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文后各题。 江上 王安石 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文后各题。

江上

王安石

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1.“晚云含雨却低徊”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2.这首诗歌于寻常的景物描写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请简要分析。

 

1.拟人。“低徊”本来是指人的徘徊沉思,这里用来表现含雨的暮云低垂而缓慢移动的情形,静中有动,情趣横生。 2.在孤云低垂、青山缭绕、无路可行之际,却忽然看见远处忽隐忽现的帆船驶来,这告诉人们:山重水复之际,往往也是柳暗花明之时;困难与黑暗中往往蕴含着希望和光明。 【解析】 1. 试题分析:考查学生分析作品中重要句子的艺术手法的能力.该类题型的答题模式为:艺术手法+表达效果+抒发的情感。“晚云含雨却低徊”显然是拟人手法。“低徊”本来是指人的徘徊沉思,这里用来表现含雨的暮云低垂而缓慢移动的情形,静中有动,情趣横生。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首先应了解诗歌的表现手法主要有哪些。主要的表现手法有: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咏物诗;托物寓理,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般是哲理诗。描写手法主要有:(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反衬又有动静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声寂衬,如“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等。(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如“野花留宝靥,碧草见罗裙”。(3)对比。(4)白描。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四野无闲田,农夫皆饿死”。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1)比兴。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2)比喻。(3)拟人。(4)夸张。(5)双关。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6)用典。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思想情感的能力。反抗阴暗,便能开通千帆竞渡的视境,这就是诗人借山光水色的变化所体验到的某种人生哲学或政治哲学。因此,此诗是以富有辨证法的思理取胜。这种思理是积极的,人们读到南宋诗人陆游的《游山西村》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名句,可能也会联想到它。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对于此类题目,首先应注意审题,从题干中明确答题的方向以及涉及的范围;然后要掌握思考的角度,体悟情感一般从如下几方面入手,一是诗歌的标题,标题可以提示情感、事件、题材,而这些内容都与诗歌情感有关;二是作者、朝代、注释;三是要把握情语,即显性的情感词;四是要把握诗歌中意象的特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盖方泌,字季源,山东蒲台人。嘉庆初,以拔贡就职州判,发陕西,署汉阴通判、石泉知县。三年,署商州州同。治州东百里曰龙驹寨,寨之东为河南,南出武关为湖北。路四通,多林莽山径,易凭匿。时川、楚教匪屡由武关入陕西。方泌始至,民吏扫地赤立①,贼酋张汉潮拥众至,罝药面中,诱贼劫食,多死,遂西走,大军乘之,汉潮由是不振。方泌集众谋曰:“贼虽去,必复来。若等逃亦死,守不得耕种亦死。我文官无兵,若能为吾兵,当全活尔。”众曰:“惟命。”乃筑堡聚粮户三丁抽一得三千人无丁者以财佐粮糗兵械亲教战辰集午散无废农事。

四年,贼屯山阳、镇安,将东走河南,迎击败之;又击贼于铁峪铺,贼据山上,而伏其半于沟,乃分兵翦伏,夺据东山上,数乘懈击之,贼宵遁。后贼由雒南东,方泌驰至分水岭,间道走铁洞沟出贼前伏待之,贼错愕迎战,遂败,斩首数百,乡兵名由是大振。自武关至竹林关,乡兵皆请龙驹寨。

五年,知州困于贼,方泌驰百九十里至北湾,贼惊曰:“龙驹寨兵至矣!”时贼屯州西及雒南、山阳各万余人,欲东出。方泌乡兵二万,列三大营以待。会官军至,夹攻,贼大败,几尽歼。是役枕戈寝者五十日。游击②某诬以事,解职,大吏直之,得留任。贼遂相戒无过商州。

八年,授盩厔知县,犹时时入山搜贼,又获宁陕倡乱者四十余人。境内定,捐俸赈饥,旌死节妇,河滩、马厂、盐法,皆区画久远。擢宁陕同知。仁宗召见,问商州事甚悉。擢四川顺庆知府。渠县民变,大吏属以兵。方泌曰:“此赛会人众,至各相惊疑,讹言横兴,非叛也。”捕十二人而变息。调成都,母忧归。服阕,授福建延平。寻调台湾,两署台湾道。屡谳③大狱,皆聚众汹汹,稍激则变。方泌一理喻,蔽罪如法。道光十八年,卒。

