谷声里。农人的兴奋和欢乐很直白地写在布满汗水的脸上,他们不知疲倦地把丰收的果实运送回家。稻草却默默地躺在地上,翻晒几个时日,待稻草的水分被阳光悉数收走后,农人才尽心尽意地将它捆扎,垛在房前屋后的空场上,或高或矮的草垛就像一个个微缩的金字塔,为古朴的村庄镀上了一层丰收的色彩。

④安放在村口的草垛成群结队,有点像一群慈眉善目的老人。草垛是时光的看台,但并非寂静无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扛锄抡镐的农人不大在意它,但初冬时节的鸟雀会时常光顾这里,在此越冬的鸟儿会把家快速地安顿下来。稻草的柔软、温暖以及残存的一星半点谷粒,让安家的小鸟心里无比踏实。对于孩子们来说,草垛就是他们的乐园。捉迷藏、抓特务百玩不厌。一惊一乍的笑声,就如山乡的抒情,摆上了精神的盛宴。

⑤稻草是耕牛的粮食。隆冬来临,白雪皑皑,田野山川已很难找到青草,此时早有筹备的农人便从草垛上扯下一捆稻草,撒在牛栏里。老牛蹲卧于闭风的墙角,不紧不慢地咀嚼着储满阳光的稻草,那种从乡村根部生长出来的美食,让耕牛反刍着一年来的大小农事。

⑥冬闲的雨天,金黄的稻草开始派上用场了。上下三重的老屋,聚集着一群精壮汉子,挥拳捋袖地忙活,有的高高抡起木锤,拼命槌打着稻草;有的在扭动木纽,将柔软的稻草拧成一根硕大的擂藤,伸展自如的擂藤是耕牛拉犁的牵引。这个时候,人们才感到稻草用途广泛。拔秧需要,绑菜需要,编草鞋需要,生草菇需要,做东坡肉扣碗需要。而且,稻草是农家做炊的柴火,它让村庄上空一年四季飘起香甜的炊烟。

⑦我是睡在稻草上长大的一代。那时,农家的木板床像麻石一样坚硬,贫困的家庭常只具备一床薄薄的老棉被。木板生硬少弹性,无法防寒保暖,乡人便用稻草铺垫。温软的稻草带着土地与阳光的气息传递着不尽的温暖,安抚着贫困劳动者的精神和身躯。从此,脊背再也不会硌得生疼,稻草之上留存着无数香甜的好梦。

⑧如今,生活愈来愈精致,享受着幸福时光的孩子们无法想象躺在稻草上的感觉和滋味。就连不少农民也远离了稻草,我发现自己已无法回到从前的日子了。现在尽管享受着空调、电热毯,太空棉,夜夜安睡在宽大的席梦思上,但仍常感腰酸腿疼、失眠多梦、颈肌增生……想想那些与稻草同眠的日子,倒头便是呼呼大睡,现在不知是身体在快速衰老,还是精神已悄悄萎缩。

(选自2009年2月《散文选刊》,有删节)

1.从全文看,稻草的“温软”体现在哪些方面?请分条概括。

2.文章的第③段描写收获场景的文字从全文看有什么作用?

3.在物质丰盈、生活愈来愈精致的年代,怀念温软的稻草表现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全文分析。

4.有人评价此文:“因为朴素而逼近真实,因为真实而显现生活本质。”请结合这句话探究原文表现了怎样的“朴素”“真实”的“生活本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