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别里科夫性格孤僻,胆小怕事...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别里科夫性格孤僻,胆小怕事,恐惧变革,执著于他的“套子”,       ,只想做一个纯粹的现行制度的“守法良民”,最终在华连卡的笑声里走回家,走向了坟墓。

如果没有有效的监督和民主法制建设,没有对民意的敬畏,任凭领导者个人好恶,迷信个人的“一个声音喊到底”、“一把尺子量到底”,就必然导致      的人治祸害。

出生在天镇县一个贫困农村家庭的他,靠着自己吃苦能干,在组织的培养下,仕途一路顺坦。然而,大权在握后,逐渐变得       、胆大妄为,滥用职权、违纪违法,最终堕落为腐败分子。

A.独断专行 专横跋扈 一意孤行

B.独断专行 一意孤行 专横跋扈

C.一意孤行 独断专行 专横跋扈

D.一意孤行 专横跋扈 独断专行

 

C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近义词的辨析能力。“一意孤行”,不接受别人的劝告,顽固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做。“独断专行”,按个人的意思办事。行事专断,不考虑别人的意见。形容作风不民主。“专横跋扈”,专断蛮横,任意妄为,蛮不讲理。三个词都有不考虑别人的意见,办事主观蛮干之意。但“独断专行”有蛮横、霸道之意,语意较重。一般只用于掌权者;“专横跋扈”和“一意孤行”多形容缺乏民主作风,语义较轻,而且不限于当权者,一般人也可用,范围较宽。所以选C。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历年高考试题表明,在“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考点中,近义词的运用是常考点。辨析近义词的基本原则是同中求异,具体方法:从色彩方面辨析,包括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两方面;从词的意义方面辨析,包括词义的范围大小、词义的侧重点、词义的轻重、词义的具体与概括等方面;从运用上辨析,包括习惯搭配、词性和句法功能、适用的对象等。例如本题的成语可从侧重点和适用对象角度分析判断。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布鞋院士”李小文,一蓑烟雨任平生

因为一张光脚穿布鞋作报告的照片,著名遥感学家、地理学家、中科院院士、北师大教授李小文被推到聚光灯下。“布鞋院士”、“扫地僧”的称呼在网络上迅速流传开。2015年1月10日下午,噩耗传来,这名莫测高深的“扫地僧”李小文院士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68岁。

貌不惊人,神功盖世。这是很多人认为李小文像《天龙八部》里扫地僧的理由。

在北师大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教授谢云看来,李小文是国内遥感界泰斗级的专家。但第一次见面让谢云很意外。当时,为了让学院在遥感领域进一步发展,领导邀请了在中科院遥感所的李小文,“那时他才53岁,已经有那么多成果了,在我们眼里那就是偶像。”

一天,谢云下楼时,发现迎面上楼的男子穿着白衬衫黑裤子,手里拎着上世纪80年代流行的半圆形黑包,脚上是一双布鞋,“特别土,我还想这人来我们这儿有什么事,别人告诉我才知道,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李小文。”

偶像的这身装扮,让谢云很意外。他后来听同事讲,李小文第一次到学院报到,就因为这身装束,被门卫挡在了外面,以为他是来推销的农民。

李小文在中科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做所长,白天在研究所上班,晚上回北师大做课题。地遥学院晚上11点关门,李小文经常忙到很晚,每次回来都要叫值班室帮忙开门。李小文去找系主任,“咱不是要办成国际一流大学吗?你在美国时,看哪个国际一流大学晚上11点钟就把门锁了?”后来院里把钥匙分给了李小文一把,再也不影响他忙到半夜了。

李小文说:“我做课题的原则就是能够交差。”但身边师生都知道他对科研有多严谨审慎。学生胡容海说老师的“能交差”,指的可是把项目申请时下的承诺全部完成。他审阅学生的报告,勘误是逐字逐句的。学生的小组汇报做完,他说,“公式是不是再好好推一推”,抠出每一个符号的疏漏。李小文的研究论文被广泛引用,波士顿大学地理系主任Strahler教授曾评价,李小文是遥感基础研究领域最顶尖的两三位科学家之一。

李小文的快乐来自学生。有人曾问李小文喜欢带什么样的学生,李小文的观点是“有教无类”,“只要愿意跟我念书的,我都愿意带。”

他经常用古诗词解释复杂的遥感理论。谈到遥感的优势,李小文引用苏东坡《题西林壁》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讲到自己的成名作“遥感几何光学模型”,他说其实就是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一诗中的“草色遥看近却无”,春草直生,远看绿色浓郁,但站到近处看,绿色就没有那么浓密了。

