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往往有这样的情况:经历过的一些事情,淡忘了,而某个细节,如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一...

往往有这样的情况:经历过的一些事情,淡忘了,而某个细节,如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一个眼神却记得很清楚;读过一些文学作品,记不清了,而作品中的某个细节,或语言、或动作、或某个人物的肖像却记得很清楚。

试以“令人难忘的细节”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

 

让我难忘的细节 古人云:成大事者不拘小节。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有了一种新的看法:细节决定成败。人们也更多的听到一个故事,内容大致相似:有一个无论是学历还是工作经验都并不出色的人,在人才市场通过了层层面试,得到了一份工作,原因是他扶起了一把倒在地上的不起眼的扫把,而这把扫把正是面试单位专门放置的。 这件事情也许是真实发生过的,更可能只是个故事,但它告诉我更多的是两个字:细节。 我忽然想到我的一个初中同学,以及一个关于她的“细节”。 在我的印象中,她不仅成绩优秀而且对谁都彬彬有礼。有一次,她获得了一个区三好学生的称号,这是莫大的荣誉,学校在升旗仪式上颁给她,她在接奖状的时候,用的是双手。我以前从未注意到这细节,不过那时恰好刚度过一篇短文,是关于“双手接物”的,于是留心。后来我发现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无论是老师发试卷还是同学递作业,她总是双手接过。我也专门问过她这件事,她笑了笑,说:“哦?是吗,”又说,“我认为这是尊重,最基本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 她在高中去了美国读书,交换生。这也许与“双手接物”并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甚至大多数人都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但是她用“双手接物”带给大家的尊重,已经化为一阵风吹在空气里,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所有的人对她的认识,对她的看法,当然这其中也一定包含着签证官和美国那所学校的面试老师。 这就是细节,及它的力量。 在我观察到这个细节之后,开始对它念念不忘。我尊重许多人,只是缺少表达。也不知是从哪一天开始,我对别人递来的任何东西纵使双手接过,十分自然,毫无刻意。这时我才指导只有真正融入自己的行为,才是细节。 其实细节不仅仅是一种力量,更应该生活中最细致的内容。现在身处于高中时期的我回忆过往时,第一想到的竟然不是校庆日的隆重,考第一的时的欢呼,而是和同学放学一起回家,在班上相互调侃时的情形,我不记得某次聊天时的具体内容,却记得我说过的一句话,他做过的一个表情。人在老年回想一生时,想的往往也不是结婚生子这样的大事,而是生活的鸡零狗碎。这也是细节。 人生中,重要的事、大事太多,但是我们记得的、留恋的、不舍的却纵使被人们所忽略的细节。 【解析】 试题分析:审题上应该抓住“细节”,突出“难忘”。但是学生作文普遍存在一个概念模糊,那就是何为细节。细节指故事当中人物细小的动作、简短的话语、细微的表情等。 细节的意义与作用: “一个细节在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的作用上,有时和一个情节、一场戏起着同样的作用。” (李准) “唯有细节将组成作品的价值。”(巴尔扎克) “我在生活中到处寻找细节,如果把我的作品比做编织好的生活网,那么细节就是网中的结点。” (托尔斯泰) 捕捉细节,彰显细节,让细节使我们的文章熠熠生辉! 文章只要能突出某个细节之如何感人,挖掘出它存在的意义,而不必去详细地叙述某件事的前因、经过、结果,否则就有淹没中心主题的嫌疑。如何写好细节――在关键处驻足,“慢”说细微之处。 方法一:细化动作、延长过程 方法二:运用修辞,画其神韵 方法三:变换角度,增加层次 方法四:类比联想,添其内涵 写作时易写成“令人难忘的一件事”。 文体要求很具体,写记叙文。 要写成一篇记叙文,分析引题内容可知,可从两个方面着眼,一是写一件具体的事,要突出其中的细节,不能过度散文化,力求做到情节紧凑,细节突出。另一方面,可以写成散文,突出阅读中的细节所带来的感悟。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清明节快到了,家在外地的王伟必须随父母回老家祭祖,因此要请假三天。下面是王伟写给他班主任王老师的请假条,请指出其中不恰当的地方并修改。

