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郑覃,郑州荥泽人,故相珣瑜之子,以父荫补弘文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郑覃,郑州荥泽人,故相珣瑜之子,以父荫补弘文校书郎,擢累谏议大夫。穆宗立,不恤国事,数荒昵。吐蕃方强。覃与崔郾等廷对曰:“陛下新即位,宜侧身勤政,而内耽宴嬉,外盘游畋。今吐蕃在边,狙候中国,假令缓急,臣下乃不知陛下所在,不败事乎?臣等忝备谏官,不胜忧惕,伏愿稍减游纵,留心政道。伏闻陛下晨夜昵狎倡优,近习之徒,赏赐太厚。夫金银所出,固民膏血,可使倡优无功滥被赐与?愿节用之,以所馀备边,毋令有司重取百姓,天下之幸也。”帝不怿,顾宰相萧俛曰:“是皆何人?”俛曰:“谏官也。”帝意解,乃曰:“朕之阙,下能尽规,忠也。”因诏覃曰:“ 中殊不款款,后有为我言者,当见卿延英。”时中奏久废,至是,士相庆。

宝历初,擢京兆尹。文宗召为翰林侍讲学士,进工部侍郎。覃于经术该深,谆笃守正,帝尤重之。覃从容奏曰:“经籍讹谬,博士相沿,难为改正。请召宿儒奥学,校定六籍,准后汉故事,勒石于太学,以正其阙。”从之。覃虽精经义,不喜文辞,病进士浮夸,建废其科,曰:“南北朝所以不治,文采胜质厚也。士惟用才,何必文辞。”又言:“文人多佻薄。”帝曰:“纯薄似赋性之异,奚特进士?且设是科二百年,渠可易?”覃曰:“亦不可过有崇树。”帝尝谓百司不可使一日弛惰,因指香案炉曰:“此始华好,用久则晦,不治饰,何由复新?”覃曰救世之敝在先责实比皆不摄职事此本于治平人人无事安逸致然帝曰要在谨法度而已。”

覃清正退约,与人未尝串狎。位相国,所居第不加饰,内无妾媵。女孙适崔皋,官裁九品卫佐,帝重其不昏权家。覃之侍讲,每以厚风俗、黜朋比再三为天子言,故终为相。然疾恶多所不容,世以为太过,惮之。以病乞去位,有诏解太子太师,许五日一入中书商量政事。俄罢为尚书左仆射。武宗初,李德裕复用,欲援覃共政,固辞,乃授司空,致仕,卒。

注:倡优:歌舞杂技艺人。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覃曰/救世之敝在先/责实比皆不摄职/事此本于治平/人人无事/安逸致然/帝曰/要在谨法度而已

B.覃曰/救世之敝/在先责实/比皆不摄职/事此本于治平/人人无事安逸/致然帝曰/要在谨法度而已

C.覃曰/救世之敝/在先责实/比皆不摄职事/此本于治平/人人无事/安逸致然/帝曰/要在谨法度而已

D.覃曰/救世之敝在先/责实比皆不摄职事/此本于治平人/人无事安逸/致然帝曰/要在谨法度而已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荫补”,旧指因祖先功勋而补官。“荫”指庇荫,封建时代子孙因先世有功劳而得到封赏或免罪。

B.“中国”,古指中原地区。古代华夏族建国于黄河流域一带,以为居天下之中,故称“中国”。

C.“宿儒”“宿”指努力工作的人,“儒”指读书人,词语的意思是努力读书的人。

D.“谏官”指掌谏诤的官员,即古时专规劝天子改正过失的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穆宗不忧虑政事,喜好游乐宴饮。即位之始,吐蕃正是强盛时期,郑覃与崔郾等人直言进谏,劝说穆宗不可沉湎享乐,而应警惕边患,加强军备。

B.郑覃晚年身体不好,皇帝特许他可以五天上一次朝。后来李德裕当政,打算引荐郑覃与他共同执政,郑覃坚决推辞,后来他接受了司空的职位,最后死在任上。

C.郑覃擅长经学,笃守正道,文宗特别器重他。郑覃建议皇帝召集学问精深之士校正《六经》,并将经文刻写在太学的石头上,作为永久的准则。

D.郑覃虽然精通经义,但不喜文辞。他以南北朝尚文辞而误政的历史来劝说皇帝,建议取消进士科,但皇帝没有同意。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3)夫金银所出,固民膏血,可使倡优无功滥被赐与?