(选自《清史稿列传二百六十五》)

【注】①扫地赤立:空无所有,形容穷困之极。②游击:古代官名。③谳:审判定罪。

1.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后贼由雒南东     逸:逃跑

B.方泌乡兵二万      勒:率领

C.乡兵皆请龙驹寨    隶:奴隶 

D.境内            甫:刚刚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罝药面中 ②良入,具告沛公。

B.①亲教 ②项伯乃夜驰沛公军

C.①是役枕戈寝者五十日 ②因人之力敝之,不仁

D.①方泌一理喻 ②樊将军穷困来归丹

3.下列句子断句正确的是哪一项(    )

A乃筑堡聚粮/户三/丁抽一得三千人/无丁者以财佐粮/糗兵械/亲教之战/辰集午散/无废农事。

B乃筑堡聚粮/户三丁抽一/得三千人/无丁者以财佐粮糗兵械/亲教之战/辰集午散/无废农事。

C乃筑堡聚粮/户三/丁抽一得三千人/无丁者以财佐粮糗兵械/亲教之战/辰集午散/无废农事。

D乃筑堡聚粮/户三丁抽一/得三千人/无丁者以财佐粮/糗兵械/亲教之战/辰集午散/无废农事。

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嘉庆三年,盖方泌代理商州佐官,所辖区域四面畅通,而且有很多山林路径,便于藏匿,这给了川、楚教匪出入此地的机会。

B.当时商州老百姓非常穷困,盖方泌设计诱杀当地匪贼,并在当地集合了队伍,亲自训练,定时集散,因此没有耽误农事。

C.盖方泌多次带兵击败匪贼,其乡兵名声大振,吸引了很多人加入队伍,以至于匪贼闻声丧胆,相互告诫不要经过商州。

D.盖方泌有丰富的平乱经验,当渠县发生民变时,他清醒地做出判断,认为并非百姓叛乱,最终平息了民变。调职成都后因为母亲的担忧而回家尽孝。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文官无兵,若能为吾兵,当全活尔。

(2)游击某诬以事,解职,大吏直之,得留任。

 

查看答案

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茶之于中国,就如同红酒之于法国,啤酒之于德国,茶是中国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中的璀璨瑰宝,也是中国的一张文化名片。

茶伴随中国的历史篇章缓缓展开,中国茶史可上溯至传说中的神农尝百草,当时茶被作为一味药,治疗各种疑难杂症。到西汉时,茶已是宫廷及官宦人家的一种高雅消遣。茶兴于唐,盛于宋,唐代饮茶蔚然成风,贡茶的出现加速了茶产业的发展,全国范围内茶铺、茶馆鳞次栉比,茶产业和茶文化空前发达。陆羽撰《茶经》三卷,阐述茶之源、之具、之造、之器、之煮、之饮等林林总总,成为世界上第一部茶叶著作。到了宋代,宫廷、地方官吏、文人雅士皆尚茶、崇茶,以相聚品茗为雅,进一步推动了饮茶之风的蔓延。平民百姓也是不可一日无茶。“茶之为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无。”这是宋代王安石对茶的赞美。明清时期茶叶制作技术进一步发展,“作罢龙凤团”使散茶的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蒸青的制茶方法改为炒青。同时也推动了其他茶类的发展。茶随着历朝历代的兴盛而兴盛,繁荣而繁荣。

茶与宗教的关系历来也相当密切,不难发现,很多名优茶都与宗教有一段渊源,很多茶最早也是由僧人所种植打理。道教最早将茶作为得道成仙的重要辅助手段,视茶为长生不老的灵丹仙草。佛家也偏爱茶,认为饮茶能“破睡”,帮助坐禅修行,还能清心寡欲、养气颐神。故历来有“茶中有禅、茶禅一味”之说。杭州龙井寺产龙井茶,余杭径山寺产径山茶,庐山招贤寺产庐山云雾茶,“名山有名寺,名寺有名茶”,一点都不为过。

茶也影响了各族人民乃至外国的文化及传统。从广东人的早茶到北方人的大碗茶,到日本的日式茶道,抹茶文化及英国的英式下午茶。千年来,茶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国,与各地文化相融合,开枝散叶,浸润到生活的点点滴滴,形成了具有各国特色、形式丰富的全球茶文化。

