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豪华的生活 (日)星新一 “可真是世道艰难啦,这钱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豪华的生活

(日)星新一

“可真是世道艰难啦,这钱一点也不顶用!”S先生无精打采地嘟囔着。

他多少也领到了点奖金。可是,去了还债,再添点生活必需品,就一点也不剩了。不,准确些说,不是一点也不剩,而是只剩一张纸币了。

想整批地买些东西,或尽兴地旅游一番,这钱实在是不够用。索性买一张彩票吧……忽然,他脑海里又闪现出一个惊人的主意。他想起了附近那个神社,传说还很灵验呢,于是他去了,低下头开始了祈祷。这一来,不知从哪里立即传来了说话的声音:

“好吧!叫你遂心如愿。”

他四下瞧瞧,连个人影也没有。啊!方才一定是神仙显灵了,怪不得说话的声音是那样庄严矜重。S先生不由得把仅有的一张纸币投进了香资盒里。他诚惶诚恐地说:

“请您开恩,让我也领略一下豪华生活的滋味吧!可是为什么这么快,我的祷告神佛就知道了呢……”

“最近,不信神佛的人越来越多,听说香资的收入也减少。所以,神仙有时候必须显示一下神仙的威力。”

“说起来,我的命运还不坏。香资也已献上了。不过,能不能灵验呢?”

“心诚则灵。神仙是不会说谎的,安心地等待吧!”

S先生用舞蹈般的步伐走回了公寓,独自一人仰卧在冷冰冰的屋子里。

“真是谢天谢地,太令人感激了。不过,真的会遂心如愿吗?是啊!需要等待,可要等到什么时候呢?打听一下就好了。虽说不会撒谎,可若是几十年之后才……”

这时,好象有人来了,那里站着一位陌生的男人。

“您是哪一位?有什么事……”

“送货来啦。”

他记不得有这么回事。正在纳闷儿,物品已经源源不断地被运到了屋里。有地毯、成套的接待宾客用的家具、坐钟、大型电视机……还有高价的洋酒,也混在一起运了进来。那男人走了以后,S先生轻轻地一一抚摸着送来的物品,心里有些疑虑:这该不是幻觉吧?然而所有的物品分明都是真的,而且是全新的。送东西来的到底是谁呢?他能想到的只有一个,除了方才那位神以外,还会有谁呢。他再一次赞叹起神的威力了。

把送来的物品一一摆好以后,屋里过去那种寒酸气一扫而光,变得豪华极了。S先生坐在沙发上,尽情地品尝着豪华生活的滋味。但,总有些美中不足之感。S先生到现在为止,还是一个独身汉呢!那么,这不足之处在哪里,他自己很快也就意识到了。

“我不应该有什么怨言。可是,如果能够叫我一切都遂心如愿,我多么希望更完满些呀!”

他正在这样嘟嘟囔囔,又一次响起了敲门声。

他开门,吃了一惊,一位年轻、美貌的女郎正笑容满面地站在那里。

“啊!叫您久等了,不必客气,请进吧!”

S先生用极其兴奋的语调表示欢迎。仿佛又一次进入了梦境。他想碰一碰美女的手,但又觉得为时过早,何必那么着急呢!相反,他倒是掐了自己一下,好疼,一切都是在现实之中。他面对着端坐在椅子上含羞带笑的女郎,真不知从何说起。

“唉,何必那样害羞。您做什么工作?”

“啊啊,我在百货商店上班。”她提到了一个一流大百货商店的名字,那是一个因为店员的教养好而出名的商店。作为婚姻的对象,那里的店员是没有什么可挑剔的。S先生感到十分惬意。

“是呀!那么就请随便些吧,不必拘束,因为您为什么来的,我十分清楚哟……”

听他这么一说,女郎这才流露出轻松的表情。

“既然是这样,那就好说了。其实,我是因为年终太忙,写错了发货传票,竟把应该送到别处的东西送到您这儿了……”

“什么?”

S先生还在发愣,运货人从门外进来,已经把物品接连不断地运了出去。那位女郎也一同扬长而去了。一切又都恢复到可悲的原状。S先生走了出去,跑到神社,大发牢骚:

“神哪!你太冷酷无情了。”

“少说废话。这就是一张纸币的份儿。若想尝到更好的滋味,要付出更多的代价才行!”