 

1.C 2.C 3.B 4.(1)项伯于是夜晚奔驰到沛公军中,私下会见张良,把这件事完整的告诉了他。(得分点:“之”“以”各1分,状语后置句式1分) (2)派遣将士守卫关卡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的盗贼进入或有意外变故。 (得分点:“备”、“出入”各1分,因果判断句式1分) (3)游乐所费用的黄金白银,本来就是百姓的膏脂血汗,可以使没有功绩的歌舞杂技艺。人而滥受赏赐吗?(得分点:“固”“膏血”各1分,句意2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先通读语段,把握大概内容,辨别表达方式,这个语段是对话,故应抓住人名;然后找断句的标志,先易后难。先抓名词、动词,再抓特殊句式。名词(代词):“覃”“帝”“此”;谓语动词:“责”“摄”“无事”“致”;曰后要断开。借助这些内容即可断开。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如果想当然地断下去,就容易发生错断。比如本语段中写郑覃建议务实。文言文断句技巧:一是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二是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句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窃、请、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句尾词: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耶、与(欤)、邪(耶)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尾。其后面一般要断开。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三是借助对比、对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断句。文言中常有对偶句、排比句,抓住这个特点断句,常能收到断开一处、接着断开几处的效果。四是抓住名词、动词以及特殊句式断句。比如本题就是借助名词和谓语动词来断句的。 2. 试题分析:选项C.“宿儒”的意思是年高而博学的读书人,“宿”指年老的,长久从事某种工作的。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了“荫补”“中国”“宿儒”和谏官,涉及到古代礼俗、文化等常识。其中,“宿儒”的意思是年高而博学的读书人,“宿”指年老的,长久从事某种工作的。“宿”在文言文中的常用义:(1)年老的,长久从事某种工作的,如宿将,名宿。(2)平素,素有的:如宿愿,宿敌。做此类题目宜采用“代入法”,把所给解释放回原句中进行判断,看是否符合语境,同时主要看看是否涉及古代的一些文化常识。 3. 试题分析:B项,“致仕”是退休的意思,郑覃是退休后去世的,没有死在任上。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如此题选项C对应的句子是“武宗初,李德裕复用,欲援覃共政,固辞,乃授司空,致仕,卒。”句中是说郑覃是退休后去世的,没有死在任上,而选项错误理解为“最后死在任上”,曲解了语意。 4. 试题分析:主要重点词语的翻译:(1)之——到,以——把,状语后置句“具告以事”,即“以事具告”。(2)备——防备,出入——进入,偏义复词,“……者……也”表判断。(3)固——本来,膏血——膏脂血汗。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文言文的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比如本题“之”在此处是一个动词,根据后面“沛公军”,可以推断“之”是动词,应译为“到”的意思。