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玉 米 刘国芳 老头是市长的父亲,但在花园小区,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刘国芳

老头是市长的父亲,但在花园小区,没有一个人知道老头是市长的父亲。花园小区的住户,都是有身份或者说有钱的人,只有老头和他们格格不入。老头穿一身青布褂子,两只裤脚一只高一只低,脚上穿一双解放鞋。老头住进来好几天了,保安仍不认识他。有时候见老头从外面进来,保安总要大声说:“你进来做什么?”

老头说:“我住这里。”

保安说:“你住这里?”

老头说:“A区B栋303。”

保安不相信老头住这里,但老头说的那么具体,保安只好挥挥手,让老头进去。

小区里很多人看见老头进去,他们的脸色很不好看,等老头走远了,都说:“我们这儿怎么会住进这样一个乡下老头呢?”

老头不管别人说什么,进进出出自在得很。有时候,他会笑一笑,看着小区里的住户或者说看着那些邻居打招呼。但老头自作多情,那些邻居面无表情,根本不理睬他。老头也不恼,只笑着跟自己说:“这城里人脸上怎么都像打了石膏一样?”

这后来的一天,老头闲不住了,老头自告奋勇在小区里扫地。小区本来请了清洁工,但那人懒,一天只在早上扫一次,其余时间便见不到他的人。那时候正是秋天,满地落叶,老头就拿一把扫把,提一只撮箕,扫地上的落叶。小区的人见老人满小区扫地,忽然就明白了,他们说:“原来这老头是扫地的。”

小区有一个角落,大概有两三亩大。这儿也栽了草,但因为偏僻,没人精心管理,草长得稀稀拉拉。有一天,老头在这儿侍弄起来。开始,小区的人不知老头做什么,以为老头在栽草。过了几天,看见老头把地全翻了,才知道老头要栽东西。保安当然不会坐视不管。保安有一天拿着警棍走过来了,他们凶着老头说:“你在这儿做什么?”

老头说:“看这块地闲着,想种些庄稼。”

保安就“咦”一声,大声凶着说:“你以为这儿是你乡下呀?”

老头说:“这地闲着不是浪费吗,种些庄稼多好。”

几个保安不再跟老头啰唆了,推走他,一直往小区外面推。保安仍没把这个老头当小区里的人,所以往外推他。老头看着要把自己推出小区了,便大声凶着保安说:“你推我去哪儿嘛?老子住这里呢。”

保安这才住手。

老头后来继续挖着那块地,保安也时常过来干涉,但并不奏效。老头倔得很,把他赶走了,他过了一会又来了。小区的人后来都知道老头要在那儿种庄稼,他们看着老头,总摇头,还说:“典型的一个农民,走哪儿都忘不了种地。”老头随人家怎么说,把地挖好了,竟种上了玉米。老头应该是种田的好手,几个月过去,那块地的玉米竟青青翠翠好看得很。小区的人大多没见过玉米,有时候,他们会走过来,很有兴趣地欣赏着。

这天深夜,有一个贼翻墙进来,然后潜进一户人家想偷东西。正要偷时,被发现了。贼跳窗跑了出去,然后往玉米地里跑。刚好保安往玉米地边走过,保安当即把蹿进玉米地的贼捉住了。这个小偷一看就是个乡下人,保安打了他两警棍,然后让人去喊老头来。看见老头来了后,保安说:“这个小偷一看就是一个乡下人,他是不是和你一起的?”

老头很生气,老头说:“他和你是一起的差不多。”

保安说:“我现在才知道你为什么要在这儿栽玉米,原来是为了你们偷东西好藏身。”

另一个保安甚至用警棍指着老头说:“你们肯定是一伙的,一伙乡下人合伙在城里偷东西。”

老头暴怒起来,老头说:“放你妈的狗屁,你他妈的才是贼。”

一个保安举着警棍打过来,还说:“看你一副贼相,还嘴硬。”

这句话极大地伤害了老头,老头半晌说不出话来。后来老头说话了,老头说:“我是贼相,好,我让你们知道我是不是贼相。”老头说着,从身上拿出手机来。十分小巧的手机,很精致。老头迅速拨了个号,然后说:“你过来一下。”

毫无疑问,老头给他当市长的儿子打了一个电话。

大概十几分钟后,市长就坐着车来了,市长一见老头就喊道:“爸,出什么事了?”

门口围满了人,有人认得市长,这人叫了起来:“这不是李市长吗?”