听着这庄严的声音,S先生又嘟囔起来:

“真是世道艰难啦!这钱,一点也不顶用!”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这篇小说梦幻和现实交织,如神仙显灵、美貌的女郎到来是梦幻,而S先生领到奖金、钱不够花是现实,小说主题在梦幻和现实的交替中得到彰显。

B.小说运用语言描写、心理描写、景物描写等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挖掘社会中小人物的“人性”与“欲望”。

C.小说中女郎“含羞带笑”,是因为她不好意思开口向S先生解释物品送错的事,而她后来“流露出轻松的表情”,是因为她误认为S先生明白了她的来意。

D.那位年轻、美貌的女郎年终太忙,写错了发货单,才让S先生经受了物品“源源不断地运了出去”的大悲。

E.小说中的S先生由享受“豪华的生活”复归贫穷,“一切又都恢复到可悲的原状”,而神提醒他“若想尝到更好的滋味”,就得更加虔诚地向自己祈祷。

(2)文中的S先生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

(3)请结合文本,赏析小说结尾的妙处。

(4)S先生的故事带给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1)CD (答C给3分,答D给2分,答E给1分,答A.B不给分) (2)①爱幻想,向往不劳而获。他的钱不够用了,不是想着通过正当途径挣钱,而是想着去买彩票、向神明祷告。②贪婪且急功近利。收到各种家电家具后,他并没有满足,还想要个女朋友,希望更完满一些。③爱抱怨且不思进取。他经常嘟嘟囔囔,抱怨现状,却不采取实际行动来改变自己困窘的现状,而是一味地寄希望于外界。(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3) ①情节出现逆转,引人入胜,这样的结局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发人深省;②结尾处S先生的嘟囔照应小说开头部分,首尾圆合,使结构更加完整;③以S先生过“豪华的生活”的幻想的破灭结尾,卒章显志:求神不如靠己。(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4)S先生想过“豪华的生活”本没有错,但他并没有想着怎样依靠自己的智慧、辛勤努力、汗水去获得,而是想让神仙帮助,想不劳而获。对于生活中不顺心的地方,总是嘟囔抱怨,并寄希望于外界的帮助。(4分)这不仅是S先生性格中的弱点,也是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的弱点。人应该对生活抱有美好的愿望,并且要靠自己的努力 去获得想要的东西,面对不顺心的事情要少些牢骚,多些积极进取,保持良好心态。(4分)(结合文本4分,谈自己的思考4分,共8分,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 (1)E“就得更加虔诚地向自己祈祷”说法不准确,文中只是说“若想尝到更好的滋味,要付出更大的代价才行”,这里的“代价”是否包括虔诚祈祷无从得知;A.“美貌的女郎到来”是现实,而不是梦幻;B.小说中并没用到景物描写的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 考点: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小说中的S先生是一个很可笑的人。他生活窘迫,钱总是不够用,但他不想靠更多的努力去挣钱,而是想靠买彩票或是祈求神明赐予的方式获得自己想要的豪华的生活。当突然到来的好运降临之后,他又开始想要更多。除了东西,他甚至希望神明能给他一个妻子。然而当一切成为了泡影,他没有反思自己的问题,却跑去对神明发牢骚。可见他是一个耽于幻想、不知满足、不思进取的人。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这篇小说结尾让S先生的 幻梦破灭。在情节安排上,既让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又和小说开头形成照应,主人公的生活没有任何改变,他还在抱怨生活的艰难。在人物塑造上,加强了S先生形象的喜剧效果。神明不会有求必应,S先生豪华生活的幻梦不可能会实现,这样的结尾是对那些不思进取的人的嘲讽和当头棒喝。从主旨上看,结尾升华主旨,把要改变生活,只能依靠自己的写作目的凸显出来。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S先生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人的梦想,要靠自己的努力去实现,靠神明的赐予是虚无的,是不可能实现的。S先生生活贫困,所以他想要过豪华的生活是他的梦想。但是他不为之付出努力,而是寄希望于神明,结果他的梦想只能成为泡影。如此可以从努力实现生活的改变等角度进行分析。学生也可以有自己的阅读体验,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的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是:              

2)《琵琶行》以琵琶女的身世遭遇为明线,诗人的经历感受为暗线,两条线索交汇在全诗的主旨句                   上。

3)在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中与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

临江仙

徐昌图

饮散离亭西去,浮生常恨飘蓬。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1.上阕“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两句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试作赏析。

2.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人表达的情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

