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遥远太空...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遥远太空的顺利对接,使我国的载人航天工程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B我们要积极创造扬善惩恶的制度、条件和精神,提升全社会道德水平和个人的道德良知,避免漠视他人生命事件的再次发生。

C全国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办公室会同北京网络媒体协会召开“网民代表座谈会”,网民代表就净化网络环境建言献策。

D美国民众发起的“占领华尔街”运动,是为了表达对金融制度偏袒权贵的不满和声讨引发金融海啸的罪魁祸首是其根本目的。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A项成分残缺,缺主语,去掉“通过”或“使”;B项搭配不当,“创造”和“精神”搭配不当,将“精神”改为“环境”;D项句式杂糅,应去掉“是为了”或“是其根本目的”。 【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本题主要考查结构性语病。比如A项,经过压缩即可发现,属于成分残缺问题。B项搭配不当。D项句式杂糅。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对逻辑概念方面的不协调,可以凭事理推断。注意题干的要求,究竟选择的是有语病还是无语病的一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舞剧《霸王别姬》以磅礴的气势、壮美的舞姿,完整地演绎了项羽兵败诀别虞姬的悲壮故事,其舞段精彩纷呈,均可圈可点

B在创建文明城市、促进社会和谐、营造“首善之区”的活动中,大家同仇敌忾,齐心协力,共治脏乱差,取得了优良的成绩。

C很多教师和学生都有这样的经验和体会,在考试前一定要保持轻松的心态,采用疲劳战术和题海战术只能事倍功半

D近年来,情人节、圣诞节等“洋节”备受推崇,传统节日相形见绌,渐被淡忘,许多有识之士因此提出了保卫传统文化的口号。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划横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刊/     /    /

B.慰/     /   /

C/     /    /

D/     /    /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高考分数线公布后,一位名人在微博写下一封信,信中表达了这样的意思:如果你考进了名牌大学,请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别人;如果你考不进名牌大学,请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自己。事实上,世上的很多事都是这样,我们不仅需要学会欣赏他人,也需要学会欣赏自己。

请以“学会欣赏”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走向海洋

阿来

①当站到一幅巨大的地图前,就发觉自己的目光已经改变。过去关注点总是高山与大河,那种蜿蜒与逶迤,给人已经上路、地平线上景色不停变幻的感觉。自从在中国渔政南海总队302船上有一次南海之行后,当我再次面对地图时,眼光就不由自主地投注于那片宽阔的蓝色海疆。感到脚下坚实的土地开始起伏,开始晃荡。

②海洋像天空一样展开在我们眼前的时候,她是多么陌生啊!

③当她平静的时候,我们难于忍受她的单调,当她迎风起舞时,我们又无法面对野性的动荡。我们在黄土中的根,扎得实在太深太深了,我们在陆地上的安居,也实在是太久太久了。很久以来,中国人就一直认为自己的国度是中央之国,是大地的中央。天空出现在头顶,是为了完成穹庐般罩子的使命;大海呢,那是大地床帷一样的漂亮的镶边。大海在中国人的主流观念中,从来不是出发之地,而是边缘与尽头。直到近代,才有一群群中国人来到海边,向遥远的彼岸瞭望,才有一些勇敢的中国人到了海上,不是为了像收获庄稼一样用网打捞一点鱼虾,而是为了一个遥远的强国富民的梦想。

④对一个生命意识与文化传统都深深扎根于黄土之中的民族来说,海洋或者是遥远的传说,或者就是外敌侵入的风险。所以,明代虽然有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但他督造的七宝楼船,也只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孤独的辉煌。郑和的故事,只有在今天中国人充分意识到海洋重要的时候,才被重新发掘出来,这个另类的英雄才被真正地记忆。更能让我们刻骨铭心的历史是,同样是在明代,就在郑和七下西洋的船队消失于海上之后不久,并非正规国家军队的倭寇,从海疆上不断地侵扰,居然成为明帝国的心腹大患。中国在海洋上遭受屈辱,并不是到近代才有的事实,而是当中央之国尚称强大的时候就已经发生。明代,郑和的船队至少到达了非洲。但在同一个明代,面对倭寇的骚扰,来自农耕文明的军队只是在陆地上筑起城墙,而不是到广阔的大海上展开抵御外侮的战场。

⑤就在来自海上的倭寇之患平息不久,一个叫利玛窦的传教士经过漫长的充满风险的海上航行登陆中国。他在书信中向自己远方的国人报告对这个新到国家的印象:“我们依然很难相信,一个疆域如此广阔的庞大帝国,拥有的军队不计其数,却始终生活在持续不断的恐惧之中。”利玛窦还有些费解地指出:“他们害怕那些小国家。”

⑥明代早已成为编年史的一个逝去的段落,但这种文化习性却带着巨大的惯性在持续着。对灾难与风险,更多国人的选择是视而不见,或者遗忘。

⑦面对来自海洋的危险,封建帝王的选择是海禁。这让我想起一个二战时的故事。诺曼底登陆前夕,盟军秘密集中了大量的舰船在英国海岸。舰船实在太多了,为了不走漏风声,艾森豪威尔为首的盟军司令部,决定让英国沿海居民后撤一段距离。但这个决定引得丘吉尔首相愤怒咆哮:英国人的习惯从来就是逼近,而不是离开海岸!不行,任何理由都不能让我们作出这样的决定!结果盟军不得不采取别的措施来保证计划的施行。

⑧而在我们漫长的历史上,海洋只是海边渔民收获一点鱼虾的水上牧场,至多,也只是在故乡无以为生的人们流浪异国求生的危险丛生的通道。使国人海洋意识苏醒,切肤感受到海洋主权之痛的是一部血腥的近代史,一个帝国幻梦的破灭,中华民族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⑨因此,南海总队这次巡航守礁的行为本身,就蕴涵了更为丰富的意义。一个后发的国家,开始意识到海洋的重要,并且行动起来,开始维护自己天然的权利的时候,却因为曾经的被殖民,因为后发,因为文化基因中海洋意识的缺乏,使一个国家维护主权的行为,也那么艰难曲折,波诡云谲,那么需要智慧与坚定。好在,我们已经在海上了。海图上的航线虽然有些曲折,但终归是指向遥远海疆。我站在302船的驾驶舱里,看到中国海上,台风过后,终于迎来壮美的日出!

⑩那时,我感到不是一艘船在劈波斩浪,而是整个中国,正在走向海洋!中国要走向世界,没有办法不走向海洋!

选自《看见》,有删改

1.理解文中两处画线句子的含意。

(1)感到脚下坚实的土地开始起伏,开始晃荡。

2海图上的航线虽然有些曲折,但终归是指向遥远海疆。

2.本文哪些内容说明了历史上中国海洋意识的缺乏?请结合全文作简要概括。

3.在第⑦段中,作者写二战时故事的作用是什么?

4.“中国要走向世界,没有办法不走向海洋!”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认识。

 

查看答案

名句默写

(1)看万山红遍,              漫江碧透,             

(2)怅寥廓,                            

(3)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4)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5)君当作磐石,                               ,磐石无转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