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酒 婆【注】 冯骥才 ①酒馆也分三六九等。首善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冯骥才

①酒馆也分三六九等。首善街那家小酒馆得算顶末尾的一等。不插幌子,不挂字号,屋里连座位也没有;柜台上不卖菜,单摆一缸酒。来喝酒的,都是扛活拉车卖苦力的底层人。有的手捏一块酱肠头,有的衣兜里装着一把五香花生,进门要上二三两,倚着墙角窗台独饮。逢到人挤人,便端着酒碗到门外边,靠树一站,把酒一点点倒进嘴里,这才叫过瘾解馋其乐无穷呢!

②这酒馆只卖一种酒,是山芋干造的,价钱贱,酒味大。首善街养的猫从来不丢,跑迷了路,也会循着酒味找回来。这酒不讲余味,只讲冲劲,进嘴赛镪水,非得赶紧咽,不然烧烂了舌头嘴巴牙花嗓子眼儿。可一落进肚里,马上一股劲“腾”地蹿上来,直撞脑袋,晕晕乎乎,劲头很猛。好赛大年夜里放的那种炮仗“炮打灯”,点着一炸,红灯蹿天。这酒就叫做“炮打灯”。好酒应是温厚绵长,绝不上头。但穷汉子们挣一天命,筋酸骨乏,心里憋闷,不就为了花钱不多,马上来劲,晕头涨脑地洒脱洒脱放纵放纵吗?

③要说最洒脱,还得数酒婆。天天下晌,这老婆子一准来到小酒馆,衣衫破烂,赛叫花子;头发乱,脸色黯,没人说清她嘛长相,更没人知道她姓嘛叫嘛,却都知道她是这小酒馆的头号酒鬼,尊称酒婆。她一进门,照例打怀里掏出个四四方方小布包,打开布包,里头是个报纸包,报纸有时新有时旧;打开报纸包,又是个绵纸包,好赛里头包着一个翡翠别针;再打开这绵纸包,原来只是两角钱!她拿钱撂在柜台上,老板照例把多半碗“炮打灯”递过去,她接过酒碗,举手扬脖,碗底一翻,酒便直落肚中,好赛倒进酒桶。待这婆子两脚一出门坎,就赛在地上划天书了。

④她一路东倒西歪向北去,走出一百多步远的地界,是个十字路口,车来车往,常常出事。您还甭为这婆子揪心,瞧她烂醉如泥,可每次将到路口,一准是“噔”地一下,醒过来了!竟赛常人一般,不带半点醉意,好端端地穿街而过。她天天这样,从无闪失。

⑤首善街上人家,最爱瞧酒婆这醉醺醺的几步扭——上摆下摇,左歪右斜,悠悠旋转乐陶陶,看似风摆荷叶一般;逢到雨天,雨点淋身,便赛一张慢慢旋动的大伞了……但是,为嘛酒婆一到路口就醉意全消呢?是因为“炮打灯”就这么一点劲头儿,还是酒婆有超人的能耐说醉就醉说醒就醒?

⑥酒的诀窍,还是在酒缸里。老板人奸,往酒里掺水。酒鬼们对眼睛里的世界一片模糊,对肚子里的酒却一清二楚,但谁也不肯把这层纸捅破,喝美了也就算了。

⑦老板缺德,必得报应,人近六十,没儿没女,八成要绝后。可一日,老板娘爱酸爱辣,居然有喜了!老板给佛爷叩头时,动了良心,发誓今后老实做人,诚实卖酒,再不往酒里掺水掺假了。

⑧就是这日,酒婆来到这家小酒馆,进门照例还是掏出包儿来,层层打开,花钱买酒,举手扬脖,把改假为真的“炮打灯”倒进肚里……真货就有真货色。这次酒婆还没出屋,人就转悠起来了。而且今儿她一路上摇晃得分外好看,上身左摇,下身右摇,愈转愈疾,初时赛风中的大鹏鸟,后来竟赛一个黑黑的大漩涡!首善街的人看得惊奇,也看得纳闷,不等多想,酒婆已到路口,竟然没有酒醒,破天荒头一遭转悠到大马路上,下边的惨事就甭提了……

⑨自此,酒婆在这条街上绝了迹。小酒馆里的人们却不时念叨起她来。说她才算真正够格的酒鬼。她喝酒不就菜,向例一饮而尽,不贪解馋,只求酒劲。在酒馆既不多事,也无闲话,交钱喝酒,喝完就走,从来没赊过账。真正的酒鬼,都是自得其乐,不搅和别人。

⑩老板听着,忽然想到,酒婆出事那日,不正是自己不往酒里掺假的那天吗?原来祸根竟在自己身上!他便别扭开了,心想这人间的道理真是说不清道不明了。到底骗人不对,还是诚实不对?不然为嘛几十年拿假酒骗人,却相安无事,都喝得挺美,可一旦认真起来反倒毁了?

