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准确提取下面文字里的信息,写出技术人员修复古画的实验步骤。 为了挽救博物馆的名画...

准确提取下面文字里的信息,写出技术人员修复古画的实验步骤。

为了挽救博物馆的名画,技术人员想到了用性质非常活泼的单原子氧来清除油画上的清漆膜。同时,为了对珍责的古油画负责,也让博物馆管理人员放心,技术人员决定先用一张涂有清漆膜的普通油画来做实验。技术人员把制取的足够的单原子氧引入放有油画的真空馆做实验。开始阶段,单原子氧撕开了清漆分子中的碳和氧之间的黏合,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随着这些气体不断被真空泵抽出,油画表面的清漆越来越薄,不久便旧貌换新颜,而且整幅油画毫发未损。

请提出两点建议,并加以简述。耍求观点明确,简明得体。

步骤一:                   (不超过10个字)

步骤二:                   (不超过15个字)

步骤三:                   (不超过〗5个字)

 

步骤一:制取足够的单原子氧。步骤二:把单原子氧引入放有油画的真空馆。步骤三:用真空泵不断抽出生成的气体。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准确提取下面文字里的信息,写出技术人员修复古画的实验步骤”,这是考查压缩概括的能力。首先要注意审题,明确要求,“提取下面文字里的信息,写出技术人员修复古画的实验步骤”,既然是步骤,应有先后的顺序,同时应使用动词性的短语;然后找信息的区间,分成三个部分;最后分别概括,形成答案。这段话共有四句话,其中前两句可以排除,答案主要在三、四两句。其中第一句包括一点,第二句包括两点。 【考点定位】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本题所供文段一共四个句子(以句号为准),和问题相关的信息主要在后两个句子中。“技术人员把制取的足够的单原子氧引入放有油画的真空馆做实验”,这里有两个步骤,先要制取足够的单原子氧,然后将单原子氧引入放有油画的真空馆;“开始阶段……而且整幅油画毫发未损”是最后的步骤,即用真空泵抽出生成的气体。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余光中先生说: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天地,美丽的中文不老。许多汉字自身的构成就能诠释含义、激发联想。请仿照示例拆拼汉字,并用富有文采的语言描述它。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方法。

【例】墨:大地滋养出一个黑色的精灵,在古朴的宣纸上翩翩起舞。

鸿:                                         

尘:                                         

舒: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有的人在填报高考志愿时选报热门专业,理由是能学以致用, 是一种误解。学以致用的真正含义是将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不是看什么东两有用才决定去学。按弃功利性③使人抱着乐观的态度去学习;有用才去学习会使人产生心理负担,总要担心以后会不会真的有用。抱着功利之心去挑选专业,往往会牺牲自己真正的兴趣,⑥毕业后谋到了不错的职位,也不一定就工作得很开心。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其实这      确定  所以     /

B.这其实 /    认为    因为     即使

C.实际上     /    可能     就是

D.这   当然 就是  如果    /     虽然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西洋批评家眼里,词气豪放的李A常为“神韵”淡远的王维所同化,这是因为习惯是一种文化传统的人看另一种传统里的作品常常笼统概括所致。

B.刘亮程的《一个人的村庄》、梭罗的《瓦尔登湖》等中外散文佳作,都具有积极的思想倾向,因而文笔清新白然,又充满思辨色彩,耐人咀嚼。

C.一座城市的人文温度,体现在对弱势群体的态度上,只有让阳光也照亮“井居者”“蜗居者”的生活,我们才能共同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D.《中国好歌曲》因原创而备受关注。尤其是微博上霍尊的《卷珠帘》视频,受欢迎程度十分惊人,在不到24小时的时间里被转发超过了6万次以上。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耻”和“不耻”,是君子人格的封底阀门。如果这个阀门开漏,君子人格将   ;如果这个阀门依然存在,哪怕锈迹斑斑,君子人格还会生生不息。

②一场暴雨过后,田地里的菜苗全都被水冲走了,妈妈的辛苦又    了。

③小偷溜进谈迁家里,偷走了存放的《国榷》原稿,使谈迁二十多年的心血     

A.荡然无存 化为乌有 付之东流 B.付之东流 化为乌有 荡然无存

C.化为乌有 荡然无存 付之东流 D.荡然无存 付之东流 化为乌有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女织

王开岭

华夏先民的栖息史,五千年的村野炊姻,就这么飘飘袅袅,在“锄禾日当午”的挥汗和“唧唧复唧唧”的织声中,走到了二十世纪。

恐怕谁也没想到,突然,它像滴空了水的滿钟一样,停了。,城市,彻底步入男不耕女不织的“大脱产”时代。乡村,耕虽依旧,织却消匿。对“女织”的蒸发,我略感惋惜。抛开古织,说个我们熟悉的情景吧——

