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论述类文本阅读 很多人说:什么是意境?意境就是“情”“景”交融。其实这种解释应该...

论述类文本阅读

很多人说:什么是意境?意境就是“情”“景”交融。其实这种解释应该是从近代开始的。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使用的“意境”或“境界”,他的解释就是情景交融。但是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情景交融所规定的是“意象”,而不是“意境”。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任何艺术作品都要创造意象,都应该情景交融,而意境则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具有的。意境除了有意象的一般规定性之外,还有自己的特殊规定性,意境的内涵大于意象,意境的外延小于意象。那么意境的特殊规定性是什么呢?唐代刘禹锡有句话:“境生于象外。”“境”是对于在时间和空间上有限的“象”的突破,只有这种象外之“境”才能体现作为宇宙的本体和生命的“道”。

从审美活动的角度看,所谓“意境”,就是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西方古代艺术家,他们给自己提出的任务是要再现一个具体的物象,所以他们,比如古希腊雕塑家追求“美”,就把人体刻画得非常逼真、非常完美。而中国艺术家不是局限于刻画单个的人体或物体,把这个有限的对象刻画得很逼真、很完美。相反,他们追求一种“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中国园林艺术在审美上的最大特点也是有意境。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楼、台、亭、阁,它们的审美价值主要不在于这些建筑本身,而是如同王羲之《兰亭集序》所说,在于可使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有意味的世界。陶渊明有两句诗说得好:“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艺术就是要去寻找、发现、体验生活中的这种意味。有意境的作品和一般的艺术作品在这一点上的区别,就在于它不仅揭示了生活中某一个具体事物或具体事件的意味,而且超越了具体的事物和事件,从一个角度揭示了整个人生的意味。所以,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有意境,也不是任何好的艺术作品都有深远的意境。清代王夫之就比较过杜甫的诗和王维的诗。他认为杜甫诗的特点是“即物深致,无细不章”,有人写诗就怕写不逼真,杜甫则太逼真了。而王维诗则能取之象外,所以他说杜甫是“工”,王维是“妙”。

中国艺术的这种意境,它给人的美感,实际上包含了一种人生感、历史感。康德曾经说过,有一种美的东西,人们接触到它的时候,往往感到一种惆怅。意境就是如此,这是一种最高的美感。当然这不等于说西方艺术没有意境,西方艺术中也有这样的作品,例如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它不仅唱出了俄罗斯民族的苦难,而且唱出了人类共同的苦难,所以它引起了全世界听众的共鸣。

(摘编自叶朗《说意境》)

1.下列关于“意境”和“意象”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意境”的内涵解释为“情景交融”,可见从近代开始人们就把“意境”和“意象”混为一谈了。

B.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所有艺术作品都要情景交融,创造意象,因而并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能够具有意境的。

C.有意境的艺术作品跟有意象的艺术作品比较起来,在数量上总是处于劣势。

D.“道”是宇宙的本体和生命。意象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十分有限,而意境则是对有限的意象的突破,所以意境能够体现“道”。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西方古代艺术家的旨趣是要在作品中重现世界上的具体物象,所以希腊雕塑家认为把人体刻画得极其逼真、十分漂亮才是美。

B.中国古代艺术和西方古代艺术不同,中国艺术家要突破有限的对象,在“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意境中,抒发他们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

C.陶渊明的两句诗“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表明他已经认识到身处一个有意味的世界,并且正处在辨析、体验这种意味之中。

D.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之所以能够引起全世界听众的共鸣,是因为它唱出了人们对于社会和人生的深刻体验和感受。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园林的审美价值,在于让人通过它们感受到更大空间的美,所以游览者往往能够产生一种对于整个人生或历史的感受和领悟。

B.从有意境的作品和一般的艺术作品有区别这一点来看,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或具体事件往往有两种意味,而其中涉及整个人生的意味才是最美的。

C.王夫之说杜甫是“工”王维是“妙”,他显然是根据中国传统美学来评价杜甫和王维的,如果让西方艺术家来评判,结论恰恰相反。

D.康德所说的“一种惆怅”,表明他作为西方人也感觉到了一种与意象有很大不同的“美的东西”。这种东西其实就是中国人所说的“意境”。

 

