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文后各题。 李处士①故居 王建 露浓烟重草萋萋,树映阑干柳...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文后各题。

李处士故居

王建

露浓烟重草萋萋,树映阑干柳拂堤。

一院落花无客醉,半窗残月有莺啼。

芳筵想像情难尽,故榭荒凉路欲迷。

风景宛然人自改,却经门外马频嘶。

【注】处士:本指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人,后亦泛指未做过官的士人。

1.“一院落花无客醉,半窗残月有莺啼”是如何写景的?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2.诗的颈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1.动静结合(以声衬静)。院落里落花满地,一弯残月斜挂窗口,黄莺啼叫。营造了一种冷清凄凉的氛围,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伤感,为下文的抒情作铺垫。 2.作者想到以前李处士在这里大摆筵席、宾主畅饮的情形,而现在故居中的亭台楼榭都荒凉不堪,走进去都有可能迷路。诗句以虚衬实,表达了物是人非之感。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写景的手法和作用。“一院落花无客醉,半窗残月有莺啼”,“落花”“残月”, 动静结合(以声衬静)。院落里落花满地,一弯残月斜挂窗口,黄莺啼叫。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写景手法”和抒情方式(直接和间接两大类,又分很多的手法)不能混淆。“写景手法”是写景的方法。抒情方式是指抒情的方法。诗词中常见的写景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借代等修辞手法。衬托(正衬、反衬)、对比、烘托(即正衬)、色彩渲染、绘形绘色、名词列锦(意象叠加)、白描等的表现手法。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动写静、以静写动)、正侧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远近结合。如本题动静结合(以声衬静)。院落里落花满地,一弯残月斜挂窗口,黄莺啼叫。 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诗歌的情感的题目,是诗歌的必考的题目之一。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此题注意考查颈联作者的情感,“芳筵想像情难尽,故榭荒凉路欲迷”,想到以前李处士在这里大摆筵席、宾主畅饮的情形,而现在故居中的亭台楼榭都荒凉不堪,走进去都有可能迷路。物是人非。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此题“芳筵想像情难尽,故榭荒凉路欲迷”,想到以前李处士在这里大摆筵席、宾主畅饮的情形,而现在故居中的亭台楼榭都荒凉不堪,走进去都有可能迷路。物是人非。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陈希亮,字公弼,其先京兆人。幼孤好学,年十六,将从师,其兄难之,使治钱息三十余万。希亮悉召取钱者,焚其券而去。业成,乃召兄子庸、谕使学,遂俱中天圣八年进士第,里人表其闾曰“三俊”。知房州,或言华阴人张元走夏州,为元昊谋臣。诏徙其族百余口于房,几察出入,饥寒且死。希亮曰:“元事虚实不可知,使诚有之,为国者终不顾家,徒坚其为贼耳。此又皆其疏属,无罪。”乃密以闻,诏释之。老幼哭希亮庭下曰:“今当还故乡,然奈何去父母乎?”遂画希亮像祠焉。迁京东转运使。潍州参军王康赴官,道博平,大猾有号“截道虎”者,殴康及其女几死,吏不敢问。希亮移捕甚急,卒流海岛;又劾吏故纵,坐免者数人。数上章请老,不允,移知凤翔。仓粟支十二年,主者以腐败为忧,岁饥,希亮发十二万石贷民。有司惧为擅发,希亮身任之。是秋大熟,以新易旧,官民皆便。于阗使者入朝,过秦州,经略使以客礼享之。使者骄甚,留月余,坏传舍什器,纵其徒入市掠饮食,民户皆昼闭。希亮闻之曰:“吾尝主契丹使得其情使者初不敢暴横皆译者教之吾痛绳以法译者惧其使不敢动矣况此小国乎?”乃使教练使持符告译者曰:“入吾境,有秋毫不如法,吾且斩若。”取军令状以还。使者至,罗拜庭下,希亮命坐两廊饮食之,护出其境,无一人哗者。希亮为人清劲寡欲,不假人以色,自王公贵人,皆严惮之。少与蜀人宋辅游,辅卒于京,母老,子端平幼,希亮养其母终身,以女妻端平,使同诸子学,卒登进士第。

节选自《宋史》

注释:于阗,古代西域王国,中国唐代安西都护府安西四镇之一。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吾尝主契丹/使得其情/使者初不敢暴横/皆译者教之/吾痛绳以法/译者惧/其使不敢动矣/

B.吾尝主契丹/使得其情/使者初不敢暴横/皆译者教之/吾痛绳以法/译者惧其使/不敢动矣/

C.吾尝主契丹使/得其情/使者初不敢暴横/皆译者教之/吾痛绳以法/译者惧其使/不敢动矣/

D吾尝主契丹使/得其情/使者初不敢暴横/皆译者教之/吾痛绳以法/译者惧/其使不敢动矣/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幼孤指小时候父亲去世,“孤”在现代汉语中指父母双亡,而古文中多指幼年丧父。

B.闾泛指门户、人家,中国古代以二十五家为一闾,“闾阎扑地”指富庶人家众多。

C.立生祠是古代民俗,百姓为活着的官员立祠奉祀,借此表达对官员的感激与崇敬之情。

D请老,指古代官吏请求退休,表示此意的词语还有“致仕”“乞骸骨”“移病”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希亮为人宽容大度。他十六岁准备拜师求学时,哥哥故意刁难,他并没有因此记恨,而是在学业完成后教导哥哥的孩子求学。

B.陈希亮敢于声张正义。王康在上任途中遇到恶霸,被殴打几乎丧命,官员们都不敢过问,而希亮不畏强暴,终将恶霸流放并惩治了官吏。

C.陈希亮勇敢承担责任。他在凤翔做官时,发生饥荒,他果断拿出十二万石粮食借给百姓,主动承担了擅自动用官粮的罪责。

D陈希亮真诚善待朋友。朋友宋辅去世,陈希亮照顾朋友年迈的母亲并为其送终,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宋辅之子。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元事虚实不可知,使诚有之,为国者终不顾家,徒坚其为贼耳。

(2)希亮为人清劲寡欲,不假人以色,自王公贵人,皆严惮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许多网络语言被大量移植到了现实生活中,不少中小学生在写作时也开始使用网络语言。诸如菜鸟(新手)、果酱(过 奖)、酱紫(这个样子)、香菇(想哭)之类的网络语言通过学生的作文进入了老师的视野。

中小学生该不该使用网络语言?教育界出现了不同的声音。 反对者认为,网络语言对汉语是一种污染,是小群体为了团体交流方便,根据自己的爱好编造的一种“语言”。赞成者认为,汉语本来就是不断变化的,坦然接受这种变化,是对汉语发展规律的尊重。

以上两种观点,你认为哪一个更合理?联系实际,阐述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某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计划在国际儿童节来临实际,举办“不离不弃 互助进步”活动,组织同学慰问孤儿院的孩子们,给他们送去一份关爱与温暖。下图是初步的活动构想框架图,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达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字。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义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简化”是有底线的,并不是所有的生活和事务都可以被简化,所以我们应该首先考虑“简化”的前提。            ,具有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对某些人来说是必需的东西,对你来说,也许就是可以省略的。            “简化”之后不能让人感到极大的不适应。我们的生活应该保持相对的稳定,争取“稳中有变”,而不是进行剧烈的、跳跃性的转变。应该从总体来评估“简化”的效果。            ,而使另外的部分变得更加复杂。否则那不是“简化”,那是变相的“复杂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