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作文。 近日,某地一位老人接8岁孙女放学,在路口猛拍等红灯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作文。

近日,某地一位老人接8岁孙女放学,在路口猛拍等红灯的公交车,要求上车,司机没有开门。进站后爷爷上车,对司机大骂,同车的人劝阻老人无效,小孙女挺身而出:“爷爷是你不对,再这样你就别接我了!”然后转身对司机说:“阿姨,对不起,是我爷爷不对,我替爷爷向您道歉。”司机听后感动落泪。此事一经传开,网友纷纷热评:这小孩教得太好了,下一代都像这样何愁国不强;从小培养道德素质很重要。身教重于言传,爷爷怎么能做这样的榜样?爷爷还不如孙女明事理。

对于以上的事情,你怎么看?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8岁孙女替爷爷道歉谁该脸红? 近日,郑州一老先生拉着孙女猛拍97路公交门,要在路口上车,上车后便对车长破口大骂。但小孙女说的话让车长直掉泪:“爷爷!是你不对!车没进站不能拦门上车!你再这样以后不用来接我!阿姨对不起,是我爷爷不对。”(1月14日北京青年报) 一般情况下,孙女教训爷爷肯定会被家长或大人指责,不尊重长辈,不懂礼数的训教那是必然的。当然,大人言传身教是为了培养孩子最基本的道德观,也是为了让其从小就养成很好的行为习惯,这是家长的职责所在。然而,在某公交车上发生的一件事,让大人们都大跌眼镜,被一个8岁孙女的言行惊着了。 一个只有8岁的孙女在公交车上“教训”爷爷,为公交司机阿姨抱不平,而且言辞犀利,“你再这样以后不用来接我!”颇有领导训斥“跟班”的风采,而且还替爷爷向阿姨道歉,让司机阿姨悲喜交加,泪流满面。于情于理,大家都应该给这名8岁“女汉子”点赞。这件事似乎很小,却引出了一些列的“道德公案”,让某些大人们都汗颜。 在公交车上,曾经发生多起乘客与司机针锋相对的场面,诸如,谩骂、殴打司机,甚至抢夺司机的方向盘而导致车祸的,向司机扔卫生巾的等等案例。其实,引起这些事件的原因很小,例如,不小心坐过站责怪司机的,未到站台强行要求司机停车的,责怪司机踩急刹车的。事虽小,却是一桩桩活生生的“道德公案”。 一个只有8岁的小女孩就如此有正义感,不仅有正义感,最关键的是敢于顶撞、“教训”爷爷,还颇有“大义灭亲”的大家风范。在一般情况下,8岁小女孩都是听大人话的乖娃娃,大人说啥就是啥,遇到大人跟别人吵架时往往会躲在一边,因为害怕,甚至给吓哭。而这名小女孩却特立独行,拍案而起,当着爷爷和全车人的面开“训”:“爷爷!是你不对!车没进站不能拦门上车!你再这样以后不用来接我!阿姨对不起,是我爷爷不对。”赞!赞!赞!小小年纪,了不起。 公交车没有到指定站台,司机是不会开门上乘客的,一则,违反公司规定;二则,违反交规;三则,为了乘客和行人的安全。爷爷领着孙女要在路口上车,司机肯定不会开门,这名爷爷就和司机结上仇了,上车就开始谩骂司机,并且还要打司机,这样做既不道德,还涉嫌违法。就连小孙女都“揭竿而起”,看来,那份童贞加上单纯的正义感被爷爷的无礼“刺激”到了,可见爷爷是多么的过分。 这位小孙女的单纯和修为,加上无邪的童贞,与某些大人们的自私、无公德心、傲慢、不守道德底线相比,是不是该脸红呢。 身教重于言传 天下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出人头地,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可怜天下父母心啊!但是这些父母们有没有想过,你们是龙父,龙母吗?魏源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身教重于言教.”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父亲带着儿子去参观梵高故居,在看过那张小木床及裂了口子的皮鞋之后,儿子问父亲:“梵高不是位百万富翁吗?”父亲答:“梵高是位连妻子都没娶上的穷人。”第二年,这位父亲带儿子去丹麦,在安徒生的故居前,儿子又困惑地问:“爸爸,安徒生不是生活在皇宫里吗?”父亲答:“安徒生是位鞋匠的儿子,他就生活在这栋阁楼里。”这位父亲是一个水手,他每年往来于大西洋各个港口,他的儿子叫伊东·布拉格,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获普利策奖的黑人记者。布拉格之所以能取得后来的成就,与父亲从小对他的教育是分不开的.布拉格后来接受访问时说:“父亲是我的第一位老师,从小他就教育我,不论什么事情都要从本质去看,是父亲的行为感染了我.”中国不也有一句谚语:“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对于“孟母三迁”,“曾子杀猪”的故事我们都很熟悉.自此,我不禁要发出感慨:前人尚且如此,今人又何待言? 有一位老教育家曾说过:“现在的社会,普遍流行着一种四&二&一综合症.那就是四个祖辈的,两个父辈的围绕着一个小太阳转.”现在的家长在孩子的身上寄托了太大的希望.经常会对孩子说:“你要怎样怎样,你不能骂人,不能打架,要好好学习.”殊不知,家长的言行早已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到了你的孩子.要知道身教重于言教啊! 家长的用心我们都能理解.但是,你若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天之骄子,你也应该严于律己.因为孩子常常会把自己的父母当作榜样.你平时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他.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你带孩子去坐公交车,遇到有老年人上车没有座位,你告诉你的孩子要给老年人让座,而你自己却坐在那里.孩子只会不情愿地按照你的要求去做,他不会记住以后也要这样做. 真心地对天下的父母们说: “当你们成为龙父龙母时,相信你的孩子也定会成龙成凤.因为身教重于言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解析】 试题分析:从孙女的角度:明辨是非;道德素质是为人之本;从爷爷的角度:言传更要身教;切实做好榜样;等。从公交司机的角度:遵守规矩;宽容待人等。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文字中划线部分的词语有两处使用不当,请找出来并改正,使修改后的这段文字语意连贯,衔接自然。