袁盎者,楚人也,字丝。父故为群盗,徙处安陵。高后时,盎尝为吕禄舍人。及孝文帝即位,盎兄哙任盎为中郎。

绛侯为丞相,朝罢趋出,意得甚。上礼之恭,常自送之。袁盎进曰:“陛下以丞相何如人?”上曰:“社稷臣。”盎曰:“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吕后崩,大臣相与共畔诸吕,太尉主兵,适会其成功,所谓功臣,非社稷臣。丞相如有骄主色,陛下谦让,臣主失礼,窃为陛下不取也。”后朝,上益庄,丞相益畏。已而绛侯望袁盎曰:“吾与而兄善,今儿廷毁我!”盎遂不谢

及绛侯免相之国,国人上书告以为反,征系清室,宗室诸公莫敢为言,唯袁盎明绛侯无罪。绛侯得释,盎颇有力。绛侯乃大与盎结交。

袁盎常引大体忼慨。宦者赵同以数幸,常害袁盎,袁盎患之。盎兄子种为常侍骑,持节夹乘,说盎曰:“君与斗,廷辱之,使其毁不用。”孝文帝出,赵同参乘,袁盎伏车前曰:“臣闻天子所与共六尺舆者,皆天下豪英。今汉虽乏人,陛下独奈何与刀锯余人载!”于是上笑,下赵同。赵同泣下车。

上幸上林,皇后、夫人从。其在禁中,常同席坐。及坐,郎署长布席,袁盎引却慎夫人坐。夫人怒,不肯坐。上亦怒,起,入禁中。盎因前说曰:“臣闻尊卑有序则上下和。今陛下既已立后,夫人乃妾,妾主岂可与同坐哉!适所以失尊卑矣。且陛下幸之,即厚赐之。陛下所以为夫人,适所以祸之。陛下独不见‘人彘’乎?”于是上乃说,召语夫人。夫人赐盎金五十斤。

然袁盎亦以数直谏,不得久居中,调为陇西都尉。(节选自司马迁《史记》,有删改)

【注】

①绛侯:即周勃,刘邦的开国大臣。

②上林:秦汉时皇家苑囿。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B.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C.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D.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的名和字之间是有联系的,有的名与字含义相同或相近,比如诸葛亮,字孔明,“亮”与“明”的字义十分相近;有的则含义相反,如袁盎,盎是充盈的意思,字“丝”,则是少的意思。

B.孝文帝即汉文帝,“孝文"是谥号。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贵族、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根据其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所给予的称号,有褒有贬,如范仲淹的“文正”是褒,周厉王的“厉”是贬。

C.坐姿有多种:“常同席坐”这个“坐”与我们现在的坐姿是相同的,但是“箕踞”的坐姿则是两脚张开,两膝微曲地坐着,形状像箕。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如“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

D.皇后,皇帝的正妻。在后宫的地位就如同天子,是众妃子之主。古代皇后所居的寝宫多位于后宫正中央,因此皇后寝宫称为“正宫”或“中宫”。“中宫”“正宫”也就成了皇后的别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袁盎出身卑微,父亲曾当过强盗,吕后掌权时,他还是寄身吕禄门下的家臣,孝文帝时靠哥哥保任他为中郎。

B.袁盎直言敢谏,他曾在孝文帝面前指出周勃的过错,要文帝坚守君臣礼节,致使周勃对他有怨气,但在周勃被无辜下狱时,他又替周勃辩说,使周勃获释,两人又成了好朋友。

C.袁盎有些行为可以说公私兼顾。宦官赵同受文帝宠幸,常常暗中伤害袁盎,袁盎对他很头痛。于是找机会当面羞辱了赵同,文帝只是笑一笑,让赵同下车。

D.一次,孝文帝带着皇后和慎夫人到上林苑。袁盎拉慎夫人入座,使慎夫人很生气,不肯入座,皇帝也很恼怒,起身进入内室。后来经袁盎解释原因,皇上和慎夫人原谅了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已而绛侯望袁盎曰:“吾与而兄善,今儿廷毁我!”盎遂不谢。

(2)臣闻天子所与共六尺舆者,皆天下豪英。今汉虽乏人,陛下独奈何与刀锯余人载!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

书法:彰显中华文化独特魅力

书法与绘画、音乐等纯艺术门类不同,它不仅仅是艺术,因为书法首先是中国的文字。文字是一个国家文化发展的母体和载体,独一无二的书法无疑是中国文化区别于世界其它文化的标志之一。