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史,经历了历朝历代的更迭。与其同寿的茶,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记录着中国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叶嘉木承载着五千年的岁月,蕴藏了五千年的文化基因。茶,是当之无愧的中国文化名片。

“和敬清寂”是日本对唐宋时期习得的中国茶道的提炼和升华,但其中的精神已很难在中国茶人中寻得芳迹;中国千余种茶的品种、传统制茶工艺也有一大部分在历史的长河中消失殆尽。此时,急需国民更多关注茶学,研习茶文化,增进传播及教育,以保留、保护、复兴先人给予的茶文化瑰宝。

永恒的都是经典的,而要做到经典必先在当下时代成为风尚与流行。让茶在时下成为一种流行、不被淘汰,这是生存与传承的根本。如何把茶做得时尚,让更多年轻人喜爱和接受,是今日茶叶传承之路上需要面对的最棘手的问题。今天的90后、00后们将是未来二三十年茶学传播的主力军,要让他们接受茶,就一定要摘掉茶古板的帽子,给茶换上新潮的衣装。其实,中国茶的形式也并非一成不变。唐代茶就流行煮着喝,宋代流行点茶法,明清流行冲泡饮用。

(选自戎新宇《茶,一张中国文化的名片》)

1.下列关于茶的发展历程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茶的历史悠久,神农时代只是作为草药,用来治疗各种疑难杂症;西汉时期,茶已发展成宫廷及官宦人家的一种高雅消遣。

B.唐朝饮茶蔚然成风,茶已开始成为贡品,全国茶铺、茶馆林立,陆羽所撰的《茶经》更是推动了荼产业和茶文化空前发达。

C.茶盛于宋朝,上至宫廷、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均以品茗饮茶为时尚,甚至发展到“等于米盐,不可一日无”的地步。

D.明清时期,制茶技术进一步发展,茶叶的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某一种茶叶的制作技术的提高,又往往推动其他茶类的发展。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茶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披上了宗教的色彩。比如道家认为茶能延年益寿,佛家则认为茶中有禅、茶禅一味。

B.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习性,不少地方饮茶已成习惯,如广东人的早茶、北方人的大碗茶、英国的英式下午茶。

C.茶充当了民族间文化交流的使者,千百年来,中国茶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国,并在他乡生根发芽,自成一体。

D.茶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它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记录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兴衰更迭,蕴含了五千年的文明史。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茶对于中国而言意义重大,就如红酒之于法国,啤酒之于德国,茶因其蕴含的文化基因,可以说是中国的一张文化名片。

B.中国茶文化历经千年,但其和敬清寂的茶道精神在中国已日益沦落,已难寻踪影,这说明茶道文化也需要与时俱进。

C.随着时间的迁移,中国茶的不少品种以及部分传统制茶工艺消失殆尽,如何传承先人给予的茶道文化已摆在眼前。

D.如今的中国茶已面临着生存困境,要让中国茶传承得更远,就要改变茶一成不变的古板样式,给茶换上新潮衣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人认为,窗户朝南,阳光洒进房屋,明亮温暖,心情自然会舒畅;也有人认为,窗户朝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的心灵;还有人认为,两者兼得,岂不更妙?

对于以上观点,你怎么看?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依次填入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日晕”是日光通过云层中的冰晶时,经折射而形成的围绕太阳呈彩色环形的光现象。有的人则赋予了它一个诗意的别称:神光。        。晴天的雪后容易出现“神光”,其道理跟雨后出现彩后如出一辙。

A人们惊叹大自然的惊奇,内心陡起神圣之感

B它的出现让人们内心陡起神圣之感,惊叹大自然的神奇

C人们内心陡起神圣之感,惊叹大自然的惊奇

D它的出现让人们惊叹大自然的神奇,内心陡起神圣之感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叙利亚西北部地区至少有15名左右的儿童在接种麻疹疫苗后死亡,世界卫生组织发表声明,对事件表示震惊,并已派人协助调查。

B青海省在确定参加洽谈会项目时,本着符合产业发展政策为原则,以符合经济发展的企业项目为重点,立足于吸引外资,利用好外资。

C安徽省安庆市西县水田畈村在众多美丽乡村中脱颖而出,夺得了“中国十大最美乡村”荣誉称号,成为安徽省唯一获此殊荣的乡村。

D洛阳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积极开发千年帝都、中国花都等城市名片,努力建设中原经济文化示范区,城市知名度大幅提升。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