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中借鸟儿惊飞林中悲鸣来渲染蜀道荒寂...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中借鸟儿惊飞林中悲鸣来渲染蜀道荒寂凄清意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商隐《夜雨寄北》中,“_________,___________。”虚写未来情,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告诫人们历史的教训,“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_________,___________”,语重心长,耐人寻味。

 

(1)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2)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解析】 试题分析:三句默写都不难,第(3)句注意 “亦、也”两个虚词的准确记忆。 考点: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登原州城①呈张贲从事

魏野

异乡何处最牵愁?独上边城城上楼。

日暮北来惟有雁,地寒西去更无州。

数声塞角高还咽,一派泾河冻不流。

君作贫官我为客,此中离恨共难收。

注①:原州城,即今宁夏固原。

1.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

2.全诗表达出了作者哪些复杂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郑亨,合肥人。父用,请老,亨嗣职。洪武二十五年,应募持檄谕鞑靼,至斡难河。

战真定,先登,进指挥使。袭大宁,至刘家口,诸将将攻关,成祖虑守关卒走报大宁,得为备,乃令亨将劲骑数百卷旆登山,潜出关后,断其归路。急攻之,悉缚守关者,遂奄至大宁。入京师,中府左都督,封武安侯,禄千五百石,予世券。留守北京。时父用犹在,受封爵视亨。

永乐元年,充总兵官,帅武成侯王聪、安平侯李远备宣府。亨至边度宣府万全怀来形便每数堡相距中择一堡可容数堡士马者为高城深池浚井蓄水谨望。寇至,夜举火,昼鸣砲,并力坚守。规画周详,后莫能易。三年二月召还,旋遣之镇。七年秋,备边开平。

明年,帝北征,命亨督运。出塞,将右哨,追败本雅失里。大军与阿鲁台遇。亨帅众先,大破之。论功为诸将冠。其冬仍出镇宣府。十二年复从北征,领中军。战忽失温,追敌中流矢却,复与大军合破之。二十年复从出塞,将左哨,帅卒万人,治龙门道过军,破兀良哈于屈裂河。将辎重还,击破寇之追蹑者,仍守开平。成祖凡五出塞,亨皆在行。

仁宗即位,镇大同。在镇垦田积谷,边备完固,自是大同希寇患。宣德元年召掌行后府事。已,仍镇大同,转饷宣府。招降迤北部长四十九人,请于朝,厚抚之,归附者相属。九年二月卒于镇。

亨严肃重厚,善抚士卒,耻掊克。在大同时,镇守中官挠军政,亨裁之以理,其人不悦,然其卒也,深悼惜之漳国公,谥忠毅。妾张氏,自经以殉,赠淑人。子能嗣,传爵至明亡。

(节选自《明史·郑亨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亨至边/度宣府万全怀来形便/每数堡相距/中择一堡/可容数堡士马者/为高城深池浚井/蓄水/谨望。

B.亨至边/度宣府万全怀来形便/每数堡相距/中择一堡可容数堡士马者/高城深池/浚井蓄水/谨望。

C.亨至边/度宣府万全怀来形便/每数堡/相距中择一堡可容数堡士马者/为高城深池/浚井蓄水/谨望。

D.亨至边/度宣府万全怀来形便/每数堡/相距中择一堡/可容数堡士马者/为高城深池/浚井蓄水/谨望。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请老”是指古代官吏请求退休。类似的用法还有“乞老”“乞骸骨”“告老”等。

B.“迁”的词义丰富,可以表示晋升或调动官职,也可表示表示贬谪,在本句中指“升迁”。

C.“世券”又称铁券。古时帝王赐予功臣,使其世代享有特权的凭证,形制如瓦。

D.“赠”是根据功劳,给予在世或者已死的官吏或其父祖官爵或荣誉称号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亨作战勇猛,和忽失温作战时,郑亨追击敌军时中飞箭受伤,但他还是与大军联合击破敌军。

B.郑亨战功显赫,他跟从明成祖作战,受封武安侯,与阿鲁台作战时,他的功劳也是诸将第一。

C.郑亨深受君王信赖。他长期镇守宣府、大同等地,明成祖五次出塞,郑亨都随军出征。

D.郑亨执政有方。在镇守大同时,他开垦田地,积蓄粮食,使边备完固,从此大同不再有寇贼之患。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寇至,夜举火,昼鸣砲,并力坚守。规画周详,后莫能易。

(2)镇守中官挠军政,亨裁之以理,其人不悦,然其卒也,深悼惜之。

 

查看答案

现代文阅读

“美”字是不要本钱的,喝一杯滋味好的酒,你称赞它“美”;碰见一位年轻姑娘,你称赞她“美”;读一首诗或是看一座雕像,你也还是称赞它“美”。这些经验显然不尽是一致的。究竟怎样才算“美”呢?一般人虽然不知道什么叫做“美”,但是都知道什么样就是愉快。拿一幅画给一个小孩子或是未受艺术教育的人看,征求他的意见,他总是说“很好看”。如果追问他“它何以好看?”他不外是回答说: “我欢喜看它,看了它就觉得很愉快。”通常人所谓“美”大半就是指“好看”,指“愉快”。

不仅普通人如此,许多声名煊赫的文艺批评家也把美感和快感混为一件事。英国十九世纪学者罗斯金,就曾经很坦白地告诉人说: “我从来没有看见过一座希腊女神雕像,有一位血色鲜丽的英国姑娘的一半美。”从愉快的标准看,血色鲜丽的姑娘引诱力自然是比女神雕像的大;但是你觉得一位姑娘“美”和你觉得一座女神雕像“美”时是否相同呢?《红楼梦》里的刘姥姥想来不一定有什么风韵,虽然不能受罗斯金的青睐,在艺术上却仍不失其为美。英国姑娘的“美”和希腊女神雕像的“美”显然是两件事,一个是只能引起快感的,一个是只能引起美感的。罗斯金的错误在把英国姑娘的引诱性当作“美”的标准,去测量艺术作品。

