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 (1)恰同学少年, ;书生意气, ...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

1)恰同学少年,              ;书生意气,           。(《沁园春·长沙》)

2蟹六跪而二螯,                        。(荀子 《劝学》)

3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苏轼《赤壁赋》)

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韩愈《师说》)

5故不积跬步,            ;不积小流,            。(荀子 《劝学》) 

 

(1)风华正茂 挥斥方遒 (2)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3)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4)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5)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海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岁暮到家

【清】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回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注释】①及辰:及时,指在年底前赶到家。②低回:这里指回答母亲问话时委婉曲折。

(1)本诗从哪两个角度来写?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本诗最重要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翻译下列句子。

(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自2009年以来,上海接连参加了两次PISA测试,均夺得全球第一。PISA是由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统筹的三年一次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的英文缩写。它主要对接近完成基础教育的15岁学生进行评估,测试他们能否掌握参与社会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PISA测试主要分为三大领域——阅读素养、数学素养及科学素养。不同于一般测试,PISA注重对考生知识面、综合分析能力、创新素养等方面的考查。

我们应该理性看待上海PISA夺冠。一方面应该看到,上海这些年来的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确取得了显著进步。通过名校带动薄弱学校,上海基础教育的整体办学质量大大提高,义务教育取得了较好的均衡发展,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创造性学习的意识与能力都有了看得见的进步,这些都表现在PISA的两度夺冠上。另一方面则应该看到,如何进一步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和精神压力,仍须做更多的努力。比如,让学生每天都有充足的睡眠时间,让学生每天都至少能运动一小时,让学生在课后和节假日不再在各种补习班中煎熬。如果上海能够做到这些,那么即便在PISA上拔不得头筹,也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孩子不是学习的机器,他们的幸福感,应该得到关注。

正因如此,我们应该对上海PISA夺冠保持一种既淡定又警醒的成熟心态。上海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正确做法和先进经验,我们应该认真学习、积极借鉴,但其不足之处,则需要引以为戒,努力改进。基础教育要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身心健康成长奠定良好基础,其中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如果本末倒置,以对分数的追逐为终极目标,必然会使孩子成为学习的机器、分数的奴隶。因此,PISA成绩应该成为一面镜子,通过与美欧等国的比较,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基础教育仍然需要破除旧观念的束缚,摆脱分数和排名的桎梏,解放孩子,让他们通过学校教育获得快乐和幸福,而非“压力山大”下的痛苦、畏惧与厌学。在这方面,上海与其他省市一样,任重而道远。

1.对上海PISA夺冠的看法,不符合作者原意的一项是

A体现上海这些年来教育改革与发展取得显著进步,办学质量大为提高。

B说明上海在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和精神压力方面的成效有目共睹。

C表明上海学生的学习方式明显改进,阅读、数学及科学素养明显提升。

D应理性看待上海PISA夺冠,既要肯定取得的成绩,又要改进诸多不足。

2.对基础教育理想状态的认识,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要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身心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B摆脱分数和排名的桎梏,不将追逐分数作为终极目标。

C减轻学习压力,让孩子通过学校教育获得快乐和幸福。

D能在PISA之类国际性的基本素养的测试中继续夺冠。

 

查看答案

阅读《赤壁赋》语段,回答小题。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选自苏轼《赤壁赋》)

1.对下面各句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苏子愀然,正襟坐,而问客曰       危:高

B知不可乎                       骤:突然,引申为轻易

C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西:向西

D.则天地不能以一瞬                曾:竟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扣舷歌之                  ②吾尝跂望矣

B.①声呜呜然                  ②今智乃反不能及

C.①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      ②郯子徒,其贤不及孔子

D.①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②于其身也,耻师焉 

3.下列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

例句:而今安在哉?

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B.客有吹洞箫者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引“月明星稀”句,是因为由眼前的明月自然引起的联想,表现曹操当年建功立业的雄心,又为后文写曹操失败伏笔,先扬后抑。

B.“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的景物描写,采用铺陈排比手法,作者描写的情景不在眼前,而是写想象,写古战场情景。

C.客人关于英雄不再、生命短暂以及理想与现实的深刻矛盾的议论,表现了一种虚无主义思想,这是苏轼借客人之口流露出自己思想的另一个方面。

D.如果从不变的角度看,则事物和人类都是无穷尽的,这表现了苏轼豁达的宇宙观和人生观,因此,他身处逆境中也能保持豁达、超脱、乐观和随缘自适的精神状态。

 

查看答案

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卞之琳,江苏海门人,曾用笔名季陵,祖籍江苏溧水,诗人、文学评论家、翻译家。他曾是徐志摩的学生,《断章》和《错误》是他不朽的代表作。

B.海子,原名查海生,中国现代诗人。他是中国20 世纪新文学史中一位全力冲击文学与生命极限的诗人,其被流传最广的诗句是“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C.郁达夫的《江南的冬景》,重点写江浙一带冬天的明朗、晴和、充满生机,体现了他的散文的美学特征。

D.柳宗元,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西)人,世称柳河东。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始得西山宴游记》是他的《永州八记》的首篇。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