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秤 王振东 “师傅,您就按我说的修,我这生意能不...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王振东

“师傅,您就按我说的修,我这生意能不能赚钱全仗您修的秤了!”侯三面对修秤师傅,脸笑成了一朵花,腰弓成了一架桥。

“我修秤三十多年,还从未修过这样的秤,你这不是为难我吗?”修秤师傅显得很无奈。

“师傅,您如果按我说的修,我再给您加十个钱。”侯三乞求道。

“好吧。”修秤师傅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答应了。

侯三在赊店古镇的万成街上开了个油馍铺,生意不错,但他还嫌赚的钱少,就动起了歪脑筋:如果修一杆一斤短六钱的秤,卖一百斤油馍能多赚四斤油馍钱,自己一天至少卖二百斤油馍,就能赚八斤油馍钱,一个月就是二百四十斤油馍钱,日积月累,这钱也不是个小数目。于是,他就找到了修秤师傅,乞求师傅给他修杆一斤短六钱的秤。

三天后,侯三喜滋滋地取回新修的秤,瞒着妻子悄悄地试了试,果真一斤短六钱。侯三窃喜,就着猪头肉,抿了二两赊店老酒。

说来也怪,侯三用了一斤短六钱的秤,非但没有吓跑食客,还引来相邻几条街上的居民来买油馍。侯三见状,生意做得越发卖劲,油馍炸得越来越好。一传十,十传百,侯三的油馍铺名声大噪,吸引了镇上三粉、竹木、骡马等市场上的许多客商来吃油馍。侯三和妻子见食客太多,就扩大了门面,又雇了三个伙计,生意越做越红火。几年下来,侯三手 里攒了一笔数目不小的钱。

也许是劳累过度的缘故,侯三的妻子染上了重病,侯三虽四处寻医问药,但所到之处,大夫都说他妻子已病入膏肓,无法救治,让他尽早准备后事。妻子从大夫和丈夫的言谈举止和表情上看,猜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就把侯三叫到床前,缓缓地说:“当家的,我这病恐怕是治不好了,我走后,你要好好经营咱的油馍铺。这几年,你知道咱这生意为啥恁好吗?”

侯三见妻子病成这样还惦记着生意,十分感动,紧握妻子的手,愧疚就写在了脸上:“老婆,实在对不住,我原来想着你一个妇道人家,头发长,见识短,说了怕你坏事,有件事就一直瞒着你。那年,咱不是修了杆秤吗?我叫修秤师傅给咱修的是一斤短六钱的秤,正是用了这杆秤,咱的生意才越做越红火的。”

妻子听后,并未感到惊讶,相反倒很平静。她摸摸索索地从枕边摸出一个红布包,递给侯三,“你看看这是啥?”

侯三倒有点儿惊异,不知道妻子这葫芦里卖的啥药,接过红布包,感觉沉甸甸的,心说莫不是妻子藏的私房钱,这会儿有病快不中了,就拿了出来。侯三急不可待地解开布包,不禁大吃一惊,包里竟是一个新秤锤。

看到丈夫愣在那儿,妻子提了提气,说道:“有件事我也一直瞒着你,那时给你说,你也听不进去。这秤锤就是你修的那杆一斤短六钱的秤锤,咱使的那杆秤,是我叫修秤师傅给咱修的一斤涨六钱的秤……”

“咋能这样?”侯三惊叫道。

妻子一阵咳嗽,等喘匀了气,接着说:“我了解你的心性,所以当年你修了新秤后,我悄悄嘱托修秤师傅又修了一个一斤涨六钱的秤锤,为这我还给他加了二十个钱。你验秤时,用的是一斤短六钱的秤锤,等你不在时,我悄悄地换上了一斤涨六钱的秤锤。这一换,就换到了现在。其实人人心里都有一杆秤。正是咱家的油馍秤头儿足,人们才愿意上咱家来买油馍,生意才越做越红火的呀!”

侯三惊得说不出话,好久,才抱着妻子的头,泪珠子碎在了妻子憔悴的脸上。

妻子过世后,侯三把那个秤锤用新布包好,他要把它当成传家宝,世世代代传下去。

(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以“秤”作为标题,一语双关,富于艺术性。作品不仅以此为线索展开情节,塑造人物形象,而且揭示了主题,耐人寻味,引人深思。

B.小说以侯三央求修秤师傅按自己的要求修假秤锤开头,又以侯三把那个假秤锤包好收藏结尾,结构严谨,且表明侯三对这个秤锤喜爱有加。

C.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上运用了多种描写手法。有人物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行为描写,心理描写;还有典型的细节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