我们对传统的文化、传统的书法要有敬畏之心。中华文明和中国艺术独特性的代表之一,就是我们自古沿用下来的书法。中国的书法拥有五千年的发展历史,它是历代书法家精神的结晶,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更是中国人智慧的“舍利子”。一个对自己文化都不敬畏的民族何谈自尊。回顾历史,作为文字的书法,是完全实用性的,是人们生活、交往、奏事不可缺少的;但作为艺术,中国古代书家追求法度,追求书卷气、文人气,使书法不仅成为人们用来记叙和表述思想的实际手段,更用书法来体现文人的才情和学养,所谓“字如其人”、“书为心画”。一部书法史,就是一部中国文化发展史,书法艺术延续了近三千年的辉煌,正是中国文化的魅力所在。

从二十世纪初西方的钢笔进入中国以来近半个世纪,硬笔代替了毛笔,使中国书法渐渐不再具有实用性。尤其是近十多年来,随着电脑的高度发展和普及,这一代年轻人不要说写毛笔字了,甚至即将远离硬笔,进入一个无纸无笔的键盘时代。过去,古人入私塾读书,识字、吟诵、书写三者是合而为一的,是一个不可分拆的整体。但是,在现代教育兴起之后,中国文字的整体性和书卷气的传统被拆【解析】
文字、音韵、书法,成为不同专业;文字归于中文,吟诵归于表演,而书法归于美术。识字作为必修课,书法却成为选修课。而今研究中文的,往往不了解书法;美术学院学书法的,并未开设文字、音韵的课程。

可见,书法传统在代际绵延中发生了多次重大变化,书法之“法”对于使用毛笔的人来说,越来越隔膜,正因为如此,人们对于书法的认识也越来越混乱。尤其是经历了上个世纪的战乱与运动,书法传统的脉搏被人为地割裂了,直接造成了今天书法创作、鉴赏与批评的标准不断地泛化甚至是丧失。

书法不仅是写字,其深层所蕴含的,是中国古人认知世界的一种睿智的方式,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标杆。文化不能遗传和移植,也不能复制和再生,必须从小培养,必须要不断坚持,少则几年、十几年,多则几十年,甚至是一辈子。孜孜不倦、点滴积累,耳濡目染、薪火相传,不然就会在不知不觉中丢失。

汉字对中国文化来说,是母体,是源头,是根本。书法应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必修课。弘扬传统书法事业,正是弘扬中华文化最基本的因素,也是“文化安全”的保障所在。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重新被呼唤,中华民族精神重新被构建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我们中青年书法家需要不断努力补上传统文化的精深课程,同时发挥自身的影响力,用生命凝结的书法艺术,呼唤出民族文化的新辉煌,全力肩负起我们应该承担的文化责任与历史使命。

1.下列关于“书法艺术”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作为艺术,书法同绘画、音乐等纯艺术不同,它是中国文化区别于世界其他文化的标志之一。

B.中国书法具有五千年的发展历史,是中国历代书法家精神的结晶,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

C.书法不仅是写字,还有更深层的蕴含,它是中国古人认知世界的一种睿智的方式,要想薪火相传,必须从小培养、不断坚持。

D.书法是以中国的文字为基础的艺术,文字是一个国家文化发展的母体和载体,因此,书法成了中国文化的载体。

2.下列对“书法艺术”渐趋衰落的原因的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西方硬笔的进入、电脑的高度发展与普及,使文字书写渐趋淡化。

B.二十世纪战乱与运动人为地割裂了书法传统的脉搏,造成了今天书法艺术的丧失。

C.现代教育将文字、音韵、书法分割成不同的专业,阻碍了书法艺术的发展。

D.现代人对于书法若不能从小培养、不能坚持,就会在不知不觉中丢失书法艺术。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书法作为自古以来延续下来的中华文明和中国艺术独特性的代表,我们应该对其有敬畏之心。

B.书法艺术不仅成为人们用来记叙和表达思想的重要手段,而且也体现了文人的才情和学养。

C.古代人私塾读书,往往将识字、吟诵、书法合而为一,而现代教育却将其分割开来,造成了学生书法艺术的缺失。

D.传承书法艺术,就是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青年书法家要肩负起应该承担的文化责任和历史使命。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前些日子,一张纽约街头的父子背影照在网上被疯狂转发,图中华人父亲的头发和衬衫均被雨水淋湿,但他依然将唯一的伞遮在背着书包行走的儿子头上。随后也有人在网上晒出了另一张英国父亲在雨中牵着女儿,只为自己打伞的背影照,并表示“小女孩也挺开心的”。两张照片中两位父亲截然不同的做法引发了无数网友和亲子专家们的热烈讨论。

对于上述两位父亲的做法,你怎么看?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完成写作任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