两个同龄的年轻人同时受雇于一家店铺,并且拿同样的薪水。可是叫阿诺德的小伙子青云直上,而那个叫布鲁诺的却仍在原地踏步。对此,他(①)很不满意老板的不公正待遇。终于有一天他(②)到老板那儿发牢骚了。他(③)一边耐心地听着他的抱怨,一边在心里盘算着怎样向他解释清楚他(④)和阿诺德之间的差别。

 

查看答案

在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

在历史长河中,诗人们延续着“诗言志”的传统,带给我们许多脍炙人口、感人至深的作品,在诗歌中有失败的叹息,有深邃的思考,有成功的欢唱,有我们可聆听项羽“虞兮虞兮奈若何”的长叹,                     ,我们可感受李白“千里江陵一日还”的欢愉。

 

查看答案

从下面的诗句中选取两句结成一副对联,并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莫辞更坐弹一曲(白居易《琵琶行》)     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将进酒》)

沧海月明珠有泪(李商隐《锦瑟》)       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书愤》)

劝君更尽一杯酒(王维《渭城曲》)       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鹧鸪天》)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组关于“北京胡同”的文章,完成后面各题。

(一)

我是在北京的小胡同里出生并长大的。我这辈子只有头十七年是真正生活在北京的小胡同里。那以后,我就走南闯北了。可是不论我走到哪里,在梦境里,我的灵魂总萦绕着那几条小胡同转悠。

啊,胡同里从早到晚是一阕动人的交响乐。大清早就是一阵接一阵的叫卖声。挑子两头是?芹菜辣青椒,韭菜黄瓜?,碧绿的叶子上还滴着水珠。过一会儿,卖?江米小枣年糕?的车子推过来了。然后是叮叮当当的?锔盆锔碗的?最动人心弦的是街头理发师手里那把铁玩艺儿,磁啦一声就把空气荡出漾漾花纹。

北京的叫卖声最富季节性。春天是?蛤蟆骨朵儿大田螺蛳’,夏天是莲蓬和凉粉儿,秋天的炒栗子炒得香喷喷粘乎乎的,冬天?烤白薯真热火?。

我最喜欢听夜晚的叫卖声。顾客对象大概都是灯下斗纸牌的少爷小姐。夜晚叫卖的特点是徐缓,拖尾,而且当中必有段间歇——有时还挺长。像?硬面——饽饽?,中间好像还有休止符。比较干脆的是卖熏鱼的或者?算灵卦?的。最喜欢拉长,而且加颤音的是夜乞者:?行好的——老爷——太唉太——有那剩菜——剩饭 ——赏我点吃啵。?

另外是夜行人:有戏迷,也有醉鬼。尖声唱着?一马离了?或?苏三离了洪洞县?。这么唱也不知是为了满足一下无处发挥的表演欲呢,还是走黑道发怵,在给自己壮胆。 那时我是个穷孩子,可穷孩子也有买得起的玩具。两几个钱就能买支转个不停的小风车。去隆福寺买几个模子,黄土和起泥,就刻起泥饽饽。春天,大院的天空就成了风筝的世界。阔孩子放沙雁,穷孩子也能有秫秸糊个屁股帘儿。反正也能飞起,衬着蓝色的天空,大摇大摆。小心坎儿可乐了,好像自己也上了天。

夏天,我还常钻到东直门的芦苇塘里去捉蛤蟆,要么就在坟堆旁边逮蛐蛐——还有油葫芦。蛐蛐会咬架,油葫芦个头大,但不咬。它叫起来可优雅啦。当然,金钟更好听,却难得能抓到一只。这些,我都是养在泥罐子里,每天给一两颗毛豆,一点水就成了。