D.小说中的三个人物形象虽个性鲜明,但都不诚实。侯三修假秤锤欺骗顾客,妻子换假秤锤欺骗侯三,修秤师傅两次造假还多赚人家三十个钱。

E.小说后六段4次写到侯三的“惊”,人物心理活动微妙复杂,言简意丰。作品语言朴实而富于表现力,如,愧疚写在脸上,泪珠子碎在脸上。

(2)这篇小说在情节安排上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

(3)侯三的妻子虽在小说的后半部分才出场,但她却是小说中举足轻重的人物。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概括侯三妻子的形象。

(4)“其实人人心里都有一杆秤”这句话的意蕴很丰富,给人以许多启迪。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文本和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

 

(1)A.3分,E.2分,B.1分,C.D不得分 (2)①层层设置悬念。如小说中侯三修了一杆一斤短六钱秤生意反而做得更红火,读者就急切地想知道这是什么原因,从而吸引读者继续阅读小说。②出人意料的结尾。侯三的妻子说出了换秤的真相,令侯三吃惊,也让读者感到意外。③明暗线双线结构。明线是侯三修秤生意做的红火,暗线是侯三的妻子更换秤使生意做的红火。两条线在结尾合拢,使文章结构严谨。 (3)①善良、讲诚信。当得知丈夫想用不公道的秤赚钱时,就偷偷的更换了秤。②处理问题有智慧、讲方法。她偷偷地更换秤,做得神不知鬼不觉。从而避免了和丈夫发生正面冲突。③精明,懂得生意经。她用一斤多六钱的秤做生意,明着是吃亏,实际上是掌握了“薄利多销”的内涵,是她的精明之处。 (4)示例:角度一,“其实人人心里都有一杆秤”这句话是说公道自在人心,不可用欺骗的手段来蒙蔽他人。 角度二,每一个人心里都有一杆秤,谁好谁坏?孰优孰劣?只要经过心中这杆秤,分量就出来了。 角度三。人人心里都应该有一杆秤,一杆公平秤,这杆秤不仅要公正的称量别人,更要公正的称量自己。 角度四,若人人都能用好自己心中的那杆秤,这个社会将更加和谐、美好。 (每个角度都可以结合文本作如下表述:侯三的妻子在临终之前对侯三说这句话,其实是对侯三的委婉的批评;侯三妻子深知为人要诚信,生意人更是要如此,用欺骗的手段,骗人一次,不能骗人一世;侯三的生意之所以火起来,是因为顾客心里明白他们家的秤是足量甚至超量的,这都是侯三妻子背着侯三做的文章,侯三的手段拙劣,妻子的做法高明,妻子才是“生意经”;顾客自会通过与别家的比较判别好坏、优劣。作品通过侯三夫妻形象的对比意在弘扬诚信做人的传统美德。//只要是紧扣题目表述,观点明确2分,理由充分,表述清楚4分,能联系实际,自圆其说2分。除参考答案所列,考生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解析】 (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小说是一种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体。这一定义告诉,首先小说三要素是人物、情节和环境。第二、在这三要素之中人物是中心。第三、小说的主题是最终目的。根据以上信息,我们在赏析小说时,一定要考虑这三个方面。B项,“喜爱有加”评价不当,结尾交代侯三的做法表明侯三幡然悔悟,以此为鉴,“传家宝”是反语,作品这样安排情节是为了完成人物形象的塑造,从而揭示主题。C项,没有自然环境描写,肖像描写也不明显,只有一处,“泪珠子碎在了妻子憔悴的脸上”。D项,“都不诚实”的评价,不符合文学鉴赏的审美标准。侯三的“欺骗”无疑是要否定的;侯三妻子的“欺骗”是“美丽的欺骗”,不能说不诚实;修秤师傅的行为,就生活而言,是不能肯定的,但就艺术而言,是允许的,且是必要的,所谓“艺术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再说,作品中的修秤师傅是次要人物,是为完成主要人物形象服务的。 【考点定位】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解答本题,首先应根据小说的三要素把握小说的故事梗概,比如有哪些人物,主人公是谁;主要情节是什么,写了谁干什么事,体现了人物什么特点,表现了什么主旨;塑造人物形象的过程中,使用了哪些方式,是正面还是侧面,选项中如有误涉及这些方面,就应该到文中找一找,看是否有这种描写方式,以及对这些描写方式的分析是否有问题;有无环境描写,这些环境描写又什么作用。文学类文本阅读5选2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对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情感、人物的形态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BD两项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有误,C项对文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分析有误。 (2)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这篇小说在情节安排上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这是考查小说的情节安排。首先应明确情节安排方面有哪些答题角度,然后再分析本文的情节。从悬念角度来看,“说来也怪,侯三用了一斤短六钱的秤,非但没有吓跑食客,还引来相邻几条街上的居民来买油馍”,到底为什么,这就留下了悬念;从结尾来看,侯三妻子的解谜让“侯三惊得说不出话”,也出乎读者的意料;从线索来看,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明一暗,明线是侯三修秤生意更红火,暗线是妻子更换秤锤,这两条线在文章最后合而为一。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此类题目的答题模式如下:1.相关术语+具体文章的内容+作者感情、文章主旨。2.文章是( )结构方式。第一层写了( ),第二层写了( )……。3.文章以( )为线索。开头写( ),中间写( ),结尾写了( )。4.先答出结构的特征,然后结合文章具体分析。答题的时候要注意如下几点:1.不要轻易与主旨情感(中心句)分离。2.不要乱凑概念术语,而应真正地理解到位,并且能展开具体的表述。比如本题中,主要从悬念、线索、结尾等角度分析。 (3)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侯三的妻子虽在小说的后半部分才出场,但她却是小说中举足轻重的人物。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概括侯三妻子的形象”。这是考查小说中人物形象的特点。首先到文中找到写侯三妻子的内容,主要在最后的解谜环节中妻子的做法,从更换秤锤这一事件来看,她善良、诚信;从更换秤锤的方式来看,她聪明,做事讲究方法;从更换秤锤取得的效果来看,她精明,有生意头脑。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本题要借助故事情节分析其形象。情节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我们需要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为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来,离开了情节,就不知道人物怎样做事,也就无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要分析矛盾冲突,把握特征。矛盾冲突是构成情节的基础,是展示人物性格的手段.优秀的小说,总是充分地揭示社会生活本质的矛盾和斗争,在典型的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一般说来,矛盾冲突展开得越充分,人物性格也就越鲜明。第四,借助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第五,借助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分析环境描写,探究形成人物命运和性格的社会原因)。第六,通过人物间的关系分析人物性格。第七,借助作者倾向分析人物形象(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或联系小说主题分析)。比如本题,考生应抓住妻子更换秤锤这一情节,从更换秤锤的表现、方式以及取得的效果来分析她的形象。 (4)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其实人人心里都有一杆秤’这句话的意蕴很丰富,给人以许多启迪。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文本和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首先要审题,一审题干出题的方向,二审我们需要答什么。考生需要理解“其实人人心里都有一杆秤”这句话的含意,然后结合侯三妻子的做法以及说这番话的用意的角度来分析。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名师点睛】本题与一般的探究题有所不同。首先应结合语境理解“其实人人心里都有一杆秤”这句话的含意;然后到文中找出侯三妻子说这番话的情境,并分析其中的用意。答题的时候要注意角度的挖掘,同时要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比如本题中就要抓住“心中的这杆秤”的作用及称量的对象来分析,最后要结合现实生活分析其存在的意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诗句:“                  ”。