艺术是另一世界里的东西,对于实际人生没有引诱性,所以他以为比不上血色鲜丽的英国姑娘。美感和快感究竟有什么分别呢?有些人见到快感不尽是美感,替它们勉强定一个分别来,却又往往不符事实。英国有一派主张“享乐主义”的美学家就是如此。他们所见到的分别彼此又不一致。有人说耳、目是“高等感官”,其余鼻、舌、皮肤、筋肉等等都是“低等感官”,只有“高等感官”可以尝到美感,而“低等感官”则只能尝到快感。有人说引起美感的东西可以同时引起许多人的美感,引起快感的东西则对于这个人引起快感,对于那个人或引起不快感。美感有普遍性,快感没有普遍性。这些学说在历史上都发生过影响,如果分析起来,都是一钱不值。拿什么标准说耳、目是“高等感官”?耳、目得来的有些是美感,有些也只是快感,我们如何去分别?“客去茶香余舌本”,“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等名句是否与“低等感官”不能得美感之说相容?至于普遍不普遍的话更不足为凭。口腹有同嗜而艺术趣味却往往随人而异。陈年花雕是吃酒的人大半都称赞它美的,一般人却不能欣赏后期印象派的图画。

美感和快感是很容易分别的。美感与实用活动无关,而快感则起于实际要求的满足。口渴时要喝水,喝了水就得到快感;腹饥时要吃饭,吃了饭也就得到快感。喝美酒所得的快感由于味感得到所需要的刺激,和饱食暖衣的快感同为实用的,并不是起于“无所为而为”的形象的观赏。至于看血色鲜丽的姑娘,可以生美感也可以不生美感。所以就美感说,罗斯金所称赞的血色鲜丽的英国姑娘对于实际人生距离太近,不一定比希腊女神雕像的价值高。

美感经验是直觉的而不是反省的。在聚精会神之中我们忘去自我,自然不能觉得我是否欢喜所观赏的形象,或是反省这形象所引起的是不是快感。我们对于一件艺术作品欣赏的浓度愈大,就愈不觉得自己是在欣赏它,愈不觉得所生的感觉是愉快的。如果自己觉得快感,我便是由直觉变为反省,好比提灯寻影,灯到影灭,美感的态度便已失去了。美感所伴的快感,在当时都不觉得,到过后才回忆起来。比如读一首诗或是看一幕戏,当时我们只是心领神会,无暇他及,后来回想,才觉得这一番经验很愉快。这个道理一经说破,本来很容易了解。但是许多人因为不明白这个很浅显的道理,遂走上迷路。近来德国和美国有许多研究“实验美学”的人就是如此。他们拿一些颜色、线形或是音调来请受验者比较,问他们欢喜哪一种,讨厌哪一种,然后作出统计来,说某种颜色是最美的,某种线形是最丑的。独立的颜色和画中的颜色本来不可相提并论。在艺术上部分之和并不等于全体,而且最易引起快感的东西也不一定就美。他们的错误是很显然的。

(节选自朱光潜《谈美》)

1.根据原文信息,下列不属于把美感和快感混为一谈的一项是(    )

A.通常人所认为的“美”就是指“愉快”,就像一幅画在一个小孩或未受艺术教育者面前受到的评价一样。

B.罗斯金曾告诉他人说,从来没有看见过一座希腊女神雕像,有一位血色鲜丽的英国姑娘的一半美。

C.《红楼梦》里的刘姥姥不一定有什么风韵,虽然不会获得罗斯金的青睐,却不会失去艺术上的美感。

D.英国主张“享乐主义”的美学家见到快感不尽是美感,虽然替它们勉强定义其区别,却又与事实不符。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罗斯金测量艺术作品是否“美”的标准,是血色鲜丽姑娘身上所具有的引诱性,但是艺术作品的“美”对于实际人生没有引诱性,可知罗斯金对“美”的评价是错误的。

B.作者在文中引用时髦的英国老太婆的话,是为了说明不管是“低等感官”还是“高等感官”,都能获得美的感受。

C.看血色鲜丽姑娘,有的人会产生美感,有的人不会产生美感,而欣赏希腊女神雕像则会普遍产生美感,所以希腊女神雕像的美感价值更高。

D.作者以“提灯寻影”为喻,提着灯是寻不到影子的,灯光达到的一刹那就是影子消失的那一刻,那么由反省变为直觉的时候也就是美感态度失去的时候。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耳、目这样的“高等感官”得来的,有些也只是快感,而“客去茶香余舌本”,“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等名句中提到的味觉、触觉等感觉也并非不能产生美感。

B“美感与实用活动无关”指的是审美过程是“无所为”的、无功利的,而正是在这种纯粹的境界中才能达到了“审美”这一“有为”目的。

C.文章最后强调,个人好恶并不是评价美的准则, “实验美学”犯的就是这一类的错误,由此强调美感不是快感。

D.与“反省”不同,“直觉”就是意识不到自己在欣赏,是“不觉得所生的感觉是愉快的”,而愈是沉浸在欣赏中, “直觉”的美感就愈容易消失,得到的就是“快感”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台湾作家张晓风在一篇散文中写道:树在。山在。大地在。岁月在。我在。你还要怎样更好的世界?我在,是一种生命的存在形式,也是一种生命的体验,更是一种生命的价值。

你对上述材料有怎样的理解和感悟?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阅读某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变化图甲图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图(乙图),完成后面的问题。

1)从表中看出该地人口的特点是:①        ;②        ;③       

2)针对65岁以上人口比率不断攀升的情况,提出你的建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