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痴 班琳丽 老姐是一个“戏痴”,一身的戏。 我很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

班琳丽

老姐是一个“戏痴”,一身的戏。

我很小的时候在姥姥家见过她几次,那时她已经是戏班里一个红极一方的俏戏子。唱戏是要庄上人家管派饭的,我的姥姥特别会做饭,那时的老姐总爱跟一个男角到我姥姥家吃派饭,见还不到吃饭的时候,他们就逗我们玩儿,或是教我们唱戏。她是很美的一个女人,至今有两点在我的记忆里有如特写镜头,白如初雪的脸和恍如刚刚吐了血的红唇,恰如一幅半残的写真画。

现在想来,那是她化妆的脸。事实是她成了我的七姥姥后,不唱戏,走下舞台了,她依然每天化妆。据我母亲说,她每天晚上睡觉也不卸妆,以致我那个花心七姥爷吓出病来,一病而终了。我现在想,那是老姐最后的挣扎或者说绝唱吧,她不想走下舞台,痴痴地感觉着,小脚迈到哪里,哪里就是舞台,飘飘荡荡长抛丈许的水袖,窸窸窣窣闪动石榴裙裾,一唱一念,一眸一嗔,重拾昔日舞台上那个当家花旦的风采。

记得姥姥常一边做针线一边叹息,唉,她是个有痛的女人。

那时我也随在一群乳臭未干的孩子身后叫老姐为老姐,不叫她七姥姥的。她似乎特别喜欢被人这样叫,哪怕就是我们小孩子的嬉闹,她的眼神也会刹时亮起来,柔柔和和,迷醉了似的,从来不恼。恼的是我那七姥爷,这称呼无异于他的疤痛。我是再大些从姥姥那里了解到“老姐”这名字的全部故事的。

把老姐喊成一个女人一生的痛的男人,不是别人,正是当年老姐用手牵着或是拿一个眼神牵着来我姥姥家吃派饭的那个男角,姥姥庄上的人叫他老罗义。

当时戏班里有一出轰动一方的传统戏《对花枪》,老姐扮戏里敢爱敢恨的姜桂枝。“顶着一头白毛尾,长着一脸枯皱皮,领着孙媳和儿媳,南里北里找女婿”。扮相俊俏,唱腔也美。那个男角就扮戏里忘掉前情的老罗义。老姐凭着一出《对花枪》折倒了数千观众,当然还有那个老罗义。戏里姜桂枝比老罗义大,戏外老姐也比“老罗义”年长,老罗义戏称他爱上的女人为“老姐”了。戏里一对夫妻旧好重拾,戏外他们做起了暗箱夫妻,直到那天老罗义的原配骂上台来,一出戏的包袱“哗拉”一下抖落开,人们才看到了真相。

事实是老姐也是那一刻才看到老罗义的真面目,灯光暗淡的舞台上,老姐指着老罗义,久久地吐出一句:“你,你你,你这个挨千刀的老罗义……”言罢,一头栽倒在台牙子上。那阵子恰好我七姥爷第三个老婆也死了,他正纠缠老姐。就棍打鸡,老姐就嫁给了他。老姐以为嫁到庄上就能永远留在戏班里。不是,她屈嫁的丈夫不仅让戏班主撵走了老罗义,还约法老姐从此不得登台唱戏。不久,老姐痴了,终日里像个病人,吃不下饭,干呕、胸痛,打针吃药,也还是那副病恹恹的样儿。她每天爱干的事就是化妆、补妆,然后躺下来病着,有时也会从她那里传出一句道白“你,你你,你这个挨千刀的老罗义……”冷丁的怪森人的,细了听,心就酸了。

我七姥爷放手人世后,老姐的病情也没见轻。姥爷们怕老姐寡妇门前出是非,给荣耀的家族抹黑,当然再嫁他们更不允,姥爷们就商议着给老姐过继个儿子。子赐是条脉线,兴许就拴住了她。二姥爷的儿子多,他们商议就把二姥爷的小幺过继给老姐了。没想两天不到,孩子哭啼啼跑出来了。一问,饿的。问他老姐不做饭吗?孩子说老姐吃生的,棒粒子,豆粒子,红薯片子,都生了吃,不动火。