记得年少时,中国女人的怀里都有一团毛线,须臾不离,像抱着婴儿。当一位女性在为恋人、丈夫、孩子织一件毛衣、围巾或袜子时,她用手指和棒针、用密密麻麻的经纬和几个月聚精会神一一所完成的仅仅是一件什物吗?当然不,这更像一场无声的抒情。她用温婉和柔韧,用细腻和漫长,用遐想和劳累,实现了一桩女性独有的心愿。每一针、每一环,都是一记笔划、一个字母,她把所有心思都织了进去,融入这件最贴身的东西里去了。这比花要美,比甜言蜜语动听,比珠宝首饰贵重。

那是个不嫌“慢”的时代。那是个用手工抒情的时代。那个时代的女人,都会留下一枚标志食指和中指的上部略显糙厚。她们是美丽聪慧的女人,多情而勤奋的女人,懂得“织”的元素和成分,懂得“亲手”的含义,懂得用“繁琐”“辛苦” 构造一件贴身之物意味着什么。她们享受这个过程,感动别人,也感动自己。

一梭一缕一寸痴,丝丝编就阳春意。织的背后,你总隐约看到那个字:情。无论春染梢头的豆蔻、贤妻良母的人妇,还是离愁黯景的痴妾、发婚姻牢骚的怨女,手中都有一情感道具:飞梭、织机或绣针。

在《孔雀东南飞》中,有一段自白:“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这是一个普通少女的成长简历和才艺档案。.香、.织、 裁、缝、绣一一乃天下女子的技能必修课。即便家境再优渥,凤娇名媛,顶多免去 蚕纺之苦,纤秀之灵则不可少。换言之,即削弱体力劳动,深化脑力劳动。我不以 为此乃封建糟粕或性别压迫,我觉得这是人生美学,乃女性的主动选择和天赋所赐。织的衣、纳的祙、绣的巾,可浸的是情、是意,是对生活的憧憬和幸福感。密密麻 麻的线脚、纤巧灵盈的游走,织就的是女子的美和美德。

我一直觉得,女子一生总该织点什么,.否则有遗憾。不为别的,就因她是妻子、是母亲,一个男人、一个孩子,身上若无一件由家中女性亲手完成的衣物,至少逊了一份温馨。对敏感的体质来说,灵魂会觉微凉罢。过去常用一词夸赞女子:心灵 手巧。现代女性心灵绰余,手却未必巧了。

逢搬家或整理橱柜,总会翻出几件旧时的毛衣,皆母亲所为。虽穿的机会少,可总舍不得扔。我知道,这些东西再难复制了。母亲很聪明,儿时总变着花样给我们兄弟添毛衣,每年的流行款和图案,只要大街上有,她瞅几眼就会了。母亲这辈 子织了多少件衣物?数不清,至少上百件吧。几年前,春节回家,母亲说,这是她最后一件线活了,留给孙子们。第二年春节,母亲却还在织,她说再织几件。

另一个母织的故事,曾让我泪流满面,也是促我动笔的动力之一。吉林白山一位家境贫寒、以烙煎饼为生的母亲,得知自己患绝症后,15个月里与死神赛跑,终于为9岁儿子织完了25岁前需要的所有毛裤。也许,这位母亲想的是,等儿子25 岁时,就能穿上另一个女人织的衣物了吧?

只是她的这个美好的“织愿”能实现吗?

(1)下列对这篇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文章从五千年的村野炊烟、“锄禾日当午”的挥汗和“唧唧复唧唧”的织声写起,意在说明我国“女织”的历史悠久而漫长,给文章增添了一份历史的沉重感。

B.第二段突然陡转,写“女织”的蒸发,表明作者的惋惜之意,同时也表现出作者对男耕女织社会的向往。

C.作者笔下的“女织”处处充满了温馨和诗意,作者甚至把它看成是女性的一种表达和传递情感的方式。

D.第五段中“春染梢头的豆蔻”,运用了借喻的手法,实际上指含苞欲放的少女,它是由唐代诗人杜牧的名句“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化用而来。

E.本文说古论今,由物而人,写人写己,将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紧扣女性与针织的关系,行文看似闲散,实则紧凑有序,形散而神凝。

(2)文章第三段画线句子在表达上有什么特色和作用?请分条陈述。

(3)文章最后三段写到两位母亲,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冋答。

(4)社会发展到今天,无论城市还是乡村,“女织”都基本消失。请针对“女织”的蒸发,发表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