李小文喜欢和学生打赌,学生们也知道,老师和自己打赌另有用意。有一次,一名学生在实验观测中发现,太阳可以从东北方向升起、西北方向落下。李小文起初认为这有悖于人们的常识,为了给学生一个发现真理的机会,他就和这个学生打赌。师生俩分头查阅资料,仔细论证。最终,学生赢了老师。他曾在博客里提到“老师合格的标准”:让学生做自己的“掘墓人”。

李小文在中国科学院做讲座的一张照片走红网络,照片里,蓄着胡须的李小文穿着黑色外套,没穿袜子的脚上蹬着一双布鞋,不经意地跷着二郎腿,低头念着发言稿。山村老人形象与院士身份形成的强烈反差,让很多人惊叹,“一派仙风道骨,完全就是古龙笔下的侠士”。“李小文”作为关键词,迅速排在了搜索引擎的第一位;他在科学网开设的博客,点击量迅速超过了400万次。媒体蜂拥而至,有时,他会在电话里赔笑,“理解一下,理解一下”;有时,他会用商量的语气说:“再等等,等这波热点过去吧。”他希望赶紧出个新闻,为自己那张被热炒的照片降降温。

一名博友说,李小文有文人的风骨,而这种风骨,就是现在学术界缺少的真性情,是学者本分的回归和做学问应有的那种心态。     

摘编自《新京报》,2015年4月29日

相关链接

①李小文1947~2015,遥感、地理学家,1985年获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地理学博士学位,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所长。摘自中国科学院学部与院士网

②汶川地震后第二天,李小文在自己的博客上“道歉”,说大家都关注汶川的灾情,“但到现在我们还出不了一幅图”。看见时任总理温家宝去灾区,在飞机上工作的照片里看的还是地图,而不是遥感出的现势图,李小文说,“我们搞遥感的,真是恨不得打个地洞钻下去,就算地震殉国算了。”摘自杨三喜《微观中国:再无“扫地僧”》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文章写的是李小文院士,却先写谢云教授的印象,目的是以谢云的意外反衬李小文的形象,使其更显与众不同,引起读者注意。

B用“扫地僧”来称呼李小文,兼有“貌不惊人”“神功盖世”两方面的考虑,文章围绕这个形象展开却又不止于此,还介绍了李小文身上的真性情。

C李小文去找系主任,希望不要在晚上11点就把地遥学院的大门锁了,既是不想麻烦值班室人员,自己出入方便以更好工作,更是希望形成学术研究之风。

D学生的小组汇报做完,李小文说“公式是不是再好好推一推”,是因为他发现公式还有较大问题,又不想直接说出来影响学生的积极性。

E山村老人形象与院士身份形成的强烈反差让李小文的照片在网络上迅速走红,原本不问世事的学者被广泛关注,连他自己也始料未及。

(2)为什么李小文被认为“神功盖世”?请结合材料简述原因。

3作为老师,李小文的教学思想和方法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材料概括分析。

(4)文中说“李小文有文人的风骨”,这种风骨在文中有哪些体现?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永远的门

邵宝健

江南古镇。普通的有一口古井的小杂院。院里住了八九户普通人家。一式古老屋,格局多年未变,可房内的现代化摆设是愈来愈见多了。

这八九户人家中,有两户的长住人口各自为一人。单身汉郑若奎和老姑娘潘雪娥。

郑若奎就住在潘雪娥隔壁。

“你早。”他向她致意。

“出去啊?”她回话,擦身而过,脚步并不为之放慢。

多少次了,只要有人有幸看到他和她在院子里相遇,听到的就是这么几句。这种简单的缺乏温情的重复,真使邻居们泄气。

潘雪娥大概过了四十了吧。苗条得有点单薄的身材,瓜子脸,肤色白皙,五官端正。衣饰素雅又不失时髦,风韵犹存。她在西街那家出售鲜花的商店工作。邻居们不清楚,这位端丽的女人为什么要独居,只知道她有权利得到爱情却确确实实没有结过婚。

郑若奎在五年前步潘雪娥之后,迁居于此。他是一家电影院的美工,据说是一个缺乏天才的工作负责而又拘谨的画师。四十五六的人,倒像个老头儿了。头发黄焦焦、乱蓬蓬的,可想而知,梳理次数极少。背有点驼了。瘦削的脸庞,瘦削的肩胛,瘦削的手。只是那双大大的眼睛,总闪烁着年轻的光,闪烁着他的渴望。

他回家的时候,常常带回来一束鲜花,玫瑰、蔷薇、海棠、腊梅,应有尽有,四季不断。他总是把鲜花插在一只蓝得透明的高脚花瓶里。

他没有串门的习惯,下班回家后,便久久地待在屋内。有时他也到井边洗衣服,洗碗,洗那只透明的蓝色的高脚花瓶。洗罢花瓶,他总是斟上明净的井水,噘着嘴,极小心地捧回到屋子里。

