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马正惠公尝珍其所藏戴胄《斗...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马正惠公尝珍其所藏戴胄《斗牛图》,暇日展曝于厅前。有输租氓见而窃笑。公疑之,问其故。对曰:“农非知画,乃识真牛。方其斗时,夹尾于髀(bì,大腿)间,虽壮夫膂(lǚ,脊背)力不能出之。此图皆举其尾,似不类矣。”公为之叹服。

要求:

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不得脱离材料的内容和含义的范围作文。

③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人各有所长 圆是一个人们再也熟悉不过的几何图形了,我们在生活中无时无刻不与它打交道。 就拿最平常的日用品来说吧:我们平时所用的水桶、杯子等大多数都是圆柱形的,这是为什么呢?我想除了圆的面积大、周长短,可以在制作时节省一些材料之外,还有就是美观大方。我们天天都要用到的学习用具——笔也大多都是圆柱形的,我想这并不是因为圆柱的容积大,而是因为圆柱形使我们握在手里更舒服。再比如我们随时都可见到的各种车辆,其轮胎都是圆形的,这是由于圆的中心到它边上的每一点的距离都是相同的,这样车子在运动的时候就可以通过轮胎的转动平稳地行驶了。另外,我们在体育课上玩的足球、篮球都是圆的立体图形,正因为有了它们,才使我们的课余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提到“圆”,大家一定不难想到与它有关的许多词:环绕——围绕、转——某物体以一点为中心或以一直线为周作圆周运动...... 圆虽然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很广,但它并不是唯一存在的一种形状。还有一种较特殊的形状——多边形。这种形状较圆而言可是更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它可以使人们产生丰富的联想,比如在纸上看到那种无规则的多边形可以让人们想起爆炸,好像听到声音一般,还可以想到耀眼的光芒,仿佛在眼前一闪一闪的……这种不规则图形虽然不像圆那样地被广泛运用,但也可以在生活中不少地方发现它的身影。 从表面上看,圆与这种多边形似乎处于对立面,但仔细想想,它们有时也是相互联系、相互结合的。就拿我们平时所用的表来说吧,时针、分针、秒针之所以可以那么有规律地转动,就是因为表中齿轮的原故,它们不停地绕着圆心转动,通过周围的小齿来带动其他的转动。可见许多事物并不是毫无联系的。 我们一天天地生活着,每天都是起床、吃饭、学习、睡觉这样循环着,但谁也说不定在这循环过程中会发生一些让你出乎意料的事。 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我们要把握好它们的规律让自己生活的更加美好。 不要盲目迷信权威 要坚持真理的人,就不能盲目迷信权威。但大多数人在权威的错误观点下都低下了头。权威难道真的这么可怕? 有一个叫《嗅苹果》的故事,讲的是柏拉图这位伟大的哲学家給一些来请教他的人上课。柏拉图拿出一个假果果,让大家闻一闻,看闻到了什么味道,。大多数人都说:“闻到了!闻到了!是香味!”有一个没有闻到香味的人,他没有回答。但看到别人都闻到了香味。他便开始动摇,也跟着那些人喊了起来。柏拉图脸上的一丝微笑消失了!一个真理,一个这么简单的问题,在权威面前。谁也没有成功! 不过,也有人战胜了权威,那些战胜了权威的人都是大胆的人。有一个发生在指挥团的故事。那时一场比赛,有几百名权威人士在场,许多指挥家指挥到一半,都发现乐谱上有一个错误,但是,谁也没有勇气指出来指出来。他们想,几百名权威人士在场,乐谱怎么会出现错误?最后一名制会加上场了,他指挥到一半时,同样发现了那个错误。当时,他也不敢指出错误。他指挥乐队再重新表演一次,但还是发现这个乐谱有错误,就屏住呼吸大胆提了出来。全场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原来,他们把乐谱中故意写错了一个地方,他们认为,能大胆指出错误的指挥家,才配做指挥家。 在古代,也有着这样的人,而且是个小孩。一天,这个小孩到街上玩。看见一位画家在向大家展示他的画,并让大家指出画上的错误。在场的大人们都说:“画得这么好,怎么会有错误呢?”正在画家得意洋洋的时候,这个小孩跑了进来,他指着画说:“画错了!画错了!”画家马上低头问小孩;“我那儿画错了呀?”小孩指着话说:“两头牛在打架时,尾巴是上翘的吗?”画家立刻惭愧了。大家都鼓起了手掌。 权威必然是可信的,但是,人无完人。权威也有错误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们就应该大胆指出错误,而不是盲目迷信权威。 【解析】 试题分析:立意提示: 从画牛者的角度:艺术源于生活;认知要联系实际等。 从马正惠晒画的角度:不耻下问;炫耀;希望分享;突破惯性思维的影响等。 从输租氓评画的角度:经验的重要性;实践出真知;不畏权威,要敢于质疑等。 从画牛者与输租氓评牛的关系的角度:人人各有所长,也有所短;三人行必有吾师等。 综合以上角度,可以得出几个不同的立意,但这几个立意内容与主旨之间的关系似乎并不处于同一层次,能够揭示材料蕴含的主旨的立意是: ①文艺创作必须反映生活,忠实于生活; ②有实践生活的人往往有真知灼见,实践出真知; ③不能盲目崇拜权威,要敢于质疑等。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各