请假条

清明节是我国乃至世界的传统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为继承传统,祭祀先人,令尊决定带家人回乡下老家扫墓。特向您请假,恳请老师批准。

请假人:王伟

2016年4月2日 

1错处:              ;改正:           

2错处:              ;改正:           

3错处:              ;改正:           

4错处:              ;改正: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说卫队 开枪,死伤至数百人,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但我对于这些传说,     至于颇为怀疑。我  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 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 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 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A

居然

总是

只是

然后

而且

B

竟然

向来

只是

然后

而且

C

居然

向来

然而

然而

简直

D

竟然

总是

然而

然而

简直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1999~2011年间,我国造林664336万公顷,人工林面积位居世界第一,但是土地沙漠化、植被覆盖率和森林病虫害等依然十分严重,令人担忧。

B最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新能源汽车扶持政策,节能环保、经济实惠的新能源汽车逐渐进入老百姓的生活。

C失眠是指因睡眠时间不足、质量不佳对身体产生损害而出现的不舒服的感觉,应对失眠需要了解相关的睡眠卫生知识,进行自我调护。

D近年来,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和商品房价格的持续上涨,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查看答案

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但许多人绝非如此,他们根本不制定任何人生计划,以达到有意义的目标,而是朝三暮四变化不止。

B只要各国、各地区同舟共济,携手合作,克服困难,亚太地区必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C某些管理机构缺乏“大数据思维”,以邻为壑,不与相关机构共享信息资源,公共数据中心的建设将有助于改变这种状况。

D坏人固然要防备,但坏人毕竟是少数,人不能因噎废食,不能为了防备极少数坏人连朋友也拒之门外。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

鲁迅先生故居

郑文燮

或许是一种机缘,或许冥冥中的感召,纯属偶然,我在暌隔三十余年之后,又回到了北京。北京城市的变化之大,几乎使我难以辨识,先前熟悉的街衢大都不知所往,连僻野荒郊的阜成门外都鳞次栉比地起了高楼。我要寻找的旧地是阜成门内西三条胡同的鲁迅故居。拐了几个胡同,周遭都是用红颜料刷写的加了醒目圆圈的“拆”字,好在鲁迅故居的门匾还在,寻找起来还不甚费事,只是在阴晦的冬日显得突兀而孤独,冷清的小四合院落依然冷清!

鲁迅在北京生活了10余个年头,一共搬了三次家。“家”,这个词对鲁迅先生来说,或许并不确切,他一生或许都没有过“家”,鲁迅是孤独者。辛亥革命以后,中华民国建立。鲁迅从故乡浙江绍兴到北京的教育部供职,在教育部做“佥事”,夜晚回到他寄居的绍兴会馆,在冷冰的屋子里百无聊赖,靠研读《佛经》和抄写古碑打发时日。钱玄同来看望他,希望他给《新青年》写点文字。鲁迅用疑惑的目光看着钱玄同,说:“写文章有什么用处!”这个在推翻满清封建专制王朝的辛亥革命中激进的青年对“革命”感到失望。他说,以前我是奴隶,现在我是奴隶的奴隶,“革命”了,“维新”了,世事依然还是原先的老样子。1926年3月18日,他任教的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学生刘和珍等,在向段祺瑞执政的国务院和平请愿时,惨遭枪杀。鲁迅先生满腔激愤,写了《记念刘和珍君》的文章,说:“三月十八日,是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青年学生的热血,使鲁迅由《彷徨》到《呐喊》。

鲁迅是周家的长子,对家庭更多一份责任。他到北京以后,把母亲、妻子朱安从故乡绍兴接到了北京,连同从日本留学回国的二弟周作人及他的日籍妻子羽太信子及子女,住进了他在西四八道湾购置的新居——一所宽敞、豁亮的“三进”大四合院。不久,周氏兄弟反目,鲁迅不得不搬出八道湾,另觅居处。他用一本书的四百元版税,在阜成门内西三条胡同买了一所小四合院,也就是现在鲁迅博物馆的所在地。