特殊句式,状语后置句“具以事告”,即“以事具告”,翻译时要调整语序。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出入”“备”“膏血”等词语的落实,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建议翻译时打草稿。 【参考译文】 郑覃,郑州荥泽人,是前宰相郑珣瑜的儿子,因其父功绩的恩荣所及,补授弘文校书郎,多次升迁任谏议大夫。穆宗即位之后,不忧虑国家政事,屡屡沉溺于放荡之中。吐蕃当时正是强盛时期。郑覃与崔郾等人在朝廷中对答说:“陛下新近即位,应当尽力勤奋于政务,而不是在内沉浸于宴饮嬉戏,在外游乐打猎。现今吐蕃就在边境上,伺机袭击中原,假若有什么急事,臣下不知道陛下在哪里,不是耽误大事了吗?臣等身为谏官,非常担忧害怕,希望陛下稍微减少吃喝玩乐,多留心政事。臣又听说陛下白天黑夜和歌舞杂技艺人在一起,对身边的人,赏赐过于丰厚。游乐所费用的黄金白银,本来就是百姓的膏脂血汗,可以使没有功绩的歌舞杂技艺人而滥受赏赐吗?希望陛下节约开支,将所结余的财物充作边防费用,不要再叫有关部门加重百姓的负担了,这是天下人所希望的啊。”皇帝不高兴,回头看了看宰相萧俛说:“这都是些什么人?”萧俛说:“他们是谏官。”皇帝明白了意思,于是说:“朕的缺点,下面能尽力规劝,这是忠诚的表现。”因而下诏对郑覃说:“在中奏事时间上很宽裕,以后有要对我说的,我当在延英殿接见你。”当时在中奏事废除已久,到这时,士人相互庆贺。 宝历初年,朝廷升郑覃为京兆尹。文宗将他召入翰林院任翰林侍讲学士,进任工部侍郎。郑覃在经术方面知识完备精深,而且忠厚笃实恪守正道,皇帝尤其推重他。郑覃曾从容上奏说:“经籍中的文字如果有脱漏或错误,博士以讹传讹,就难以改正。请求召集学识渊博精通经学的儒士,校勘订正《六经》典籍,依照后汉的做法,在太学立石镌刻经文,让人们永远根据石刻,来纠正典籍中的缺误。”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郑覃虽然精通经义,但不喜爱作文赋诗,厌恶进士浮夸,建议废除进士科,并说:“南北朝时国家治理不好的原因,就是(士人)文采的华美胜过了质朴。士人只要用才干就行了,为什么一定要文章的辞藻呢?”又说:“文人大多轻薄。”皇帝说:“质朴和轻薄似乎是天性的差异,难道唯独是进士轻薄吗?况且进士科已设置了二百年,怎能轻易更改呢?”郑覃说:“也不能过于尊崇树立。”皇帝曾警告百官不可使自己有一天松弛懒惰,顺便指着香案上的香炉说:“这东西当初华丽好看,用久了则暗淡了,不整治修饰,怎能由旧变新呢?”郑覃说:“挽救时世的弊政,首先在于求实。近来人们都不处理职事,这本来也是因为天下太平,人人无事做,是安逸带来的结果。”皇帝说:“主要在于谨慎守法而已。” 郑覃清廉正直谦让俭约,和人相处不曾串通结党。任宰相时,所居住的宅第不加修饰,家中没有侍妾。他把孙女嫁给崔皋为妻,崔皋是个九品卫佐,皇帝推重他不与有权人家联姻。郑覃任侍讲时,每每以厚风俗、黜朋党向天子再三陈说,因而最终被任用为宰相。但是凡为他所憎恨的多不能容忍,世人认为太过分了,然而还是畏惧他。郑覃因有病请求免官,皇帝下诏解除太子太师之职,允许他五天到中书省一次商量政事。不久免去别的官职任尚书左仆射。武宗初年,李德裕被起用,打算引荐郑覃共同执政,郑覃坚决辞让,于是授任司空,退休,去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李白、杜甫那样的伟大诗人的出现是有原因的。春秋时期的诗歌总集《诗经》尤其是《国风》和战国时期楚国诗歌尤其是屈原的《离骚》开创了中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风格的诗歌传统的先河。后来曹操父子的大力提倡声韵调分析方法的引进南北朝诗人在声韵格律上的讲究和艺术经验的积累等都为李白杜甫的出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准备了必要的条件。李白和杜甫都是站在前人搭好的台子上的诗歌巨人。

