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1)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2),吾侪(3)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4)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注】(1)范滂:东汉人,曾任汝阳太守属吏,因抑制豪强,反对宦官,33岁死于狱中。其母深明大义。(2)涂潦(lǎo):泥水。(3)吾侪(chái):我们。(4)锸(chā):锹。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程氏)慨然太息        太息:长叹

B.轼武卫营            诣:到……去

C.城不沉者三          版:筑墙用的夹板

D.首起戏马台,属于城   属:归属

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活用作使动词的一项是(   )

A.闻古今成败,辄能其要

B.溢于南清河,于城下

C.轼于其上,过家不入

D.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其城

3.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苏轼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父亲苏洵对他成为文学家影响极大。

B.苏轼少有大志,决心为民除弊兴利,所以为官一任能造福一方。

C.苏轼任徐州太守时动员富民出资修筑被洪水冲坏的城墙,受到朝廷嘉奖。

D.在洪水汇于城下的危急时刻,苏轼亲率家人冒雨增筑城墙,保住了徐州城。

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2)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1.D 2.D 3.B 4.(1)你能做范滂那样的忠臣,我难道不能做范滂母亲那样的良母吗? (2)黄河水将要冲坏城墙,事情紧急了,即使是朝廷直接指挥的正规军也要暂且替我尽力护城。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D项,“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中的“属”如解释为“属于”不合语境;从前面的“起戏马台”可以推知此处的“属”应解释为“连接”。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实词理解题不完全在于考你是否记得实词意思,更主要是考你是否会利用上下文进行推测。掌握常见的理解和推断实词在文中含义的方法:第一种: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第二种: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第三种: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第四种: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第五种: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第六种: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对称词语和句子中处于对称位置的词语意思相近或相反。第七种: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比如本题中,应结合语境来理解划线字的意思。比如本题中的“属”就可以根据词语所在的小语境理解。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活用。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活用作使动词的一项”。D项,“全”,意思是“使……完整”。A项,名词作动词,意为“说出”;B项,没有活用现象;C.名词作动词,“筑庐”的意思。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常见文言词类活用:(1)名词的活用:(1)名词活用为动词:如“左右欲刃相如”(刃:杀)。(2)名词活用为使动:有“使……成为……”的意思,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3)名词活用为意动:有“把----当作---”的意思,如:“稍稍宾客其父”、“粪土当年万户侯”(4)名词活用做状语:A.表特征状态,如“一狼犬坐于前”、“常以身翼蔽沛公”。B>表态度、方式,如“吾得兄事之”。C.表工具,如“有好事者船载以入”。D.表处所,如“相如廷斥之”。E.表趋向,如“操军破,必北还”。F.表频率,如“岁赋其二”。(2)形容词的活用:①形容词活用做名词:如“斫其正,养其旁条”、“四美具,二难并”。②形容词活用做动词:如“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③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如:“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认为-----怎么样。)(4)形容词使动用法:“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使――明显);(3)动词的活用:①动词的使动用法:“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使-----来)②动词活用为名词,如“则其至又加少焉”、“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A项,对他成为文学家影响极大的应该是母亲程氏。信息在第一段。C项,“受到朝廷嘉奖”说法错误,文章只是说朝廷听从了苏轼治水护城的意见。D项“率领家人”错,文章没有提及其家人参与治水护城之事。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ACD三个选项的信息与文本有出入。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第一句中,“为”,做;“顾”,难道。第二句中,“河”,黄河;“害”,冲坏;“且”,暂且;“为”,替。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苏轼,字子瞻,是眉州眉山县人。十岁的时候,其父苏洵到外地去游学,母亲程氏则亲自教他读书,苏轼每听闻古今兴衰成败的历史,都能道出其概要。程氏读到《后汉书·范滂传》时,发出深深的慨叹,苏轼对她说:“我如果想和范滂一样为名节而不顾生死,母亲您答应吗?”程氏说:“你如果能成为范滂一样的人,我又怎会不和范滂的母亲一样深明大义呢?” (苏轼)从密州到徐州赴任,这年,洪水决堤要淹没曹村,在梁山泊上泛滥,就要溢出南清河。水汇集在城下,不停上涨不能及时流泄,城就要被冲垮了,富民们争着要逃出城避水。苏轼说:“富民们如果都出了城,就会动摇民心,那我还和谁来守城呢?只要我在,水就绝不会冲了城。”将富民们赶回城中。苏轼亲自到武卫营,将卒长呼出说:“河水将要冲进城里,事情很紧迫了,即使是禁军也要为我尽力。”卒长说:“太守尚且不逃避洪水,是我们这些小人效命于您的时候了。” 于是率领众人拿着箕畚铁锹出城,从东南方向筑起长堤,首起戏马台,一直到城门口。然而雨日夜不停地下,水势更大了,城还有六尺没有沉。苏轼住在城上,路过家门口也不进去,让官吏们分别守在各个地方,最终保全了城。又请求增调明年的夫役,在老城增建木岸,以防洪水再来。朝廷听从他的意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天鹅悠闲自在、无拘无束,它时而在水上遨游,               ——它似乎很喜欢接近人,只要它觉得我们不会伤害它。 

①时而沿着水边         ②回到有人的地方     ③时而到岸旁嬉戏 

④享受着与人相处的乐趣 ⑤时而离开它的幽居   ⑥藏身灯芯草丛中 

A.③①⑥⑤②④   

B.①④⑤⑥③② 

C.①②③⑥⑤④   

D.③②①④⑤⑥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迅速反映现实生活,高奏时代主旋律,为人民群众提供最好的精神食粮,这是文艺工作者责无旁贷的职责。

B.《爸爸去哪儿》爆红之后,各卫视纷纷上马亲子教育类节目,而当一种新的现象变成一股潮流时,就难免泥沙俱下

C.我市高开区的房价已普遍逼近每平方米5000元,不少二期工程比一年之前的一期每平方米足足涨了1000元:这种涨幅甚至让京沪粤等地的市民都叹为观止

D.有些党员干部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抛于脑后,对人民群众的困难充耳不闻,这种现状应引起高度重视。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奥斯卡金像奖设立以来,不仅对世界许多国家的电影艺术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而且反映美国电影艺术的发展进程,一直享有盛誉。

B.北京地铁公司宣布,自3月13日起,地铁1号线中午平峰时段的列车运行间隔缩短至3分钟,晚高峰列车运行间隔缩短至2分05秒。

C.关于复原米洛斯的维纳斯那两条已经丢失了的胳臂的方案至少有三种以上。

D.大家在写作文时一定要注意表达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古人用“朔”(初一)、“望”(十五)、“既望”(十六)、“晦”(月末)等名称来标识日期,如苏轼《赤壁赋》中“七月既望”,就是农历七月十六那一天。

B.“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中的“秀才”是当时荐举人员的科目之一,与明清科举称生员为秀才相同。

C.“外无期功强近之亲”,“期”和“功”都是古代丧服的名称,期服服丧一年,功服分大功和小功,大功服丧九个月,小功服丧五个月。

D.象笏是用象牙做的笏。笏是古代大臣上朝时用的手板,有事可以记在上面备忘。

 

查看答案

下列句中划线字,不是第二人称的一项是(  

A.母立于兹   B.妣抚之甚厚

C.姊在吾怀   D.久不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