一伙人鸦雀无声。

不一会,物业经理和开发商都来了。开发商一个劲地道歉,还跟老头说:“我们立即把那几个保安辞了。”

老头说:“那倒不必,我只是想让他们知道,我不是一副贼相。”

这事过后,老头还是原来那个老头,老头每天拿着扫把撮箕出来扫地。见了人,仍然笑一笑。小区的人现在都知道老头是市长的父亲,见老头笑,也忙不迭地回一个笑。

老头的玉米地还在,老头真是侍弄庄稼的能手。那片地,后来真结出了一个又一个玉米。把这些玉米收了后,老头竟一户一户地去敲人家的门。门开了,老头递过去几个玉米,然后说:“我栽的玉米,你们尝尝吧。”

小区所有的人都高兴地接过老头送来的玉米,在老头走开后,有人说道:“难怪老头的儿子会当市长,原来老头人这么好。”(选自《小小说选刊》2014年第16期)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娓娓道来,在舒缓平稳的故事叙述中展现人性百态,制造矛盾冲突,表现了作者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强烈不满。

B.小区的住户对笑着主动打招呼的老头,起初“那些邻居面无表情,根本不理睬他”,后来“见老头笑,也忙不迭地回一个笑”,可见只要以诚相待,必能温暖人心。

C.小说善于在对比中彰显人性,通过对比,不仅将人物的趋炎附势、以貌取人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也暗含对这些人以貌取人、善于见风使舵的讽刺与批评。

D.保安等人先入为主、以貌取人,但不让老头随便种庄稼体现了尽职尽责的职业精神。

E.老头面对保安的污蔑,迫不得已只能把当市长的儿子叫来,这是对自身尊严的维护,采取的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做法。

2)小说中老头的性格鲜明,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请简要分析“玉米”在小说中的作用。

4)小说故事简单,但意蕴丰富,作者以犀利冷峻的文笔解剖人性,拷问人生,请从人物形象、主题两个方面略做探究。

 