1.B 2.A 3.C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B项“艺术作品都要情景交融,创造意象”和“并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能够具有意境”没有因果关系。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意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命题者常将选项的干扰点设置在一些不同的对应关系、程度、范围等上,多多熟悉误区设置的点,无疑是提高答题准确率的关键。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文中相关内容是“所以他们,比如古希腊雕塑家追求‘美’,就把人体刻画得非常逼真、非常完美”,非常完美不等于十分漂亮,而是与具体物象几乎完全吻合。删掉“古希腊”的“古”字扩大了概念范围。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阅读题干的设置常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创设情境、设问角度和命题意图。前两者是显性的,而后者是隐性的,但又是最关键的,审题时要通过分析前两者把握命题意图。信息筛选的主要依据是题干和文本。明确题干要求后,就要回到文本上来,迅速找到筛选区域,找准与试题的选项对应的原句。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C“如果让西方艺术家来评判,结论恰恰相反”推断绝对而且文中无据,属无中生有。此类题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选项按原文顺序,依次对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其中一个错误项的错误设置有隐蔽性和迷惑性,它往往在大体正确的前提下设置一些与原文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不符的内容、词语。做题时要仔细推敲,认真比对。此类题目选择肢中设错类型可分为信息错位、错解词语、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将文中未然的信息说成必然等。解题时考生应审准题干,依文索义,正确分析。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字数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马克思的大女儿燕妮曾问历史学家维特克:“你能用最简明的语言,把人类历史浓缩在一本小册子里吗?”维特克说:“只要四句德国谚语就够了:1.上帝让谁灭亡,总是先让他膨胀;2.时间是筛子,最终会淘去一切沉渣;3.蜜蜂盗花,结果却使花开茂盛;4.暗透了,更能看得见星光。”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联系生活现实,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明确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话,仿照画线的句子,再续写三句,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同。

生活中出现了那么多的东西使人眼花缭乱,让人眼红耳热,又令人无所适从。当越来越多的新奇事物令我们无从选择时,我们为何不选择拒绝呢?有拒绝才有追求:拒绝热闹,是为了追求宁静的生活;

 

 

查看答案

请根据下面报道内容,在结尾处写出调查显示的结果,并针对上述情况拟写一条公益宣传语。

《天津日报》记者张雯婧报道,据调查数据显示:89.4%的小学生和77.9%的中学生认为勤俭节约是一种美德,应该提倡。对于学习用品没有用完或用坏就更换新的,从不这样做的小学生占50.1%,中学生占35.1%。对于一些新款的文具、玩具和其他时尚物品等,选择不购买的小学生占41.6%,中学生仅占33.5%。

(1)调查结果显示:                           

(2)公益宣传语: _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包容需要接受,包容拒绝固步自封、夜郎自大,这同样是一种气概。包容还体现在各种体制的大融合上。过去我们曾一味强调发展国营和集体经济,而忽视         人为         私营经济的发展。结果,国营、集体经济         ,私营经济停滞不前,经济发展面临着崩溃的边缘。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们最终冲破了思想桎梏,一些中小型国营、集体企业纷纷改制,个体、外资、合资等各种私营企业如        般不断发展壮大。

A.以至  抑制  步履蹒跚  势如破竹

B.以致  遏制  举步维艰  势如破竹

C.以至  遏制  举步维艰  雨后春笋

D.以致  抑制  步履蹒跚  雨后春笋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奥巴马成功连任后发表胜选演讲,对支持者表示感谢。他说:“现在经济正处于复苏期间,十年的战争即将结束,我们的竞选也已经将告尾声。我听到了你们的声音,我会成为最好的总统。”

B.著名歌唱家李双江之子李天一是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轻的初生之犊,无照驾驶,肇事打人,寻衅滋事,其行为引起了人们对“星二代”的抨击。

C最美教师张丽莉的事迹传开后,前来探望的热心群众摩肩接踵,医护人员不得不采取措施,以保护她的休息和治疗。

D.从药家鑫到李昌奎案,再到现在引发民间热议的吴英案,最近,废除死刑这一原本看起来遥不可及的法律命题,开始在普通民众层面引起了争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