一道厚厚的墙把他和潘雪娥的卧室隔开。

一只陈旧的一人高的花竹书架贴紧墙壁置在床旁。这只书架的右上端,便是这只花瓶永久性的位置。

除此以外,室内或是悬挂,或是傍靠着一些中国的、外国的、别人的和他自己的画作。

从家具的布局和蒙受灰尘的程度可以看得出,这屋里缺少女人,缺少只有女人才能制造得出的那种温馨的气息。

可是,那只花瓶总是被主人拭擦得一尘不染,瓶里的水总是清清冽冽,瓶上的花总是鲜艳的、盛开着的。

同院的邻居们,曾是那么热切地盼望着,他捧回来的鲜花,能够有一天在他的隔壁——潘雪娥的房里出现。当然,这个奇迹就从来没有出现过。

于是,人们自然对郑若奎产生深深的遗憾和绵绵的同情。

秋季的一个雨蒙蒙的清晨。

郑若奎撑着伞依旧向她致意:“早。”

潘雪娥撑着伞依旧回答他:“出去啊?”傍晚,雨止了,她下班回来了,却不见他回家来。

即刻有消息传来:郑若奎在单位的工作室作画时,心脏脉搏异常,猝然倒地,刚送进医院,就永远地睡去了。

这普通的院子里就有了哭泣。

那位潘雪娥没有哭。眼睛委实是红红的。

花圈。一只又一只。那只大大的缀满各式鲜花的没有挽联的花圈,是她献给他的。

这个普通的院子里,一下子少了一个普通的生活里没有爱情的单身汉,真是莫大的缺憾。

没几天,潘雪娥搬走了,走得匆忙又突然。

人们在整理画师的遗物的时候,不得不表示惊讶了。他的屋子里尽管灰蒙蒙的,但花瓶却像不久前被人拭擦过似的,明晃晃,蓝晶晶,并且,那瓶里的一束白菊花,没有枯萎。

当搬开那只老式竹书架的时候,在场者的眼睛都瞪圆了。

门!墙上分明有一扇紫红色的精巧的门,门拉手是黄铜的。

人们的心悬了起来又沉了下去,原来如此!邻居们闹闹嚷嚷起来。几天前对这位单身汉的哀情和敬意,顿时化为乌有。变成了一种不能言状的甚至不能言明的愤懑。

不过,当有人伸手想去拉开这扇门的时候,哇地喊出声来——黄铜拉手是平面的,门和门框滑如壁。

一扇画在墙上的门!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改动。)

(1)下面对这篇小说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作品的标题“永远的门”:“门”,既指画在墙上的那扇门,也可理解为人们的心灵之门;“永远”,既表现了作品的悲剧性——两位主人公最终被隔绝开来,也可理解为作者的深意所在——改造国民思想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B作品的现实意义在于: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在日渐走向现代化的今天,国民的封建意识依然存在,“尊重每一个个体”还没有最终实现,而一些“无恶意的侵犯”还在相当多的领域里产生着作用——不仅仅是爱情。

C.一只透明的蓝色花瓶,在作品中反复出现多次,与沉闷、凝滞的冷漠情调形成很大反差,它既象征着主人公纯洁、高尚的情感,也包孕了两个孤寂的人企望相通的微妙心意。

D.作品中的两位主人公,一位是普通的花店店员,一位是“缺乏才华”的影院美工。作者之所以做这样的设计,意在表明地位卑微者也有爱的权利。通过与院内人们的对比,表现了作者把同情倾向小人物命运的创作观。

E作者最后写人们为画师整理遗物时,发现那花瓶被人擦拭过,瓶中的菊花依然盛开。我们从作品中不难得出结论:这一切无疑是潘姓女子迟到的表白。作品结局这种潜在的圆满,寄寓了作者对笔下人物的祝福。

(2)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小说开篇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

(3)小说中的人物郑若奎去世后,作品写道:“这个普通的院子里,一下子少了一个普通的生活里没有爱情的单身汉,真是莫大的缺憾。”这里的“莫大的缺憾”是针对什么而言的?