李白杜甫生活的时代的文艺政策由唐太宗奠定是无比宽松的。诗人们写什么、怎么写朝廷不加任何限制没有任何要求。讥讽皇家奢靡、批评朝政、批判制度、揭露社会黑暗、鞭挞官吏贪婪都不会惹祸上身。唐代以诗赋取士的科举制度众多皇帝后妃、王公将相加入作诗者行列诗歌是唐朝最重要的文艺娱乐样式等文化环境因素使得诗人能够成为当时社会耀眼的明星给予他们必要的成就感和荣誉感。成就感和荣誉感可以源源不断地转化为诗歌创作的动力。唐朝对外开放外国商人、文化人云集长安使得诗人们眼界开阔心胸广大价值观念多元化审美理念国际化这些又使得诗人们的作品更加大气隽永传之久远。太平日久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空前富足“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这使得包括李白杜甫在内的唐代诗人少年时代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文化教育青年时代能到处游历接受自然山水之美的熏陶广交朋友增长见识切磋诗歌艺术丰富精神世界。

个人方面杜甫学习诗歌的刻苦精神广为人知。有诗为证“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就是给许多人留下潇洒飘逸印象的李白在诗歌艺术上也是有远大志向、下过苦功夫的。从《古风》其一中可以略见一二“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

当然原因远不止这些但是李白杜甫只有两个。理论充其量只是产生李白杜甫的可能性而不是产生李白杜甫的必然性。

当今中国有十几亿人口数量是唐朝全盛时期的二十余倍许多方面的条件例如交通、旅游远比唐朝要好但仍然未能出现李白杜甫那样的在中国文学史上有超一流成就与地位、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学家确实值得我们深入反思。

1.下列对于“李白杜甫那样的伟大诗人”在唐代出现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春秋战国时期的《诗经》与《离骚》以来诗歌创作与理论的积累都为李白杜甫的出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准备了充分的条件。

B.唐代文艺政策非常宽松朝廷对诗人的创作没有任何要求和限制他们可以自由地表达思想批判现实而不必担心惹祸上身。

C.个人的努力是不可或缺的杜甫学习诗歌的刻苦精神是广为人知的潇洒飘逸的李白在诗歌艺术上也有远大志向下过苦功夫。

D.诗赋既是唐代科举取士的依据又是重要的文艺娱乐样式诗人凭借写诗也可以成为耀眼的明星从而产生巨大的创作动力。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唐代的诗歌大气隽永传之久远这和唐朝对外开放有着密切的关系也得益于诗人们眼界开阔价值观念多元化审美理念国际化。

B.李白、杜甫继承了中国诗歌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传统受到了魏晋南北朝诗歌的影响所以取得了远高于前人的艺术成就。

C.许多唐人的诗句反映出唐代社会太平日久、经济发展、生活富足的社会现实这些为诗歌的发展与诗人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D.唐代诗人能接受良好的文化教育游历四方接受自然山水之美的熏陶能广交朋友增长见识切磋诗歌艺术丰富内心的精神世界。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杜甫的诗歌创作取得巨大的成就其中的原因可以从艺术积累、时代环境和个人努力等诸多方面来解释。

B.李白、杜甫的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综合的但这些原因充其量只是产生李白杜甫的可能性而不是必然性。

C.当今中国未能出现在中国文学史上有超一流成就与地位、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学家原因恐怕得从文学传统、社会环境等方面去寻找。

D.当今中国人口数量是唐朝全盛时期的二十余倍交通、旅游等远比唐朝要好应该说具备了出现杰出诗人的物质条件。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成长是一种美丽的疼痛。在我们的人生之路上,经历挫折甚至痛苦的过程就像河蚌孕育珍珠!我们每个人心中都会有美丽的珍珠,而正是那些特殊的成长的经历,才铸就了人生的璀璨。

阿拉伯诗人说:“天使的眼泪,落入正在张壳赏月的牡蛎体内,变成一粒珍珠。”

要求选择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请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不管是语文教学还是其他学科的教学,都不是像交付一件东西那么便当,我把东西交付出去了,你收到了,东西就在你手里了。这就触及教学上的根本问题:在教学活动中, 叶圣陶先生的看法是,“各种学科的教学都一样,无非是教师帮着学生学习的一串过程”。换句话说,教学。就是教师教会学生怎么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 ,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在这个问题上,有一句精辟的话,已经众口传诵,那就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面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携来百侣曾游。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则》)

(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故克之。(《曹刿论战》)

(4)乃下令:“              ,受上赏;……”(《邹忌讽齐王纳谏》)

(5)吾视其辙乱,            ,故逐之。(《曹刿论战》)

(6)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

(7)陛下亦宜自谋,            ,察纳雅言。(诸葛亮《出师表》)

(8)           ,乞人不屑也。              万钟于我何加焉! (孟子《鱼我所欲也》)

(9)人恒过然后能改,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0)子曰:“三人行,                           ,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十则》)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题目

李商隐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①。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②,升君白玉堂。

【注】①《晋书·罗含传》:“及致仕还家,阶庭忽兰菊从生,以为德行之感焉。”②金鹦鹉:金制的状如鹦鹉螺的酒杯。

1.诗的前四句描写了菊花怎样的特点?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本诗托物言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