我的姥爷咬着牙骂,混帐!这之后,除了姥姥不时去给老姐送些吃的,庄上很少有人过问老姐是活着还是死了的事了。

等老姐快被村人完全淡忘的时候,庄上来了个唱大鼓书的男人。几乎人人都说见到老姐了,说见老姐影子似的坐在人场里听大鼓书,总是那边散场了她才走,依然化着浓妆。再后来,姥爷的一个本家说,早没见过老姐了,会不会已经死在床上。我姥姥一惊,忙掂着小脚去看,大门敞着,锅冷灶寒,床上尽是乱七八糟的衣物,就是不见老姐的影儿。

庄上的人纷纷猜测,老姐是跟唱大鼓书的男人跑了。也许他那里没有老姐要的爱情,可有老姐魂牵梦绕的戏,谁能说大鼓书不是戏呢?

那年,老姐二十三岁。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多种技法入文.如倒叙开头,文首设置悬念,写到‘那时的老姐总爱跟一个男角到我姥姥家吃派饭”,是为后文写老罗义与老姐的暗箱夫妻埋伏笔。

B.小说以第一人称回忆的方式叙述故事,妮妮道来,语调饱含深倩,情节虽有一定的曲折性,但并未大起大落、跌宕起伏,然而读来却仍很有吸引力。

C.小说讲述了老姐的艺术和爱情方面经历的痛,着重表现了封建大家族所秉持的封建礼教对老姐自由、爱情和青春的戕害,有强烈的批判色彩。

D.老姐喜欢别人喊她“老姐”,这个称呼会让她的眼神刹时明亮起来,柔和迷醉,是因为“老姐”这个称呼让她可以回味到曾经与老罗义一起唱戏的场景之中,重新体味戏中的爱情与爱情中的戏。

E.小说中老罗义有原配还与老姐做起了暗箱夫妻,说明这个人人品卑劣,忘恩负义.老姐的命运遭遇是由这个人物一手造成的。

2.文章题目为“痴”,老姐的“痴”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分析。

3.小说以人们猜侧老姐跟唱大鼓的男人跑了为结尾,请简要分析这样的结尾有何好处。

4.鲁迅说:“悲剧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请根据鲁迅这句话结合小说内容分析老姐这一人物的悲剧性。

 