(4)纵观全文,推动这篇小说情节发展的线索是什么?请结合作品对这条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简要说明。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                              ?”两句表达了人生在世,顺从内心的心愿,才是最好的选择。

(2)王勃《滕王阁序》一文写景被奉为经典,尤其是“                         。”两句,将秋日山水之色彩和特征表现的淋漓尽致。

(3)李密的《陈情表》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命途多舛、孤苦无依的悲凉人物,文中形象的描写其孤独的处境,被后世奉为经典的句子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

野泊对月有感①

周莘

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②病客情。

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

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

欲问行朝③旧消息,眼中盗贼尚纵横。

本诗约作于北宋灭亡、南宋初建之际。逋逃,此处意为逃避战乱。行朝,指朝廷迁移不定。

1.诗的颔联是怎样描写“野泊”所见之景的?请简要分析。

2.诗的最后两联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

娄机,字彦发,嘉兴人。乾道二年进士,授盐官尉。丁母忧,服除,调含山主簿。郡委治铜城圩八十有四,役夫三千有奇,设庐以处之,器用材植,一出于官,民乐劝趋,两旬告毕。遭外艰免丧为江东提举司干办公事易淮东已而复旧改知西安县巨室买地为茔域发地遇石复索元价。机曰:“设得金,将谁归?”迁宗正寺主簿,请宽恤淮、浙被旱州县。

时皇太子始就外傅,遴选学官,以机兼资善堂小学教授。机日陈正言正道,又以累朝事亲、修身、治国、爱民四事,手书以献,太子置之坐,朝夕观省。随事开明,多所裨益。都城大火,机应诏上封事,力言朝臣务为奉承,不能出己见以裨国论;外臣不称职,至苛刻以困民财;将帅偏裨务为交结,而不知训阅以强军律。时年七十,丐闲,不许。

迁右正言兼侍讲,首论广蓄人才,乞诏侍从、台谏、学士、待制、三牙管军各举将帅边郡一二人,召问甄拔,优养以备缓急。召为吏部侍郎兼太子左庶子,言:“至公始可以服天下,权臣以私意横生,败国殄民,今当行以至公。”又言:“两淮招集敢勇,不难于招而难于处。若非绳以纪律,课其勤惰,必为后害。”仍请检校权臣、内侍等没入家赀,专为养兵之助。

迁礼部尚书兼给事中,进参知政事。当干戈甫定,信使往来之始,疮痍方深,敝蠹纷然,机弥缝裨赞甚多。嘉定二年八月,行皇太子册命,机摄中书令读册。数上章告老,帝不许,皇太子遣官属勉留之。卒,赠金紫光禄大夫,加赠特进。

机初登第,其父寿戒之曰:“得官诚可喜,然为官正自未易尔!”机抚其弟模、栋,卒为善士。居乡以诚接物,是非枉直判于语下,不为后言,人惮而服之。称奖人才,不遗寸长,访问贤能,疏列姓名及其可用之实,以备采取,其所荐进,亦不欲人之知也。机深于书学,尺牍人多藏云。节选自《宋史•娄机传》

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遭外艰免丧为江东提举司干办公事易淮东已而复旧改知西安县巨室买地为茔域发地遇石复索元价

B遭外艰免丧为江东提举司干办公事易淮东已而复旧改知西安县巨室买地为茔域发地遇石复索元价

C遭外艰免丧为江东提举司干办公事易淮东已而复旧改知西安县巨室买地为茔域发地遇石复索元价

D遭外艰免丧为江东提举司干办公事易淮东已而复旧改知西安县巨室买地为茔域发地遇石复索元价

2.下列对文中加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丁母忧,指遭到母亲的丧事。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其间不得行婚嫁之事,不预吉庆之典,任官者须离职,称“丁忧”。源于汉代。

B丐,求。丐闲,文中是指请求辞官归家。类似的提法还有“乞休”“乞骸骨”“下车伊始”

C古代有些朝代崇右,以右为上,为贵,为高。《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因蔺相如“位在廉颇之右”,廉颇对此心有不甘,宣称要羞辱蔺相如。

D.第,指科举考试录取列榜的甲乙次第。通过殿试者称为进士,进士一甲称“进士及第”,二甲称“进士出身”,三甲称“同进士出身”,登第即指进士及第。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娄机为政有方,体恤民情。他治理铜城堤岸时,为民工置建房屋,提供工具;升为宗正寺主簿,他请求朝廷抚恤淮、浙两路遭旱灾的州县。

B娄机重视人才,富有远见。他提出广泛储备人才,请求下诏从侍从、台谏、学士等分别选拔可担任边州将帅的一二人,以行危急之事。

C娄机为人正直,关心国事。做皇太子老师时,他向皇太子陈说正直道理,并上密奏陈述将帅专权,对军纪管理松懈,不训练检阅军队。

D娄机深受皇帝重视,多次请求告老还乡,皇帝都没有允许。娄机去世后,被追封金紫光禄大夫,加赠特进。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机日陈正言正道,又以累朝事亲、修身、治国、爱民四事,手书以献

(2)称奖人才,不遗寸长,访问贤能,疏列姓名及其可用之实,以备采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