四合院实在太小!院子里种植的两棵白丁香占了差不多三分之一的空间,似乎再也容纳不下几个人物的活动了。周遭的几间小屋,一间作了书房,一间住着一个女佣人,另外一间北屋住着鲁迅的母亲和妻子朱安。母亲和妻子的木床相对而立,床上挂着白夏布蚊帐,都是老家带来的旧物。鲁迅在母亲和妻子的住室连通了一个长条形的小间,戏称“老虎尾巴”。鲁迅在这“老虎尾巴”里写作和住宿,室内仅一床一桌一椅而已。床是单人的板床,两条长凳上横架着一块木板,褥子是单薄的,被子是陈旧的有着小点蓝花的布衾,床上用竹竿挂着一顶发黄发灰的夏布蚊帐。书桌旁的白墙上挂着一个镜框,里面是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照片。“阴冷”“悲悯”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孤寂的鲁迅先生相互注视,似有话要说,陀思妥耶夫斯基经受过死神的洗礼,是从沙皇的绞刑架上走下来的,他在执行死刑的最后一刻被“赦免”,幸存下来。

那天天气阴霾、沉郁,像要下雪的样子。我在鲁迅故居待了很久,大约是我太专注、太虔诚的目光吸引了讲解人员——一位和善的中年女性,她打开“游人免进”的门扉,“破了例”让我进入先前只能够隔着玻璃窗看到的内室。这样我就真切地触摸到了“老虎尾巴”,“尾巴”墙上挂着那帧陀思妥耶夫斯基阴冷的照片。我在鲁迅先生曾经沉思默想的藤椅上坐了一会儿,望着窗外的景致,一座依然不大的荒芜的园子,园子角落里有一圈石头的井栏。据说这井水实在苦涩,不能饮用,只能用来浇灌园中的几棵枣树,也就是鲁迅先生《秋夜》中劈头所说的“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在我还是中学生的时候,我就在课文中读到了鲁迅先生的这篇文章。我曾向授课的语老师请教过这句话的意思,老师支支吾吾,也未说出个所以然来。其后很久,我都未曾明白鲁迅先生写这句话的深意。而现在,身临其境的我,感悟到了鲁迅先生孤独、寂寞和无奈的心境——这是否就是鲁迅先生说过的“希望本无所谓有,也无所谓无”呢?这是否就是鲁迅先生说过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呢?……

走出鲁迅先生故居,天上纷纷扬扬下起了雪。踏着落了雪的白茫茫的土地,我在近旁的一条胡同口,找了一家小店铺,喝了两碗羊杂碎汤,全身顿时燥热起来。

选自《散文百家》,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A文章开篇写寻找鲁迅先生故居的过程以及故居周边的环境,隐隐有一种批评时人淡忘鲁迅先生和漠视文化传承之意。

B文章中有大量的有关天气的环境描写,其作用是渲染阴冷、沉郁的氛围,抒发作者游览鲁迅故居时对鲁迅先生的痛悼和缅怀之情。

C“以前我是奴隶,现在我是奴隶的奴隶”这句话表明了鲁迅先生对革命的漠视和鄙夷,认为革命改变不了社会现实。

D文章从多个角度来介绍鲁迅先生的故居,突出其狭小和简陋的特点。这样处理是为了表现鲁迅先生孤僻、阴冷的性格。

E文章结尾意味隽永,明写因喝羊杂碎汤而全身燥热,实际上隐隐表达了作者在游览过程中的不满、钦佩、振奋等复杂情感。

2在第二段中,作者称鲁迅先生为“孤独者”,鲁迅先生的孤独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原文加以概述。

3在描写鲁迅先生故居的布局和陈设中,作者为什么要着重写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照片?请作简要分析。

4在游览鲁迅先生故居时,作者想起鲁迅先生的文章中有“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的语句。对这句话的深意的理解,作者由“未曾明白”转而有所感悟。请你结合原文并联系现实,探究这句话的深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