①卫恒《四体书势》讲:“兽跂鸟跱,志在飞移;狡兔暴骇,将奔未驰。”以自然鸟兽外在紧张的动态形式特征来描绘书法。其语义是强调说明内在的“势”与内在的节奏。

②书法中对于迟与速、燥与润、疾与涩都不能偏重一面,比如为了“燥”的效果而简单的使用渴笔或特殊的墨。书法的用笔及形态表现要燥中有润、润中有燥是非常清楚的,看起来干炼秋风的线条、用笔,却又有润泽如春的感觉,方能入妙。概括地从表象、形式的层面谈及燥与润、迟与速、疾与涩的对立统一关系都没有问题,但是如果书法只从这些表象和形式入手,从我们古代书论来讲,必然不是一个最好的路径。因为我们中国艺术的本质,包括书法,不是一种形式上的追求,它的节奏感也不是简单的形式上的节奏感,而是内在心灵的蕴藉,是在某种特殊的场合中间,一种生命的反应。这种生命的反应跟人的情绪、情感、潜在的理性知识以及对某一问题独特的领会角度有关,其直觉和理性都在起作用,是一种整体的呈现。这样的东西不是在形式的节奏上把握就能达到的,而需要艺术家具有良好的修养、特别的情愫、内在的资质、艺术创作过程中的独特的感觉世界,这才是最根本的东西。所以像迟与速、燥与润、疾与涩的问题,是人的内在情性的培植与外在的艺术形式如何契合的问题。

③在书法与绘画中,我们讲“意在笔先”,有人讲书法是一种纯形式艺术,德国音乐学家汉斯力克讲音乐是一种纯形式的艺术,音乐本身是没有感情的,音乐节奏本身也不是感情。但节奏背后必然要受感情、知识、理性的左右。所以,“翰逸神飞”必要“神融笔畅”,神融是关键,孙过庭讲“取会风骚之意、本乎天地之心”,不是玄虚的东西,它要求必须有非常大的气度,像弘一法师早年与晚年的书法有很大的不同,绝非简单的形式感的变化问题,而是另外的哲学、思想、情感对他的影响,造成了他书法风格的变化。虽然书法被有些学人称为“形式之艺术”,但书法不能导向“技”的方面。中国书法之所以成为中国艺术最典型的表征形式,正因为它是“写意的”中国艺术的最典型的表达,它代表中国艺术的特点,不在于它的线条,而在于它重视情性。