【注】选自冯骥才《世俗奇人》。该书共收录17篇作品,每篇记述一个奇人趣事,各自独立。内容虽互不相关,但“读起来正好是天津本土的‘集体性格’”。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上摆下摇,左歪右斜,悠悠旋转乐陶陶,看似风摆荷叶一般”,作者把酒婆醉酒后的形态写得如此动人,与前文“头发乱,脸色黯”的形态形成鲜明的对比,说明喝酒能让人洒脱。

B.“老板给佛爷叩头时,动了良心,发誓今后老实做人,诚实卖酒,再不往酒里掺水掺假了。”这为后文情节发展埋下了伏笔。

C.酒婆在街上绝了迹,小酒馆里的人们不时念叨酒婆,是因为在他们的眼里,酒婆“不贪解馋”“不多事”,也“从来没赊过账”,可算得上真正的酒鬼。

D.作者在小说中塑造了酒婆、酒馆老板、首善街的其他人等一群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物形象,表达了“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深刻主题。

E.本文的结尾颇耐人寻味,在老板的别扭中,我们慢慢探寻到作者对以作假为常态的社会的揭露与嘲讽。

2小说开头的场景有何特点?场景描写有何作用?

3文中第3段画线的句子在描写人物上有何特点?写出了人物怎样的性格?

4文章末段“不然为嘛几十年拿假酒骗人,却相安无事,都喝得挺美,可一旦认真起来反倒毁了”应如何理解?联系自己对生活的认识探究一下酒婆死亡的原因。

 

(1)AD (2)场景特点:简陋,嘈杂。场景描写的作用:突出了下层人民的贫困和思想的麻木,营造出压抑的氛围,为酒婆的出场蓄势。 (3)主要是通过动作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撂”“接”“举”“扬”“翻”干净利落,一气呵成,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酒婆对酒的嗜好。 (4)①借老板的困惑表达对虚假的病态社会的揭露与嘲讽。②酒婆死亡的直接原因是醉酒出车祸,但究其深层原因,则是死于以作假为常态的冷漠社会,死于贫穷而麻木的生活。 【解析】 (1)试题分析:A.酒婆的醉态透着悲凉,作者在这里描写其醉态也不是为说明“喝酒能让人洒脱”。D.本文主题并非对生活在社会底层人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而是对虚假的病态社会的揭露与反讽。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人物形象,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解答本题,首先应根据小说的三要素把握小说的故事梗概,比如有哪些人物,主人公是谁;主要情节是什么,写了谁干什么事,体现了人物什么特点,表现了什么主旨;塑造人物形象的过程中,使用了哪些方式,是正面还是侧面,选项中如有误涉及这些方面,就应该到文中找一找,看是否有这种描写方式,以及对这些描写方式的分析是否有问题;有无环境描写,这些环境描写又什么作用。酒婆贫寒,把两角钱藏得很深,喝酒是她解脱的方式,她酒后的醉态不是洒脱,而是悲凉。小说通过一个下层人无辜死在造假的罪孽中的叙述,表现对以作假为常态的社会的揭露与嘲讽。 (2)试题分析:答特点的题目往往用一些形容词来作答。对于这个题目,要先在文章中找出场景描写部分,并分析描写的场景中都有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放在一起构成了怎样的氛围,或者是有什么样的共性。这些问题解决了,答案也就明朗了。至于作用的解读,要综合考虑两个方面,即一般景物描写的作用和作用的题的一般思路。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本题要回归到环境描写的特点和作用来进行答题。环境描写的作用有:反映(暗示)社会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揭示人物心境(展示人物心理),表现人物性格(展示人物的精神世界),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作品主题,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等。文章开头的场景是简陋嘈杂的,这种简陋嘈杂的环境营造出压抑的氛围,为酒婆的出场提供背景。 (3)试题分析:画线的句子在描写人物上有何特点,也即画线句子描写人物采用了什么方法。小说中人物描写的方法无非就是动作(包括细节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和心理描写等。画线的句子,连用了“撂”“接”“举”“扬”“翻”这几个动词,来描写酒婆喝酒时的动作,洒脱而干净利索。并通过这些动作来分析人物性格时,既要看到其外在动作的洒脱,更要看到其内心的空虚。 【考点定位】欣赏小说人物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①从小说交代的人物身份、地位、职业、技能、经历、教养、气质、品质等方面。②从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即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等方法。③从情节的发展来透视人物思想性格。④从分析环境来探究人物的命运及思想性格之所以如此的社会原因。⑤从作者的议论和评价或作品中其他人物的的评价入手。本文对酒婆的描写集中在动作上,而这些描写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酒婆对酒的嗜好。要注意语言组织的准确性。 (4)试题分析:文章末段“不然为嘛几十年拿假酒骗人,却相安无事,都喝得挺美,可一旦认真起来反倒毁了”的这句话实际上揭示了文章的主旨:对社会中“假”与“骗”的揭示与批判,对虚假的病态社会的揭露与嘲讽。酒婆死亡的原因要从表层和深层分析,主要是深层原因,即社会的原因。 【考点定位】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技巧点拨】本题共两问,一是对文章中重要句子的理解,二是探究。对于句子含义的理解,一定要关注句子的前后语境,也就是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具体分析和理解句子时,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这句是酒馆老板的困惑,解决了这个困惑,也就理解了此句。至于探究题,探究酒婆死亡的原因,既要结合人物,又要结合小说的主题,并根据现实生活多维度地思考问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氓》中                          ­­­­描写了女子回忆小时候与氓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