(1)选C得3分,选E得2分,选A得1分,选B.D不得分。 (2)答案:①低调内敛,如虽为市长父亲,但从不张扬和显摆;②待人热情,如笑对邻居,主动打招呼等;③有责任感,如主动打扫小区卫生;④纯朴厚道,如为保安求情等。(答出3点,即给满分,每点2分) (3)答案:①情节构成的重要因素。玉米地给小偷以藏身之地,导致保安认为老头与小偷是同伙,才引出后面的故事,不断推动情节发展。②更加突出了人物形象。种玉米写出了老头的倔强,送玉米反映了老头的善良宽容。③象征了老头的为人。玉米被认为是粗粮,它也象征了老头朴实为人的品行。(每点2分) (4)、答案:①人物形象方面:小说塑造了保安、邻居、物管等一批人物,但他们都以貌取人,冷漠自私,趋炎附势,见风使舵。虽为群像,但性格鲜明,显示出人性中的弱点,照射出了世间百态,引发读者思考。②主题方面:一方面小说通过老头的形象表达了对纯朴厚道的品德、看重人格尊严的人的赞美;另一方面又表达了对人性阴暗面的批判:小区里,不管什么样的人,诸如保安、开发商等,对别人的作为可以轻率地批评,冷漠地对待,但是只要一遇到强权,立刻就显示出软弱的本性,可怕的不仅仅是个别人、个别事,而且还有集体的无意识。小说直指人生现实,振聋发聩。 【解析】 (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A项,“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强烈不满”,言过其实,小说直指人性弱点,讽刺不尊重人格、以貌取人、怯于强权等劣根性,但谈不上“现实问题”,也谈不上“强烈不满”。B项,背离小说主旨,小区的住户是因为知道了老头的儿子是市长才亲近老头的。D项,“尽职尽责的职业精神”不准确,保安身上集中体现了人性中的某些劣根性,不让老头随便种庄稼是先入为主、歧视偏见下的偏激做法。E项,“采取的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做法”不准确,老头叫儿子来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身份。所以选CE。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在小说阅读命题中,多项选择题的设置往往有一些陷阱,分析时,一定要在整体感知小说内容,把握文章主旨及作者的写作意图的基础上,从内容、形象、表现手法、语言等角度来仔细分析选项是否正确。例如,看似合理的前因后果,实际上是断章取义,只有通读全文,才能看出其破绽。还有的在人物形象、情节、叙述角度等方面设置一些令考生容易判断失误的题目,解答此类题,要根据作者的写作意图分析判断。例如选项A犯了言过其实的错误,选项B犯了背离文章主旨的错误,选项D属于对人物性格的理解错误,选项E曲解了人物的性格。 (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例如,老头虽为市长的父亲,在平时遭到人们的冷眼时,从来都没有说出自己的身份,可见他的低调和内敛。以此类推即可。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人物形象的分析:首先,可以从作者对人物的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方面入手,了解人物的语言、外貌、行动、心理等。每一神态、动作或语言的描写要与所表现出的优秀的品质一一对应,不能张冠李戴。其次,揣摩人物形象,分析人物描写中揭示的内涵,即个性特征及形象的意义。再次,体悟作者的创作意图,从作者所揭示的作品主题和情感倾向中去分析人物。例如本题便可从文本中找到与老头的言行举止等相关的描写进行分析概括即可。 (3)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物象的作用。解答此题,可结合着物象的基本作用,结合着具体语境分析作答。小说以“玉米”为标题,暗示小说的情节、形象、主题都和“玉米”有关,所以分析“玉米”的作用也应从这三个方面着手。如老人种玉米、送玉米,小偷藏身玉米地等情节;又如“玉米”与老人朴实的为人相一致的象征意义。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物象的作用小说引入特别主要的物象,基本作用有:①突出人物性格,揭示深化主题;②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全文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③衬托环境,或者具有象征意义。例如本题就要抓住“玉米”这一物象,从小说的情节、形象、主题和写作意图等角度分析作答。 (4)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作品个性化阅读的能力。从题干可知答题的角度,“人物形象、主题”但还需要注意题目中的“解剖人性,拷问人生”的提示,即本题要从人物形象和主题两个方面去分析小说是怎样解剖人性和拷问人生的。如主题方面,有正反两个方面,正面是对人性中美好品德的歌颂,反面是对人性弱点的批判,要侧重分析反面。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技巧点拨】解答此类探究题,应建立在对事理的尊重,对规律的肯定的前提下。文本往往是客观事实的浓缩,它表现了对客观规律的认知,之所以要探究,是因为对事实规律的认知可能有不全面、不科学的地方,有时需要从不同角度作辩证的认知。依据原文思路,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熟悉作者的情感态度,这是答好探究题的第一步。这就要求我们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性和抒情性语句,把握住这些,就能很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小说来讲,因为人物形象的把握,作者对作品中人物倾注的情感的褒贬,是理解好人物形象和主题的基础。所以要搞清作者写了一个什么事,通过这个事体现了作品中人物的什么性格,表现了什么主题。例如本文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可抓住保安、邻居、物管等一批人物的以貌取人,冷漠自私,趋炎附势,见风使舵等群像进行探究作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

明清诗论中对王维“名大家”的特殊定位不仅是介乎“大家”和“名家”之间的调和性观点,更是王维诗歌的独特成就在传统诗学批评标准之下的特殊境遇之写照。

中国历代诗学在评定一流大诗人的具体标准上存在着一些细微差异,但基本要求一致,即人格高尚、才大力雄、超越时代、泽被后世。其中,道德标准是成为伟大作家的首要条件,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伟大”不仅取决于文学艺术作品本身所表现出的审美价值和思想意义,还取决于作家本人在为人行事方面的崇高和磊落。杜甫得到“诗圣”的桂冠和普遍的尊奉主要就出于这种观念,所谓“论诗者观其大节而已”。同样,王维被主流诗学排除在“大家”之外的首要原因也就是其气节人格不够符合儒家正统思想。王维笃信佛教,不是“醇儒”,所谓“耽禅味而忘诗教,此《三百篇》之罪人矣”。“陷贼”事件又于大节有亏,宋人对王维的指摘就是典型论调。而王维的拥护者为了提升王维的地位,首先做的就是强化王维诗歌的伦理道德色彩。如推尊王维为唐诗正宗的赵殿成在《王右丞诗笺注·序》中努力为王维“陷贼”事件辩护,强调王维的立身大节以及其诗中“有得于古者诗教之旨”和“温柔敦厚”的一面,都是为了确立王维一流“大家”的诗歌地位。