④书法不是形式之艺术,而是“表现”之艺术。从这方面来讲,例如黄庭坚的书法就有极高的价值。黄庭坚若没在“苏氏集团”中的悠游,没有他对道禅哲学的领会,他书法风格的独特面貌也不会出现。

⑤书法当观“韵”, 韵不是形式感的问题,还是内在情性的东西。所以“意在笔先”、“书在写意”还是中国艺术的本质,中国书法体现中国艺术的特征也是在这里。

1.请简要概述第2段的论述层次。

2.第3段中写到“弘一法师”,有何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3.请结合文章,阐释“书法不是形式之艺术,而是‘表现’之艺术”的内涵。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各题。

清凉古道

张恨水

①有人这样估计:东亚的大都市,如上海、汉口、天津、北平、香港、广州、南京、东京、大孤、名古屋、神户,恐怕都要在这次太平洋战争里毁灭。这不是杞忧,趋势难免如此,这就让我们想到这多灾多难的南京,每遇二三百年就要遭回浩劫,真可慨叹。

②我居住在南京的时候,常喜欢一个人跑到废墟变成菜园竹林的所在,探寻遗迹。最让人不胜徘徊的,要算是汉中门到仪风门去的那条清凉古道。这条路经过清凉山下,长约十五华里,始终是静悄悄地躺在人迹稀疏、市尘不到的地方。路两旁有的是乱草遮盖的黄土小山,有的是零落的一丛小树林,还有一片菜园,夹了几丛竹林之间,有几户人家住着矮小得可怜的房舍。这些人家用乱砖堆砌着墙,不抹一点石灰和黄土,充分表现了一种残破的样子。薄薄的瓦盖着屋顶,手可模到屋檐。屋角上有一口没有圈的井,一棵没有树叶的老树,挂了些枯藤,陪衬出极端的萧条景象,这就想不到是繁华的首都所在了。三牌楼附近,是较为繁华的一段,街道的后面。簇拥了二三十株大柳树,一条小小的溪水,将新的都市和废墟分开来。在清凉古道上,可以听到中山北路的车马奔驰声,想不到一望之遥,是那样热闹。同时,在中山北路坐着别克小坐车的人,他也不会想到,菜圃树林那边,是一片荒凉世界。

是一个冬天,太阳黄黄的,没有风。我为花瓶子里的腊梅、天竹修整完了,曾向这清凉古道走去。鹅卵石铺着的人行古道,两边都是菜圃和浅水池塘,夹着路的是小树和短篱笆,十足的乡村风光。路上有三五个挑鲜菜的农民经过,有一阵菜香迎人。后面稍远,一个白胡老人;骑着一头灰色的小毛驴,得得而来,驴颈子上一串兜铃响着。他们过去了,又一切归于岑寂。向南行,到了一丛落了叶的小树林旁,在路边有二三户农家的矮矮的房屋,半掩了门。有个老太婆,坐在屋檐下晒太阳。我想,这是南京的奇迹呵!走过这户,是土山横断了去路,裂口上有个没顶的城门洞的遗址。山岩上有块石碑,大书三个楷书字:“虎踞关”。石碑下有两棵高与人齐的小树,是这里唯一的点缀。我站在这里,真有点怔怔然了。

④在明人的笔记上,常看到“虎踞关”这个名字,似乎是当年南都一个南北通衢的锁钥。可以料想当年到这里行人车马的拥挤,也可以遥思到两旁商店的繁华,于今却是被人遗忘的一个角落了。南京另一角落的景象,实在是不能估计的血和泪,而六朝金粉就往往把这血泪冲淡了。

⑤回到开首那儿句话,东亚大都市,有许多处要被毁灭,这次在抗战时期,南京遭受日寇的侵占与洗劫,也不知昔日繁华的南京,又有哪几条大街,变成清凉古道了。

(原载1945年月1月23日重庆《新民报》)