1.DB(选D得3分,选B得2分,选A得1分。) 2.三方面:①戏痴:老姐对戏痴迷,不仅在舞台上表演精彩.不能唱戏后还每日化妆.因为不能唱戏而精神失常,最后跟着唱大鼓的男子跑了。②情痴:老姐因为和老罗义一起搭演《对花枪》,戏里戏外都做起了夫妻。因为男子的真面目败露而情感崩溃,日日口里愤怒念着“老罗义”。③痴呆:因为不能继续登台唱戏和情感崩演而精神失常,痴痴呆呆,连生活都不能正常。 3.①未亲见的情节以猜侧来写出,显得客观、真实,符合常理。②人们猜测老姐跟唱大鼓的男人跑了,强化了人物形象的戏痴这一重要特点。③表现了作者对老姐的美好祝愿. 4.①人美。老姐俊俏,是个笑人。但最终艺术爱情都不顺利,生病,生活都无人料理,吃生食物,生活摧残了美丽的她。②戏美。老姐唱戏扮相俊俏,唱腔美,折倒了数千观众,但最终却被迫不能登台唱戏,只得每日里口念戏词,日夜不卸妆,最终痴呆。③情深.老姐因戏里的情而爱上了戏外的老罗义,戏里戏外,郎才女貌,然而老罗义的真面目让爱情瞬间破裂。老家被迫嫁与花心老头,但依然每日喊着“挨千刀的老罗义”。④执著的性格。老姐热爱、执著进而成痴的性格本应是人生成功幸福的保证,但是在她的透遇中却使她年纪轻轻却精神失常,陷入无尽的孤独痛苦中。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综合题。考查的范围包括:小说的主旨、情节构思、人物形象以及形象塑造的方法。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概括主要内容①读全文;②抓标题;③辨文体;④找线索;⑤理层次。层次理清楚了,题目就明了。A.小说虽然是回忆,但并不是倒叙,文首也并未设置悬念。C.小说更多的是展示人物性格导致的人物命运的变化,封建大家族的封建礼教对人物的戕害在文中有些许表现,但并不是着重要表现的。E.老罗义的形象里面不能说是忘思负义,老姐的悲剧命运 不全因老罗义,自己的性格、七老爷的决定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考点: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2】 试题分析: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本题通读文章,分析人物形象。老姐对戏痴迷,即使已经不能上台,还是化妆,甩袖;对情痴,因为搭档《对花枪》就痴迷上老罗义;当爱情破灭后,变得痴呆。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3】 试题分析:“结尾”是小说阅读的重要命题点之一。结尾类型:①出乎意料型结尾作用;②戛然而止型结尾作用;③悲剧型结尾作用;④喜剧型结尾。作用 :①突生波澜,震撼人心;照应前文,不突兀。②留下空白给读者想象空间,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③深化主题;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令人回味。④耐人寻味;给人以喜悦欣慰之感;反应美好愿望。答题是要注意结合文章内容。这个结尾,只是人们的猜测,但却包含作者的愿望。老姐年轻守寡,为戏痴迷、痴呆,是唱大鼓书的给了她希望,也把她的戏痴的形象表现的更突出。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4】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开放题,属于探究性质,答题时首先要明确自己观点,戏里戏外老姐都是美的,相貌美、扮相美,现实生活中也是爱美的。但就是这样的美人,却遭遇坎坷,感情被骗、年轻守寡最终痴傻。文章就是把美好的人物毁灭了。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荆轲刺秦王》中通过写众宾客的神态表现出送行悲壮气氛的语句是:                  

(2)《雨巷》中写丁香姑娘在静默中消失在残败的雨巷尽头的句子是:                      

(3)《记念刘和珍君》中对“真的猛士”所做出的本质剖析的句子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浪淘沙•中秋雨

萧汉杰【注】

愁似晚天云,醉亦无凭。秋光此夕属何人?贫得今年无月看,留滞江城。

夜起候檐声,似雨还晴。旧家谁信此时情。惟有桂香时入梦,勾引诗成。

注:萧汉杰,号吟所,吉水(今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人。南宋末遗民词人。

1.“旧家谁信此时情”中的“情”具体指的是什么情感?这种情感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有评论者说,“贫得今年无月看”违背常理,但却是“愈无理愈佳”。你是否认同这种说法,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

桓彦范,字士则,润州丹阳人。以门荫调右翊卫,迁司卫主簿。张柬之将诛易之等,引与定策。于是,以彦范、敬晖为左、右羽林将军,属以禁兵。时中宗每北门起居,因得谒陈秘计。

神龙元年正月,彦范、晖率羽林兵与将军李湛等千骑五百人讨贼。令湛就东宫迎中宗至玄武门,彦范等斩关入,士皆鼓噪,时武后处集仙殿,斩易之等庑下。后闻变而起,见中宗曰:“乃汝耶?竖子诛,可还宫”。彦范进曰:“太子今不可以归往天皇弃群臣以爱子托陛下今久居东宫群臣思天皇之德不血刃清内难此天意人事归李氏。臣等谨奉天意,惟陛下传位,万世不绝,天下之幸。”后乃卧,不复言。明日,中宗复位,以彦范为侍中,封谯郡,赐实封五百户。