(2)《再别康桥》中点明作者寻梦归来后放声高歌,用“一船星辉”来比喻对往昔生活的回忆和留恋的诗句是“           ”。

(3)《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中,荆轲悲壮的唱词是“                  ”。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1.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2.结合全诗,分析本诗写景运用了哪些手法?(借鉴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描述秋景的方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破之。……

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如厕,麾樊哙去。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太史公曰:“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及其素,异哉所闻!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

(节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沛公百余骑    从:跟从

B.项羽既军士    飨:犒劳

C.项伯常屏之    蔽:遮挡

D.与沛公有      隙:隔阂

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樊哙“勇猛豪爽”的一组是(

①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

②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

③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

④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

⑤哙乃排闼直入。 ⑥哙等见上流涕。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樊哙既有政治头脑,又勇敢豪爽。当刘邦处于危险境地时,他不顾个人安危,闯入营帐,义正词严地谴责项羽,帮助刘邦脱离险境。

B.教材中的《鸿门宴》也有樊哙闯帐一节,本文与之相比少了怒视项羽这一细节,人物形象不及《鸿门宴》生动传神。

C.刘邦因患病独卧宫中,不见朝臣,精神疲惫。樊哙直入宫内,以赵高篡权的教训,说服刘邦,使刘邦精神振作起来。

D.司马迁在最后的议论中,对樊哙等人从普通平民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自己名垂汉廷,恩德惠及子孙表示惊异,表达了作者对这些人物的赞叹。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

(2)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4)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加横线词的活用情况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缒而出

B.秦舞阳色变振恐,群臣之。

C.常以身蔽沛公

D.君为我呼入,吾得事之

 

查看答案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和音乐分离,成为诗的别体,所以又有人把词称为“诗余”,又因词的句子有长有短,所以又称它为“长短句”。

B.徐志摩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新月派的代表人物,其主要诗集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等。

C.《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是研究我国战国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

D.《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四年二千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包括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部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