1.本文题目是“清凉古道”,简要说明作者这样命题的用意。

2.本文第3段画线部分写景,请赏析其表达特色。

3.本文处处对比映衬,说说都有哪些描写构成对比映衬的关系。

4.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想要抒发什么样的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山顶千门次第开。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

(2) 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

(3)             ,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王实甫《西厢记》)

(4)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诗经·邶风·击鼓》)

(5)                 ,则芥为之舟。         (庄子《逍遥游》)

(6)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            。(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7) 长太息以掩涕兮,                     (屈原《离骚》)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京口月夕书怀

林景熙

山风吹酒醒,秋入夜灯凉。

万事已华发,百年多异乡。

远城江气白,高树月痕苍。

忽忆凭楼处,淮天雁叫霜。

【注】诗人家在温州平阳,本诗是他旅居镇江之作。

(1) 请简要分析首联的作用。

(2) 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诗人“书怀”的内容。

(3) 请简要赏析尾联“忽忆凭楼处,淮天雁叫霜”。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

周君墓志铭

归有光

君以嘉靖某年月日卒。先是其子诗试礼部下第还。会大司成奏言“监学法久坏天下士云会京师一旦不为有司所录往往去居家自便;六馆几空,非所以为太平之观。乞下所在长吏敦遣至京,修舍法以几化成之效,有不如诏者,罪之。”制曰“可。”于是诗在南雍,间岁不归,不见君之殁。

君之配先十年卒。诗与其弟谏、训、谟启攒与君合葬于县郭外小虞浦之原请铭于余泣且言曰“先人少遭闵凶孤露无依寄于吾外家。与先妣誓志自立。从里师学无所成;为农贾又不能就。已而入县书狱。诗时为童子县令见其文而爱之以是待吾先人不与他从事比。然其教子不为一切优游而已。先妣独严迫不少假。尝曰‘吾为生良苦汝宜自勉。吾见某某皆以贫贱发迹。汝能自立无忘吾言。’先妣寻卒。先人井臼之事身自为之。前此不问也。盖不欲使儿辈与闻惧用志之分。诗所与游者年皆与先人若先人益和光如己友。盖游吾父子间者欢然无间也。念吾祖之蚤殁每祭辄潸然泪下。叹处世之难不敢少自宴逸。诗获举于乡始用自适。而诗方卒业太学待试于礼部几斗升之禄而天之降割遂至于此!自念家故微先君、先妣勤一生之力有田庐使诗兄弟得专志于学。前世以孤童自奋者不及诗远矣。而不一日养尤可痛也。愿夫子赐之铭。”按其友沈孝状云云,诗语良然。

君讳寰,字民服,年四十有九。孺人姓金氏,年三十有八。葬以甲子正月日也。呜呼!人子之痛何有穷乎

余闻君为从事时巡抚都御史尝捕人误以同姓名系南京司寇狱论死。其父老矣且无子。诉于县,君为言县令,即日上状白其冤,取其人还。其所全活类是。稽之于古,后当有兴者。是为铭。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妣独严迫不少假        贷:宽容

B诗获举于乡              比:等到

C有田庐                  俾:使

D前世以孤童自奋者        视:觉察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君之子在周君去世之前到礼部应试,落第后一直留在南雍,隔了一年也没返回家乡,没有看到父亲去世。

B周君原配早周君10年而死。周君之子与弟弟周谏、周训、周谟拾取母亲骨骸,将其与周君合葬在县城外小虞浦之原。

C周君教子宽松但周君之妻教子严厉,曾提及她自己谋生辛苦,教育子女应该自勉自立。

D周君担任从事时,巡抚都御史曾经抓捕人,误把同姓名的人关押在南京司寇狱中,被判处死刑。那人父亲向县里申诉,周君帮助了对方。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念吾祖之蚤殁,每祭,辄潸然泪下。叹处世之难,不敢少自宴逸。

(2) 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报任安书》

(3)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太史公自序》

4.从选文中,可以看出周君是个怎样的人?请作简要概括。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