时武三思以迁太后衔恚,虑不利诸武。未几,罢彦范等政事。五月,加特进,封扶阳郡王,令朝朔望。王同皎谋诛三思,事泄,三思诬彦范等同逆,乃贬彦范泷州司马。三思又疏韦后隐秽,榜于道,请废之。帝震怒,三思曰:“此殆彦范辈为。”诏有司议罪。大理卿裴谈请即诛斩,家籍没。帝业尝许以不死,遂流瀼州,禁锢终身。三思又请夷彦范等三族,帝不从。三思乃遣周利贞矫制杀之,利贞至贵州,逢彦范,即缚曳竹槎上,肉尽,杖杀之,年五十四。

睿宗即位,彦范等并追复官爵,赐实封二百户,还其子孙,谥曰忠烈。

(节选自《新唐书﹒桓彦范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子今不可以归/往天皇弃群臣/以爱子托/陛下今久居东宫群臣思天皇之德/不血刃/清内难此天意/人事归李氏

B.太子今不可以归/往天皇弃群臣/以爱子托/陛下今久居东宫/群臣思天皇之德/不血刃/清内难/此天意/人事归李氏

C.太子今不可以归/往天皇弃群臣/以爱子托陛下/今久居东宫/群臣思天皇之德/不血刃/清内难/此天意人事归李氏

D.太子今不可以归往/天皇弃群臣/以爱子托陛下今久居东宫群臣/思天皇之德/不血刃/清内难/此天意人事归李氏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羽林,皇帝卫军的名称,其意为国羽翼,如林之盛。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时专门护卫皇帝、皇家、皇城的特殊军队。

B.“陛下”的“陛”指帝王宫殿的台阶,“陛下”原来指的是站在台阶下的侍者,后来被借用为对帝王的尊称。

C.公,诸侯获封赐的封建等级,爵位的一种,旧说周代有公、候、伯、子、爵等爵位,而后代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D.朔望,即朔日和望日,晦朔,即晦日和朔日。晦,阴历每月的第一日。朔,阴历每月的最后一日。望,阴历每月的十五日。

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一项是(     )

A.桓彦范有勇有谋,他曾参与制定诛杀张易之等人的计划,并在诛杀张易之等人的行动中身先士卒。

B.桓彦范忠于中宗。桓彦范用武力强硬逼迫武则天传位给中宗,武则天无奈之下,让出王位。中宗因其功大赏赐封邑五百户。

C.桓彦范遭到武三思陷害。武三思曾诬陷桓彦范是王同皎的同党,后又用韦后事件再次陷害他,使桓彦范被流放。

D.武三思向中宗请求夷灭桓彦范三族,中宗不许。武三思派遣周利贞假托皇帝的命令杀了桓彦范。桓彦范死时场面十分悲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闻变而起,见中宗曰:“乃汝耶?竖子诛,可还宫”。

(2)三思又疏韦后隐秽,榜于道,请废之。帝震怒,三思曰:“此殆彦范辈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

风险时代,守护好幸福

詹勇

中国的两会闭幕不久,第二届核安全峰会就在韩国首尔召开,包括“核俱乐部”国家在内的50余国和国际组织领导人齐聚一堂,共商全球核安全大计。在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发生一周年、核设施受创风险上升的今天,建立“无核武器世界”的梦想依然遥远,但人类正在越来越科学理性地运用这一现代“普罗米修斯之火”,让核能在更安全的前提下提供光明与温暖。

核能与安全的双重变奏,只是现代社会人类面临的普遍挑战的一个缩影。德国社会学家贝克认为,工业文明为绝大多数社会成员造就了舒适安逸的生存环境,同时也 带来了巨大风险,因此现代社会也是一个风险社会。

从脆弱金融体系下不断发展的欧债危机,到马里政变引发的社会动荡;从法国图卢兹市犹太学校枪声大作酿成的“国家悲剧”,到网购用户对支付账号被盗的担忧……不管金融还是政治,社会还是信息网络,风险的每一次积聚、酝酿与爆发,总是伴生着各种各样的安全问题。