(节选自萧乾《老北京的小胡同》)

(二)

北京的胡同大都是笔直的、平坦的,而且绝大多数采取东西方向、南北平行的原则。这样的胡同布局反映了北京特殊的地理环境。

北京位于东经116°25′28″与北纬39°54′23″之间,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北是蒙古高原。北京冬季刮西北风,寒冷干燥;夏季刮东南风,燠热多雨;春季多风沙。冬至正午日照的最大角度是27°,夏至日照的最大角度是76°。日照最长日是15时1分,最短日是9时20分。

特殊的地理环境决定了北京的住宅以坐北朝南为宜。这样朝向的住宅适宜采暖通风。住宅朝向决定胡同的走向,住宅既然是坐北朝南,胡同自然以东西走向为宜,于是根据这个原则在南北干道与次干道之间开辟东西方向的胡同。以东四地区为例。这一带胡同的西口是东四北大街,是城市的干道,东口是朝阳门北小街,是城市的次干道。在这两条主要道路之间开辟胡同,从东四头条到东四十条,均为东西走向,从南向北依次排列,相互平行。 东西走向保障了住宅的朝向,南北平行则保障了每一所住宅都可以均匀地得到阳光的照射。 如果干道之间,或者干道与次干道之间距离过大,不便于居民出行,则开拓一条南北方向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与主干道或者次干道之间,依然按照东西方向的原则构筑胡同。

(节选自王彬《北京微观地理笔记》)

(三)

北京城像一块大豆腐,四方四正。城里有大街,有胡同。大街、胡同都是正南正北,正东正西。北京人的方位意识极强。过去拉洋车的,逢转弯处都高叫一声?东去!??西去!?以防碰着行人。这是外地少有的。大街、胡同,把北京切成一个又一个方块。这种方正不但影响了北京人的生活,也影响了北京人的思想。

胡同有的很宽阔,如东总布胡同、铁狮子胡同。有些胡同很小,如耳朵眼胡同。北京到底有多少胡同?北京人说: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没名的胡同数不清。通常提起?胡同?,多指的是小胡同。

胡同是贯通大街的网络。它距离闹市很近,打个酱油,约二斤鸡蛋什么的,很方便,但又似很远。这里没有车水马龙,总是安安静静的。偶尔有剃头挑子的?唤头?(像一个大镊子,用铁棒从当中擦过,便发出噌的一声)、磨剪子磨刀的?惊闺?(十几个铁片穿成一串,摇动作声)、算命的盲人(现在早没有了)吹的短笛的声音。这些声音不但不显得喧闹,倒

显得胡同里更加安静了。

胡同和四合院是一体。胡同两边是若干四合院连接起来的。胡同、四合院,是北京市民的居住方式,也是北京市民的文化形态。我们通常说北京的市民文化,就是指的胡同文化。 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住在胡同里的居民大都安土重迁,不大愿意搬家。有在一个胡同里一住住几十年的,甚至有住了几辈子的。胡同里的房屋大都很旧了,?地根儿?房子就不太好,旧房檩,断砖墙。下雨天常是外面大下,屋里小下。一到下大雨,总可以听到房塌的声音,那是胡同里的房子。但是他们舍不得“挪窝儿”,——?“破家值万贯”。

四合院是一个盒子。北京人理想的住家是“独门独院”。北京人也很讲究“处街坊”。“远亲不如近邻”。“街坊里道”的,谁家有点事,婚丧嫁娶,都得“随”一点“份子”,道个喜或道个恼,不这样就不合“礼数”。但是平常日子,过往不多,除了有的街坊是棋友,“杀”一盘;有的是鸟友,不约而同,各晃着鸟笼,到天坛城根、玉渊潭去“会鸟”,此外,“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节选自汪曾祺《胡同文化》

1.根据文章的内容,下面分析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A《老北京的小胡同》既生动描述了北京胡同里的声音、放风筝和逮蛐蛐的情景,又全面展现了老北京小胡同的风俗人情。

B《胡同文化》告诉读者,北京人之所以选择正东正西、宽窄不一的胡同居住,是因为他们有着极强的方位意识感。

C.《北京微观地理笔记》从北京所处的经纬度、季风气候和日照角度等方面,介绍北京胡同所处地理环境的特殊性。

D同样写胡同的声音,《老北京的小胡同》表现作者对胡同的怀念之情,而《胡同文化》则用“声音”反衬胡同的安静。

E三篇文章在语言表述方面异中有同它们的相同点是,北京方言与书面语完美交融,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和感染力。

2.三篇文章都写北京胡同,但侧重点不同,请概括每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每篇内容概述不超过20字)。

