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崔遵度,字坚白,江陵人。纯介好学,始七岁,授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崔遵度,字坚白,江陵人。纯介好学,始七岁,授经于叔父宪。太平兴国八年举进士,解褐和川主簿,换临汾。馈刍粮,三抵绥州,涉无定河。河沙与水混流无定迹,陷溺相继,遵度悯之,著以纪焉。淳化中,吏部侍郎李至荐之,迁殿中丞,出知忠州。李顺之乱,贼遣其党张余来攻,遵度领甲士百余背城而战,贼逾堞以入,遵度投江中,赖州兵援之,得免。坐失城池,贬崇阳令,移鹿邑。咸平初,复为太子中允。会修《两朝国史》,与路振并为编修官。大中祥符元年,命同修起居注。东封,进博士,祀汾阴。遵度与物无竞,口不言是非,淳澹清素,于势利泊如也。掌右史十余岁,立殿墀上,常退匿楹间,虑上之见。善鼓琴,得其深趣。所僦舍甚湫隘,有小阁,手植竹数本,朝退,默坐其上,弹琴独酌,翛然自适。尝著《琴笺》云:“是知作《易》者,考天地之象也;作琴者,考天地之声也。往者藏音而未谈,来者专声而忘理。《琴笺》之作也,庶乎近之。”世称其知言。七年,东郊,建坛恭谢。坛上设正坐奉天地配坐奉二圣遵度时与张复同典记注书昊天为天皇又增圣祖配位坐谬误降为右正言逾岁,并复其秩。九年,仁宗以寿春郡王开府,诏宰相择耆德方正有学术之士,咸曰遵度力学,有士行,时称长者。遂命与张士逊并为王友。上作七言诗宠之。因谓左右曰:“翊善、记室,皆府属也,故王皆受拜,今宾友之礼,当令答拜。”府中文翰皆遵度所作。王读《孝经》彻章,复以御诗赐之。遵度性寡合,喜读《易》,尝云:“意有疑,则弹琴辨其数,筮《易》观其象,无不究也。”

《宋史·崔遵度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坛上设正坐/奉天地/配坐奉二圣/遵度时与张复同典记注书/昊天为天皇/又增圣祖配位/坐谬误/降为右正言/

B坛上设正坐/奉天地/配坐奉二圣/遵度时与张复同典记注书/昊天为天皇/又增圣祖配位坐/谬误/降为右正言/

C坛上设正坐奉天地/配坐奉二圣/遵度时与张复同典记注/书昊天为天皇/又增圣祖配位坐/谬误/降为右正言/

D坛上设正坐奉天地/配坐奉二圣/遵度时与张复同典记注/书昊天为天皇/又增圣祖配位/坐谬误/降为右正言/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老百姓穿的是粗布衣服,称为“衣褐”,“解褐”就是脱去粗布衣服,担任官职。

B铭是一种刻在器物或碑碣上用来警戒自己、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C古代帝王筑坛祭天叫“封”,祭地叫“禅”,“东封”谓帝王行封禅事,昭告天下太平。

D在我国古代的官职中,有“博士”和“学士”之称,博士是比学士品级还高的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遵度关心百姓疾苦,作铭纪念死者。他任职绥州时,因运送粮草,渡过流迹不定的无定河,看到百姓淹没河中,心生怜悯,作铭记之,以示警戒。

B崔遵度志趣淡泊高雅,喜欢弹琴饮酒。他身为朝廷右史,却住在非常低下狭小的房舍中,房舍周围栽上竹子,退朝后,或默坐或弹琴独饮,怡然自得。

C崔遵度为人方正有德,深得皇帝宠信。因学术品行俱佳,他被皇帝选为寿春郡王的侍友,皇帝亲自作七言诗以示宠爱,并且令寿春郡王以宾友之礼答谢。

D崔遵度静心研读易经,经常参与祭祀。他性格与众寡合,喜欢研读易经,也信奉易经,大中祥符年间,跟随皇帝封禅泰山,进升为博士,又到汾阴祭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遵度领甲士百余背城而战,贼逾堞以入,遵度投江中,赖州兵援之,得免。

2诏宰相择耆德方正有学术之士,咸曰遵度力学,有士行,时称长者。

 