兼容并蓄,富于学力,气骨沉雄,也是取得“大家”资格的必备条件。这从宋人以杜甫的“集大成” 作为“入圣”的重要条件亦可见出,明代诗学的“格调派”也是以此推尊李、杜为“大家”。王维之所以“大家不足”,主要是其诗歌表现出的自然情韵与主流诗学倡导的学养和骨力之间的差距。由于重学力格调,轻自然情韵的思 想在诗学传统中长期居于主导地位,代表王维诗歌艺术特色的山水短章向来被视为诗歌正统之外的“一偏”,以至于清初王士祯为了抬高王维的地位,也要强调王维诗歌中的“沉着痛快”。

清中叶以后,以翁方纲“肌理说”为代表的崇尚学力的“宗宋派”更是逐渐占据上风,对唐诗质实的一面的重视远胜于对其情韵的关注。在这种诗学背景下,王维显然是难以位列“大家”的,即使有王士祯倡导“神韵说”而独尊王维,仍无力颠覆诗学传统中的“大家”观念。在这里,王士祯明确指出以杜甫、苏轼为代表的“长江大河”是“大家”之境,以谢朓、何逊、王维、孟浩然、韦应物为代表的“澄泽灵沼”之境是“名家”之境。然而,论者也普遍感到,与诸“名家”相比,王维有不少接近于“大家”标准的地方,因此,仅以“名家”目之似不太切当:一方面“唐人诸体诗都臻工妙者,惟王摩诘一人”;另一方面,王维在“学问”“才力”方面都超出侪辈。(有删改)

1.下列对“大家”这一概念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家”必须符合传统诗学批评的标准,这些标准的基本要求历代没有变化。

B.成为“大家”的首要条件是道德标准要高,即人格的高尚。

C.成为“大家”不仅要在为人行事方面崇高和磊落,更主要的还是要有优秀的文学作品。

D.兼容并蓄,富于学历,气骨沉雄,也是取得“大家”资格的必备条件。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王维被明清诗学批评家称为“名大家”,是因为王维的文学才华介于“大家”和“名家”之间。

B.赵殿成推尊王维为唐诗正宗,并说王维诗“温柔敦厚”,都是为了确立王维一流“大家”的诗歌地位。

C.王维被认为“大家不足”,主要原因是其诗歌表现的自然情韵与主流诗学倡导的内容有区别。

D.客观地说,王维在很多方面是符合“大家”标准的,比如其“学问”“才力”等都超过了当时的许多诗人。

3.联系全文,概括王维被排除在“大家”之外的原因。

 

查看答案

把下列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①不但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

②通过了这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

③文字是一道桥梁。

④这边的桥头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头站着作者。

A.④③①②   B.④②①③  C.③②①④  D.③④②①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杨某投毒案亏得法官__________ ,终于真相大白,被告的冤情才得以昭雪。

②每个学生的性格、兴趣、特长及家庭情况等,作为班主任,他都__________

③材料费、人工费、税费等,账簿上__________ ,对方核查人员也无话可说了。

A.了如指掌    明察秋毫    一目了然

B.一目了然    了如指掌    明察秋毫

C.明察秋毫    一目了然    了如指掌

D.明察秋毫    了如指掌    一目了然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辣,我们都不陌生,很多人无辣不欢甚至吃辣上瘾。这是因为辣椒素等辣味物质刺激舌头、口腔的神经末梢时,会在大脑中形成类似灼烧的感觉,机体就反射性地出现心跳加速、唾液及汗液分泌增多等现象,__________,内啡肽又促进多巴胺的分泌,多巴胺能在短时间内令人高度兴奋,带来“辣椒素快感”,慢慢地我们吃辣就上瘾了。

A.大脑在这些兴奋性的刺激下把内啡肽释放出来

B.内啡肽因这些兴奋性的刺激而被大脑释放出来

C.这些兴奋性的刺激使大脑释放出内啡肽

D.这些兴奋性的刺激使大脑把内啡肽释放出来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要完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不但要鼓励创新、表扬先进,而且要允许试错、宽容失败,营造想改革、谋改革、善改革的浓郁氛围。

B.促进消费品工业升级,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是推进结构性改革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内需的重要举措。

C.回应社会关切。建立健全政务舆情收集、处置、研判和回应机制,加强重大政务舆情回应督办工作,开展效果评估。

D.龙煤集团和下属24万产业工人的窘境,只是目前大规模去产能动作的一个缩影;陆昊省长背负的压力与面临的信息沟壑,也是地方主政官员介入企业去产能过程的典型状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