3.第二篇和第三篇在写北京胡同的方向时,选择了不同的材料,这样选材的意图分别是什么? (6分)

4.不同文体的文章,在表达上都有其精彩之处。以上三篇文章你喜欢哪一篇?请举出例子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八卦研究”别亵渎了学术   刘庆传

原以为“李白是大唐第一古惑仔”会是个特例,却没想到远非如此:“司马相如骗钱,骗色,骗婚,还包二奶”、“徐霞客风流遍于足下”、“杨贵妃身高164厘米,体重69公斤”、“南京明城墙外廓是朱元璋的脸”、“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是因为婚外情”等,去年以来,各种惊世骇俗的“学术成果”接连不断。这几天又有人宣称:“李清照虽然长得漂亮也有才,但好赌,好酒,好色。”看来,很有必要对如此“学术”来一声棒喝。

人们常把追逐明星隐私、热衷名人琐事的报道记者称为“狗仔队”,称呼中充满了不屑。研究历史人物不去关心人家的成就、思想和贡献,不去关心那些尚待研究和厘清的重大问题,却对历史人物的婚恋隐私、细枝末节、吃喝拉撒兴味盎然,乐此不疲,这是一种放弃学者操守、放弃学术品格的“学术狗仔”行为。学术研究只关心“八卦”、“花边”,折射的是学者学术品位的下滑和学术趣味的低级。这样的“学术狗仔”多了,是学术界的尴尬和不幸。对于把“八卦”当学术来“钻研”的学者,人们不禁要奉劝一句中华文明源远流长,适逢社会转轨之际,需要、值得学者们去研究并解决的政治、经济、文化问题多如牛毛,研究点什么不比研究这些好?

退而求其次。也许人各有志,也许我们应该“解放思想”——接纳学者去追逐古人的“边角八卦”,不强求所有学者都去研究重大问题。即便如此,既然冠名“学术”,就该拿出个学术的样子,遵循学术的准则仅凭李白好酒、好斗、好武,就断言李白是“大唐第一古惑仔”;仅凭李清照爱打麻将就断言她是赌棍,写了26首涉酒诗就推定她是酒鬼,写了一句“今夜纱厨枕簟凉”,就认定她是色鬼;仅凭瑶姬给大禹送过“红宝书”(丹玉之书)就说大禹有婚外情,这种结论下得是否也太过武断?按这种思维,中华历史将新增多少古惑仔、赌棍、色鬼、酒鬼及婚外情?纵观“八卦学术”,“也许”、“可能”、“大概”充斥其中,“戏说”、“大话”、“恶搞”极尽其能,又哪有学术研究科学、严肃、严谨的影子?如果这类“八卦学术”也能位列学术,岂不是对学术的亵渎和辱没?

学术是社会的标杆,学者是社会的良心。学者的思想、操守和道德应该是整个社会的航向和榜样,每当社会误入低俗、浮躁的歧途,学者的呐喊和力挽狂澜是社会走出泥淖的希望。遗憾的是,一些学者非但没有树立标杆,反而一味媚俗,迎合大众对八卦隐私的“低级趣味”,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为了追逐名利,为了吸引眼球,标新立异,哗众取宠,不择手段,大肆炒作,大抖“包袱”,“八卦研究”透出的浮躁、铜臭、名利熏心,别说为正直学者所不耻,即便是普通公众,也羞于为之。这种学者越多,人们对学者的印象就越打折扣,这种“学术”影响越大,对学术的清誉破坏就越重。对于这种学者,应该视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唯有如此,才能维护学术的尊严,才能保护学者的形象,还学者和学术一个本来的面貌。

(选自2008年4月15日《扬子晚报》,有改动)

1.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A.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有很多问题需要学者们去研究并解决,因此,有人热衷于“八卦研究”也情有可原。

B.既不要求学者都去研究重大问题,也不反对学者追逐“八卦”、“花边”研究,这是一种思想解放的表现。

C.如果将只关心古人的“八卦”、“花边”的研究位列于学术,就是对学术的亵渎和辱没,有损学术的清誉。

D.这些“八卦研究”虽然冠以学术之名,但毫无意义,而且会导致政治、经济、文化等重大问题无人问津。

E.加强学者的自身修养,去除功利思想,维护学术的尊严,保护学者的形象,这才是学术研究的正确之道。

2.下列有关“八卦研究”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八卦研究”总是喜欢关注历史人物的婚恋隐私、细枝末节、吃喝拉撒等。

B.“八卦研究”是一种放弃学者操守、学术品位低下、让人不屑的低俗行为。

C.“八卦研究”中充斥着“也许”、“可能”、“大概”等词语,无视学术准则。

D.“八卦研究”为迎合大众而哗众取宠,是社会误入低俗浮躁歧途的主要根源。

3.作者认为学术和学者的本来面目应该是怎样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