1.D 2.D 3.A 4. (1)崔遵度带领兵士一百多人和敌人决一死战,贼兵翻越城墙而入,崔遵度跳入江中,靠州兵救援他,得以免死。(译出大意给2分;“甲士”“逾堞”“赖”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下诏让宰相选择年老有德行正直有学问的士人,(群臣)都说崔遵度努力学习,有士人的品行,当时的人称他为德高望重的人。(译出大意给2分;“耆” “行”“长者”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第一处:“设正坐”是修饰“奉天地”的,两者之间不能断开。第二处:“遵度时与张复同典记注书”应断开,“书”属下句,取“书写”义项。“记注”即记录史实,“书昊天为天皇”即把昊天写成天皇。第三处:“又增圣祖配位坐” 应断开,“坐”属下句,取“因……犯罪”义项。“配位”与前句“配坐”同义,说“配位坐”就讲不通。“坐谬误”是指因为谬误犯罪。原文标点:坛上设正坐奉天地,配坐奉二圣。遵度时与张复同典记注,书昊天为天皇,又增圣祖配位,坐谬误,降为右正言。 考点: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在我国古代,学士是比博士品级还高的官。 考点:识记文学文化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3. 试题分析:“他任职绥州时”错误,当时,他任职于临汾,运送粮草,三次到绥州。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考点: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崔遵度,宇坚白,江陵人。纯朴正直好学,刚七岁,就听受叔父崔宪讲授经书。太平兴国八年,考中进士,初次为官担任和川主簿,改任临汾主簿。运送粮草,三次到绥州,渡过无定河。河沙与流水混在一起流迹不定,不断有人陷入淹没河中,崔遵度怜悯这些遇难者,作铭文记下这件事。淳化年间,吏部侍郎李至推荐他,升任殿中丞,出京任忠州知州。李顺之作乱时,乱贼派遣同党张余来攻城,崔遵度带领兵士一百多人和敌人决一死战,贼兵翻越城墙而入,崔遵度跳入江中,靠州兵救援他,得以免死。因城池失守而获罪,贬为崇阳县令,转调为鹿邑令;威平初年,复任太子中允。正值修《两 朝国史》,与路振一同担任编修官。大中祥符元年,被任命为同修起居注官职。封禅泰山时,进升为博士,到汾阴祭祀。崔遵度与世无争,嘴上不谈论是非,淳朴清静,淡泊于势利。执掌右史十多年,站在殿阶上,常藏在柱子之间,担心皇上看见。他擅长弹琴,深得其趣味。他租住的房舍非常低下狭小,有一小阁,他亲手在旁边种植了几棵竹子,退朝后,默默地坐在阁中,弹着琴,独自饮酒,怡然自得。曾经著《琴笺》说:“由此而知作《易》的人,是考察天地之象的;作琴的人,是考察天地之声的。前人包藏乐音而未尝谈论,后人专于声响而忘了乐理。《琴笺》这部著作,希望能接近乐理。”当时人称赞他的话有见识。七年,在东郊祭祀,建祭坛恭敬感谢。祭坛上设正坐供奉天地,配 坐供奉太祖、太宗二圣。崔遵度当时与张复一同掌管记录史实,把昊天写成天皇,又增设圣祖的配位,因为谬误犯罪,降为右正言。一年以后,都恢复原来的官阶。九年,仁宗因寿春郡王开建府署,下诏让宰相选择年老有德行正直有学问的士人,(群臣)都说崔遵度努力学习,有士人的品行,当时的人称他为德高望重的人。于是任命他与张士逊同为王友官品。皇上作七言诗以示宠爱。因而对左右说:“翊善、记室,都是王府中的属官,因此郡王都接受他们的礼拜,如今为宾友的礼节,应当让郡王答拜。”府中文书都是崔遵度所撰写。郡王读完《孝经》全章,又把御诗赐给他。崔遵度生性与众寡合,喜爱读《易》,曾说:“觉得有疑问,就弹琴分辨其义,用《易》占筮观察 其象数,没有推究不出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文体兴衰叹

许多人会费解,为什么今天的长篇小说热度远胜于短篇?浮躁的时代不是更应该把文章写短吗,不是更符合“文化快餐”这个说辞吗?还有,为什么诗人的影响力和社会知名度整体上不及小说家?这些都值得对文学文体的流变进行思考。

文体的流变显然是有线索可循的——思想的复杂、感情的丰富,迫使文体不断被突破。最突出的例证是中国的诗歌流变,从《诗经》的四言到汉诗五言,再到唐朝的七言为多,直至宋词的出现,文体流变表现为一个不断扩充的过程。元代戏曲、明清小说,从外部进一步证明文体的“扩容”势不可当,而与此同时,绝句、律诗则逐渐退化到“闲笔”的境地。这说明了文体的流变和人类文明发展,和人们表达感情的丰沛程度是同时进步的。

然而,一种文体的兴衰,受文人的追捧或淡化,被读者热衷或冷落,涉及更多因素,外部环境力量甚至更直接地影响、左右、决定着这种起落。社会需求迫使文化人必须去适应、去追随,这是跟写作的功利性密切相关的,潜藏着“务实”的、“非文学”的动力,也可以说是时代风潮影响的结果。20世纪80年代,文学火热,中短篇小说掀起热潮,很多小说家都热衷于此,那是个观念日新月异、不断突破的年代,中短篇表达思想、传递观念更迅速、更直接。长篇小说之类的“黄钟大吕”“扛鼎之作”何时能出现,成了很多文学人的担忧。时间过了不到30年,世情大变,长篇小说已经不再是需要呼吁的文体,它在各方面的待遇都远远超过了中短篇。长篇写作也已经不再是一个作家在长期的中短篇创作积淀后的尝试,而成了很多年轻作家的处女作。人们又开始担忧,最能体现作家艺术风格和特色的中短篇为什么寥落了?这显然和市场、发行量、改编机会有关。一部作品靠作者知名度销售,远不及靠题材、靠书名更能抓人眼球。市场这个冷冰冰的东西已经推动起一股热潮,裹挟着文体的兴衰。