对中国来说,风险社会的安全挑战无疑更加纷繁复杂。当中国人史无前例地融入现代化潮流中时,文明的幸福与痛苦像咖啡与方糖一样,同时融入人们的生活体验中。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使国人淡忘了饥饿的记忆,而毒奶粉、地沟油、染色馒头等食品安全问题此起彼伏,“吃得饱”以后如何“吃得放心”,成为刻在餐桌上的一个问号;高铁技术的进步,让人们在风驰电掣中找到了新的时空感受,但触目惊心的追尾事故,带来了“系好安全带”的深刻警醒;汽车社会的到来,使居民们享受着城市生活的便利与惬意,但PM2.5引起的环境焦虑,让全社会更加靠近“空气质量也是民生”的共识。

在一个越来越现代化的社会中,风险的最大特点就是系统性。2003年,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提出了“系统型风险”的概念,强调在现代社会中,要害系统可能会变得更加脆弱,成为影响21世纪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华尔街金融衍生品泛滥引发国际金融危机,福岛电站核泄漏带来全球性恐慌,无不说明了这一点。

风险成系统,治理也要成系统。但现代社会利益分化、分工细化,让治理风险时很难有效整合资源和力量。于是,协调变得更加重要。大到各国领导人举行峰会商议解决金融危机、气候变化、核能安全等问题,力求达成全球层面的共识与行动,小到市政、卫生、交警、工商、城管、居民委员会各方面共同参与,让一条街道变得整洁有序,消除交通隐患和火灾风险,处处都体现出合作治理风险的重要性。

当然,与传统的应急式规避风险相比,现代社会的风险应对机制更加注重源头治理和社会协同,也更加凸显顶层设计的重要性。比如,日前出台的“十二五”医改实施方案,以健全全民医保体制、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为三大突破点,从不同方面破解“看病难、看病贵”的制度弊端,就是要从全局出发,构筑起更加有效的医疗安全网,为13亿中国人的健康与幸福护航。

1.下列选项中关于“风险时代”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目前人类无法实现“无核武器世界”的梦想,所以这个世界将一直处在风险时代之中。

B.工业文明是一把双刃剑,既给每一个国家创造了舒适安逸的物质环境,同时也给每一个国家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C.不管金融还是政治,社会还是信息网络,风险的每一次积聚、酝酿与爆发,总是伴生着各种各样的安全问题。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未来将面临更多纷繁复杂的安全挑战。

D.现代社会中,“系统型风险”可能会加大,国际金融危机、 福岛电站核泄漏,就说明了这一点。

2.下列选项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虽然无法实现“无核武器世界”之梦想,但是人类力争科学理性地运用“普罗米修斯式”的核技术,以便使之能为人类提供光明与温暖。

B.现代社会利益分化、分工细化,让治理风险时很难有效整合资源。我国在应对风险时,也重视源头治理和社会协同,凸显顶层设计,取得了一些成效。

C.中国步入了现代化潮流中,人们体验到了文明所带来的幸福,也不无例外地品尝到了文明带来的痛苦。

D.人们在享受现代文明所带来的城市 生活的便利与惬意,但也不得不关注空气质量问题,因为空气质量也是民生的内容。

3.列选项中对原文信息分析和判断正确的一项(      )

A.中国出现了纷繁复杂的风险致使中国人在吃、住、行方面出现了焦虑,足见生活质量大大下降。

B.核问题只是众多人类要面对的问题之一,越来越现代化的社会中,人类将用自己的智慧迎接更多的挑战。

C.为了在风险时代守护好幸福,各国更应注重源头治理,不能停滞在传统的应急式规避风险的做法上,只有这样做,变得更为主动才更有效。

D.全球风险从发达国家开始,波及到世界各国,尤其发展中国家,风险会越来越大。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当船缓缓离开海岸时,我们喜悦、兴奋、憧憬;

当船终于抵达对岸时,我们莫名地失落。

是否我们真的在乎的不是结果,而是那个充满幻想与美景的过程?尽管过程中充满荆棘、危险与恐惧。

或许,这就是生活。

要求:请以“过程”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