(2)苏轼在《赤壁赋》中                                               。慨叹“人生短暂,人很渺小”。

(3)《赤壁赋》中写清风与明月可尽情享用,无人禁止,无穷无尽的句子是:                             

(4)《离骚》中                                               。诗人直抒胸臆,表白心志,写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

(5)《离骚》中诗人以博大的胸怀,表达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切同情的语句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

过陈琳①墓

温庭筠

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此坟。

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独怜君

石麟埋没藏春草,铜雀②荒凉对暮云。

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

【注】①陈琳,建安七子,初为大将军何进主簿,曾向何进献计诛灭宦官,不被采纳;后为袁绍效力;袁绍败灭后,归附曹操,曹操不计前嫌,予以重用。②铜雀,指铜雀台,远在邺都,曹操所建。

1.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

2.前人曾评价这首诗说:“此诗吊陈琳,都用自己陈说,盖己之才与遇,有与琳相似者。”诗中哪些词句是描写自己的?二人有何相似之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罗洪先,字达夫,吉水人。父循,进士。历兵部武选郎中。会考选武职,有指挥二十余人素出刘瑾门,循罢其管事。瑾怒骂尚书王敞,敞惧,归部趣易奏。循故迟之,数日瑾败,敞乃循。循历知镇江、淮安二府,徐州兵备副使,咸有声。

洪先幼慕罗伦为人。年十五,读王守仁《传习录》,好之,欲往受业,循不可而止。乃师事同邑李中,传其学。嘉靖八年,举进士第一,授修撰,即请告归。外舅太仆抑曾直喜曰“幸吾婿成大名。”洪先曰“儒者事业有大于此者。此三年一人,安足喜也?”洪先事亲孝。父每肃客,洪先冠带行酒、拂席、授几甚恭。居二年,诏劾请告逾期者,乃赴官。寻遭父丧,苫块蔬食,不入室者三年。继遭母忧,亦如之。

十八年,简宫燎,召拜春坊左赞善。明年冬,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疏请来岁朝正后,皇太子出御文华殿,受群臣朝贺。时帝数称疾不视朝,讳言储贰临朝事,见洪先等疏,大怒曰“是料朕必不起也。”降手诏百余言切责之,遂除三人名。

洪先归,益寻求守仁学。甘淡泊,炼寒暑,跃马挽强,考图观史,自天文、地志、礼乐、典章、河渠、边塞、战阵攻守,下逮阴阳、算数,靡不精究。至人才、吏事、国计、民情,悉加意谘访。曰“苟当其任,皆吾事也。”邑田赋多宿弊,请所司均之,所司即以属。洪先精心体察,弊顿除。岁饥,移书郡邑,得粟数十石,率友人躬振给。流寇入吉安,主者失措。为画策战守,寇引去。素与顺之友。顺之应召,欲挽之出,严嵩以同乡故,拟假边才起用,皆力辞。

初,告归,仪真,同年生主事项乔为分司。有富人坐死,行万金求为地,洪先拒不听。乔微讽之,厉声曰“君不闻志士不忘在沟壑耶?”江涨,坏其室,巡抚马森欲为营之,固辞不可。隆庆初,赠光禄少卿,谧文庄。                                                       节选自《明史?罗洪先传》

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词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敞乃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项王。

B素与顺之友                 留侯张良

C初,告归,仪真,           是寡人之

D隆庆初,赠光禄少卿         而葬之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守仁是明代著名思想家,精通儒、释、道三教,并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罗洪先涉猎广泛且精心研究正是对王守仁为学的继承和学习。

B“进士”指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殿试的人。明清科举考试分三级进行,其中殿试一般每三年进行一次,文中“三年一人”即可印证。

C守丧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是一种孝顺的行为,明清时期官员的父母死去,官员必须停职守制,守丧期一般为三年,“苫块蔬食,不入室者三年”即守丧之礼。

D文中多有表示官员授职升迁的词,如“授修撰”中的“授”,“召拜春坊左赞善”中的“拜”,“除三人名”中的“除”等,是表示授予官职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罗洪先志向远大。他幼年仰慕罗伦的为人,后又想拜王守仁为师,因父亲没有同意才罢休他认为考中进士并不值得炫耀,认为儒学之士的事业应该更大。

B罗洪先犯言敢谏。皇帝常常称病不上朝,罗洪先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在皇帝非常忌讳太子临朝时,依然敢于上疏请求皇帝让位,让太子接受群臣朝贺。

C罗洪先心忧国民。他留心察访人才、吏事、国计、民情,发现田赋弊端,请求均衡处理并使积弊消除流寇侵入吉安,他献策战守并使盗贼退兵离去。

D罗洪先正直淡泊。他拒不同意犯罪富人拿钱请求免死的行为因江水上涨,屋子被毁,他坚决推辞巡抚马森为其营造房屋的好意。

4.翻译下列句子

(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3)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查看答案

请以“倾听”为题,写一篇内容具体的记叙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少于800字,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面是某中学国庆七日游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