近日重读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找到了更为久远的证据——文体的兴衰想来是一个很不文学的问题。谈到唐代传奇小说的兴盛,鲁迅认为,这其实与那时的“社会需求”,说彻底了是与士子、文人、“知识青年”的生存需要密切相关的。唐时,举子们进京赶考,需要将自己写的诗抄成卷子,拜名人鉴定,如果能得到“文化名人”的赞赏,则“声价十倍”,及第希望大增。但开元年后,诗歌被人厌倦,应该是名人们也看烦了吧,诗歌不招人待见,有人就抄小说呈上,结果反而暴得名声,于是鲁迅说:“所以从前不满意小说的,到此时也多做起小说来,因之传奇小说,就盛极一时了。”

今天是市场,唐时是及第,它们都关乎生存和现实前程,对个体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文学的健康发展并非靠作家、评论家呼吁就能实现。

文体流变有规律,其推手却很复杂,需要我们准确把握动力源和方向感,梳理其中的关系。然而面对许多难以左右的因素,总免不了一声叹息。但愿在喧嚣的社会环境中,文学依然能够循着自己的方向前行。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今社会,长篇小说热度远胜于短篇,小说家的影响力和社会知名度整体上超越诗人,这一问题是值得思考的。

B只靠作家、评论家呼吁不能实现文学的健康发展,在喧嚣的社会环境中,只要我们准确把握动力源和方向,梳理其中的关系,就能让文学循着自己的方向前行。

C文体是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逐渐变化的,与人类的情感表达有关;随着人类情感的逐渐丰沛,文体慢慢发生流变。

D外部环境力量甚至对一种文体的兴衰起着决定作用,文化人在适应、追随社会需求的过程中,表现出鲜明的写作功利性。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20世纪80年代,是一个观念日新月异的年代,这就要求文体在表达思想、传递观念时更迅速、更直接,因此当时人们大多热衷于中短篇小说。

B长篇小说不到30年的时间里,地位远远超过了中短篇,是因为长篇写作不再是作家长期积淀后的尝试,而成了很多年轻作家的处女作。

C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对文体的兴衰有着很深刻的认识,他认为唐代传奇小说的兴盛,与士子、文人、“知识青年”的生存需要密切相关。

D唐时,诗歌颇受欢迎,举子们都想借诗得到文化名人的赞赏,从而增加及第的希望;但诗歌不再招人待见,小说反而受到青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体的流变有线索可循,从《诗经》的四言到汉诗五言,再到唐朝的七言,再到宋词,元代戏曲、明清小说,都表现为文体的“扩容”。

B一种文体受文人的追捧或忽视,被读者热衷或冷落,会受到时代风潮的影响,如当今社会,市场、发行量、改编机会对其产生一定的影响。

C在当今社会,市场已经推动起一股热潮,影响着文体的兴衰,一部作品要想抓人眼球,必须靠题材、书名,而不能靠作者知名度。

D无论是今天的市场,还是唐时的科考,都对个体产生重要的影响,面对文体流变的复杂推手,我们需要准确把握动力源和方向。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最新数据显示,以微博、微信等为代表的移动社交工具与广大手机用户的生活已经密不可分,截至2015年8月底,中国手机用户已接近10亿:全国手机网民中通过3G4G上网的比例为857%;中国人均月流量达到3408MB。

有人认为我们就这样被手机“绑架”了,有人认为手机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便捷,有人认为手机不可缺,但不宜让它占有生活的主要空间,凡事要有度……

对于以上材料,你怎么看?请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完成写作任务。

 

查看答案

寒假将至,高三1班的学生拟请去年考上大学的王华同学回母校介绍经验,给王华写了一封邀请函,其中有四处用词不得体,请找出并加以改正。

邀请函

王华同学:

为帮助高三同学顺利度过高考的冲刺阶段,高三1班的同学想借你放假回家的机会叫你来校讲一讲,以分享你的点滴经验,切勿推辞。

××学校高三1

2016年1月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朱永新说,最好的教育是让孩子找到他自己,成为他自己,成就他自己。但在现实中,中国不少的父母却是扬起手、错伸手、不放手,带给孩子的只能是人性的残缺。莫扬手,      ,让孩子远离各种暴力。莫伸手,不要试图控制孩子,让孩子有自己的空间,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要松手,父母抓得越紧,       。父母只有让家庭教育沐浴在人性的阳光下,孩子才不会在风雨中毁灭,才会在蓝天上翱翔;      ,才会成为顶天立地的参天大树。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面对同一个作文题目,同龄人的观点是不相上下的,在这样的背景下,想要拉开差距靠的就是语言了。语言的锤炼,非一日之功。语言的形成和构建,核心来源于阅读,实际取决于考生视野的宽度和思维的深度。语言的锤炼比较难,只要平时用心,多阅读多积累,提高语言能力是有路可循的。

 

A

应该

仍然

尽管

B

一定

当然

/

因为

所以

C

可能

但是

必然

虽然

那么

D

尽量

/

最好

即使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